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2 08:46:1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必备7篇)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

  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

  2、表情类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生字的意思,尝试背诵课文。

  2.学习2个生字:游、伞。

  3.通过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体验,进而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

  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和感受为什么小作者最后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图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春姑娘快走了,热情的夏姐姐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2.你觉得荷叶怎么样?

  3.板书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

  (1)看看诗中一共有几个小节(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生词:热情透明游入穿梭眨眼一柄大伞举着嬉戏花丛荷塘

  三、讲读第一段

  1.谁来当当热情的.夏姐姐,向小朋友们打个招呼?

  2.出示句子:想变点儿什么?

  (1)指导朗读:(2)齐读:

  四、讲读第2—4小节

  1.小诗人想变点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2—4小节,找一找。

  2.指名说

  3.小诗人想变的东西可真多,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最想变成这里的什么呢?(指板书,生接说)

  雨滴出示句子: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4.指导朗读

  小鱼

  (1)鱼的种类很多,你想变哪种鱼呢?

  (2)指导朗读:谁也想变小鱼游一游?

  蝴蝶(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

  蝈蝈

  (1)听,是谁在唱歌?(相听听蝈蝈的歌声吗?)出示蝈蝈的叫声。指名生齐答。

  (2)指导朗读

  星星和月亮

  师引读生接读

  五、讲读第五小节

  1.当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时候,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只是因为这荷叶又大又美,小诗人才想变的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小节吧!(自由读)

  3.指名说

  4.小伙伴们多喜欢这大伞一样的荷叶啊!小鱼来了——生接读,雨点来了——生接读。

  8.荷叶还会给哪些小伙伴带来快乐呢?

  9.荷叶可以给这么多小伙伴带来快乐,怪不得我——引读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10.齐读第五小节

  六、小结

  1.指导背诵

  2.夏日天来了,小朋友们除了想变书上描写的这些事物,你还想变点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3.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多快乐!请我们每个小朋友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感知父亲形象

  2、 把握作者感情

  3、 体会父爱

  二、导语

  学生演讲杨丽娟的故事。

  (学生讨论对此事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杨丽娟父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认为杨父是一位不负责任的父亲,他对女儿的爱不是真正的父爱。)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呢?

  朱自清的《背影》,使我们从父亲困顿前行的背影中,体会到父亲的那份深沉厚实的爱;而刘鸿伏的《父亲》,又为我们刻画了父亲的那份苦涩而温馨的爱。

  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刘鸿伏的《父亲》

  三、进入文本

  1、 理清思路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写了三个生活片段,分别是:

  接通知书的中午;送行途中;父子分别

  2、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大家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父亲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把你的感动写下来。

  A、 父亲常常在喝醉了酒的时候,喜欢拿了我的文章夸耀于那些乡邻朋友……

  父亲以儿子为荣

  B、 第二自然段

  全体朗读。

  作用:用了五个排比句,写了父亲几幅劳动生活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气氛。赞美了父亲的勤劳、坚强、容易满足和质朴,同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赤着脚在大雪里跋涉,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披蓑戴笠地在风雨中劳作,仅仅表现他的勤劳吗?这里面有着穷苦和艰辛啊!

  C、 父亲说过: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

  明确:爱这片土地,他生于斯,长于斯,劳动于斯,乃至长眠于斯。土地赋予了他坚韧和深沉自信的性格。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臧克家的那首诗《三代》:

  爷爷

  在土里埋葬

  爸爸

  在土里流汗

  孩子

  在土里洗澡

  “土性”已经融入进了劳动人民的心中,成了根深蒂固的性格特点。

  D、父亲头上裹着青头巾,腰间围着黑包袱,一身只有走亲戚才穿的灰布衣。

  明确:重视这趟远行,郑重其事,然而我们还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寒酸。山里人的.好的打扮在城市人严重有的只是好奇与惊讶,感动与怜悯。

  E、 在那一刻,我分明看见父亲的两鬓已钻出丝丝白发,而他曾经扛过竹木、扛过岩石也挑过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此时已显得佝偻了。望着青头巾、黑包袱、灰布衣的父亲的背影,我的心一阵战栗。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衰老感到难过和心疼,同时心中感受到一种重担。

  此处可以与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片断相比较,让学生找异同。

  3、 那么如此伟大无私的父爱,作者感受到了吗?作者的感悟是不是也引发了你的共鸣呢?请找出有关作者感悟的语句,各抒己见。

  A、 父亲啊,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你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

  B、 我的父亲的背影,我永远像山一样坚强挺立的父亲,是我生命的路碑。

  C、 为父亲,为自己,也为那养育过我的故土,我把所有翻开的日历都当作奋进的风帆。

  父亲的生活经历、故乡的点点滴滴、父亲对我的爱都是翻开的日历,都是我奋进的动力,我将凭借这些动力珍惜每一分钟来提升自己。

  四、谈了这么多父爱,说了这么多作者的感受,让我们也表达一下我们的感谢吧

  请以“感谢父亲”为开头表达你对父亲的感谢,每个人说一句,准备一分钟。

  也可以仿写第二段

  也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他和父亲的故事

  五、总结

  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伟大的父爱!铭记父爱,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更有动力,我们人生的篇章会写得更加清楚和完美。

  让我们在这首崔京浩的《父亲》中结束今天的课程,祝天下的父母健康平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2。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3。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质、揖、走、郄、恃、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

  2。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故事背景

  2。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导语

  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一、介绍故事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触龙就此点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又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是如何考虑这件事的,触龙又是怎样巧妙地说服太后使长安君质于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二、指导自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词典扫清文字障碍)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后用10~15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

  3。三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ǎ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

  (指明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

  提问: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交待了什么?

  明确: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点明赵国危在旦夕。赵氏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大臣的强谏,太后的不肯,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齐读课文)

  诵读指导: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使太后与大臣之间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本段则是触龙与太后之间的一段精彩的对话。

  1。此段中,赵太后言语不多,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2。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之中,读时要注意。

  3。“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二“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对这段貌似娓娓闲谈话家常的对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此段貌似闲谈,实际上是触龙巧妙地说服赵太后的第一步。“盛气而揖之”说明太后的思想上有准备,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样让你过不去。可触龙却采用“缓冲法”,见面后,只字不提“令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是诉自己的病苦,问太后起居,在叙寒问暖中使太后“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进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自然段

  (让一名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然后作指导)

  诵读指导: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得关切之情。

  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4。此段中触龙与赵太后得对话已很投机。左师公疼爱小儿子“没死以闻”的恳切;太后对“爱子”话题的兴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妇人异甚”“君过矣”要读得心平气和,“然”更要读得心悦诚服。

  (学生齐读,男女声分角色读)

  提问:敌对情绪逐渐消失,紧张气氛趋于缓和,触龙为何还不提“以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呢?

  明确:触龙提及少子舒祺之事,不仅拆除了赵太后心中的戒备,而且使她在爱子的问题上引起共鸣。这是触龙说服赵太后的第二步。

  提问:触龙在使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后,又是如何进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确:借太后的爱子之情,避实就虚地将燕后与长安君作比较,顺势引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如此的旁敲侧击,终于使太后心悦诚服。这是说服赵太后关键的一步。

  (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第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中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读时要把握好此点。

  文意简析:

  本段写触龙借赵侯和各国诸侯的子孙不能永保爵位的历史教训,当面指出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的错误,终于使赵太后改变了态度,同意长安君质于齐。

  (学生齐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生就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检查背诵情况(采用集体背诵和抽查两种方式)

  2。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小结:《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先言“说”的前因;再详写“说”的`过程;最后交代“说”的结果。“说”字贯穿全文始终。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触龙;蛮横固执、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在叙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辞中栩栩如生。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边听边在有疑之处画线)

  学生提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中的“得无”该如何理解?

  明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是古汉语得固定句式。“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可译为:“该不会”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应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又例:“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应译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学生提问:“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又在者乎?”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三世以前”指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三个新的诸侯建国时起。即指赵肃侯时代,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为“封侯“,名词作动词。此句应译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三、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题,再借助古汉语词典加以梳理)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组学生认识生字:先、洗。词语:先后、洗手。

  B 组学生认识生字:先、先后。

  C组学生识图:手表(吕伟跟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字词的学习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药先后有序,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先 洗

  认识词语:先后 洗手

  识图:手表

  教学难点:认识字词

  三、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谈话法、合作探究,讨论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图片、字卡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放完了中秋的假期,你们在家玩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老师也过的很开心,因为老师去北京了,去年我们讲过《北京天安门》一课我们都知道北京离我们很远,老师需要坐车对不对?”

  生:“对”

  师:“老师在坐车途中照了两张照片给打家欣赏下,看看哪张照片做的`好。”(出示照片,一张是插队上公交的,一张是排队并且抱着小孩先上公交的。教师逐一分析看谁做的好)

  生:“第二张做的好。”(排队上公交)

  师:“那么除了坐车意外我们还要在哪里排队?”

  生:“食堂吃饭排队、进教室排队、宿舍门口教学楼门口排队。”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无论我们在学校还是在其它的公共场所都要排队避免受伤,还有我们也要懂得尊老爱幼,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孩子。什么事情都要先后有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教学,下面老师把先字写在黑板。”出示板书:先。初步领读。学生跟读。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拍卡片读生字。

  师:“先就是前的意思,先后就是前后那么给先组词怎么组?”

  部分学生:“先后。”

  师:“非常好。”教师出示板书:先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拍卡片读生字。

  师:“好了下面老师要对先进行变形仔细看看”(教师板书:洗)“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三点水”

  师:“真棒!这个字念: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拍卡片识字。

  师:“给洗怎么组词”

  生:“洗手、洗脸、洗脚等等”

  师:“我们去年学过的是什么?”(洗手)教师出示板书领读。

  游戏教学:通过卡片的高低训练学生的响度练习,教师迅速变化卡片让学生读字词。(B组学生读日、一日。C组学生识图手表)

  教师对洗手步骤简要复习,通过音乐《洗手歌》师生一起做小律动。

  教师通过板书检查学生学习的成果。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个生字:先、洗。两个词语:先后、洗手。大家掌握的非常好,希望我们以后继续努力,认识更多的生字和词语个个都是聪明宝宝,好不好?”

  六、板书

  比一比 认一认

  先 洗

  先后 洗手

  七、课后反思

  识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照片的形式来引入本课的主题,导入效果很好,但是在变换字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限有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走了弯路,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起注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体味作品的复杂思想感情、丰富的象征意义。

  2、探讨爱的真谛和农村姑娘的情感世界。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探究等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中所蕴含的感情。

  2、体味作品丰富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1、探讨爱的真谛。

  2、品味作者在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及含意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分扮三个嘉宾角色:作者张洁、“她”(作者张洁姑娘时的同伴)、“我”(姑娘时的作者)。

  2、布置学生收集作者张洁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

  3、引导学生研读《拣麦穗》,深入理解作品多元化主旨和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艺术作用,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所写所议、所思所想、所悲所悯、所爱所忧。除此之外,还应广泛阅读同题材的作者其他作品,以利全方位地解读作家作品和爱的真谛。

  4、在现场直播前还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选择理想的主持人;由主持人与问题提出者一起详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几天将问题通知嘉宾、观众,以使大家对问题有较充分的准备,开阔解题思路,理解问题实质;根据《拣麦穗》的内容,制作电脑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多媒体展示:

  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

  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

  留下了烙印

  ——北岛《触电》

  以为忘却的东西,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像潮水一样涌来;一位了无痕迹的童年,却鲜活在我们的眼前;每个拣麦穗的少年,都依恋着田野和早期的岁月。因为那里不仅有艰难困苦,也有歌声欢笑;不仅有心的春播,也有爱的秋收;不仅有单纯、稚嫩,也有思索、审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艺术人生”栏目走去《拣麦穗》。

  二、现场直播:

  1、节目主持人闪亮登场,宣布节目主题(放映幻灯片),逐一介绍到场嘉宾。

  2、放映电脑课件。

  3、由作者张洁介绍《拣麦穗》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意图,要点如下:

  我近来的写作越来越注重去捕捉、度量一种心态,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或情感环境,而这样一种情感或心态,由于其包含的深重的歧义性,往往只会随着叙述的展开而变得更加浓烈、更加不可排遣。因此创作这篇的冲动正是来自于那难以排遣的忧伤。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对所爱的人或某种抽象之物的丧失而感到悲哀,可能会同时带来伤悼和忧郁。几十年来,有一种哀伤刻骨铭心,不可驱逐,使我所感到的惆怅和不安,这种不安源于我曾经的生活世界里依恋过一个饱经风霜的卖灶糖的老汉,可惜他在我长大成人的时候“老去了”。为了我们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缕缕温情,我不能不随着笔去重新把那一段往昔的时间和空间经历一遍,捕捉作为成人世界反照的儿童记忆,去寻找失落了的理想,去呼唤朴实、真诚的爱,去召回世间纯洁的人性美。

  拣麦穗需要分散开来,大部分时间里拣麦穗的少年是孤单的。我行走在田野中,也是行走在孤独里。孤独的风景有一种催化作用,我的情感和思想——把多年来麦子所积攒起来的钱所扯上的花布、缝秀好的衣物,装进包裹里,嫁一个理想的男人——破土抽芽,在风里,在阳光下,变绿,长高。可惜出嫁的那天突然发祥那些幻想全都变了味。论理,人需要物质的获取,但更需要拥有精神自由,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创造美好的人生之路。然而那时农村的实际情形是艰苦的、困窘的、冷漠的。百般无奈之下,还得顺从地嫁出去,没有他人的同情和关心,甚至连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幻想一个,美梦一场,咳!

  4、嘉宾与观众互动:

  (1)观众向嘉宾提问。(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感到困惑,通过搜集整理进行对话。)

  A、作品种的“她”与“我”在美梦破灭之后各持怎样的态度?(请“她”、“我”回答)

  提示:搜寻信息,可从作品中找出依据。

  作品中的“她”梦幻般的期待被活生生地打断之后,“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用一种原始的勇气与无知的韧性去接受残酷的现实。

  作品中的“我”在得知疼爱自己的卖灶糖的老汉死去的消息之后,“哭得很伤心”,“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伤悼之余,还有对爱的渴望和珍惜。

  B、“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我”常常要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提示:“烟荷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一种纯真的感情,作者在卖灶糖的老汉去世后一直在追求着这种真爱,追寻着失落的梦。

  C、你认为这种感情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吗?

  多媒体显示资料:前段时间报纸报道了一则新闻。马路上一位老婆婆被一辆出租车所撞,肇事司机迅速逃逸。一位男子自告奋勇要送老婆婆去医院,想请路人留下个联络方式证明事情经过,谁知路人无人肯签。后来男子与另一不留姓名的货车司机送老婆婆到医院之后被老婆婆家属反咬一口,认定他就是肇事司机。

  主持人问: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这样?你心目中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观众与嘉宾互动交流

  提示:在现实中,村姑们幻灭的梦是生活的常态,我们经常遭遇爱的幻灭,

  但是我们对于真爱的追求从来没有中止过,虽然这种真爱可能失落过。

  (观众或嘉宾可谈谈请大家谈谈曾经感受到过的至真的情感及其对你的影响。)

  D、观众问:我总觉得作品有点像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蕴含着某种命运,您认为文中的细节“大红柿子”,它是不是有特别的意思?

  嘉宾答:的确如此。文中两次写到了“小火柿子”,同样是红得透亮,但因为前后感情的不同,而寓含了不同的象征意义。不知老汉死去之前,“我”只觉得小火柿子是风刮不下,雨也打不下,雪夜压不下的,顽强的生命个体让人感到世间或许还真有人在吟唱喜盈盈的爱的颂歌。但事实是即使小火柿子没有让人摘下来,难道它自己不会老去吗?当老到掉在地上时,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所以这是《拣麦穗》又成了一个寓言故事,它在询问人们:是选择约定俗成的人生,还是去做一个生命的越轨者,甘冒生命坠落的风险。“我”没有给你们明确的答案,但委婉地告诉世人:“我”常常想念他,常常想要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似的烟荷包。

  E、观众问:张老师(学生),这么说,您在作品中对“我”在卖灶糖的老汉死去之后的人生选择未作明确的表态。可物换星移,几十年后的今天,您内心深处该有我们确切的.答案吗?

  (学生可根据开篇作家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可推测):是选择约定俗成的人生,还是去做一个生命的越轨者,甘冒生命坠落的风险?如果在二者之中择取其一,那么会选择后者。因为当一个人“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地去爱和被爱的时候,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又有什么不值得?

  (2)嘉宾向观众提问。(嘉宾的问题,其实是在师生对话中得以启示,通过问题的设计,再让学生进行新的,更高一层的对话)

  作品中的“我对”卖灶糖的老汉由怜悯到牵挂、依恋再到伤悼、怀想,这一情感发展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观众可以多元解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A、“我”的感情变化,都说明了“我”对爱的渴望、专注,并为了“爱”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急切地期待,执著地追求。

  B、两个异性的个体之间彼此关爱,相互依恋,朴素地爱着,真诚地恋着,无论贵贱,无论长少,这就是爱的真谛。

  C、这一老一少之间确有那么一丝悠长之关爱、一丝从容之温情,但由于爱的物质条件相差悬殊,最后只能是以卖灶糖的老汉的死去而告终。这样的憧憬经不起风雨的吹打,这样的爱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爱,难怪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可是,它(荷包)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是的,“我”的幻想“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

  三、播放音乐。

  主持人总结:拣麦穗这种人类行为有一种古老的意味,使人想起原始人类,想起古代诗篇。他们知道,唐代的人,汉代的人,甚至更久远朝代的人都这样在田野上走过,寻觅过、希望过、沉思过、孤独过、爱恋过,也怨恨过,就这样,一代一代地走过去,走到今天,走到我们这一代,今后的人们还要在田野上走下去,直到永恒……

  布置作业:

  1、张洁的长篇纪实作品《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已改编成一部电影。倘若有人要把《拣麦穗》搬上银幕,你会如何导演?把这篇作品改写成一部剧本,并为该剧谱写一首主题歌。

  2、阅读张洁的散文,比较分析张洁的创作风格。

  资料集萃:

  张洁(1937~)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月牙儿》是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屋”的一篇课文。以“月牙儿像什么”这句富有情趣的话3次设问,记述了妈妈、爸爸、“我”对月牙儿形象的感悟,语言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快乐读书屋”课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释放每个个性世界的潜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字卡、根据生字编写的语段《兔爸爸割草》和儿童诗《云》的投影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感知全篇内容。

  2、伙伴互动。

  与同桌或前后桌学习伙伴分节轮流读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赛读评议。

  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赛读,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读后,进行自评和他评,如哪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超过了别人,哪儿读得有不足。

  4、集体交流。

  了解学生自主读书的情况,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如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二、自我展示。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多角度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情感投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语言的美、内容的美、大自然的美。

  1、我会背:争做小演员。把《月牙儿》这首诗背诵下来,并加上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2、我会读:争做小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外儿童诗歌《云》。

  3、我会写:争做小作家。题目《月儿圆圆》《太阳》《星星》《云彩》。要求自选一题,模仿《月牙儿》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对它们的喜爱表现出来。可以课后找一两个好朋友合作完成;喜欢画画的还可以画一画。

  活动过程。选择展示项目——自由展示——师生共同评出优胜者。

  三、检查识字。

  1、字卡开火车认读或看生字表认读。

  2、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语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成果。(微风中,兔爸爸翘起短尾巴,挥动着镰刀在割草,嘴里还不停地哼着歌谣,眨眼间割了一篮子。)

  四、推荐作业:

  课外选读一首写太阳、月亮、星星的儿童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天地》教案08-08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检阅》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