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
2.读准字音,理解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通顺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内容的方法。
2.理解“她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老师的礼物哇!”与“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这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指名看拼音,读词语,检查自学。
(三)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纠正读音。
“商量”的“量”在课文中应读轻声“liang”,“粘补”的“粘”在课文里应读“zh1n”。
(四)质疑、设疑、解疑。
1.读题质疑。
(1)谁送给谁的新年礼物?
(2)要送一件什么样的新年礼物?
(3)为什么要送这样的新年礼物?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设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名回答问题,解疑。
教师可出示填空练习的方法,检查读书情况。
________送给________的新年礼物。
弟弟把________做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
这礼物代表了弟弟送给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读懂课文内容。
1.“弟弟”他们小队商量要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礼物?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思考后分点回答。
他们小队经过商量,准备送给老师一件有意义的礼物。怎样有意义呢?一是要好,比去年的好;二是要自己动脑筋做;三是不能花钱买。
(3)“弟弟”要送给老师的礼物是什么?
——一个认真书写的作业
本。
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从文中标画出有关句子。
(4)指名读句子。
“这是我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
(5)课堂讨论:“弟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学生通过阅读3、4、5自然段,从中理解“弟弟”是在邻居小苇撕破了他的作业
本,“弟弟”非常生气,“瞪着眼睛”,脸“气得红红的”这种情况下,才说出这句话的。联系上文可以看出,这之前,“弟弟”对谁也没有说这件事,因为这是他们小队同学悄悄商量的。从“悄悄”一词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这次行动是有计划的,秘密的,事先不宣布,不张扬。二是想用实际行动给老师一个惊喜。这次“弟弟”说出实情,可见是气愤极了,同时也可看出“弟弟”对送给老师这件新年礼物非常重视,十分珍惜。
(6)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第6、7自然段。
思考:
从什么地方看出弟弟”对这份特殊形式的礼物非常珍惜?边读边标画出有关句子。
(7)指名读句子。
“这一阵子弟弟做作业
之前,总是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擦了又擦,做算术总要在草稿纸上演算好了,才誊在作业
本上”。
这段话作者从两个方面写出“弟弟”非常认真地做这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是做前把桌子擦了又擦;二是先在草稿纸上算好才抄在本上。由此可见“弟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要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正因为“弟弟”这样认真,所以他现在的作业
本“又平整又干净”,字写得“又工整又清秀”,一连几次都得100分。
(8)“弟弟”以前的'作业
什么样?
让学生联系上文,读第2自然段,展开讨论。“弟弟”原来的作业
写得“毛毛草草”,错别字多,算术常出错,老师提醒,爸爸教训就是“改不了”。
(9)对比讨论:“弟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①“弟弟”长大了,所以作业
就写好了。
②“弟弟”想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③“弟弟”爱老师,想用改正缺点的实际行动,献给老师一颗真诚的心。
(六)读懂重点句,理解内容。
1.出示句子:
“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2.讨论:
(1)“真诚”是什么意思?“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为什么又是“最好的礼物”?
(2)“真诚”就是真实、诚恳。作为一名学生,送给老师一份认真书写的作业
,确实算不上什么礼物,但是因为“弟弟”过去学习不专心,做作业
不认真,老师提醒,爸爸批评他都改不了,现在“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了缺点,进步了。这份礼物寄托着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希望,表明这是“弟弟”进步向上的开始。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这本作业
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它代表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对老师的一颗真诚的心。
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紧扣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2
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又名布袋莲,水葫芦。雨久花科植物。茎短,匍匐枝生新株;叶莲座状簇生,叶柄膨大成气囊有助于叶漂浮水面,叶宽卵形,圆形;总状花序直立,花淡蓝色。生长于静水池塘、湖泊中,植株挺出水面。原产美洲,长江以南诸省已广为种植。全株为高产猪饲料。花大而美,亦可栽培供观赏。
附1:滇池的水葫芦案例
水葫芦给滇池造成损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
20世纪80年代,昆明建成了大观河──滇池──西山的理想水上旅游路线,游客可以从市内乘船游览滇池、西山。但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里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河面和部分滇池的水面,致使这条旅游路线被迫取消,在大观河两岸兴建的配套旅游设施只好废弃或改做其他用途,大观河也改建成地下河。这些只是直接的经济损失,由水葫芦造成的生态损失却很难估量。
附2:为水葫芦正名
水葫芦,近年来被视作是一种“毒草”,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困扰着我国绝大多数的南方城市。人们为如何消除它的危害而伤透了脑筋。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等。它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高约0.3米,在深绿色的叶下,有一个直立的.椭圆形中空的葫芦状茎,因而得名。每年夏秋之间,江河里的水葫芦大肆泛滥,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有弊必有其利,水葫芦也不例外。
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葫芦是一种可供食用的植物。武汉专家提出“吃论”:水葫芦的味道像小白菜,是一味正宗的“绿色蔬菜”。爆炒水葫芦、汤煮水葫芦,味道都很不错,除了它的根部并无害处。用它制成的饮料,曾在武汉上市10万余瓶,一销而空。水葫芦还可以加工提炼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治感冒。水葫芦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人类生存所需又不能自身制造的8种氨基酸。水葫芦真是个好东西。因此,应为水葫芦正名。
这个消息是可信的。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处,我曾亲眼看见农民把水葫芦从河里捞起来,切碎了用来喂猪,猪很爱吃。后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猪也不吃这种青饲料了。不料时过境迁,丰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向江河排放,水富营养化了,导致水葫芦疯长,成了“绿魔”,也是始料所不及的。
现在,科学家的上述发现,为水葫芦的“解困”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水葫芦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资源。对它作综合利用,可以开发出许多新产品。有识见的厂家不妨一试。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美食家们也不妨试吃一下。上海市民日后的餐桌上如能出现这道家常菜,饭店里也推出这款新的佳肴。那么,上海江河里每年涌起的十万吨水葫芦,也许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呢!
语文教案 篇3
创意说明: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求同析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
教学步骤:
一、简介创作背景,激情导入新课。
二、自由诵读,理清层次,体会作者情感。
三、深入课文,引导比较赏析:
1.纵向比较:
①文中三幅海上图景有什么变化?这对塑造海燕形象有何作用?(重点圈读三幅图中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把握环境逐次变化对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②随着暴风雨的逼近,海燕的表现有什么变化?文中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寻读三幅图中描写海燕神态、声音、动作的词句,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
2.横向比较:
①比较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面对暴风雨的`不同表现,挖掘海燕形象设置的典型意义。
②比较乌云、狂风与波浪、大海形象,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
3.拓展比较:联系郑振铎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师生共同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植物“神奇的音箱”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知道它带给植物的好处。
3.初步知道生态农业的好处和重要性
4.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知道生态农业的好处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神奇的音箱”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知道它带给植物的好处。
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交流,体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喜欢听音乐吗?说说音乐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2.有一种音箱,它能播放出一种特殊的音乐,使植物长得又快又好,你们想了解这种音箱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神奇的音箱》一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播放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孩子们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2.你从课文中了解到哪些知识?生读后汇报。
3.你对课文哪些问题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1)当我们看到水果市场上那些红艳艳的桃子、紫莹莹的葡萄、黄澄澄的梨子时,很想拿来就咬一口。可是咱们能咬下去吗?
(2)如今的农业,农药的化肥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不给水果施用农药和化肥,也能让水果长得又大又好,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4)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汇报、齐读。
(5)师小结:目前,一项新的生态农业成果—— 用声音给植物“施肥”,减少病虫害,已经问世,并在逐步推广。什么是 “植物经络学说”? 植物具有类似于人体和动物经络的控制系统,普遍具有自发声和接受外界声刺激的能力。
(二)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根据“植物经络学说”原理,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神奇的音箱,它还有一个科学名字叫做——植物声频发声器。
2.哪一个自然段在具体介绍“神奇的音箱”?(4段)孩子们再仔细读一读这一段,在课文中找一找“神奇的音箱”究竟神奇在哪里,用笔作上批注。
3.生自读、交流、汇报。
4.其中对声音和植物关系研究,早在一千多年的宋代就已经开始了。孩子们找到相关内容读一读,说说在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12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
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两小儿辩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
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匆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会写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整体到部分理解课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
(让学生精读课文,在感受全文、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读懂文章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让学生逐步感受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合作设计读好一句话,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方法,并且是个性化朗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01-17
语文上册教案01-17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