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水月无间供稿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 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 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 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 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诵诗词的习惯
3、通过背诵,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重点]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朗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的月亮“一片冰心”,她寄托古往今来诸多文人雅士的美好情感。也有人说,随意拾起一本古诗文的书,轻轻摇晃,哐哐当当地能掉下好几轮的明月。今天我们一起拾起苏轼那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明月”。
二、推进新课
(一)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宫阙琼楼绮户婵娟不胜寒丙辰(板书)
请一名同学朗读,强调读准字音的要求。
(二)读准节奏
2.幻灯片展示节奏划分。听名家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分析新课
(三)读出情感
3..师生共同探究词人的情感变化。
由此引出小序内容并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打出幻灯片)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4.全班齐读后教师点拨诵读诗词的要求:(打出幻灯片)
①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②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③有感情。
5.分析上阙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明确:上阙主要写:把酒问月。对宫阙(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情感变化:悲伤—矛盾—无奈(板书)
第一次朗读比赛:推荐两位男女同学朗读比赛。
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须读出矛盾的感情。
师范读,并请学生在老师范读后,再次朗读。
6.分析下阙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明确:下阙主要写:对月怀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情感变化:埋怨—释怀—祝愿(板书)
第一次朗读比赛:推荐两位男女同学朗读比赛。
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须读出埋怨和释怀后豁达的感情。
四、师小结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五、课外拓展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生共同体悟苏轼的豁达。集体诵读本首词。
六、拓展延伸
从这首词中,你在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啊,请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逆境以平常心去面对逆境。如果我们能好好的对待逆境,那么他将会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七、旧词新唱
共同欣赏音乐《明月几时有》
八、结束语:
音乐很美,词也很美,明月不老,经典永垂不朽,今天我们以月开头,在课的结束,我也借着苏轼的这一轮圆月,祝愿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们花常开,月长圆,幸福常在。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3、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学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谈谈自己看法。(200字左右)
板书:
上阙:把酒问月:悲伤—矛盾—无奈
下阕:月下怀人:埋怨—释怀—祝愿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这篇叙事散文同样回忆了怎样的童年趣事。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的深刻主题,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配乐朗读,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分段朗读,课文赏析。
1.朗读文章的第1、2两小节,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明确本文的线索:“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2.阅读文章第3~14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几件事情?
(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2)文章第8小节写“我”童年时代的淘气,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爬高摘柳叶儿作铺垫)
(3)说说文章第10小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诗情画意)
(4)“我”把太阳看成一个鲜红鲜红的大樱桃,这样的联想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的“我”非常饥饿)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吃柳叶儿是“我”童年的乐趣;“我”吃得很多;“我”非常饥饿、瘦削)
3.阅读课文第15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一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
(2)这一节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再次抒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三、仿照课文第10小节,写一段话,描写家乡清晨的美景。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阅读课文的第10~14小节,了解这部分内容所写的两件事情。
三、用视频展台、投影仪将张洁的《挖荠菜》的第10~13小节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考虑:
(1)这部分内容与课文的10~14小节的内容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写到了采摘的过程和吃的过程)
(2)这两部分内容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柳叶儿》主要告诉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挖荠菜》告诉人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还提出了子女教育的问题)
(3)体会两段文字中景色描写的作用。
(《柳叶儿》写出了乡间景色的优美,当时的“我”丝毫不觉得生活的苦涩,而读者却体会到“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挖荠菜》写出了“我”自由快乐的心情)
四、讨论总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本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生活素材的搜集整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践的结论,有目的地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周围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向他们了解当年他们的乐趣是什么,以及是怎样度过艰难岁月的,做好记录。
二、课堂交流:
1.了解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所表达的主题。
2.分组交流自己课前采访的内容。
3.每组指派一名代表发言。
4.引发学生思考:
(1)当年,老一辈生活艰苦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今天的生活乐趣与他们当年的有什么不同?
(3)我们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课后作业: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资料整合平台】
1.张洁的《挖荠菜》。
2.刘绍棠的《榆钱饭》。
使用建设:
引导学生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老一辈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启发学生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清新纯朴、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风格。
【口语交际】
1.了解“劝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劝告的方法和技巧。
3.课堂活动:
(1)创设情境
(2)分组练习
(3)班级交流
(4)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学会运用“!”“?”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⑵ 认读新字新词或学习词语的搭配。
⑶ 学会连接动类与偏正类的词组。
⑷ 积累(读背)节气歌。
⑸ 进行口语交际。
⑹ 学会写一种小动物。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语文知识的了解,通晓感叹号和问句的用法。
⑵ 通过对汉字的结构认识学习新字。
⑶ 通过背诵积累节气(气候)知识。
⑷ 通过了解动物世界学习写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与“?”的用法。
2、学会新字新词。
3、能正确搭配词语。
【课时设计】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感叹号、问号与句号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2、认读新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园地五》,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这书上有字
生:齐读句子。
师:谁能给句子加上两个不同的标点,使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生积极考虑。
生:我给“这书上有字”加“。”。
生:可以加“?”。
师出示相应的句子:这书上有字。
这书上有字?
同学读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后要讲一讲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用“。”说明讲的话是真实的。
生:用“?”表示值得怀疑,代表疑问。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句号、问号的不同用法,老师为大家鼓掌。
2、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下一组句子,引导同学了解感叹句的用法。
3、出示几组句子进行练习:
⑴ 今天老师没来。
⑵ 明天是你的生日。
今天老师没来 明天是你的生日
三、读读认认
1、出示生字:
材、拦、蚪、猴、伴、膀、慢、祖
同学认读生字。
2、再出示新字:
财、栏、抖、喉、拌、榜、馒、租
3、同学猜读后教师出示拼音拼读:
同学说说不同处和相同处。
4、同学自主的认识生字,同桌间说说自身的识字方法。
5、用扩词和抽读的方法巩固生字。
四、总结
师: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又结束了,同学们有新的收获吗?
同学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搭配词语。
2、读背节气歌。
〖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课件出示:
打开 方向 茂密的 乌云
区分 宝藏 满天的 空气
寻找 窗户 清新的 枝叶
⑴ 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⑵ 明白题意后连一连,师巡视指导。
⑶ 指名汇报学情。
⑷ 讲要点:前后词语要恰当。如:“打开”只能对窗户、门、抽屉、盒子等可以紧闭的东西。再如:“区分”只能对方向、色彩、图案、脚印等内容。
⑸ 再出示几个进行练习。
二、读背节气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你们会读节气歌吗?
同学们积极考虑,也许有的同学说的不太完整,鼓励他们知道几个说几个。
1、出示相应的节气歌。
2、同学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师生正音。
4、师范读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针对每一个季节出示相应的节气。
6、了解“暑相连”与“秋处露秋”的意思。
7、同学质疑,相互提问,一起解决。师参与到同学中去。
8、熟读成诵。
三、课后延伸
师:我们不只知道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而且还会读、会背节气歌,回去后把这些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和你的朋友们,好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自身了解的动物和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与大家积极交流。
2、写出自身熟悉的一种动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愿不愿意去?(愿意)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动物世界)
生观察后回答:动物世界(师板书:动物世界)
师:动物世界都有哪些动物?你知道这些动物的特点吗?
生看后积极回答: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
师:大家知道真不少,真是:不看不知道,动物世界真奇妙。(板书:奇妙的)
二、自由组合,生生交流
师:动物世界真奇妙!你身边有哪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赶快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把自身了解的动物和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说出来。在别的同学说的时候,可以提出自身的疑问。(师巡视指导)
三、组织同学,班内交流
选取几名代表上台交流,同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四、组织评价
同学们进行评价,优胜者选取自身喜欢的`小动物,以示鼓励。
五、写一写
师:同学们说的都特别好,老师听的津津有味,愿意把自身熟悉的一种动物写出来,让更多的小朋友们都来了解它们吗?(愿意)
1、出示写话要求: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可以写与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2、同学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同学写好后,与本组同学进行交流。
4、选写的生动的读一读。
六、总结
师:同学们说的、写的都特别好,而且还懂得了维护动物,就是维护我们的家园,维护动物是大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设想: 本课是之前选取入进入初中的一篇教材,作为自读课文难度也不大,学生读后基本上能体会文章的主旨,懂得青春的宝贵。所以重点在于通过品味文章的语句,找出草莓引发联想的语句,掌握文章托物言志的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写作手法,并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懂得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
3 、了解作家作品和相关背景
自读预习要达到对以下知识点的掌握:
(一)、作者简介
伊瓦什凯维奇:即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 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二)、相关知识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叶子有长柄,花白色。果实为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供食用。有的地方也称其为杨梅。
(三)字词障碍
1、字音字形
枝柯(kē) 生意盎(àng)然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
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
2、词语注释
[疏落] 稀疏零落。
[妖艳] 课文中指鲜艳,明丽。
[兴味] 趣味、兴趣。
[察觉] 发觉,看出来。
[色调] 课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还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
[禀赋] 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心性] 课文中指性情、性格。
[再造] 课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
[若明若暗] 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馨香] 课文中指香气、香味。
3、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本文属于抒情散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在听完《青春舞曲》虽然欢快,但是唱出对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再来感受一下席幕蓉的关于青春太仓促的诗句。 |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起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 这是一首能引发共鸣的席幕蓉的《青春》与本文的情感有所贴进,也能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为课文的理解作好铺垫。 |
初步感知课文 | 思考文章标题为“草莓”,文章中写了不同时节的草莓,分别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含义? | 写到了夏(六月)和秋(九)两季的草莓。六月的'草莓代表着青春的妙龄,而秋季的草莓代表着生命的成熟。这是一种类比的手法,有利展开文章的主旨升华。 | 从标题展开去,由浅入深,体会到文章借草莓这一物象来表达深意的意图。 |
深入课文 | 体会:既然是用不同时节的草莓来类比人生的不同生命状态,为什么前面三节都在写夏季和秋季的景色,是不是与主旨相悖,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 六月:夏的芬芳 九月:过一天,两天夏就会消失 景物的比较只是要突出,变化只是人们在不知不觉的。 作用: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 体物作者由景及物的写作手法,并从中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对中心的表达作用。 |
品味语言,体会联想的作用 | 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通过联想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 通过品味作者引发联想的语句,懂得作者寄予的思索,来探求文章的主旨。 |
作者体会到了的对生命的思考,感悟到青春不再的感怀,作者的感情抒发是不是消极的呢? | 但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而是感到了岁月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虽然时间飞逝,“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心性和容颜却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表现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 ||
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剥夺的是什么,增添的是什么?从现实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岁月的剥夺与增添 | 秋尽时,季节的斗转剥夺了枫树的苍翠,却增添了满眼的枫叶如丹。 时光的列车,凋谢了居里夫人那美丽的容貌,却增添了那跨越百年的美丽。 | 一方面是对文章句子的深入理解,一方面学以致用,能够结合自己的体会而谈。 | |
联想训练(一) | 联想有关珍惜时间的经典语句 | 若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萧伯纳 | 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展开联想,能够丰富对课文进一步地解读。更能让学五明白青春易逝,应好好珍惜的道理。 |
联想训练 (二) | 回忆有关托物言志的作品培养从普通生活中发现美,感悟哲理。 | 《白杨礼赞》 〈墙角的花〉 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哲理 | 拓展对生活的感悟: 如钻石的璀璨是经历千锤万打有何生活启迪? 昙花一现怒放的生命,烟化瞬间的烂漫。 |
比较阅读 与《心田上的百合化》 | 比较写作方法上的异同 | 都是托物言志的方法 都用了类比手法 只不过一个是直接抒发情感,一个是通过拟人语气寓言式揭露作者的感受。 | 增加阅读的广度,更加获得对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感悟。 |
作业 | 写作 |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以《生命的四季》写一篇随笔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物体,写出它的特征和引发你对人生的感悟 | 巩固联想训练的写作 |
比较阅读:两篇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异同?
心田上的百合花
作者: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目标。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导入)
一天,小王在上班途中,无意中看到前面一人掉了皮包。他很是欣喜,急忙上前捡起来,一看,一叠厚厚的,看上去全是100元大钞,便赶紧揣入怀中。就在他准备走的时候,被后面的人叫住,且以“见者有份”为理由也要分一份。这时的小王已经沉浸在意外之财的喜悦中,无暇细想,就给他点吧,堵他的嘴。于是将自己身上仅有的几百块给了那人,便急忙回家。一到家便急忙打开一看,拆开来,除上下几张是钱外,其余全部是白纸,那仅有的几张也全是伪钞。
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王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一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否能绝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塞翁失马》里那个边塞的老头儿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自由读课文(2分钟),圈出不会读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并把握节奏听录音,划分节奏。正音。
塞(sài)其马将(jiāng)胡骏马归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遽(jù)好(hào)骑跛(bǒ)
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三、再读课文,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翻译并解释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亡:逃跑吊:安慰居:经过将:带领好:喜欢。
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寓言的寓意。
师: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文章中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祸事和福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
“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再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互相转化。
2.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不是。塞翁的高明之处是不悲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换角度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吗?
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4.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1)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师: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五、拓展延伸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处之泰然,遇事不惊。
六、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失马 得马 折髀 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
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小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