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9 08:32:2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精】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7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科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描写桂林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共有五幅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与图下描写桂林风光、特点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的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2个只识不写的生字。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课前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下载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1、熟字带生字法。2、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初步感知

  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

  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

  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

  I.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

  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图文对照,探究学习,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

  (2)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

  (3)学生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

  (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

  (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

  有感情朗读第二行。

  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

  (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

  (4)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

  (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

  (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

  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运用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

  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

  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

  5.配乐朗读课文。

  6.你还知道我国哪些风景名胜?

  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

  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

  4.重点指导“鼻”和“廊”;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六、练习设计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仿影、临写。

  七、反馈与小结

  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排说的是什么?

  八、作业设计

  画一画桂林山水。

  写一写描写桂林山水的小短文。

  板书设计: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秀峰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筏鸬鹚画廊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指导写字“抹”“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难点】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流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激发探究欲望。

  开课(用两个不同大小板书开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21、画家和牧童21、画家和牧童

  接下来就请孩子们看老师板书的课题(出示两个课题)

  今天的课题可有点意思。平时老师上课都只写一个课题,可今天陈老师却写了两个课题。

  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其实这两个课题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一个课题(引:什么大什么小)、一个课题(引:什么大、什么小)

  如果只能选一个课题,你觉得我们该选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

  第一个课题画家大该怎样读?第二个课题牧童大该怎样读?

  (出示问号,大家都说得有道理,那咱们就在待会儿的学习中去解决这个问题)

  二、感知文本,铺垫“优秀(了不起)”。 (读文,复习生字词再回顾)

  1、开课之后,在先读文的基础上,再检查、复习生字词。

  (检查复习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对生字词进行巩固、复习和指导)

  卡片出示词语:

  戴嵩 价钱 购买浓墨涂抹和蔼 批评 翘起 驱赶 牛蝇 惭愧 拱手

  ①指名读(抽查)

  ②齐读

  2、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过渡:上节课咱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我们已经知道了戴嵩是一位什么样的大画家?你来说,孩子。(生答)你真能干,看来上节课你学得很好。指板书:著名

  (1)就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句子,再次去体会戴嵩的著名(大屏出示):

  ①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读、仿说

  ②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读。仿说。

  (2)老师小结:怪不得说他是个著名的画家,真是名不虚传呀。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三、立足文本,感悟“优秀”。聚焦重点段(3——6自然段)

  1、过渡:好了,孩子们。让我们回到课前讨论的那个话题:请孩子们听好问题,我看谁小耳朵最灵:你觉得哪个课题更正确?你更喜欢画家和牧童当中的哪一个人物?他有什么值得你喜欢的优秀品质?在课文中找到能说明你理由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勾下来,请看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3—6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勾一勾,想一想,读一读。这三件事都做好了

  就请坐直,我看谁的动作最快。(板书:勾—想—读)

  【预设一:画家】

  (一)学生说喜欢的原因,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重点:①“没有不”是什么意思、“争着”又该怎样读

  ②从“小兄弟”、“我很愿意”引导读出和蔼的语气

  ③惭愧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惭愧的`感觉。

  2、识字教学:惭愧、蔼

  (二)小结:原来他是一个画技高超的画家,又是一个非常谦虚的画家,真是一个画品与人品兼美的大画家。所以我们由衷地夸赞他——“了不起”。

  【预设二:牧童】

  (一)学生说喜欢的原因,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重点:①“画错啦,画错啦!”读出勇敢

  ②指导纷纷夸赞的句子,读出夸赞的语气

  2、出示挂图:仔细看图,找出哪位是牧童,哪位是戴嵩,怎么发现的?找到牧童,观察他

  的动作,学着他的动作来读出他的话。——看图观察其他人的表情,说话:

  其余的人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读文(第5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3、识字教学:翘、蝇

  (二)小结:原来牧童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而且敢于向这么有名的大画家指出错误,真是一

  个细心观察和勇敢地孩子,所以我们也夸赞他——“了不起”。

  四、情感读文,回味“优秀(了不起)”。

  解决课前留下的课题大小疑惑: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和一个平凡的牧童,他们都很了不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著名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平凡的人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所以让哪个词语写小都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既然他俩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就让这两个词语都写大(边说边擦去小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地读读课题,读出对他俩的敬佩。(读课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美美地朗读课文,再次去品味他们的了不起。

  五、跳出文本,找出“优秀(了不起)”。

  指板书:

  是啊,画家——“了不起”、牧童也很——“了不起”。而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

  学习的平凡人、了不起的平凡人。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就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出示句子:“ ,我想对你说: 。”例:李明,我想对你说:“你书写工整、听课认真,你真了不起。”

  六、总结新课,沉淀“优秀(了不起)”。

  (接着学生的话)是啊!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有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有善于思考的头脑,更有谦虚好学的胸怀,向身边那些了不起的人学习,你也将变得了不起。

  七、板书设计:

  21 、画 家 和 牧 童

  了不起

  八、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

  当堂检测题单:

  (一)语言表达(任选一题,在横线上写上一两句简短的话)

  1、戴嵩我想对你说:“ 。”

  2、牧童,我想对你说:“ 。”

  (二)写一写(两道都做)

  1、 一 就 。

  2、 一会儿 一会儿 。

  课后作业:

  作业超市:选两道你最喜欢的题做一做:

  1、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用几句话把你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

  2、写话训练: ,我想对你说 :“。”

  3、读《皇帝的新装》等敢于挑战权威的故事书。

  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以感情朗读、以读促悟为主线,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的画艺高超。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是否喜欢画画,并观看名画”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在观看名画中认识画家“戴嵩”二字。识字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做动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带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读、说、评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进一步体会戴嵩画技的高超。

  二、重视词语的教学

  在第一学段中,字词的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因此,本堂课中,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识字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对于词语的理解方面,我觉得学生对“拱手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的理解是难点,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拱手”;用简笔画帮助理解“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三、重视语言训练

  本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读,来体会到画家画技高超,如““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于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重点,进行语言训练,使得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新的收获,接着用这种句式进行训练。如:“( )一( ),就()。”学生说得很不错。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在这堂课中由于在识字、感悟朗读等环节训练的点贪多,容量大导致写字的时间不够,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写的字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可想而知,写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实,合理的课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在上课前也曾告戒自己,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写字时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有趣的实验。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批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描写的细腻。

  能力: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

  情意;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贯观察,亲自实践,把实验最精彩或者是最关键的部分写生动。写具体。

  对策:人人参与实验,并从中体验实验所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错别字。(投影片)

  没有锻(断)严着(沿)

  桥廓(墩)桥郭(墩)

  桥丹(塌)拆一下(折)

  带表(代)想向(象)

  二、病句

  1、首先徐涛先上去,他的.做法很简单,就直接一张纸他放在桥墩上。

  2、实验材料会简单,只要脸盆一个,半盆水,三个杯子,在有一张白纸。

  3、下车的车胎还没滚到一周,桥就掉进了和里。

  4、小桥还没有锻,所以他们做的小船是最好的。

  5、有的说,直接用这张纸嘛好吗?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实验过程,如何克服困难,合作配合,共同完成实验。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赵正洋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实验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体验,并写出成功的喜悦。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有感表地朗读课文;

  2、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互相合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来出个谜语请你们来猜,好吗?

  谜面: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生:是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风(板书:风)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风的课文(板书:15画风)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在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能画出来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位小朋友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呀,今天有三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名字就藏在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中,看看谁认得它们,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现在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谁了吗?

  生:是宋涛、陈丹、赵小艺。

  喊喊他们的名字,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同学们真热情,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生:想)

  那咱们赶快找开课文读一读吧,老师有个小小有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2、知道三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吗?请帮我来连一连吧

  宋涛

  小树

  陈丹

  雨丝

  赵小艺

  旗子

  风车

  对上号了吗?表扬他!

  3、出示课件:三幅画

  老师这里有三幅小朋友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辩认出是谁的画,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知道的?

  A、认出宋涛的画

  ⑴读出相应的段落

  ⑵有风了吗?

  “斜斜的”、“吹斜了”应该重读。

  B、认出陈丹的画

  ⑴找到相应的段落了吗?请读一读。

  ⑵同学们,你们都是小树了,读出风的感觉了就把腰弯一弯

  C、认出赵小艺的画

  ⑴指名相应的段落

  ⑵重点指导读出有风的`感觉

  “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4、三位小朋友画风成功了吗?(成功了)

  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看出来的。请找到的同学一起读。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我们仿佛看见旗子在(飘扬),雨丝是(斜斜的),小树是(弯弯的),还有风车在(呼呼地转)。

  美不美呀?(真美呀!)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这一段再美美地读一遍(生读最后一段)。

  6、小朋友们的画这么美,能配上几首诗就更美了,同学们能作诗吗?(能)

  请同学们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给小朋友的画配上小诗。

  8、指名分别配上小诗

  师帮忙整理。

  9、一起动支脑筋,给我们的集体创作加个题目。

  10、全班带着题目齐读诗歌。

  这可是我们班的伟大作品呢。

  四、指导朗读

  1、欣赏课文朗读,(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2、同学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想不想换另一种方式来朗读?

  3、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练一练。

  4、推荐几位到上面来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加上一些动作表演(推先四位同学)下同的同学都是评委了,等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评,认为谁读得好。(学生分角色朗读)

  5、谁来评评?

  学生试评,师相机指导

  6、小结:上面的同学读得很投入,下面的评委也很出色,表扬他们,也表扬自己。

  五、拓展体会,画风展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这么漂亮,真是不简单哪,同学们喜欢他们吗/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宋涛,因为他敢于提出问题;喜欢陈丹,因为她很聪明,善于向别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误;喜欢赵小艺,她肯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很有自信心。)

  2、这三位小朋友既聪明又肯动脑筋,遇到困难就认真想办法解决,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画风,你们会画风吗?(生:会)

  咱们石码中心小学的同学就是有自信。

  3、我们也来说说风,画画风吧。请同学们找开68面,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4、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到上面来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同学们听。

  5、学生展示,教师边评价。

  (字写得真好看;主意不错;真是有意思)

  6、同学们的好主意真多,风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同学们赶快准备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画风吧。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听音乐开始画,音乐停止马上停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有创意,能不能用刚才的格式给作品配首诗,介绍介绍风藏在哪里。

  (音乐开始)

  ……

  (音乐停止)

  7、时间到,推荐一下好作品,各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介绍作品。

  教师适时评价。

  8、小结:

  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个个表现这么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学会了画风,还学会了作诗呢。

  六、课堂延伸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中风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欣赏。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2、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风,细心观察的同学都能找到它,能说说你对风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表现得真棒,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作业:生活中的声音与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样把它画下来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重点:

  1.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 高中英语,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

  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

  (一)引导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

  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

  2.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而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我们应在鉴赏《离骚》的过程中,好好体会一下这种创作风格的特点。

  三、导读全诗,了解基本内容

  (一)教师先结合课文提示介绍一下《离骚》节选文字的基本内容。从提示文字中看,前七节,即从首句到“固前圣所厚”重在叙述,而后六节则重于抒情。

  (二)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

  1.学生注意给生字注音。

  2.体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等。

  四、学生自读全诗,重在掌握文字的读音并搞懂其含义(可按“教材提示”分层情况,将全诗分为两步自读)。

  可设计如下思考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诗意:

  1.第一层那些诗句表明作者受屈遭贬的原因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2.第二层那些诗句表现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高考语文备考:问“句子作用”如何回答

  【摘要】高三的同学们在空余的时间可以看一下高考备考的知识,掌握一些高考的备考知识对大家也是有帮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备考,希望大家喜欢。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古诗词鉴赏: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

  2、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同学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语文教案-《出师表》。

  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

  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第一课时主要扫除文字障碍,听录音及了解有关情节,体会诸葛亮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分析6、1、2(机动)段。

  3.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剩余的内容,主要是3、4、5、7段,明确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政治愿望。

  4.第三课时结束课文内容讲解,总结“以”字用法,并小测本文知识。

  教学重点:

  1.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其政治愿望。

  2.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

  三、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情感,扫除文字障碍。

  c ji n zh z ng p zh o y u y w i

  崩殂 忠谏 陟 罚 臧 否 昭 攸 祎 以 遗 陛下

  b qu w i s sh ji n d n f i zh ng ji

  裨 阙 猥 夙 庶 竭 驽 钝 菲 彰 咎

  z u zh o

  咨诹 遗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天地》教案08-08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