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6 09:21:4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实用(9篇)

语文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老师画一简笔画树,树干上的枝叉手面用来写人名,几个直线就可完成此棵树)学生答:树。教师:真聪明!对!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我们在小学学到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字词识读,理解文意

  1、读──学生自读,把握节奏:请大家先自由的将课文读一遍,当你能够流利朗读的时候请举手,最先举手并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你的名字将被写在“聪明树”上。(待学生举手后请学生朗读,师生订正后并请其他同学评判是否可上“聪明树”。)

  2、问──自读提问,词句积累: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现在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看书,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句,如果有请举手告诉大家,由同学和老师帮你解决,问题提的最好的同学,你将是最会提问的聪明学生,“聪明树”上的位置已经帮你留好了!(学生提问,师生互答)

  3、背──比赛背诵,培养能力:大家问题提的都很好。老师还想知道我们班上哪位同学最会背书。《咏雪》一文只有六句话,现在请你开始背诵这则故事,当你能的时候请举手,你的名字将会从“聪明树”会背的枝丫上长出来。(学生读书、背诵、上“聪明树”)

  4、述──创新讲述,发展思维: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想上“聪明树”的话就必须创新,试着用陈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讲述。(老师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讲的生动。讲的好的上“聪明树”)

  三、问题研讨,拓展思维

  1、分组讨论一:现在“聪明树”上已有了许多聪明的少年,《咏雪》一文中也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树”,你同意谁上?为什么?

  2、分组讨论二:第二则故事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如果失礼他将不能上“聪明树”,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树”?说说理由。

  四、知识迁移,搜理积累

  现在“聪明树”的顶端还有两个位置,名字被写到这个位置的人你将是最聪明的。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现在老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思考:《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还能不能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说的好,你的名字将被写到聪明树的顶端。

  五、总结

  今于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认识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让我们今后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节课这样聪明,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聪明树”浇灌的更高更大!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了解作者 高建群

  二、初读文本

  积累字词 垭口 胭脂 诞语 泥淖 黯淡 罗布泊 混沌 物什 雾霭 攫来

  再次把字词还原到课文中通读全文

  三、速读课文

  1、文中共写了什么地方的几次落日?(两次:定西高原、罗布淖尔平原)

  2、给文章划分层次 (总——分)

  四、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

  1、从文中标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大声朗读,品出其中的美感来,

  按句式“我喜欢、、、、、、(句、段),因为、、、、、、、”

  学生A、B、C、D回答,展示思考成果,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2、在作者眼里两次落日分别有着怎样的美......

  第一次:柔和 美丽 安谧 奇异的美 (柔美)

  第二次:庄严 神圣 具有悲剧之美 (壮美)

  3、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第一段中的 :惊骇 雄伟 震撼

  五、学以致用

  展示“绿叶上的露珠”图片,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描述它,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教学总结】

  高建群的'《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描写大漠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文本中很多材料的出现,不只增加了“日落”的人文、历史内涵,作者以“日落”的描写为载体,主要要表达的是对“大西北”积蓄的人文历史的思考,这才是作者几番强调的“世间有大美!”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1.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

  (点评: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动画,绘声绘色地讲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2.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

  (点评:读故事是看动画所无法代替的,这使学生对故事《骑驴》的四种说法逐渐明晰,为展开交流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E.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

  (点评:“按不同观点”分组,是来自学生自己的观点,打破了常规分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小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对于“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点评:能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此处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更强,随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点评: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的交流活动升华,互动性更强,交际情境自然形成。同时,在交流中,经过教师的恰当的引导、点拨,学生会逐渐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巧,是因为师生角色扮演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妙,是因为交际过程不单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释放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三、发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设计中,张老师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与文中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她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培植。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张霜老师执教的《应该听谁的》一课获得一等奖。)

  点评:“本篇思路有点问题,设计了学生根据不同观点分为五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并汇报的环节,但最终结果却是“做事应有主见”,环节设计与结论没有因果关系,逻辑上似讲不通。”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习作一。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习作一》。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2.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

  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言警句吗?今天老师也要送给大家一个警句:

  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课件出示)

  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2.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3.课文《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来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从文章中心入手,直奔主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分段方式。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课件出示):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

  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课件出示):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静”字说明什么?(来烘托当时同学们复杂的心情。)

  (课件出示):

  a、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

  b、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第一节课,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气”、“贴在怀里”和“使劲拧”

  ③读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什么?(a句形象生动的神情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的为难和不敢尝试的心态。B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同学们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向老师挑战、向困难挑战的心理。C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个子女生坚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设计意图]潜入文本,抓住重点,悉心感受,探究内心,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

  (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像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⑤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小女生尝试的时候,同学们表现怎样?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课件出示):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问:从前后不同的表现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

  (抓住机遇,树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观者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1.小练笔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更自信。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请你发挥想像,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任选其一)

  3.读片段(教师随机评价)

  4.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

  过渡:原来,耿老师为同学们创设的问题极其简单,但是由于同学们的不自信,没有勇气挑战,因而只能得到失败,正如德国叔本华所说:

  ——叔本华(德国)

  (课件出示):

  那些遇到了机会,还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只能得到失败。

  [设计意图]在品读、品析、感悟、想像中引导学生明白道理,以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四、明确主题,感悟升华

  1.看了同学们的表现之后,耿老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

  2.讨论交流,说说你对耿老师话的理解。

  ①耿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②“语重心长”“遒劲”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需要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和险阻。)

  1.过渡:通过讨论、交流,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耿老师的用意。

  (课件再现):

  勇气和自信是成功的朋友。

  课前我们对这句话谈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感悟、理解,你还会有更新的感受吗?

  2.生畅所欲言。

  五、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勇于迎接挑战,从小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导言

  上节课,耿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让我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那么这节课,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鼓起勇气,迎接知识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步入“比一比”知识天地。

  二、知识天地

  (一)比记忆

  给括号里的读音选择正确的字:

  耿 嘀咕

  ①(gěng)老师 ②心里犯(dí gū)

  朕 嘀嗒

  嗤嗤 愕

  ③她(chī)地笑了 ④我惊 (è)了

  媸媸 谔

  插 崎

  ⑤一段(chā)曲 ⑥书山有(qí)路

  播 琦

  (二)比眼力

  投影

  1.认准字,读准音。(生认读)

  2.说发现,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生强调)

  3.教师范写:

  ①“拳”第五笔撇与第六笔捺书写时要舒展大方,第七笔要落在横竖中线的交叉点上。

  ②“插”偏旁在左,书写时左窄右宽,第八笔竖稍倾斜在竖中线上。

  ③“攀”共19画,书写时注意“木”字的捺变点,第5、6笔的交叉点要与第7、8笔的交叉点落在同一竖中线上,第13笔横要与上半部的宽窄度适宜。

  1.学生练写。

  2.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三)比收获

  选择本课喜欢的词语,写在积累卡上。

  (四)比文采

  《谁敢试一试》写了一个小个子女生看似弱不禁风,但她却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她的自信与勇气令人佩服。那么生活中你有过用自信战胜困难的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1.学生自由言表。

  2.小练笔:

  把你刚才说的以“勇气自信成功”为题写一个小短文。

  写作建议:

  ①叙事要完整。

  ②语句要通顺。

  ③选取自己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提升,在学生充分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说写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学生作品展读。

  2.师生共同评价。

  三、阅读欣赏

  勇气与自信

  勇气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

  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

  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勇气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

  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

  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熟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留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熟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留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巨型南瓜图 ,

  提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蔬菜?今天我们将和小作者一起去参观农业展览馆,去感受农业的变化。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听录音,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课件】去掉拼音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 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 分段指名读。

  c)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字、写字,朗读感悟:读音难点是后鼻音。

  写字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三点水。

  【教学准备】

  磁带、小黑板/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雷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初读课文,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带领全班到学校墙壁雷锋画像下)读读雷锋的生平介绍。

  2、师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资料袋),激起学生对雷锋的崇敬之情。

  3、师: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课题)

  指名深情地读好课题。/ 说说怎么记住“锋、叔”。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己借助注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诗歌,指正读音。

  3、出示生字词,集中认记,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另外,“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

  “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 céng;“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4、朗读练习,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指导书写“冒、雷、需、迈、迷、迹”

  1、出示生字认读。

  2、小组组织学习生字(识记字形、占位、书写)

  3、集体交流,点拨指导:

  “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迈、迷、迹”三字都是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

  ⑴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再写走之。

  ⑵“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

  “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

  ⑴第一笔横要短;

  ⑵“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

  ⑶四点分布要均匀。

  4、书写练习。

  四、作业

  1、制作字卡“叔、锋、滴、洒”

  2、查找资料“雷锋叔叔知多少”。

  第二课时

  (复习积累新词;朗读指导,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2、熟读句子,巩固识字:“雷锋叔叔曾踏着泥泞,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曾踏着荆棘,背年迈的大娘行路。那泥泞路上的脚窝,还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那花瓣上的露珠,将永远闪烁着雷锋的光辉。”

  3、词语积累:

  ⑴课后“读读记记”:

  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

  ⑵扩展填空:弯弯的()长长的()晶莹的()

  蒙蒙的()温暖的()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教师饱含深情地诵读全诗。学生闭眼欣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说说你头脑里出现了什么画面?随机指导“泥泞、脚窝、荆棘”等词。

  3、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朗读,读出美感,读出诗的韵味。

  4、齐读第一、三、五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指导:齐读时,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两次呼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赛读、范读)

  三、感悟诗情

  1、通过领读、对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好词(重点突出“读读记记”中列出的词语)佳句的美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2、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思考泡泡里的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表面含义是,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雷锋叔叔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联系全诗,领悟到诗人在这句话里寄托的深层含义,那就是希望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结合收集到的雷锋叔叔的故事。

  4、名词积累:

  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⑵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⑶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5、随情扩展,体验内化:说说你身边的雷锋(也可说自己)

  第三课时

  (指导书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完成“同步练习”作业)

  一、指导书写“叔、锋、滴、洒、泥泞”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小组借助字卡互教互学。

  3、全班交流,师重点点拨三点水的字:

  “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要点(三点水的占位、方向)。提醒注意这几个字右半部分的书写:“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二、背诵课文

  1、自背。

  2、指名背。

  3、小组里评星:一人背,三人评。

  三、完成“同步练习”作业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明白做人要有自尊的道理。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如何通过外貌、动作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

  理解“尊严”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生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课题——《尊严》,你能说说你理解的尊严是什么吗?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

  尊严是你灵魂中的一部分。尊严是你活着的象征,人因为有尊严才会被人敬畏。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名为《尊严》的课文,看看它都说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二、新课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

  2。作者介绍:作者李雪峰,河南省西峡县人,生于1967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读者》第一届、第二届签约作家、《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报刊专栏作家,国家版权中心签约作家,教育部课题组十一五文学专家。

语文教案 篇9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

  二、简介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三、作者简介

  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

  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明确:

  相关语句观赏顺序

  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

  在着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观赏鸟岛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

  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五、细读课文,分析结构

  1、齐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从哪几个部分具体描写了青海湖?

  (3)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梦幻”二字?

  明确:(1)本文按游前、游中、游后自然分为三部分。

  全文共12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写去青海湖。

  第二部分(第5~11段),领略青海湖的美。

  第三部分(第12段),离开青海湖。

  结构图表如下:

  六、小结

  我们通过这篇的学习,要学会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

  要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想像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并能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天地》教案08-08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关怀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