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
2.继续培养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全文,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
(二)培养学生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三)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年轮”为例,“年轮”是指木本植物的主干,由于种种原因,生长的快慢不同,在木质部的断面显出环形纹理,这种环形纹理叫年轮。年轮数与树龄相当。
2.在了解了年轮的意思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把讲什么叫年轮的一段课文画下来。
3.指名读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
“长一岁,就画一个圆圈,再长一岁,就在原来的圈外再画一个圈。人们把我画的圈叫年轮。”
5.指名读句子,说句意。
让学生通过这两句话,了解两个意思。
(1)什么是年轮?
(2)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的年纪。同时学生阅读这个自然段。
(3)要从中了解用年轮判断树龄的科学性、可靠性。
6.教师出示年轮图片,让学生判断树龄。
7.联系实际,理解“树冠”一词。在字典中“冠”是指帽子,“树冠”即是指树木主干上端长满枝叶的部分。教师可采用出示树木的图片,让学生判定树冠的方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8.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可以转动的磁针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讲课中,教师可直接出示教具指南针,让学生借助实物理解词语。
(五)读题,设疑,了解课文内容。
1.读题设疑。
(1)文中写的是谁和谁在说悄悄话?
(2)什么是悄悄话?
(3)它们说的是什么悄悄话?
这篇课文运用童话形式,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介绍科学知识。说明年轮、树冠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教师可借助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①人物:老槐树和小槐树。
②悄悄话:原意是用很小的声音和人讲话,只让对方听见,而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在这篇童话中,作者把槐树树冠被风吹而发出的沙沙声当作悄悄话。这是把树人格化了。作者采用这种拟人的写法,可以引人入胜,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③说什么悄悄话:
这篇课文写的是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内容包括如何计算年龄和枝叶有的地方茂盛、有的地方稀疏的原因及如何记录气候的变化。
(六)读题、解疑、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练习第1题第2小题:
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2.讨论: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的?
(1)让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
“因为年轮也是个准确的指南针,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年轮密集的一面是北。”
3.引申思考:年轮为什么会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密集呢?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速读下文,找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4.指名读句子。
“温暖多雨的年份,年轮就长得宽,干旱的低温的年份年轮就长得窄。”
5.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读重点句,要让学生弄清,年轮不仅可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而且还可以记录气候。年轮的宽窄与气候的冷暖有直接的`关系。
6.树冠是怎样帮助人们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读这一段,要让学生从中理解人们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根据大树树冠枝叶的多少来辨别方向。因为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枝叶就长得茂盛;北面接触阴面多,接触的阳光少,所以枝叶就比南面的少。
7.引导学生联系推断枝叶的多少与年轮疏密的关系。
(1)提问:枝叶的多少与年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从中学会推理和判断。树木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年份,接受阳光多、雨水多,所以枝叶茂盛年轮也就随树木生长快,长得宽。而在少雨低温的年份枝叶自然稀疏,树木生长慢,因而年轮也就长得密集。
(2)让学生用因果句式,练习说话。
因为气候温暖多雨,树木_______,所以年轮就________。
因为气候低温少雨,树木________,所以年轮就________。
由于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________。由于北面接触________________少,所以枝叶就________,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树叶枝叶的和________________来辨别方向。
(七)学生速读课文:
1.思考课文是怎样把树木靠年轮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这些事情讲清楚的?
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本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向读者讲授年轮与树冠的形成和作用的。其中小槐树的话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槐树问话的句子,读一读。
2.想一想小槐树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提问的?应该怎样读?
3,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小槐树的问话,并请同学评议。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解析:
《山寨》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简短而富有情趣的小诗。作者描绘了上山寨的路上所看到的奇丽景象。以拜访山寨着的角度,写出了山寨的位置、周围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兴致勃勃的心情。山寨的直线距离近,实际路程远,加上林遮树掩,产生了奇妙的线性。全诗共三节,分贝写出看去山寨的感觉、山路的曲折绵长和山路边、山寨里的景色。本课插入只有一幅,画出了山寨的远景,想象空间很大。课文中的词语挺多,但是都可以结合实际和插图理解,识字十个,写字五个,有书写难度的“垂”字需要进行观察指导。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十个生字,练习自主认识形声字,重点指导“垂”的书写。能够认读七拐八弯、林遮树掩、分明、多亏、垂挂、炊烟等词语,并能运用已学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尝试简单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尝试背诵诗歌。
2、 通过朗读诗歌,了解山的特点、山路的特点、山寨的景色,体会山寨的美丽。
3、 激发学生对山寨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引导学生寻找美丽山寨,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正确书写,积累本课的新词。
2、体会山寨的特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结合语句和课文插图想象体会山路、山寨的特点,体会山寨的情趣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主题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要走进“青青的山”,一听到这样的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用完整清晰语言进行描述)
青青的山,不仅景色优美,还有许多有趣的山寨,今天我们就当一名游客,一起去寻找山寨吧!
(板书课题:山寨)
课题中的“寨”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生字,再读一读。可以组什么词呢?(学生口头组词)你可以记住它的字形吗?(结合学生的发言,回顾巩固识字的方法,比一比、换一换等。)
二、 自读课文,识字学词
1、 这是一首小诗,一共有三节,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努力做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自读课文,识字正音)
2、 读得怎么样呢?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每人读一节,如果你的同桌有读得不准的地方,帮帮他。(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验正音。)
3、 可以读下来吗?谁愿意试一试?(指名朗读诗歌,全班听辨)
4、 诗歌是动听的,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词句中的停顿,尤其是节与节之间的停顿。(教师范读课文)
5、 你想读读吗?自由朗读,把诗歌的美读出来吧!(学生自由读文)
6、 诗歌这么美,诗中的词语也很有意思呢!你有发现吗?
(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课文中的新词,学习、积累。)
(“七拐八弯”、“左转右转”、“林遮树掩”、“多亏”、“分明”“炊烟”)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呢?
(结合学生发言,指导学生拆分词语、根据生活经验、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对比、同义词辨析、画简笔画等方法了解新词。)
(出示词语卡片)如果你已经会用那个词了,我就把它送给你,谁来试试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运用)
7、 在读文学词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如果他们单独出现你还认识吗?(出示课文生字,再次认读巩固)
三、 学习课文
1、这么美的山寨,咱们一起去找找吧!
2、齐读诗歌第一小节
站在山脚下,你看见山寨了吗?(注意标志:飘起的炊烟)
山寨看起来离我们不远啊?是吗?(结合“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体会山寨的遥远)
仅仅读了一节诗,我就发现了山寨的奇妙,山寨看起来挺近,走起来很远。我想这样读,来展示。(教师范读)
你想怎么读呢?(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为了找到山寨,我们继续走吧!
(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你有什么发现啊?这里的山路有什么特点?
(了解山路的曲折回转)
如果你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情怎么样?
(学生自主发言)
4、 有人说,这样的路越走越有意思,你听
(教师范读第三节)
指导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走到,我还是这么高兴吗?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发现山路的趣味,路边的美景,体会寻找山寨的乐趣。)
最终是谁帮我找到了这个山林中的寨子?(小狗)
对这个答案你有什么问题吗?(激发、引导学生质疑:为何山寨的小狗知道主动欢迎客人)
小狗“唤”我们来到门前,这一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小狗以及它背后的`主人对于所有来的客人是多么的热情)
5、 情境创设
(1) 如果你就是这里热情的山民,我问你:老乡啊,你们居住在这里,让我们好找啊!为什么要把家安在这里呢?
(以山民的角度描绘山寨的美)
(2) 如果你是寻访山寨的游客,我问你:上山下山、七拐八弯地来到这里,值得吗?
(以游客的身份赞叹山寨的美。)
(3) 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也想去找找那美丽的山寨,你能告诉我,怎么才能找到吗?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寻找山寨的路线和标志,再次体会山寨的特点。)
6、那就让诗歌当我的导游,告诉我怎么走吧!
师生合作,再次巩固朗读,识记主要环节和词句。
7、我们找到山寨,了解了山寨的特点,欣赏了山寨的美景,见到了热情的山民还有他家的小狗,在家里读起《山寨》时,好像是回家以后的回忆和感受,我们一起想聊家常一样讲一讲吧!
(指名分节背诵)
让我们合起书,把《山寨》动情地讲个更多人听。
(师生合背诗歌)
四、 拓展资料,布置活动
青青是山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座,每座山的山脚下、山腰上都会有美丽而奇妙的村寨,如果你想看到更多,那就去找找它们在哪里吧!
五、 作业
1、 认读字词,熟读背诵诗歌。
2、 运用网络资源寻找中国最美的山寨,说说它的美。
板书设计:
山 寨
我的发现
七拐八弯 炊烟 引到寨前
左转右转 小路 带到寨边
林遮树掩 小狗 唤到门前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类生字9个,二类生字12个,并在准确书写的基础上逐渐达到写好、写快、写规范的目的。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或成语的意义。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激趣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马的幻灯片,并由此提出问题。欣赏了这些关于马的精彩图片,结合平日你对马的了解,能说一说你眼中的.马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概括一下你心目中马的形象或特点吗?那么,课文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马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吧!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分别画出9个一类字和12个二类字。
(二)检查一、二类生字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齐读。
2.学生领读课后词语。
(三)学习一类字。
1.学习生字。
畜先查田字旁再查5画 上下结构
ch 字义:禽兽,有时专指家养的兽类。
组词:六畜(文中)、畜牲、家畜、幼畜、畜力
x 字义:饲养组词:畜产、畜牧业
素s 先查绞丝旁再查4画 上下结构
字义:本色,白色;本来的;蔬菜类的食品(对荤菜说);平素,向来;古代指洁白的生绢。
文中突出了马的朴实、朴素。
组词:素丝、色素、毒素、因素、素菜、素来、素质、平素、素食、素日、素不相识、尺素
扎先查扌旁再查1画左右结构
zhā 字义:刺;驻扎;钻;基础牢固。
组词:扎针、扎花、扎营、扎猛子、扎实、扎根、扎扎实实
zh 字义:勉强支持组词:挣扎
zā 字义:捆,缠束;把儿,捆儿。
组词:扎辫子、扎腿、一扎线
纵 zng 先查纟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
字义:放;放任,不加拘束;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连词,即使;竖,直,南北的方向,跟横相反;〈方〉起皱纹。
组词:纵虎归山、纵目四望、纵情歌唱、纵马、纵横驰骋、纵横交错、纵队、纵线
演 yǎn 先查氵旁再查11画
字义: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根据一件事理推广、发挥;演习,依照一定程式练习;不断变化。
组词:演剧、演说、演义、演绎、演变、演进、眼花、演武、表演、演员、演出、演奏、演唱
堂 tng 先查小字头再查8画 上下结构
字义:正房,高大的屋子;专供某种用途的房屋;过去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组词:堂屋、礼堂、令堂、殿堂、课堂、堂堂正正、大堂、过堂、堂兄弟、堂姐妹、堂皇、冠冕堂皇、富丽堂皇、相貌堂堂
创 先查刂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
chung 字义:开始,开始做。
组词:创办、创造、首创、创举、原创、创业
chuāng字义:伤。组词:创伤、刀创、予以重创
忠 zhōng 先查心字底再查4画上下结构
字义:赤诚无私,诚心尽力。
组词:忠诚、忠厚、忠贞不渝、忠实
弦 xin 先查弓字旁再查5画左右结构
字义:弓箭上发箭的绳状物;月亮半圆;数学名词;乐器上发声的线;钟表等的发条。
组词:上弦、下弦、三弦、离弦、弦乐、弦切角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畜、素、演(注意不要少写演字中由上的一横)、创(注意人下的横折勾、竖弯钩的写法)的字形。
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关于马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让我们跟着作者,深入到文中去读、去感、去想,看看他眼中的马又是怎样的呢?
理解课文:
(一)整体感知。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按部分讲读。
1.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指名读,指导读,齐读,讲读。
(2)生活中,你还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人与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第二部分(3自然段)
小组学习,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向全班汇报,内容以马的诗、马的歌、马的传说为主。
3.第三部分(4自然段)
以读为主,注意读出歌颂、赞扬的语气。
作业:
1.书写生字。
2.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读一读。
2、写一写。
3、写一写六畜。
4、填词语游戏。
5、联系生活。
6、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课外拓展。
阅读课外有关动物的文章。
例:冯骥才《珍珠鸟》;老舍《猫》、《麻雀》等。
三、板书设计:
省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
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具CAI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听写词语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的增大分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
(3)大树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4)怎样去朗读?
(5)大树、男孩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交流,推荐班内汇报。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次会面:少年、成年、成年、老年。
(l)_(少年)男孩与大树的第一次会面:
当“孤独”的大树看到小男孩时,他一定是快乐的。当男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离开后,大树感到很“幸福”,这种幸福源于大树对男孩无私的奉献与爱。只要心爱的朋友高兴了,他就会感到“幸福”。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注意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以及得知男孩面临困扰时的怜爱。
(2).(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二次会面:
当“悲伤”的大树见到男孩后,“高兴得颤抖起来”,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因为男孩已经“很久很久”没来过了,此时的他依然希望能让男孩“快活快活”,为此他舍弃了自己的树枝,只要心爱的朋友满意了,他就会感到“高兴”。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体会大树见到男孩时的激动,以及能奉献己的树枝,让男孩“满意”的高兴。
(3).(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三次会面:
这一次的会面离上一次“好久好久”,大树却仍很“兴奋”,这种兴奋源于大树对男孩深深的爱与思念。此时的他已经只剩下树干了,他不知自己还能带给男孩怎样的快乐,因而只是“轻轻地”发出邀请,他曾经被男孩拒绝过两次了,他内心深处害怕遭受男孩的再次拒绝。当他得知男孩的愿望后,为了让男孩“快乐”,又毫不犹豫地献己的树干。看到男孩的离开,大树既为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欣慰”,又为男孩只顾自己,不顾大树的孤独而“难过”。此时的大树,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话想跟男孩说,
他会说些什么呢?这里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练笔。
此时大树的语气已不如开始那样自信、愉悦,而男孩经历了生活中的坎坷也很伤感、失望,在朗读时要注意表现他们不同的心境。
4.(老年)男孩与大树的第四次会面:
这次的会面中大树总是在诉说“抱歉”,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了,再也不能为“男孩”带来“快乐”了,当“男孩”说己的想法后,他“爽快”地邀请男孩坐下休息,大树的一片爱心在“爽快”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部分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段:
(1)“树说:‘我没有果子了。’……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进行理解,课文中始终把说话人放在句子的最前面。树说:“我没有……”,他说:“我……不……”。这样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的六个句子连续说出来,既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作者的主要意图,又能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境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朗读时要注意表现出大树因自己一无所有而担心不能再次“给予”的不安;“男孩”因年纪大了而身心疲惫。
(2)“他坐在树墩上,……他仿佛……看见了树下一个快乐的孩子……”
与文章开头“男孩爱这棵大树,树感到很快乐”相呼应。是男孩对过去快乐时光的回忆。从“轻轻地抚摸、仿佛看见”这些词,我们感受到此时年老的他心中生出丝丝悔意,在他的心目中,“很高很高”的不仅仅是大树本身,更是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这段话最后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他仿佛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
(四)升华,加深认识
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而长大后的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见面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要”字。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完成对课题的补充:一棵——的大树,或是另起一个标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懂得感恩图报。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文章在奉献与索取、爱与被爱之间,留给读者很深远的遐想空间。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开展以下活动:
1.讨论:在生活中,谁最像这棵“大树”?(当学生说到父母、大自然时,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人该如何相处。
2.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给过我们帮助?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表示感谢。(可以采取写、画、说、做等形式。)
语文教案 篇5
综合活动:出墙报
一、活动内容
这个主题活动,给学生走近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品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活动前,明确认识(什么是高尚品质);在选择、组织、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应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活动组织
1、准备材料: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规模;②稿件的内容要真实;③提醒学生采访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④采访后迅速写成草稿。
2、整理材料(体裁多样、内容精彩感人、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设计版面(留白、横竖搭配、主题突出等)
4、评价
同步作文指导
一、作文题目
用一、两件事写一写身边高尚的人
二、写前指导
1、选好作文对象,明确文章中心;
2、根据自己所搜集整理的材料作素材;
3、写人的文章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来写;
4、注意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例:《一夜的工作》《穷人》);
5、写完后,应结合作文的几个评价标准自评作文,进行修改。
作文教学方案实施情况反馈
一、作文先期——手抄报
学生每人制作一张主题为“高尚”的手抄报或电子板报。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并帮搜集的和“高尚”有关的文章、名言警句、古诗句等加入一起进行排版。多数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加以创新。这期的手抄报制作较为成功,学生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全班只有两张没有上墙展示。
二、习作情况
1、老师“大浪淘沙”
老师一番“淘沙”后,发觉有十来份文章,以叙述的口吻来写高尚的人,人物形象难以突显。因此,老师又把评改作文的六个标准再次和学生学习。自找差距,并对十来份习作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修改。
2、学生自评、互评
① 学生自读自评,师巡视指导
② 学生让本组小编辑评,师巡视指导
(生在四、五年级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评价语言适当,评价中肯)
3、学生再次修改
4、师改后评讲
(每个学生印发一份宏宇的习作,师以宏宇同学的习作进行指导讲评。让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应注意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文章首尾的呼应,并努力通过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等。)
5、学生最后修改、定稿、誊写
语文教案 篇6
课前,教师和学生谈话,让学生带读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大家看了很多鱼的图片,可爱吗?喜欢吗?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课文,听老师把这篇课文诵读一遍。(配乐诵读)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
生:我和父亲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鱼放掉了。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鲈鱼?
生:漂亮的大鲈鱼。
师: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几句话。
生: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我钓到这条鱼,心里怎样——
生:很得意,很高兴。
师: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再请读读这句话。
生1: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生2: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生3: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先请一位同学读——
生:(个人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生:(一、二组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生:(三、四组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钓到这条鱼,我和父亲都很激动。可是,父亲为什么让我把这条鱼放走呢?
生:因为还没到鲈鱼捕捞的解禁时间。
师:钓到这条鱼时,周围并没有人,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这是一个道德抉择的问题,不能因为没有人看见就违反原则、违反道德。
师:说得好!请读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生:(自由读)
师:父亲说这句话的态度怎样?
生:很坚决。
师:请用坚决的语气读读。
生:(读)
师:我是怎样对父亲说的?
生:读——“爸爸,为什么?”
生:(再读)——“爸爸,为什么?”
生:(再读)——“爸爸,为什么?”
师:父亲怎么回答我的请求?
生:平静地说。
师:请大家读读父亲说的话。
生:(读)——“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师:“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这句话该怎样读?
生:(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哭出了声吗?再读——
生:(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现在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我把鱼放了吗?请找出描写我放鱼的片段,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要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情感,请再读读。
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把这段话完整的读读。
生:齐读——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
师:我把鲈鱼放回水里了,是自愿的吗?
生:不是。
师:三十四年后,这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建筑师。当他遇到到的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说过的话——
生:齐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上完了这节课,你们记住了这句话了吗?请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请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做一个自觉、自律的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的7个生字,学习生字“开、伞、热”,学写“开、四”。
2、学习课文第三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人与自然的互相帮助,和谐共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小朋友,昨天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的第一个故事,谁还记得?(指名说)
是呀爷爷多么关心小树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2、爷爷和小树多么亲密呀,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叫他们。
3、过渡:穿上暖和的衣裳,不冷了。很快春天到了,小树长出了嫩嫩的新叶,谁认识(生字游戏:长新叶)(指名带读)
4、生字宝宝可调皮了,跑到老师手里了,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
二、指导看图,学习课文第三段
1、小树的叶子越长越多,转眼夏天也来了,爷爷和小树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找到夏天的故事,听清要求:先把生字、难读的字拼一拼,再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读一读。
自由读
谁能把生字读准了。(重点纠正发音)
生字宝宝跑到课文里,你能读准吗?(指名读文——齐读)
2、夏天的小树到底长成什么样了呢?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小树图)
指名说
(引导:树叶的颜色
长高)
随机教学“伞”的字形(老师把“伞”请出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字形,作用)谁来夸夸小树。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就好象是一棵棵美丽的小树。
3、引入情境:小树们,你的这把绿伞是给谁撑的呀?为什么呀?
你们真懂得回报呀,难怪要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出示句子。
(指名读──男、女声读──齐读)
4、你为爷爷撑开了绿伞,遮住了太阳,所以爷爷……出示句子:爷爷不热了。
(出示图)你怎么看出来的?(指导观察:表情)
爷爷坐在树底下会有怎样的感受?
5、小树和爷爷还在说着话呢?你们猜他们在说些什么?
6、总结:是呀,寒冷的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炎热的夏天小树带给爷爷一份阴凉,来读读这个故事。(指名读──表演读──齐读)
7、过渡:小树,你们真好,给爷爷带来了一份阴凉,你们还想把阴凉带给谁?
是呀,你们的'阴凉可以带给爷爷,还可以开给很多很多的人,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
8、过渡:是呀,爷爷和小树互相帮助,在院子里快乐地生活着,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故事来读一读,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读──指名表演读──集体表演读)
三、拓展延伸
爷爷和小树的故事真感人,你们有没有也和小树发生过一些什么故事呢,
或者看到过别人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呢?
四、复习巩固
你们和小树之间的故事也很感人。生字宝宝又要出来考考你们了,谁会组词读。(卡片认读,组词读)
五、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写“开”,你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2范写──练写。
3、学写“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