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

时间:2024-04-03 07:01:58 六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1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

  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一、 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对以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特点,从而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多次折纸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验证。操作中体会交流,体会圆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个别学生做试一试的题目会有困难,注意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

  我们的发现

  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2

  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 教学难点: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1.交流

  师: 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关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因为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因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我们六年级办公室里有7人,男教师4人,女教师3人,下面我和同学们做个对数游戏,就是我先根据3和4 说一个数,同学们跟着根据3和4说一个数 。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 3/4

  师:7是15的7/15; 生:15是7的15/7。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 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 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 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 具:课件、米尺、学生尺 、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2、汇报: 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

  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 怎样解决这个疑问?

  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

  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

  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

  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师:当我们量的物体比较小或要求我们量的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当要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要用一个比毫米大的多的长度单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书61页,自学例2。

  ( 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看看那些物体可以以分米作单位来量一量。(1)学生分组活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量出3分米长度的绳子给大家看。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

  (大屏幕出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师:观察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吗?这节课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出题考考你好吗?

  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比如以毫米、分米为单位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蜡笔长6( )。 (2)跳绳长2( )。

  ( 3 )课桌高7( )。 (4)粉笔长75( )。

  (5)别针长34( )。 ( 6)小红身高120( )。

  2、判断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绳长15分米。( )

  (3)一块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儿歌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 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点评:在巩固练习阶段 ,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选择、判断、儿歌等,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寓乐。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4

  教学内容

  1、用联系的、发展的思想指导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中,充分感知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发展中,从而形成知识的建构,知识链就非常清晰。

  2、细化操作,把发现、归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议一议、画一画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概念的形成,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顺理成章的由他们自己得出定义。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射线,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理解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会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2、正确画射线,会用角的符号记角。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理解角的概念;会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角的大小跟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关键: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正确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直线和线段,你还记得它们的特点吗?

  1、电脑动态显示直线,电脑显示在直线上选两点,并呈现

  2、生回答。

  3、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线它是直的,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线段也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不能无限延长,有限长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请你们继续努力。

  二、认识射线

  1、在我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又得到这样的一条线,它叫什么?(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是射线,因此没有直接给出。)(板书射线)(电脑动态演示)

  2、师:把线段的另一端也无限延长,就又得到一条什么?

  生:射线

  3、师: 那么,射线是怎么得到的呢?

  生: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电脑出示: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4、 师:射线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也是直的生: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

  生:它的长度也是无限长的。

  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射线,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

  6、 画一画

  师:先画一个点,在从这个点出发,你能画射线吗?能画几条?

  生画后师:说一说是你是怎么画的?

  生: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开始往随便哪个方向画

  师:从一点出发能画几条射线?

  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7、课件演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

  8、师: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看作射线呢?

  生:太阳射出的光

  生:电筒射出的光

  生:X光

  ……

  9、师:观察比较直线、线段、射线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借助多媒体演示,从直线到线段再到射线,由已知到未知,形象鲜明,感受充分,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射线并归纳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学生水到渠成,印象深刻。)

  三、认识角。

  1、继续看“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课件”

  2、问: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新的图形?

  3、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到课件前边指边回答。(学生能够指出来角)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两条射线,看一看你们画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角)

  5、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角

  观察老师画的角:怎样的图形是角?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课件展示角的概念)

  6、 师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记法)(板书:顶点、边)

  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与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7、介绍角的符号,给角标号 1 、2

  8、举例,日常生活中,你能找到角吗?

  9、你自己能画吗?

  10、判断那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画一画、议一议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出角的定义,并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角,更深刻的认识角的特征,再根据特征进行辨析判断,操作细腻、到位。)

  11、角的大小

  (1)、师出示活动角,通过演示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

  (2)、 角1、角 2 角3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看)

  (3)、屏幕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哪个大哪个小呢?

  议:在眼睛不能直接看出大小时,有没有更好的比较办法呢?

  生说后电脑演示叠得比较的过程

  指明生说一说如何比较

  生说后电脑演示比较

  12、 议一议: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围绕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设计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用眼睛判断角的大小,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几个层次,层层深入。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清楚地显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较好地掌握重叠法比较的方法)

  四、综合实践练习(见课件)

  数角时:从联系的观点从点到射线到一个角再到更多的角,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几个概念间的联系,巩固角的概念。

  五、课堂总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还有什么疑惑吗?

  3、 学生如果有,解疑。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各个概念间联系与区别,效果颇好,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揭示各概念之间的联系。直线、线段、射线三个概念是互相联系与发展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动态的演示,生动、直观,学生理解。

  2、 巧妙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揭示各概念之间的区别。在揭示直线、线段、射线三个概念的联系时,引导学生进行比教;在教学角的大小时,不光揭示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而且揭示了角的大小与什么没关,形成对比,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更加清晰、明了。

  3、 为学生自主得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议一议等手段,充分感受概念的形成,从而自己概括出概念的规范定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会用较小面额的钱币去购物。

  3、教育学生懂得爱护人民币,珍惜人民币。

  4、增加学生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0元以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商店买东西吗?你买过什么?都用什么去买?(用钱去买)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

  对,在我们购物的时候,都会用到人民币。(板书:购物)

  二、认识、感受:

  (一) 认识人民币。

  1、问:小朋友,你都了解人民币的哪些知识?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2、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人民币,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

  3、下面,老师说人民币的面值,你们拿学具演示。

  小结:在人民币大家族里,有的钱币上有元,有的钱币上有角,还有的钱币上有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我们的人民币上有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二) 人民币的进率。

  1、换钱游戏:小朋友,我这儿有1元的纸币,想换你手中的角币,可以怎么换?请把想换的角币放在桌面上。(10张1角、2张5角、5张2角、1张5角5张1角、1张5角1张2角1张1角、1张5角2张2角1张1角)小朋友真能干,换的方法可真多,不管怎么拿,角币一共有10角。

  所以: 1元=10角

  2、我用1张1角的纸币来换你的1分硬币可以换几个?

  得到: 1角=10分

  3、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到银行去换换钱吧:

  5元能换( )张1元。

  2角能换( )张1角。

  5角能换( )张2角和( )张1角。

  (三)人民币的组合:

  小朋友们,你知道屏幕上有多少钱吗?

  ⑴4张1元

  ⑵2张2角

  ⑶1张5元、1张1元、1张5角、1元2角

  ⑷2张1元、2张2角、1张1角

  (四)购物游戏。

  1、 开学已经有5周了,学校门外文具店又购进一批文具。我们一块儿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商店画面)谁来说说都有哪些文具?这么多漂亮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就把钱拿出来给同桌小伙伴看。

  笑笑有1元钱,她可以买多少块橡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3、买1个卷笔刀,还差多少元?

  4、想买1块橡皮,2支铅笔,1本练习本,1元钱够吗?你能拿出买这三种文具的钱吗?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付钱时,可以把钱进行合理的组合。

  三、货币欣赏:

  小朋友,每种货币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货币吧。(介绍:韩国、泰国、美国、欧元、港币的货币)

  四、 总结。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堂课的表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6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

  2、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

  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树叶小,它爬一周的距离就短,所以它虽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师:对,那么幸福和快乐沿树叶边线爬一周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么到底哪个长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物体的周长。

  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

  卡片:银杏叶 枫叶

  教师介绍银杏叶和枫叶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

  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

  三、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1)出示素材:各种图片、硬币、课本、汽车等

  学生自由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介绍物品的周长。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实物,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介绍的只是其中某个面的周长,而不是整个物体的周长。

  (2)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体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给大家介绍物体的周长,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小组协作。

  4、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

  五、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六、拓展练习。

  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

  七、解决情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今天认识了周长,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的棒,那么咱们再来看一看蚂蚁王国的爬行比赛。哎呀,蚂蚁王国因为刚才同学们的一句话,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看来还得咱们同学们出马解决才行。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给他们找两片周长一样的叶子。

  师:你们怎么确定两片周长的叶子一样呢?我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树叶的周长呢?

  生:先用绳子沿边线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长度。

  生:我只用绳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绳子量出一片的周长,作上记号,再拿这根绳子量另外一片树叶,找到一个和它一样的树叶就行了。

  生:我用软尺量。

  师:同学们的办法太好了,蚂蚁王国的小蚂蚁终于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进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赛。你们听它们在表扬你们呢!(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给我们出的好点子,你们真的太棒了。)

  八、小结。

  咱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有周长,我们去量一量常见物体的周长,看哪个同学的方法最好,量的最准确。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7

  教学内容: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 第四小节

  教学目标:

  1、在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运动会的挂图、各种小动物的头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森林运动会开始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情景图

  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同学们看一看有几支代表队?

  2、学生汇报

  3、在仔细看一看,每个队有几名队员?

  生答

  二、设计比赛方案

  谈话:现在四队队员要进行拔河比赛,可是比赛方案还没有呢,请你来当小裁判,你想让哪两队在一起比赛?

  1、分组讨论比赛方案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三、认识=

  提问:刚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种比赛方案,你们觉得哪个队比赛最能体现拔河比赛的公平?

  学生回答。

  1、问为什么,师贴图板书。

  2、我们来把小兔和小猴手拉手,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有好朋友?

  一边说一边连线。

  3、你发现了什么?生答,所以它们一样多。

  4、在4与4之间写=,它的名字叫“等号”,跟老师来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08-23

圆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11-17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优秀02-06

数学教案-认识=、>、<08-16

小学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02-18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柱和圆锥》08-24

数学教案-圆的认识08-16

数学教案-数的认识08-16

数学教案-方程的认识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