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5 12:30:1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编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孟、推、剪”等8个字,会写“母、泪、孩”等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师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和我们平时不大一样的课文,它就是24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认识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

  三、识记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

  2、形近字比较:党——堂稚——推继——断桃——逃

  3、加一加:前——剪子——孟口——呆

  4、强调易错字:念(不要少写一点)

  四、写字教学

  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孟母是一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又讲究教育方法的母亲。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

  孟母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孟子听了孟母的话,心里想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

  3、全班汇报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语气。先确定角色,明确角色的关系,联系实际想想母亲、儿子交谈时各用什么语气。

  可把课文分为三个情节: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并确定对话的基调:母询问、儿作答;母断织、儿惊讶;母述因、儿悔悟。

  2、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

  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3、全班汇报表演。

  四、分角色演课本剧。

  五、扩展练习

  收集孟子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

  一、 学会观察

  1、 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

  3、 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 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 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 学会表述

  1、 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

  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 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

  3、 抽样评讲。

  (1) 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 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 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 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

  三、 实践运用

  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本课习作辅导落脚于扎实有效,即通过创设常见的情境,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练习,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因此本课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找粉笔。当时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观察的状态,当然不可能有多少发现。接着借助媒体回放,学生有意识地再次观察了老师的动作,有了不少新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注意到教师做了什么,还注意到教师是怎么做的,更尝试着从教师的`一些体态语言揣测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原本单调的动作一下子丰满起来,在描写动作的同时,还在练习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亲身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举动,并尝试进行表述。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3、能抓住游戏中的关键人物或关键环节,进行描写,体现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爱做的游戏种类,从中选择合适的引入课堂。

  【教学过程】

  一、游戏实践

  [设计意图:将游戏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观察同学、观察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习作素材。]

  1、 导入:同学们,大家一定爱做游戏吧?平时你们都爱做哪些游戏呢?

  2、 提出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之前,老师请大家注意三件事:

  1)、注意安全;

  2)注意观察身边同学在游戏中的表现;

  3)注意体会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3、 明确游戏内容及要求:

  1) 游戏名称老鹰捉小鸡

  2) 请学生简述游戏规则。

  3) 引导学生分组,分配任务。

  4、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穿插期间巡视或参与游戏活动。

  二、谈话引导选择习作内容及重点,梳理习作思路。

  5、 大家玩得开心吗?

  6、 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

  7、 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环节是什么,为什么?

  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回忆游戏场面,在学生的交流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机地围绕下列目标进行引导:

  1) 通过反馈,与学生一同回忆游戏三方在攻守之间的不同动作,并尝试用准确的动词进行表述。

  2)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不仅能说出游戏三方的不同动作,还要能回忆出当时是怎么做这些动作的,并能用恰当的语句进行描述,使得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3)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内心变化,并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

  上述三点中,1、2为重点引导内容,3为对习作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的特别提醒。

  8、 如果老师要请你写写刚才的这个游戏,你打算怎么写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要体现游戏的快乐,你认为哪个内容可以多写几句的?

  引导学生理出习作的思路,分出思路来。

  三、佳作欣赏。

  1、 教师出示范文,按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2、 我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学到些什么?

  借助范文,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明确:

  1) 习作的答题思路

  2) 本次习作素材的详略安排

  四、学生当场完成习作

  五、讲评习作

  1、 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 以学生习作中比较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

  3、 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设计者:xx小学 宋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学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你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如果它们再举行一次比赛,你会想什么办法使小白兔反败为胜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习《知了学飞》。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分段读这则寓言。

  说说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照样子写词语:

  爬来爬去东张西望

  用以上两个词语仿说一句话。

  3、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4、小组讨论:《知了学飞》的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班级汇报交流。

  三、学习《蜗牛和蚯蚓》

  教法同上。

  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蜗牛和蚯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来分析它们的形象,从而悟出道理。

  四、再读这两则寓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蜗牛一样,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只能是一事无成;更不能像蚯蚓那样,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那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生活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这两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

  《知了学飞》中,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和动作要重读,两次出现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和不耐烦。

  三、选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进行复述,可加上自己的想像和动作。

  小组练习复述。

  推选复述优秀者进行表演复述。

  四、识字写字。

  认识的6个生字,通过组词的方式练习识记。

  写字。

  注意“嚷”的书写指导和“翅”的读音矫正(读chì不读cì)

  五、拓展:

  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书。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同学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身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沛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身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身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同学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身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身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里的“语文大课堂”是“我爱家乡展示会”对这一部分,书中的要求是这样的:你一定喜爱自己的家乡吧!我们开展一次“我爱家乡”的展示活动,好吗?写一写,画一画,剪一剪……把赞美家乡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说说自己最爱家乡的什么,为什么爱它?再把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思路

  这是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一个好机会,而我们这里正是以旅游兴县的地方,有好多看不够的美景。何不让他们走进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先来观赏一下呢?于是,我收集了许多家乡美景图片,并且利用以前自制的《做个快乐小导游》的课件,决定先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然后再让他们画他们所见,写他们所感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家乡美景图片,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做个快乐小导游》课件的播放,学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能语言通畅流利、有条理的介绍自己家乡某一处的景物。

  教学准备

  收集家乡美景图片,或者画你眼中的家乡美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经过你们的准备,我想你对家乡一定有了很多的了解了吧?谁能勇敢的拿起你手中图片或是你自己画的画,来说说你眼中的家乡呢?

  (分小组说,抽每组代表给全班同学说)

  二、教师:小朋友们图片真多,画得好,说得更好。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眼中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吗?好,就让我也来说一说吧。

  (师深情并茂的说)

  三、师:老师看见好多小朋友好像不信一样,那么,我们就一看老师播放的我们家乡的美景图片,怎么样?

  (播放图片资料)

  四、师:怎么样,家乡的美景是不是吸引了你们啊?老师特别喜欢我们家乡的一处风景,可是我刚才故意没有播放出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处风景吗?

  (生猜)

  五、师:嗯,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厉害,居然猜出来了。我想,你们也一定非常熟悉,因为它就坐落在我们的县城里。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介绍这一处美景的`吗?来,我们一起看看——

  (播放自制课件《做个快乐小导游》)

  六、师:刚才老师介绍老师眼中的家乡美景时,有些小朋友还有些不信呢,这下你们眼见为实了吧?小朋友,我们的家乡美不美?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看了《做个快乐小导游》,我相信你们也知道该怎样介绍你喜爱的一处景物了吧?不过,你还可以介绍我们家乡的一些特产呢。现在,谁也来做个快乐小导游,再来来介绍你眼中的家乡?

  (抽生说,大家评议。)

  七、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说的好,想说的小朋友实在太多了,没关系,下节课,我们就做一个快乐的小作家,用我们的笔,来赞美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家乡吧!

语文教案 篇6

  第6课一厘米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36---51页,第6课一厘米(语文版九年级教案)。文章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

  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

  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课文中女主人公的作为。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母爱的无私、伟大。

  4.结合其他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

  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巨大作用,引导

  学生摈弃从社会中沾染的不良习惯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第6课一厘米(语文版九年级教案)》。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

  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突破

  1.运用仪器和设备,放映一些反映或表达母爱的世界名片的片段,或通过图片来加强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领会作者的一些写作手法,来感受这些手法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课前,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查找反映母爱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如课文的'朗读带、世界名片的录像带或者自己的能够反映母亲或其他亲人的关怀的故事。

  2.第二课时课前,教师搜集一些以“母爱”为内容的文章,如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以及梁晓声《年轮》片段,与本文进行风格上的比较。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课前,尝试有感情地阅读这篇文章,标示出重读的字词,摘抄描写陶影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主动查找并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第二课时课前,摘抄一些反映母爱或其他亲人关怀的文章,认真体会,感受温情。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从描写陶影的生活状态的内容入手,结,合创作背景,导入新课。

  2.朗诵教学,教学诵读的基本技巧。

   学生活动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受母爱进入新课。

  2.学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初步体会

语文教案 篇7

  《门上的画》

  故事:门上的画(小班语言)

  设计意图:

  对于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幼儿,我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小动物入手,选择了故事《门上的画》作为教学内容。。

  3、培养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准备:

  小鸡头饰。小白兔、小猫、小狗图片。三扇可以开的门,门上分别画有鱼、萝卜、肉骨头。欢快的音乐磁带。

  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快乐地游玩。

  二、创设情境,理解故事:

  师:今天我要去小狗家做客,可我不知道小狗的家在哪里,你们愿意和我一块儿去找小狗的'家吗?

  (在音乐的伴奏下,和幼儿一起开着汽车去找小狗家)

  (1)来到了门上画着鱼的家门口。

  这扇门上画了什么?这是小狗的家吗?

  (敲门)(出示门后的小猫)

  引导小朋友和小猫有礼貌地打招呼。

  小猫为什么要在门上画上小鱼呢?

  (2)开汽车再去找,来到了画有萝卜的家门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观潮》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