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忖、媚、博、忖、坠、凸”;积累词语“阳光明媚、博士、控制、下坠、荒芜人烟、思忖、如愿以偿、合适、凸透镜”;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失控、失灵、思忖、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仿佛一道灵光闪过”这句话的含义;能常识模仿文中的句子用关联词“既……也……”句。
3.了解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冰点火”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用科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积累好词好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比尔博士在困境中,如何如愿以偿地摆脱困境。
教学难点:
理解比尔博士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遇事冷静。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科学知识可以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预习作业
1.词语:
思忖:“忖”的字音,并为“思忖”找近义词。
失控:从文中划出相对应的短语
如愿以偿:“偿”查字典
银装素裹:“素”查字典
2.问题:
谁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结果怎样?
你有什么最想问的问题?
3.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我们是用什么工具点火的吗?(火柴、打火机)
2.那么你们有没有看过用冰点火呢?
3.揭示课题,齐读
●板书:用冰点火
说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置悬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反馈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昨天回家,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讲了谁用冰点火?
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比尔博士(随机指导“博”的字形)
2.那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又是为什么?
●板书:(情况?)(目的?)
3.打开书本,默读课文思考: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失控失灵身处困境摆脱困境
4.辨析“失控、失灵”的不同:“失控”就是指——“失去了控制”,那“失灵”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联系这段话来说说吗?
失控:机器或一起的运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灵:机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体的某些器官变得不灵敏或完全不起应起的作用。
5.你能借助板书连起来说一说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为什么?
6.教师总结出示:
比尔博士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因操纵杆失灵,飞机失控,被迫跳伞,落在荒山中,为了摆脱困境,他巧妙地用冰点火,向人们发出求救信号,人们看到了火光把营救比尔博士。
学生自读、齐读。
说明:在教学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尤其是“博”字学生很容易写错。教师可让学生在桌子上书空,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独立说出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为什么,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出一些关键词语,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最后出示完整的句子让学生读,这样使整个练习有坡度。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比尔博士身陷绝境
1.在当时的情况下,比尔博士最大的愿望是摆脱困境?那他究竟身处怎样的困境呢?用括号找到有关句子。
出示:天啊!他真是太不走运了,居然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迹,就是那些枯枝落叶。
2.播放视频,感受困境。
3.体会比尔博士处境的危险和艰难
(1)理解和读好“银装素裹”和“荒无人烟”这两个词语
i. 银装素裹:出示卡片,齐读。
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素”这个字在这个词中的意思是指——白色。而“裹”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也特别要注意,是一个“衣”中夹个“果”。
你们看,这就是那银装素裹的世界,被冰雪覆盖,一片白色。
再读这个词,读好它。
ii. 荒无人烟:出示卡片,齐读
荒无人烟指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2)请同学再读读这句句子,并结合“银装素裹”和“荒无人烟”这两个词来说说为什么说比尔博士身处困境?
(3)请同学想想,如果不离开,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谁能说一说?
出示:如果不离开,即使不(),也会()。
(4)再读句子,读出当时的情况的危险。
是啊,看来比尔博士当时的情况真是太危险了,再读句子,读好这些词。
●指名读
●女生读
●男生读
●齐读
4.此时,比尔博士想要摆脱困境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他不断的——(生)思忖
出示:思忖(正音,开小火车读)
找个近义词
5.他想到了那惟一可利用的生命痕迹——枯枝落叶,想用它们来烧一堆火,这样——,可是那一天,他真是太不走运了,他发现——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出示:他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救他。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指导朗读,读好“既……也…….”
●板书:既……也…….
你能不能用“既……也…….”说一句话。
6.看来,比尔博士真是身处绝境。
●板书:绝境
7.师生配合读句子
出示:
天啊!他真是太不走运了,居然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迹,就是那些枯枝落叶。
他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救他。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说明:因为课文中描述的那种困境,可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让学生观看当时环境的录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加上阅读语言文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感受比尔博士身处的困境,在指导朗读困境的语言时就显得水道渠成。朗读指导,是最好的语感训练,而语感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魅力的最好途径。
四、深入理解比尔博士是如何“用冰点火”的,体会他善于思考,巧用科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1.比尔博士因飞机失控被迫降落在冰天雪的山里,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枯枝落叶,比尔博士想点燃枯枝落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那比尔博士怎么会想到“用冰点火”,从而摆脱困境的呢?读4~~7节,找找有关句子。
出示:此时,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冰面上,明晃晃的。
齐读
2.正是这一现象给了比尔博士启发。此时,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
出示: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
师适当补充说明“灵光”的意思(这里的“灵光”就是指灵感,指他在脑中突然产生的想法)
齐读句子。
3.在这样的绝境下,居然能够想出这个好办法,真可谓是——绝处逢生(出卡片)
那比尔博士心情会怎样?
再读比尔博士的想法,读出内心的兴奋和狂喜。分小组读。
4.有办法了,比尔博士的办法是什么呢?请同学再读课文4~~7小节,然后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填一填。
出示: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
但比尔博士看到阳光和冰块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5.从比尔博士的办法中,从他的表现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1)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2)能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3)遇到问题可以沉着、冷静
可以说他使用知识和智慧摆脱了困境。
6.比尔博士希望用用冰点火的方法摆脱困境,而这一办法终于成功了,真可谓是——如愿以偿。
出示卡片:如愿以偿
再读词,理解“如愿以偿”
说明:语言实践训练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联系:当比尔博士看见阳光和冰块时会想些什么呢?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读懂的基础上回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教学过程揉捏地更加流畅与紧凑。
五、总结课文
1.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了课题中的“冰”指的是什么吗?
原来比尔博士是把冰磨成了“凸透镜”,课题中的“冰”其实就是指用冰磨成的凸透镜。
●板书:“凸透镜”(指导“凸”的字形)
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凸透镜,所以在这加上了双引号。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启发?
说明: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检查、反馈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应该让学生落笔写一写,学习了课文后,自己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你们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向人们叙述自己是怎样想办法在困境中用冰点火,使自己获救的经过。
说明:让学生把了解的科学知道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写下来。这样既可以避免机械地抄写,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勤练笔,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字词。
附:
板书:
44.用冰点火
(“凸透镜”)
比尔博士 失灵 失控 摆脱困境
渊博的科学知识 身处绝境
善于观察周围事物
沉着、冷静
参考资料:
注释:
失控:机器或一起的运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灵:机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体的某些器官变得不灵敏或完全不起应起的作用。
失重:物体失去重量。是由于物体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变小或由于物体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度运动而引起的。如升降机开始下降时的状态。
思忖:细细思索、考虑。
如愿以偿:愿望终于实现了。
课后反思
一、激发兴趣是课堂教学立足之本
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时激发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尤其是思想上的准备。这是老师会选择一些语言、图片、影象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上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在《用冰点火》中,老师会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于课文内容的资料选用同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针对课文内容,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补充,如:文字、图片、影象等资料。在《用冰点火》中,老师选用在冰雪世界的影象资料,让学生感悟当时的情况,感受当时比尔博士所处的困境。
兴趣是成功完成任何事情的基础,只有想做,只有对内容本身感兴趣,才可能用心去完成任何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二、关注语言文字,品位语言魅力
语文学习是什么?应该就是让学生品位语言文字的魅力。我认为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应该关注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品位语言文字,还不能忽略最基本的字、词的教学。
1.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部分字词的学习上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如果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忽略字词教学,那么 这些易错词将会在学生的笔下一直被写错。
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设计的几个字词的教学则显得尤为有效。“博”字的偏旁部首是很容易被小朋友写成树心旁。右上部分也常常会写成横折钩;“裹”字的字型很有特点,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所点拨,效果则会大不一样。
然而,这样的教学所需要的时间仅仅只有1、2分钟,效果则会很不错。
2.品位文字,感悟内涵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品位文本中的语言。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再通过老师的指引,理解文字中的内涵。在《用冰点火》中,老师先让学生品位词语“银装素裹”“荒芜人烟”,通过反复朗读,品位主人公的困境。在“既……又……”的句型训练,老师也安排学生更进一步地让学生感悟到比尔博士当时处在的重重困境。
文字的品读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平时的教学,要让学生懂得文字背后的内涵。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名言警句进行积累,这样的话,学生会在一定的时间“爆发”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认读、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11个生字,读准词语“数不清、地方”;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理解“数不清”“飘落”两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观察,学会按正确笔顺书写“方、半”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问答对话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1、读准“数不清”的字音,理解“飘落”的意思。
2、能够按正确笔顺书写“方”字。
课前准备:
1、给七名组长发“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的生字卡片。
2、为每个小朋友分配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的角色,并给他们贴上角色卡。
3、教会孩子带着动作读儿歌《雨妈妈》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没有花草,土地干涸,有花有草,但花草都干枯了)
小朋友们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这些枯黄的小草,现在你最需要什么?
2、别急别急,瞧,谁来了?(看动画)
(点出:雨点儿)谁愿意和雨点儿打打招呼?
——“点”字是一个生字,你读得真正确。
——小朋友们现在都是可爱的雨点儿啊!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指名读)
──再可爱地叫叫自己的名字吧!(齐读)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成果
1、合作初读课文
小朋友们,昨天预习课文,读了几遍啊?真棒,那现在就来好好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吧。请听清楚老师的几个要求。
(1)自由读课文一到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按1—4号的顺序,每人领读一遍生字并组词。
星级任务:请1号小朋友领着大家读一读带有五角星的生字并说一说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预设:画有五角星的生字:清是后鼻音,数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点、飘拼读不要漏掉介母“i”,地方的方在词语中读轻声
2、小组展示成果
A:词语检查
好,现在请完成星级任务的小组举手。(根据星级任务完成情况,指定两种任务展示的小组)
(1)小朋友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认真。好,哪个小组来展示合作读生字?(请一个小组的2号,一个小组的3号展示领读)其他同学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一起跟读。如果他读得不对,请同组的1号来帮忙纠正。
(2)请一个组的一号来领读带五角星的生字并且说一说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各小组领读同学站在自己组旁边进行领读。
评价:读得真不错,又整齐又响亮。
(3)请小朋友们用手指告诉老师这篇文章总共有几个自然段?
三、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1)把书本合起来,放在书桌的右上角,我们来看看大屏幕。
呈现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读:瞧,雨点儿来啦!请自己读一读这句话。谁能读?
数是个多音字,数学的“数”读第四声shù,在课文里它读成第三声shǔ,数不清。
出示词组“数不清的雨点儿”
雨点儿数不清,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数不清的呢?
预设: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秋天的落叶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2)认读“云彩”、“飘落”。
过渡:半空中的云彩越积越多,藏在云彩里的小水滴也越来越多。后来,它们就变成了雨点儿飘落下来了。
什么样的是飘落呢?
对比粉笔落下来和羽毛落下来的样子,像羽毛这样慢慢轻轻地落下来,就叫做飘落,我们在读这个词的时候也要轻些、慢些。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飘落下来的?
预设:落叶飘落下来,雪花飘落下来,花瓣飘落下来。
学习句式
雨点儿从云彩里落下来”,结合欣赏到的图片,展开想象,模仿句子说雨过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从_________________。
小花从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读第一自然段。
雨点儿,你们正从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呢,多可爱呀!谁来读读?(评价反馈)
课中操
带动作读儿歌《雨妈妈》:雨妈妈,雨妈妈,提着水壶跑来啦。跑来了,要干啥?花儿渴了,我来给它送点儿茶。
2、认读理解“问”、“回答”。
雨点儿飘呀飘,飘呀飘,他们在半空中说话呢。shuoxie什么?Ppt呈现对话
(1)理解“问”
小朋友们自己去读一读
课件中“问”字放大。小朋友们,这个字念?你们看,问字里面一张口,问得靠嘴巴吧。
我们来读一读可爱的问号
哪位大雨点来问问看?
预设1:读出了疑问语气,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读,让小朋友说这是疑问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大雨点与小雨点对话时的语气。
预设2:没有读出疑问语气,教师说明:这是一个问句,读的时候语气要上扬一点。示范读。指2名同学读。
大雨点儿读,小雨点儿读,全体读。
(2)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那么小雨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生读。
这就是小雨点儿的“回答”,(同时出示“回答”)回答这两个字里面同样包含了一张口,因为回答也是要用嘴的。方和地在一起时要读轻声。
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再抽生回答。
这个就是你问我答,
那么大雨点儿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合作,读一读这部分的对话。我读红色字体部分,大雨点儿读黄色字体,小雨点儿读绿色字体。
小组合作表演读:1、4号读红色字体部分,2号读大雨点儿的话,3号读小雨点儿的话,小组里读一读,待会请小组来表演。
他们到的地方有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书写
读田字格就像读课文那样,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把字写漂亮。
我们把这两个生字请进田字格,来写写他们。
1、学生自己看书,观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点和横折钩所在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笔顺。第一笔的点、第三笔横折钩和第四笔撇的起笔都在竖中线上。
呈现:半和羊字,最后一笔都是悬针竖,半的竖出头,羊的竖不出头。
教师范写:小手拿出来,一起书空这个半字。点、点、短横、长横、悬针竖。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腰挺、脚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
2、分析骆驼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注音
携( )手 嫉( )妒 对峙( )
踽踽( )独行 温馨( ) 淙淙( )
潺潺( ) 花团锦簇( )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只是默默地走着。”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四、领悟深意
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五、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飞向月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1—4),写了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第二段(5—6),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第三段(7),写人类发现月球很有开发价值。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本课6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部分,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字词的预习情况利用早读等时间解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二、络查找加深体验
1.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精彩的络世界,找到杨利伟叔叔,去揭开太空之旅的神秘面纱,领略其中的奥妙吧!你还可以约上好朋友一起查找!
2.学生用“ɡooɡle、百度”搜索器,输入“杨利伟太空之旅视频”观看上的自拍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3.络中的太空之旅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三、学习课文彰显个性
1.教师:其实,早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在月球上安全着陆,迈出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出示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课文,感悟语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四、课外拓展解决疑问
1.教师:除了课文的信息,你还想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哪些情况?
2.学生提出问题,找到与自己有同样疑问的同学一起上查找资料,进行。
3.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飞向月球
知道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他们……
2.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消息,我们有机会加入“见习宇航员”的队伍,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3.那么,我们进行一个简短的入队仪式,全体起立,“欢加入见习宇航员的队伍,我们鼓掌表示通过”。——请坐下。
4.现在就有一个飞行任务交,跟着课文中的三名宇航员一起——飞向月球(生读课题)。临行前,老师有个小小的愿望,你们能否把旅行中有趣的经历认真地记录下来,带回地球,跟我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5.那我们准备出发吧,穿上价值三十万美元的宇航服,登上“阿波罗11号”飞船,准备发射,倒计时开始,10、9、8、7、6、5、4、3、2、1升空!(音乐起,学生开始自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有趣的见闻)。
二、精读体悟
1.现在,老师已收到部分队员发回的信号,请求飞回地球。
2.很高兴,大家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地球,不知道你们带回了什么有趣的见闻,能否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学生交流:(说到哪儿讲到哪儿,但建议作适当引导,避免先讲第六自然段后面的文章)
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交流后出示:“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
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
2.通过朗读表达你的体会。
3.那么,当你刚抬脚,就跳起三、四米高,你心里害不害怕?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4.还有哪些宇航员也认为这很有趣的,请你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表达你们的体会。
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交流后出示:“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
2.在空中睡觉你感觉如何呢?(轻飘飘的,自由自在)请你读出这种感觉来。
3.谁还愿意来轻飘飘一回的?
4.指导朗读
5.交流出示:“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6.请你通过朗读来感受吃饭的特别。
7.指导朗读:个读——小组读——齐读
学习第六自然段(提前要求阅读飞向月球助读第141—143页)
1.交流出示:“月球上没有宫殿,也没有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2.当你登上月球时看到高山耸立,巨石嶙峋时,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
4.“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
5.抓住三个“有时”来指导朗读。
6.“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
7.景色的确太美了,棕黄色的陆地镶嵌在蔚蓝色的海洋中,还不时有几朵美丽的云彩在上面飘荡,在月球上看地球真是太美了,真是令人——百看不厌。来,你来读好它,感受一下它的美。
8.美吗?谁再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景。
师:我们都觉得这次旅行非常有趣,也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景色,那么大家是否留意过身边的三名宇航员,他们在干什么呢?
1.“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开关,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A.你亲眼目睹了他们工作的情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老师听了也非常的佩服,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赞一赞他们吗?
C.指名读
D.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几位工作认真的宇航员。
2.“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等月舱的扶梯下来,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指好“小心翼翼”这个词语,再指好句子。
3.“宇航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壤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
A.经科学家研究分析――接读课文至结束
B.大家查找过资料,具体是哪种元素呢?
(铝、钙、碳、硅、钛、镁、钾等66种元素)
C.这些元素就是我们地球上所缺乏的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资源将会被充分利用起来,月球也将成为我们人类另一个家园。
三、拓展
1.各位见习宇航员,请问我们现在能否到月球上居住?能说说原因吗?
2.那你想为月球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做些什么?
3.除了66种元素,你还有本课相关的哪些资料推荐共享?
4.课外收集资料,以“神奇的宇宙”为题,写一份板报稿。
5.听了大家的设想,老师信心倍增,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能成为我们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一起努力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日、月、星、光、云、电、风、雨”8个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通过观察图画,认读拼音,联系生活等,初步了解这些字,并积累有关的词语。
3、在游戏中识字,享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有主动学字的愿望。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呀,老师带你们去神秘的宇宙王国做客,好吗?
2、让我们闭上眼睛,踏着歌声出发!(播放音乐)(教师板画星空图)
二、出示图片,交友识字
(一)认识“日”
1、宇宙王国到了,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是呀,宇宙王国不仅景色美丽,宇宙朋友还特别好客呢!瞧,他们来了,第一位是谁呀?(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还有一个名字叫“日”。
3、你认识它吗?是怎么认识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它吗?
4、老师也知道关于它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呢!
教师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很多庄稼,树木都被活活晒死,人们连食物也没有。后来,出现一个大英雄——后弈,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山顶,只见他拉起弓箭“嗖——嗖——嗖——”射掉了九个。从此,地球上的人们便幸福的生活着。
(二)认识“光”
1、我们再一次看看迎接我们的第一位朋友——日,太阳每天都发着明亮的“光”
2、出示“光”(指名读——齐读——小老师读)
3、小朋友们想想看,宇宙朋友中除了太阳能发光以外,还有谁也能发光呀?(月光、星光……)
(三)认识“星、月”
1、他们听说小朋友们来做客,也赶忙迎接大家呢!瞧,他们来了……(出示星星宝宝,月亮图)
2、谁能亲切地叫出他的名字(月、星)
3、你是怎么认识他们的?(指名读——齐读——小老师读)
4、还记得那首有星星、月亮的'儿歌吗?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5、现在,欢迎我们的四位朋友都在这里,谁能响亮又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呢?(任意读——开火车读)
三.探究合作,自学新字
告别了日月星光四个宇宙朋友,还有四个宇宙朋友在等着我们呢,他们会是谁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01-17
语文上册教案01-17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