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4 07:50:0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编[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感悟诗人或渴求人才,或立志建功立业,或追求平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情感、抱负与襟怀。

  二、初步了解魏晋诗歌体裁发展变化、题材内容更加广泛的特点,体会三首诗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三首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感情基调的把握。

  教学难点

  《归园田居》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动荡不已的混乱时期但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文

  学艺术,却十分活跃,诗歌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期”,产生了曹操、曹植、陶渊明这样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本课就来学习这三位诗人的代表诗作。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诗三首诗,也可放录音。

  2、学生自读,对照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3、学生放声诵读三首诗,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内容,把握诗的情感基调。教师对诵读作适法的提示指导。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别找三名同学朗读,然后集体朗读。

  在此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不要分小组诗论,时间宜短)和教师的点拨,明确三首诗

  的情感基调。

  曹操的《短歌行》:慷慨、深沉,朗读时速度稍慢,但不能低沉,更不能悲戚,要读出气魄。

  曹植的《白马篇》:昂扬,刚健,朗读时速度宜稍快,但不能轻飘,要读出少年英雄的气概。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喜悦,平和,宁静,速度较慢,语调宜平,要读出诗人陶醉于田园生活的喜悦心情,决不能慷慨激昂。

  三、师生共同研讨

  1、《短歌行》是否以抒发因“人生几何”而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为主?为什么?

  研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诗中的具体语句中得出结论:诗人迫切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才,以实现“天下归心”的政治抱负(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契阔谈燕,心念旧恩”等诗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

  2、《白马篇》塑造了怎样一个少年英雄形象?

  通过认真阅读诗句,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少年英雄形象:身手敏捷,武艺高强,奋勇杀敌,忠勇报国。

  要提示学生,作者塑造的少年英雄形象中,寄托着自已立志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3、《归园田居》是如何展现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的?

  应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提高其鉴赏能力。

  作者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4、体会三首诗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说你最喜欢哪首诗。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具体分析,谈出自己的某点看法,不要求全面,教师可适当点拨。

  《短歌行》是四言诗,另两首是五言诗。四言诗秉承了《诗经》的创作形式和风格,两字一顿的节奏,古朴凝重。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灰飞烟灭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短歌行》以抒情为主,运用比兴、引用等手法,曲折细致地抒写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塑造了一位求贤若渴的主人公形象,格调悲凉慷慨。

  《白马篇》通过多角度描写和比喻、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塑造了一位勇猛忠贞的少年英雄形象,刚健豪迈。曹氏父子的这两首诗充分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196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不断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他们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吸引了许多文人,开创了一代文学风气。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家,多是注重实际的政治家,他们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和自信,并且把建立不朽的功业视为短暂生命的延续。这种感情也在他们的创作中充分表现出来。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不朽的功业,都是非常强烈、十分浓重的感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形成了慷慨悲壮的时代风格。人们在谈到建安诗歌的时候,常常称誉“建安风骨”。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归园田居》的风格与前两首截然不同。诗人以平常意象,朴素语言,在自然景物的描画中渗透浓郁的感情,风格平淡淳厚。

  四、作业

  1、熟读《短歌行》《白马篇》,背诵〈归园田居〉。

  2、课外完成练习五并阅读“相关链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赫赫战功”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出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

  2、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来学习课文第二段。从而带领孩子理解国之忧和家之忧。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披、跨、渡、过”动词的比较理解,认识一个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木兰。

  4、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诵读《木兰诗》,给孩子以中华语言文字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运用反复体会诵读的方法,体会花木兰爱国、英勇的特点,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木兰从军》。

  1、复习生字词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课的生字词(开火车读 齐读两遍)

  出示词语:

  征兵 朝廷 战袍 理应 父亲 弟弟 胜利 将士 燕山 将军 渡黄河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焦急万分 年老多病

  2、出示“理应”(指名读)

  (1)指名理解词义(可用扩词法)

  (2)理应的意思就是道理上应该这么做。

  (3)今天顾老师又交给大家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把这个词分解了,分别给它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花木兰是个女的,在当时,她应不应该去从军?自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问题。

  2.花木兰她不应当去从军的理由是什么?(多请几个孩子说不能从军)

  3.从当时国家的制度来讲,花木兰是一个女子,她是不能去从军的。从身体条件来说,花木兰是一个女子,比较柔弱,她也不适合去从军。可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去从军了,因为她有一个理由,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那国之忧、家之忧又何在呢?

  (一)理解国之忧

  1、国之忧是什么?(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齐读本句(

  2、齐读“紧急”。理解“紧急”的意思。

  那么国家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下达这么大的“紧急”征兵文书啊?

  (快要打败仗了)如果战争失败了,我们失败了,将会有是什么后果?多请两个(国土被侵吞,老百姓流离失所)

  3、如果此时此刻,战场上没有我们的士兵在打仗,行不行?等待我们的只有国破家亡啊。同学们,此时此刻,国家正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您能读出当时国家情况的紧急吗?(多请几个)齐读

  (二)理解家之忧

  1、国之忧是如此,那么家之忧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描写父亲和弟弟情况的句子)

  2、父亲年老,弟弟年幼,他们无法承受战场上那么激烈的斗争。可是,国家在此时正处于危难之中,家里又没有人可去打仗。那你们说一说,此时,国忧和家忧加在一起,花木兰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儿的?(紧张,焦急万分)

  3、出示“万分焦急”

  (1)读好,理解“焦”的字形。

  (2)读好“家之忧”

  (3)“国之忧、家之忧”连以来读。

  4、总结为国为家分忧(重点突出“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颗保卫国家的忠心,所以,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父亲年老,弟弟年幼,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份保卫家园的责任,所以,他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三)通过扩展其他人物形象,体会木兰的决心

  1、于是,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爸爸、妈妈、弟弟都极力地反对,他们怎么忍心让家中唯一的女儿,唯一的姐姐去从军呢?

  (出示家人的对话)请你跟你的同桌两个人,想一想,说一说。(开始)(出示对话)

  2、分别请孩子和父亲、母亲、弟弟对话

  3、花木兰就这样女扮男装去了战场,此时此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指名说,勇敢,孝顺,坚强)

  (四)引入《木兰诗》的描写

  同学们,木兰诗中也有几句是描写这段的。(音乐键入)师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哎)。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就这样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让我们一起读读。

  比较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穿战袍,骑骏马,过黄河,爬燕山,来到了前线。”

  2、你觉得哪句话好?你读出了什么?还是和你的同桌说说,两个人商量商量。

  3、谁来说说?(要指名说说)为什么披战袍比穿战袍好?(披讲出了英姿飒爽)跨骏马(一气呵成,动作干练的形象)渡黄河(强调了速度快)“渡黄河”指过黄河的过程很艰难。如此之难,花木兰有没有退缩?为什么是过燕山不是爬?指名读(过燕山)

  4、你们看这四个字用得过好啊,面对着滚滚的黄河水,木兰毫不畏惧,面对着巍峨连绵的燕山,木兰勇往直前,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合适的动词,这样能够帮我们更好地树立人物形象。

  5、我们再一起去品读品读这句话。

  6、在多年征战中,你们知道花木兰征战多少年吗?在这12年里,木兰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什么叫做赫赫战功?什么样的成绩才能被称为赫赫战功?

  7、花木兰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啊,而且在战场上,取得了和男子一样,甚至比男子更加了不起的成绩,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那此时此刻你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谁能动情的说一说?

  8、引入《木兰诗》

  木兰在战场上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看一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着可汗百千强的赏赐,木兰她什么也不要,她只要( )。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图)大家看,木兰顺利回家以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来看木兰,他们会有什么表情,又会有什么动作,还会说些什么呢?你能学学吗?还是请你在下面和你的同桌练一练。(女孩子当木兰,男孩子当将士)

  2、男女生上台表演

  3、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4、引入《木兰诗》

  你看木兰回乡以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五、总结课文

  1、是啊,同学们,谁也没有想到木兰是名女子,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征战12年,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这一切之后,她只是回到了家乡,什么都不要,所以人们说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2、我们从这位古代的女英雄身上学到了很多,咱们今天学了课文,也知道了一首流传了千年的《木兰诗》。课下,和你的父母一起去读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做什么事最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啄木鸟、水牛、蜜蜂的话来理解妈妈的话: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面带微笑看着学生,静等几秒钟)师:老师心情怎样?你

  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快乐?

  学生自由猜想。师:我觉得能为小朋友服务,是我最快乐的事。

  (在田字格中板书:快乐)认识“快乐”两字。

  2、你做过哪些事让你觉得快乐,你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吗?(生答略)

  3、有一只小青蛙仰着头也在想:做什么事最快乐呢?”

  板书课题。(--)“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二、 自主识字,合作探究。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或词语。

  2 :同学们,想一想,你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生字呢?

  生:查生字表,如果生字表里查不到,还可以查查字典。

  生:还可以问问老师、问同学。

  师小结:这些办法都很好,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一学,都认识以后,再把这些词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听的同学要特别认真,他不认识了就帮帮他;他都读对了,就夸夸他。

  2、识字游戏(猜字)

  三、理解课文 。

  1 :教师、学生分段读课文

  ( 1 ):认真听,想一想:小青蛙都向谁提出了什么问题?

  小伙伴们,分别又是怎样回答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生:你们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的回答是捉虫子、水牛的回答是耕地、蜜蜂的回答是采蜜。

  ( 2 ):小青蛙提出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牛、啄木鸟、蜜蜂的回答不一样呢?究竟做什么事最快乐?

  ( 3 )小青蛙还是有些疑惑?最后,小青蛙又去问谁?

  ( 4 )妈妈告诉他什么?

  ( 5 )最后,小青蛙得到答案了吗?他的答案是什么?

  生答:(师板书)

  ( 6 )那么,小朋友们,你觉得“做什么事使你最快乐?”

  小结:每个同学最快乐的事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把帮助别人看作是自己的快乐,就叫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更能得到快乐,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助人为乐的人或事。说说你们做过哪些好事?心情怎样?

  四 、 总结拓展。

  师:小朋友,故事学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大家来当小动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好吗?

  生; 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不错,看来有当播音员的能力了。

  你还知道身边有哪些小动物在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吗?你来问问它们?(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式:“小青蛙跳到问:“?”说:“最快乐。”)

  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一定会觉得快乐,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使别人感到快乐,你就会快乐。

  板书设计: 6 做什么事最快乐

  ╱ 啄木鸟 捉虫子 ╲

  小青蛙问 ━ 水 牛 耕地 快 乐

  ╲ 蜜 蜂 采蜜 ╱

语文教案 篇5

  这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葛翠琳对自己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回忆。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回忆了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那些高粱秆儿、河边的泥巴、柳条、苇叶儿、葫芦瓢、荷叶都可以做玩具,从 “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一句,就可以充分看出作者对童年生活充满了赞美之情,充满了幸福愉悦之感。接着以“然而”一词把话题一转,点出“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这句话提示了下文的`内容,同时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在那么多可爱的玩具中,绿叶最使“我”着迷呢?

  第2—6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2自然段是这一部分的总述:启蒙老师教我们采集绿叶标本,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第3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这快乐首先是因为“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爬大树,钻树林”,尽情地嬉笑、打闹、欢乐,无比的自由;再有,这快乐来自于用各种树叶、花草做成项链、戒指、手镯、耳环,这绿叶、野花丰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一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多姿多彩、趣味盎然的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4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免不了伤了手脚,不过这都是为了“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

  第5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堆、躺、打滚、翻跟头、挑选、串成、挂”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贴切,描绘出一个既忙碌又欢乐的场面。接着又写了把各种形状的叶子制成标本一一陈列,从“珍宝”一词流露出“我们”对这些标本的珍爱。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一句表明了那一串串叶片,那采集树叶标本的活动,那绿叶带给“我”的生活知识,无不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这也正是文章开始所写的“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的原因了。

  课文作者在诸多童年的记忆中,重点写了采集绿叶标本的活动,是绿叶带给“我”投身大自然的自由、快乐,是绿叶使“我”得到了书本中读不到的知识。回忆起那段经历,就如同来到美妙的梦境一般。题目“绿叶的梦”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课题:

  美在学习中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出学习中的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乐学好学意识。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3、进一步弄清语文学习的.范围和方法,体现语文“课内外衔接”教学改革宗旨。

  4、渗透美育教育。

  三、活动准备:

  1、分组完成学校校门设计,手工作品制作等工作,评出优秀作品,准备参赛。

  2、准备录音机,朗读带,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等电教器材。

  四、活动形式:

  分组进行擂台赛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语:教师提出方法、要求,设奖等情况。

  〈二〉组织比赛:

  1、每组必答:

  ⑴在“美”和“丑”之间,你怎么选择?(满分1分)

  ⑵用一句话评价大家的选择。(满分2分)

  ⑶说出带“美”字的词语(各组不重复)。(满分2分)

  ⑷投影显示问题:(逐行显示)

  下列词语或句子,各指什么美?(每题2分)

  a、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c、对不起,请原谅!()

  d、拾金不昧()

  2、抢答题:

  ⑴欣赏歌曲《什么是美》,然后抢答:

  歌曲中指到了生活中的哪几种美?最后一句歌词是(满分2分)

  ⑵听录音带

  教师播放课文《春》的朗读磁带(片断),谈谈你的感受。

  ⑶看投影,作简要评说

  教师放一组学生作品投影片。

  ⑷看投影,快速记忆

  (说明:②——④题思考2分钟,回答1分钟,每题满分2分)

  ⑸“大宝,明天见!”,“大宝啊!天天见。”这是一则广告中的句子,请简要分析意思。(满分2分)

  3、才艺展示题:

  (说明:①凡参与者,不管回答是否出众,奖该组全体同学一分。②出题后,可思考1分钟。回答2分钟。)

  ⑴投影:水、作文本、自行车

  请讲一则故事,分别用上片中三个词,注意不准简造句。

  ⑵展示你所设计的学校校门示意图,并加以解说。

  ⑶入新闻录相,汇报你所写的新闻述评,

  〈三〉算总分,发奖

  〈四〉教师小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