数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图形特征。
3、发展幼儿的动作表现力和合作游戏的能力,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镂空的纸制马路若干,图形卡片若干。
2、小兔子头饰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
3、呼啦圈、纸箱板细条围成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4、课件;音乐磁带两盒。
5、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去郊游音乐,带领幼儿做动作走入活动室。
二、出示课件,认识并归纳图形特征。
小朋友去郊游,小兔子也去郊游,小兔子在路上跑呀跑,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障碍挡住了它的去路。引导幼儿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特征及平时见的.什么东西是三种形状的?
小兔子继续往前跑,看到路上坑坑洼洼的。小朋友愿意帮小兔铺平道路吗?
三、幼儿尝试操作材料。
幼儿分成5组,每组有镂空的纸制马路一套及图形卡片若干,请幼儿帮小兔铺平道路,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小兔看到坑坑洼洼的小路铺平了,心里很高兴。
四、身体变图形。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图形特征。尝试多名幼儿合作表演。
五、音乐游戏“快躲进图形房子”。
活动室的地上放置圆形的呼啦圈和纸箱板细条围成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当作兔子的家。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兔妈妈和小兔,听音乐做游戏,唱到“哎呦,狼来了”时,小兔要根据兔妈妈的指令躲到相应的图形房子中,否则就被大灰狼抓住。
改变指令,游戏继续进行。
六、找图形。
小朋友们找一找活动室里,相应图形的物品。
七、结束:孩子们,我们又要去郊游了。做动作走出活动室。
数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
2、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知道数字宝宝和水果宝宝的数量一一对应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游戏
?v1?w小朋友一起拍拍手、转转手、搓搓手。
?v2?w手指游戏、一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咬!
二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
三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咬!?v幼儿边做动作,边伸手指头?w。
2活动开始:
师:?v1?w幼儿用手指表示1、2、3,这些数就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我们玩具中,我们不仅要会读数,而且要认识数,以后逐步学会写数。
?v2?w引导幼儿数数老师有几个鼻子?有几张嘴巴?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1。
幼儿再数数老师有几只眼睛?几个耳朵?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2。
继续引导幼儿数数教室里有几张奖状?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3。
?v3?w让小朋友观察,1、2、3这3个数的长相不是一样的,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
师:?v4?w新年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送给你们,喜欢吗?
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和数量,幼儿将水果的数量粘贴在相应的.数字下面;反之根据水果的数量粘贴相应的数字。?v贴对了,发给小红花给予奖励?w。
3:活动结束:
?v1?w师幼一起跳数字舞,一个小孩手摸地,二个小孩颠颠脚,三个小孩转又转……
(2)小朋友回家以后数数你家里有几头猪?几只羊?几只鸡?明天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听,好吗?
数学活动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找出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构成的事物,并能够找出事物中存在的图形。
3、萌发对图形能够组合成不同事物的乐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大小图片若干,PPT课件,由小棒组合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基本特征
1、认识正方形
教师出示小棒拼成的正方形图片,让幼儿观察正方形有几条边,再观察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是不是一样长?(教师出示小棒拼成的正方形,让幼儿数一数每一条边是有几根小棒拼成的,再得出结论四条边一样长)
教师总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是一样长的。
2、认识长方形
教师出示小棒拼成的长方形图片,让幼儿观察长方形有几条边,再观察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是不是一样长?(教师出示小棒拼成的正方形,让幼儿数一数每一条边是由几根小棒拼成的,再得出结论长方形有4条边,并且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现在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并且告诉我们它是什么图形,有几条边,并且几条边的长度怎么样。
3、认识三角形
教师:小小的盒里还有什么图形呢,再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请他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询问其他小朋友该幼儿说的对不对,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教师顺着三角形的边一条条的摸)
4、认识圆形
教师:老师的魔法盒里还有一个图形,我们摸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图形(教师从袋子里掏出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圆形有没有边
幼儿讨论圆形有没有边,教师引导幼儿圆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二)、寻找隐藏在图片中和周围环境中的图形
教师:图形宝宝不见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找找看图形宝宝在哪里(教师打开PPT课件,展示儿童简笔画如小鱼、小鸡、花等)
幼儿根据教师呈现的'PPT上的图片找出图形藏在图片的哪个部位教师:刚才老师发现你们都能把图形找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找找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些图形(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比如窗户是长方形、镜子是正方形等,教师可以让幼儿放学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没有这些图形)
(三)、拼有趣的图形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图形拼出来的,教师呈现PPT,让幼儿观察哪几样图形拼成了什么?刚才是老师拼的图形,现在要请我们班的宝宝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拼出其他更漂亮的图形。现在我们用这些图形来拼你想拼的图案吧(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图形,教师指导幼儿拼图案,比如用长方形跟几个三角形拼成一棵雪松等。
(四)活动延伸
两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数学活动教案4
目标:运用各种游戏引导幼儿积累“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经验。培养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
准备:薯片罐、小棒、泡沫板做成的圆形蛋糕若干、股子上有6、7、8、9、10、的数字等。
过程:
一、交待各游戏玩法、规则
游戏1、串糖葫芦
按罐上的数字取木珠接着串、接着数,直至每串糖葫芦的数量与罐盖上的数字相等。
游戏2、插蜡烛
先目测已插的蜡烛数,然后按蛋糕上的数字取蜡烛接着插、接着数,至与数字相等。操作后还可将原有的蜡烛数和后插的蜡烛数进行比较。
游戏3、股子和格子
在方格底版上随意掷股子,谷子落在哪一格,就从哪一格的数量开始接着数,直至与股子上的数字相同。
游戏4、插花
先目测瓶上贴的花朵数,接着往瓶中插花,边插边数,直至瓶中的花朵与瓶上的花朵数相等。
游戏5、钉钉板
⑴先目测用橡皮筋套住的铜钉数量,再接着数未套橡皮筋的铜钉数量。
⑵掷股子,根据股子的颜色用橡皮筋把底板上这一颜色的区域内的钉子套起来,然后目测铜钉数量,再接着数未套橡皮筋的.铜钉数量。
游戏6、舀汤圆
盘子上的数字卡或圆点卡作为客人需要的汤圆数。幼儿做小点心师,用小勺舀汤圆,第一次可一勺舀出三到四个汤圆放入盘中,接着边舀边数,直至满足顾客的需要。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要求幼儿玩好一种游戏在自己的纸上打√表示以玩过。
三、介绍
1、请部分幼儿说说以玩过几个几个游戏。
2、请玩得多数得快的幼儿介绍经验。
数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根据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编10以内蒙古自治数的加、减应用题。
2.使幼儿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不同画面上所表示的相同数量关系。
活动准备:
准备点子图示张,范例1张。活动接龙卡幼儿每人6—8张。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开火车”形式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如教师边说边有节奏地拍手:“呜呜,我的`火车就要开,几点开?”(出示算式,如6+4=?)。幼儿回答:“10点开”。
2.出示点子图。问幼儿:图上分别有几个什么样的点子?合起来是多少?回答后让幼儿用算式记录并讲述:3+5=8。即3个红点子和5个蓝点子合起来是8个点子。
3.出示点子图。问幼儿:图上分别有几个什么样的点子?表示什么意思?然后请幼儿用算式记录并讲述。
4.分小组活动。
A第一、二组用算式卡片接龙,前一幼儿所出算式的得数为后一幼儿所出算式虚线前的数字。
B第三、四组看图,编应用题、写算式,先看看纸上的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用算式把它记下来,再说说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意思的。
请参加不同活动内容的幼儿互相交换操作材料继续活动,从而使幼儿加深理解一道算式可以表示不同事物中的相同数量关系。
数学活动教案6
一、活动内容:
数学活动—比较粗细(中班)
二、设计意图:
1.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2.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3.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4.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活动目的: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四、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圆柱卡片等。
五、活动过程:
1、以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引导幼儿说出金箍棒能变粗、变细。
2、探索活动:
(1)请全体幼儿帮助老师将一些圆柱体按粗细进行分类,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的感性经验。(分类)
(2)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3)请幼儿从地上拿起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说出:“我的××比你的××粗”或“我的××比你的××细”,从而知道粗细是相对的。(比较感知,命名)
3、集中活动:
(1)教师拿出笔、积木、可乐瓶,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2)教师出示圆柱卡片,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4、分组操作:
(1)将筐中的圆柱体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2)让幼儿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5、总结:
(1)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
(2)我们也学习了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排序。
6、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六、活动过程分析与反思调整:
今天的.计算活动是“比较粗细”,针对原本制定的活动方案我对今天的“比较粗细”这一活动进行了一番的反思:
1.从目标上说:
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不够准确,应该改为“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初步学习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从活动过程上说:
(1)在引入时,由于金箍棒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脱离,所以教师很难引导幼儿说出粗细二字,也在这一过程中浪费了一些时间。
(2)在探索过程中:这个探索过程是按照分类——指认——命名制定内容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以个问题。
A老师比较急躁,帮助指导的老师直接引导幼儿做好了分类,让小部分能力弱的幼儿没有办法通过改错来认识自己的错误。
B在请幼儿帮助老师将圆柱体分类时,由于粗细两种圆柱体没有其他可以区分两种圆柱体的不同特征,以致在幼儿完成分类工作后很难用语言将自己的分类工作表述清楚。这里可以调整为将粗细不同的圆柱体贴上不同的颜色,以便让幼儿更容易表述清楚。
C在指认过程中,幼儿虽然已经能够指认出粗和细的物品,但他们对于粗细的概念依旧模糊,所用的词汇依然是胖瘦、大小,这时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这里的胖瘦、大小应该表述为粗细,这给接下去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D在比较命名过程中,因为怕孩子乱所以让幼儿拿完东西以后坐下跟旁边的小朋友比较。这样不仅浪费了起来、坐下的时间,也限制了幼儿比较的空间,他们只能和两位小朋友进行比较。应该调整为,幼儿拿起一样东西后直接站着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的空间较大,一名幼儿可以和好几个幼儿进行比较,兴致也会更高。而且老师要求表述的语言比较长,可以缩短为“××比××粗”或是“××比××细”。
(3)在集中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急躁,在这一过程中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让幼儿进行粗细排序。如果活动的目标调整为初步学习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那么只要大部分幼儿能够初步地掌握这一种方法也就够了。让每一个幼儿都进行粗细排序的操作应该放在第二次活动中,并让幼儿从易到难,从少到多进行排序。
(4)操作活动: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安排的,这样的安排是比较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学习的,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3.从总的活动过程上说:
(1)虽然在进行活动前,教师对于教材、幼儿都有进行一定的分析,但还是高估了幼儿,将目标制定得太高,以致于目标无法达成。
(2)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对于粗细的概念解释不够清晰,隐性浪费时间较多。
(3)整个活动的内容安排太多,在中班的20分钟内很难完成。可以调整为“认识粗细”和“比较粗细”两个活动来进行。
数学活动教案7
活动内容:
数学游戏:分点心
活动目标:
1、能排除形状、大小特征的干扰,按颜色给图形分类,并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束。
2、能按照分类规则把材料分完。
活动准备:
1、底纸6《分点心》、白磁板插入多用插板;颜色标记磁帖3个,几何图形磁帖共6个(红黄绿大的圆形、正方形各1个)。
2、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6《分点心》
3、磁帖:颜色标记3个(红黄绿各1个),几何图形共12个(红黄绿大圆各2个、红黄绿大正方形和小三角形各1个)
4、标记卡:颜色标记3个(红黄绿各1个)
5、磁帖:几何图形共12个(红色小圆形2个、大小正方形各1个,黄色大小圆形各1个,黄色大小圆形各1个、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各1个,绿色大正方形各2个、小圆形和大三角形各1个)
活动过程:
一、以“兔妈妈为小动物们分点心”为情境,提出图形按颜色分类并放标记的要求。通过个别演示、集体检查,确认幼儿理解了规则。
1、介绍情境,引出问题。出示分类操作底纸和几何图形磁帖,教师:“今天小猴和小猫来到小兔家做客,(指着几何图形磁帖)兔妈妈做了好多点心来招待它们。
2、演示分类规则教师:“谁愿意来先给小猴分一分?”请以幼儿尝试操作。
3、提出表征要求出示三种颜色标记,教师:“点心分毫以后,请你按每个小动物点心的颜色放颜色标记。”
4、介绍相关组活动指着相关组材料:“今天还有一个可以玩活动是‘按颜色装点心’,老师放在了这几桌。”
二、安排幼儿自选活动、分组操作,并观察指导。重点关注操作顺序,能及能否坚持分类标准。提示先还原材料再换组。
1、分组操作-- 教师:“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先玩什么,在玩什么。玩过后,把材料收回原样,在换到另外一个组去玩。
2、观察指导-- 教师巡视幼儿的操作,提示“请把一样颜色的'找出来送给小动物”。
3、提示常规-- 教师:“做完的小朋友别忘了把自己的材料收回原样,然后可以和其他组的小朋友交换活动。”
三、分类整理学具。重点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鼓励坚持按规则分完所有材料、还原材料在换组的幼儿。
1、整理-- 告知幼儿要收材料了,请幼儿检查操作材料是否收好。然后请检查好的幼儿把多用插板、分类盒、材料盘分别放到不同的学具筐里。
2、交流 --集中幼儿。教师:“刚才那些小朋友玩过了‘分点心’?所有的点心都分完了吗?(个别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幼儿表述有困难时,可请他现场操作,教师帮助介绍操作方法。
3、评价-- 教师:“今天哪些小朋友事分好点心在插标记的?哪些小朋友把所有的点心都分完了?”
【数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活动教案05-07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08-16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08-18
数学活动铺路中班教案08-24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07-06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07-14
数学教案-数学活动《马路上》08-16
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教案04-27
小班数学活动《接龙》教案05-10
数学活动小小投篮赛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