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6 16:00:2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智胜巴依的故事,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出示:阿凡提的头像,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与他的故事?

  2、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饭钱。

  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思考(1)故事中写到了哪些人物?(2)故事中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事?

  板书:阿凡提卡子

  穷人巴依

  2、交流,自由读课文。

  3、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不理解的内容划出来,标上小结。

  (一)学习1——4节

  1、填空:穷人( )阿凡提帮助,阿凡提( )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导读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节

  6、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5——9节

  1、那么阿凡提又是怎样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读。

  2、(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出示: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

  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

  3、想象表演

  4、巴依是怎样用智慧战胜他们的呢?通过朗读,读出语气。

  5、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

  三、做个聪明人

  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穷人呢?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2

  一、明确目标与欣赏鼓励相结合

  有一个小孩读三年级的朋友曾向我诉苦说:“我的儿子只要有打作文草稿的家庭作业,就会叫苦连天。因为他们的老师总要求学生把草稿写在一张16开的白纸上,并规定非写满不可。”要求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满整整一张16开的纸,这要求确实偏高了,这样做必然会适得其反,导致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厌写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解读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新课标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放在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首位。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同学的习作可以说是最初步、最浅近的文字表达,一开始必然是幼稚的、初级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它得经历一个过程,语言由不通到通顺,内容由简单到具体,表达由平淡到生动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应该明确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要求,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

  目标明确了,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日记时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学会欣赏孩子稚嫩的语言,学会感受孩子奇特的想象,学会包容孩子的词不达意,竭力寻找习作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我都用笑脸或红五星等方式大加赞赏,写得好的或进步很大的作文就粘贴到墙壁上的习作栏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成就感,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捕捉素材与放飞思维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可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善于捕捉周边的事和景,一旦要写日记或作文,总以为要写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活动、比赛等,除此之外就没有东西可写了。因此学生要写日记时,总是要求爸爸妈妈带自己到哪里玩玩才会下笔写。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我就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搬进习作课堂。如有一段时间我们班好久没有得到流动红旗了,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终于请回了鲜艳的流动红旗。于是我灵机一动,把第一节语文课改为习作课,我先请学生说说由于前几个星期流动红旗没有到我们班来作客,今天去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当你听到我们班获得流动红旗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把流动红旗请回来了,你心里有什么打算?由于这是一件刚刚发生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因此同学们各个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于是我趁热打铁,以《流动红旗又回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批改时只要学生写的全都是真心话,我都奖给他们五张笑脸!后来我经常把学生不留意的、习以为常的发生在校园里、教室里的小事为题材,布置学生回去写一篇日记,如: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午饭时的吵闹声、桌子底下的一张废纸、一场雷阵雨、橡皮不见了、粗心要不得等等。久而久之,学生明白了:原来身边的小事都可以写成作文或日记!练的次数多了,学生慢慢也学会了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卢梭曾经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情感,如果用我们大人的看法、热情和情感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当学生学会了选材后,我就鼓励学生应该用每一个感官去看、听、摸、问、闻自己想写的内容,大胆地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实践证明,如果我们放飞学生的思维,不用大人的眼光、标准去禁锢小孩的大脑和手,那么孩子的习作往往会充满灵性和童趣的。如:滕青怡在《初春》里写到:“初春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把一半的春天给藏起来了。我真想快点看到被这个顽皮的小孩藏起来的另一半春天。”朱宏杰写春游分享食物的情景:杨上上把书包里的食品一倒说:“兄弟们,吃我的,我的好吃。”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谢谢杨长官,你也多吃点!”“ok!小兵们!”透过这些极富有个性的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无拘无束分享食物的欢乐情景。可见我们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放飞他们的思维,那么孩子的习作就会成为生活的精彩剪影!

  三、阅读教学与练笔仿写相结合

  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挖掘语文书里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或仿写、或想象、或扩充等语文实践活动,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仿写是初学写作的有效手段,是走向独立写作的桥梁。

  仿写句子:如三年级上册《花钟》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几种花开放的时间。而其中有两三种却写得很简单,如“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于是我请学生模仿着其它几句的写法,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句子换一个说法。结果有的写:“晚上八点,夜来香悄悄开放,静静地听着月光花和烟草花之间的悄悄话呢!”有的写:“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他看见身旁的昙花还在睡梦中,就轻柔地呼唤起来‘昙花、昙花,快醒来!’”有的写:“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它睁大眼睛正在欣赏美丽的星空。”

  仿写片段:三年级应注重段的训练,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构段方式明显、精彩生动的段落,如《赵州桥》里概括具体的段式,《富饶的西沙群岛》里因果和总分总的段落等等。学完了这些课文,我一般都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话。如:学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就请学生仔细观察当天的大课间活动,然后以“大课间活动开始了,操场上真热闹啊!”为开头写一段话。双休日布置学生参观农贸城的水果市场,再以“水果市场里的水果真多啊!”或以“水果市场里热闹非凡!”为开头写一个片段。通过仔细观察,许多同学竟洋洋洒洒写了两面多呢!

  仿写文章: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有一个训练重点是学习、掌握三种不同的表达人物语言的方式。这一单元里的《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当学生借助课文和课堂练习学会了这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后,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的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请大家集体喊出它的名字(板书课题上:小虾)

  师:喜欢它吗?能不能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一遍?

  生:小虾(读出了喜爱之情)

  二新授:

  师:这么喜爱小虾,你都想对小虾有哪些了解?

  生:小虾长什么样?

  生:它吃什么?

  生:它生活在哪里?

  ……

  师:看来大家对小虾充满了好奇,那就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你都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小虾生活在小溪里。

  生:你知道了小虾长得什么样,它们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黑色,甚至背上、尾巴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都叫它千年虾。

  生:我知道了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

  生:我知道了小是的脾气也不好。

  生:我知道了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生:我知道了最后缸里的小虾多了起来。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了解小虾更多有意思的事吗?

  生:想。

  师:快来读读,课文对小虾的哪些描写最能吸引你?边读课文边找出来。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的一段,最能吸引我。

  生: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下,又后退,直到学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它们东西很小心,样子很可爱。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的小心。

  师:小虾吃东西这么小心翼翼,连续做好几个动作才能吃到食物,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吗?用圆点标出来。

  生: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

  师: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中,就可以看出小虾吃东西的时候是非常小心的。

  师:文中还有表示小虾吃食物时动作的词语呢,再来找找。

  生:碰、后退、捧、游来游去。

  师:小作者这样写就更能突出(小虾吃食物时的小心),也能表现出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师:小虾吃食物时是这么的有趣,你能试着读读吗?(生读并评议)

  师:确实它们小心翼翼的样子很招人喜欢,如果加上动作来读,那就更有趣了,愿意试试吗?

  生:表演读。

  师:你们真是一群讨人喜欢的小虾,可爱的小虾,能试着用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句话吗?先和同桌说说。

  生:我每天早晨,总是先收拾好床铺,接着收拾好书包,然后洗脸刷牙,又去吃饭,直到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去上学。

  师:你的`句子说得好,生活习惯更好。

  生:爷爷去钓鱼时,总是先整理好钓鱼工具,然后推出自行车,接着把工具和小撑子捆到自行车上,又检查一下,直到觉得没有问题了,才出发。

  师:说得真不错,吃饱了的小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略。

  师:是呀,它们吃东西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吃饱了又是另一个情形,所以小作者说“小虾真有趣。”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生:小虾脾气不好。

  师:课文是怎样写小虾脾气不好的呢?自由读,并动笔画画,再和同桌交流。

  生: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直到这一段的最后。

  师:谁还标出了写小虾生气的词语?

  生:是“蹦”“舞动”“打起来”,还有“猛烈”。

  生:还有“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你认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蹦”说明小虾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生:“猛烈”说明它们打架打得凶。

  生:“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写小虾生气的样子很生动,我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

  师:“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说得多好啊!你能读读这吗?

  生:读这一段。

  师:小虾在生气的时候也这么的可爱,能不能借着作者的描述再发挥你的想象,给大家描述一段精彩的搏斗。

  生:略

  师:是呀,这小东西还真厉害。既然小虾这么可爱,那么作者当然希望小虾们能够生活得快乐一些。为此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生:课文最后一段说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这是因为我对小虾很关心,他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师:正是由于小作者的关爱,爱护,小虾们才生活得如此的快乐。

  拓展延伸:

  师:喜欢小虾吗?喜欢它什么呢?

  生:略。

  师:小作者就是怀着对小虾的喜爱亲自养小虾,认真观察小虾才把小虾写得如此的有趣。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喜欢它什么?

  生:略

  师:其实每个小动物都有可爱之处,只要我们走进它,接近它,关心它,爱护它,你就会发现它的可爱。与它们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吧!

  师: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教学反思:

  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内撷取属于自我的东西,即学生的独特体验。虽然这些独特的体验有时略显稚嫩抑或稍嫌偏颇,但这却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幼芽。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管其感悟是清晰还是模糊,肤浅还是深刻,片面还是全面,谬误还是正确,都要小心地呵护之,激励之,保护好学生这种独立感悟的积极性,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能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及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冒”字的妙处;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纸剪好的荷花、荷叶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触发语感

  1.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老师边诵边画出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2.师:夏天到了,荷花已经开了。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欣赏美丽的荷花吧!(板书课题,写作者,指名读,齐读。)

  3.(课件播放荷花图片,生观察、欣赏荷花。)师:美吗?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荷花吗?(出示填空练习: 的荷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读“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设计意图:猜谜的方式导入,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简笔画新颖、直观、醒目,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通过视觉感官,触发学生的语感;填空练习的设计,考查了学生积累与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感知全文,领悟语感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丰富的词语把荷花形容的那么美。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形容他所看到的荷花呢?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结合图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注意生字的读音。

  4.出示句子,检查生字词读音。

  (1)白荷(hē)花在挨(āi)挨挤(jǐ)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nèn)黄色的小莲(lián)蓬。(图片)

  (2)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āng)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图片)

  (3)我仿(fáng)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shang)翩(piān)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4)蜻(qīng)蜓(tíng)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需掌握的生字词为红色,第一、二句结合图片帮助理解生字词。)

  [设计意图:读书要求的出示,让学生先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红色的使用可以起突出重点、提醒注意的`作用;结合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本环节的设计突出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潜心学文,积淀语感

  (一)感受荷叶美

  1.师: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陪”,咱们先去瞧瞧荷叶吧。找出文中描写荷叶的句子,用“—”划出,再读一读。

  2.师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1:从“挨挨挤挤”中我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

  师: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从“挨挨挤挤”中我们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相机板书“多”)。假如你们是荷叶,用动作表现一下“挨挨挤挤”。

  生2:“碧绿”这个词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很绿。(相机板书“绿”)

  生3:“大圆盘”告诉了我们荷叶的形状又大又圆。(相机板书“圆”)

  3.师:这生机盎然的荷叶很多、很绿、很圆,真惹人喜爱。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些荷叶,请两位同学来把它们贴到黑板上。(两生上台贴荷叶,师注意提醒体现“挨挨挤挤”这个词。)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动作表现及贴荷叶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况,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

  (二)体会“冒”字的妙处

  1.这么密的荷叶,荷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找相关的句子,课件展示句子,指名读。

  师:用了一个动词“冒”,你们觉得这个“冒”字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讨论可用“钻、露、长”等字来代替“冒”。

  师:你觉得荷花怎样生长才叫“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自豪等。

  师:请你们把这些词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填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的括号中,体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冒”。

  生自由诵读体会。

  3.师:这就是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的情形),请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荷花们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像在比美。

  生2:这些荷花争着冒出来,想快点看到美丽的公园、可爱的小朋友。

  生3:它们想和蜻蜓说悄悄话……

  4.齐读句子,加动作,读出使劲、快速长的劲头。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能力目标: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2.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什么是见闻?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作者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1.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把字音读正确。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组本课词语。

  哪些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旅留遵

  对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记忆方法?

  多音字组词。

  Zhuó(衣着)zhuǎn(转身)kān(看守)

  着转看

  zhe(看着)zhuàn(转动)kàn(看见)

  选字填空,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4页。

  四、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五、作业:

  1.抄生字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新加坡街头见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得好。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3.生肯定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女孩模范遵守交通法规,是个高度文明的人;二是认为小女孩太傻了。

  三、展开辩论“小女孩究竟是傻,还是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文明的人?”从而深刻了解课文所讲明的意义。

  1.正反双方,马上要展开辩论了,为了更好地说服对方,你们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做简单的批注。

  2.同样意见的人自愿结组讨论。

  3.辩论开始。在学生辩论时,教师适时点播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其表达的含义。

  一个穿着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此刻周围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汽车行驶。而她只打了一把很小的雨伞,任凭大雨把衣服打湿打透,直到红灯灭,绿灯这亮起来,才慢慢地沿着斑马线穿过路口。

  (1)生可能抓住既没有……也没有……来说女孩傻,也可能抓住这句话说小女孩是个文明的人。

  (2)在辩论中师小结:没有警察说明没人看管,没有车辆通过,说明没有危险,在没人看客又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仍等到绿灯亮才走,说明她就是一个高度自觉的人。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小女孩仅仅是新加坡千百万个城市市民中的一个,你认为其他的人也会像她这样吗?请你读书找出根据。

  5.生读书批注。

  6.交流。

  理解下面两句话:

  “既然红灯亮着,怎么可以跑过路口去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把它变成句号说一说。

  课文中为什么用“?”呢?你觉得哪个标点好。(“?”加强了语气)

  指导朗读这句话。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让我们这样做。”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做”“怎样做?”

  B.朗读这句话。

  听了吴小姐的话,亲眼看了小女孩的一举一动又亲自体会到了新加坡城市的一切,你样评价这个城市,这里的人民呢?

  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这里的文明。

  五、作业。

  1.自读课本相关课文读。

  2.朗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板书设计:

  环境小女孩表现

  天气倾盆大雨任凭打湿衣衫

  红灯亮等绿灯亮才过路口

  路口无交通警察

  无汽车驶过

  行人不多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你一定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热情、开朗,丈夫细心、幽默,儿子活泼、可爱,我爱我家。你们呢?仿照老师的句子,请你说说关于你的家。

  2.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也觉得开心。今天我们要去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题质疑:

  1.读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谁?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并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出示卡片:

  描画 创造 文章 刀刃 叠起来 洪涝 妨碍 当之无愧

  (3)小老师领读,齐读。组织学生交流:要读准这些字音,你要提醒别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创、章”是翘舌音;“涝”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创、章、妨”是后鼻音等。

  (4)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谁的造字方法?

  2.(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你们想去“象形爷爷”的房间看看吗?(课件出示“象形爷爷”房门,门上有这些字配图: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导观察,了解“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根据图连线。组织小组交流:你怎么知道“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象形爷爷”这个名字的来历你知道吗?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自由读第2~5自然段。

  (1)思考:

  1 大家对“象形爷爷”造出的字有什么反映?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读出感情。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多方便啊!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很方便。

  2 “象形爷爷”有什么难处?指导读好句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并练习换个说法,而使句子意思不变。

  (2)小组合作模拟表演。选做题:

  1 想像人们请求“象形爷爷”创造出更多汉字的情景。

  2 想像“象形爷爷”把任务交给三个儿子的情景。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体会,并根据人物的心理表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态。

  (4)小组汇报,练习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象形爷爷”当时的`心情,读好第5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互相说说你怎么给“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取名的。请说出名字的由来。(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写老大、老二、老三创造汉字方法的句子,再读一读。(师生共同板书)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找房间”联席,初步了解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师:这些汉字都是“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创造的,可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请你们帮帮他们吧。(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和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汉字,学生找对一间,房门就打开)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师生合作读)三个儿子创造了这么多的汉字,回到“象形爷爷”身边汇报自己的成绩。你们能想像他们当时的心情吗?老师读作者的叙述,哪些同学愿意扮演造字大王的一家?

  (2)小组合作读人物的对话。要求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加上自己动作、神态。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练读。

  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两位哥哥不想当造字大王吗?为什么说三弟当选当之无愧?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异口同声”、“当之无愧”的意思吗?赶快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再练读这一自然段。

  4.结合自例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1)从本册中找出学过的形声字。

  师:老三当之无愧地成了造字大王,是因为他创造的汉字最多,你们组能从本册生字表中找出形声字来说服别人吗?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吗?老师给每组3分钟时间,哪组找得最多,哪组的发现多,我们就封他们为识字大王,好吗?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引导发现,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记忆形声字的口诀:“形声字,真好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表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在引导发现的过程中结合字例提醒学生形声字不能什么字都认半边。

  二、学习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齐读第16自然段。

  2.小结过渡:今天我们参观了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认识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并了解了四种造字方法,这对于我们学习汉字很有帮助。

  三、总结全文,运用方法

  1.运用方法识记生字。

  师:你能运用今天的新知识记住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吗?同桌比比谁的方法好,点子多。比如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中就有5个形声字“描、创、涝、妨、愧”,可以运用形旁加声旁的构字方法记住读音和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汉字,鼓励学生试着根据构字规律去识记它们。

  3.(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导留意观察生活中所见的汉字,试着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流利诵读古诗。

  2、理解诗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王维是谁吗?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鹿柴

  3、指名读题,请注意,“柴”在这里念zhài

  4、齐读。

  二、诵读古诗

  1、想听老师读读吗?

  2、学习听时要注意字的发音是否准确。

  3、指名学生读读。

  4、同桌互读互听。

  5、指名比赛朗读。

  三、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呢?自己借助注释理解

  1、自己读,自己想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不正确的,要同学帮助。

  3、同桌互相说说意思。

  4、师渲染意境,生再读古诗。

  注词释义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景,读作yǐng,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古诗今译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四、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一背。

  2、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3、同桌互相背。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体味作者对天气热、闷的妥贴表达,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借助背景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通过拓展迁移训练,深化象征手法的.理解及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渴望革命风暴涤荡一切旧势力的火热激情。

  教学重点:

  1、体味作者对天气热、闷的妥贴表达。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设想: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作者简介

  1、猜一猜。以谜语激趣导入。

  2、教师简介作者。

  二、读一读

  1、师生合作,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听读课文,思考:雷雨前的天气有怎样的特点?

  三、品一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找出写天气热、闷的句子,并作赏析。

  (1)教师示例,作方法指导。

  (2)学生小组内赏析,班内交流。

  3、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文中苍蝇、蚊子、蝉儿在这种环境里有何反应?

  四、议一议

  1、出示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小组合作探究:文中闷热的天气、苍蝇、蚊子、蝉儿、雷电风暴各有何象征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结尾部分,再次感受作者对雷雨(革命)的渴望。

  4、小结课文,揭示文章主旨。

  五、说一说

  1、出示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图片。

  2、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喜欢,因为它象征着。

  六、作业设计

  仿照范例,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写一首小诗。

  例A:粉笔

  白色的犁

  耕耘在黑色的沃土

  例B:橡皮橡皮

  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为了纠正别人的错误

  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附:板书设计

  雷雨前

  闷热的天气----社会环境

  苍蝇、蚊子----反动派及帮凶

  蝉儿----------口头革命者

  雷电风暴------革命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

  “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浪》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看你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怎么样?那就让我们开上小火车来读一读吧。

  2、指生分节读诗歌。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朗读了诗歌,并知道这首诗和以往我们学习的诗歌有所不同,是阶梯式诗体,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么谁愿意跟着音乐读给同学们听?

  二、感情朗读诗歌,品析词句,感受诗情。

  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踏着这美丽的浪花走进诗歌,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博大吧。

  1、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的?

  学生汇报诗歌写了哪几个人?教师板书:爸爸、妈妈、我

  爸爸把海浪装进录音机,你知道他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

  师:是啊,大海就象是个调皮而有善变的孩子,它时而轻柔、舒缓,时而又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又怎么能不喜爱它呢?你能读出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吗?(相机指导朗读)

  2、爸爸对海浪是如此的喜爱,那妈妈呢,她又钟情于海浪的什么呢?

  对了妈妈把海浪暴光在软片里,这说明妈妈喜欢(看海)那请你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留下那些美丽的景色呢?她会看到大海的什么呢?

  你们想的真美啊,那就让我们带着美美的感觉去读出海浪的'美来吧。朗读第二节。(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发散思维训练:爸爸妈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你能想像一下: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4、你们想的真好,替那么多的人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么我呢?文中的小作者喜欢的是什么呢?海浪又给他带来了哪些好处呢?谁来读读诗歌的三到五小节?

  5、作者喜欢让奔腾的浪花进他黝黑的身体,想象一下:奔腾

  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6、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过渡:是啊,小诗人在不断的与海涛的搏斗中,身体练得强壮、黝黑(联系生活实际,黑得发亮)了。于是他有了——,他还有了——

  7、查字典理解“坚毅”的意思。

  8、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9、想像:于是,我有了……

  小结: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让我们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来读读3到5节诗吧。

  三、欣赏美丽的大海。

  大海是博大的,大海也是宽广的,下面就让我们乘着海浪去感受一下大海的浩瀚无边吧。课件欣赏美丽的大海。学生说感受。

  四、欣赏儿歌

  五、仿写:模仿本文诗歌的形式,写出你对大海的喜爱。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

  2. 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材简析

  秋是一首歌,秋是一幅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歌咏秋天,赞叹秋景,描绘秋色。唐代诗人杜牧漫步山间,写下了入目之秋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山林秋色图。品读诗歌,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山路、人家、白云、枫叶构成的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人紧扣诗题,先写山行途中远望所见、仰望所见: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出了山行途中所见的远景图,意境高远,幽深寂静的景色之中露出一派勃勃生机。接着写了山行途中停车的原因:夕阳晚照下的枫林让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那霜染的枫叶红艳艳的,简直胜过二月的春花,集中笔力写出了这幅图画的静景。诗人以细致的观察、绚丽的色彩、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了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秋色,突出了秋色中的春意,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建议1课时完成。

  * 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斜: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曲而上。这里的“斜”,为了押韵,可读作。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过深秋寒霜之后变成红色。

  * 诗句的意思:一条石板小路蜿蜒伸向山头,在生出白云的地方有人家居住。行路的人被傍晚枫林吸引而停下车来。那经霜打的枫叶在夕阳的晚照下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艳。

  * 可以看图说出景物,抓住“白”、“红”让学生感受颜色的对比美。

  图文结合、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秋天枫林的迷人之美。诵读时要注意诗的韵律。

  * 课后第1题:“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是积累语言的练习,应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在读的时候尽情倾诉自己对诗的感受,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做动作表演。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

  *课后第2题:首先,理解带点词的意思,然后,借助课文插图(或投影、课件)引起学生的想象,教师应适当描述诗中的情景。指导朗读时,再次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揣摩此时诗人的内心情感。学完诗歌后,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你来到这里,除了做诗,你还会做些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课文链接”提供的是描写秋天枫叶的`句子。可让学生阅读想象,既扩展了对枫林的感受,又欣赏了关于秋的描写。

  教学设计参考

  一、看图引入,整体感知

  1. (出示挂图)图上都有些什么景物?你能看出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 板书课题,读题。

  3. 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杜牧在山中行走,途中所看到的景色。

  4. 范读全诗,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二、自读自悟,了解大意

  1. 自己试读课文,读通诗句。

  2. 抽读,检查。

  3.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边读边想: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4. 同桌互相读读,讲讲。

  5. 讨论不明白的地方,疏通大致意思。

  6. 再读全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熟读成诵,想象意境

  1. 让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导读好节奏。

  3. 教师配乐,学生随音乐朗诵诗歌。

  4.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5. 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朗诵。

  6. 练习背诵。

  四、探究学习,扩展知识

  1. 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你想做些什么?

  2. 你了解作者杜牧吗?你还知道他哪些诗?请推荐给同学们背一背。

  (李娟)

  参考资料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有《樊川集》传世。他的《清明》、《江南春》都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诵读的诗。

  《清明》主要写了清明节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而且还要急着赶路,加之又遇上细雨连绵,到处迷迷蒙蒙,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伤感悲愁。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主要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并借景凭吊了历史,发出了无限感慨。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

  2、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

  3、理解“茫茫”、“草甸子”、“沉甸甸”:课文中用“茫茫”形容什么?除此之外,“茫茫”还可以形容什么?

  4、练读第五节。

  5、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

  二、齐读第六节

  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齐声朗读课文

  2、教师总结: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四、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背诵第二、三段:记住每段开头,自由练背,再指名背。

  2、背诵全文

  五、作业

  1、抄写有关词语和句子。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天空透明的()

  ()的小河五彩的()

  ()的原野茫茫的()

  3、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4、背诵课文

  板书:

  天空一碧如洗

  景色优美小河清澈见底

  5、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

  物产丰富“大豆摇铃千里金”

  课后摘记:

  这是一篇美文,要让学生反复练读,把文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初读课文,要让学生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的美。

  借助课文中语言文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积累文字。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四小节。感受原野的热闹非凡,掌握本段的写作方法,并进行迁移运用。

  在迁移运用“一到休息日,大街上就热闹起来”时,由于学生没有鲜活的语言,所以就写不具体,写不生动。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语言。如: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由于学生作文刚刚起步,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例句供学生参考。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余晖、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朗读课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

  2.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阅读、感悟、模仿来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的奇妙,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余晖、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我们住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这里的温度和空气正好适合生命的需要;这里四季循环,生命周而复始;这里,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美向我们展示出来;这里的事物尽情释放自己的美丽,然后消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们奇妙的世界》,去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烛”,前鼻音“幻、剑”,后鼻音“呈、乘、芒、型”,多音字“鲜、模”。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呈、蜡、诱、润、剑、通、模”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幻、普”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型”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同音字歌示例:

  型:老板本姓邢,想要当刑警,努力改形象,变得很有型。

  形近字歌示例:

  呈:吴兄呆头呆脑,整日形影相吊,面容呈现菜色,街头日夜呼号。

  蜡:腊月天地白,猎人借蜡台,忙中走错路,懊丧走回来。

  字谜示例:

  撇折撇折点,残刀立右边,要问是何意,不实或奇变。(谜底: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呈”“口”宜扁,“王”三横间距均匀,下横宜长。

  “幻”“幺”略偏上,““稍向左倾斜。

  “蜡”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烛”左右基本平齐,“虫”的“口”呈扁形。

  “诱”左部偏窄,右部最后一笔伸到言字旁下。

  “润”“门”写得宽大一些。

  “乘”“北”字拆分在两边,宜写小些。

  “芒”上小下大,“亡”上横要写长。

  “剑”横短提短,撇展捺收,立刀旁垂直端正。

  “普”上部宽扁,“日”与上部对正。

  “通”“甬”字起笔稍高,大小适当。

  “模”右部的“曰”要扁,“大”的撇捺要舒展。

  “型”上部略扁,“土”两横间距紧凑。

  易错提示:

  “幻”右部是““,不是”力“,与”幼“区分开。

  “乘”第四笔是竖,第五笔是横,第七笔是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昔-蜡(蜡烛)-错(错误)-腊(腊月)

  虫-烛(烛台)-蚀(腐蚀)-浊(浑浊)

  秀-诱(诱人)-绣(刺绣)-透(透支)

  亡-芒(芒果)-忙(忙乱)-盲(盲目)

  甬-通(沟通)-涌(涌现)-桶(木桶)

  莫-模(模型)-漠(沙漠)-寞(寂寞)

  (4)多音字。

  种

  zhǒng:种子种类

  zhòng:种地种瓜得瓜

  (5)重点词语释义。

  奇妙:稀奇巧妙(多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雕饰:雕刻并装饰。

  映射:照射。

  余晖:傍晚的阳光。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圆润:(多义词)

  ①指饱满而润泽。

  ②书、画技法圆熟流利。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光芒: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闪耀:闪烁;光彩耀眼。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卵石: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冲击和摩擦所形成的卵形或接近卵形的石块,表面光滑。是天然建筑材料,用于铺路、制混凝土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课前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

  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2)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

  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第二部分(2~8):展示“天空”的宝藏。

  第三部分(9~16):展示“大地”的财富。

  第四部分(17、18):写这个世界有无尽的奇妙的事,我们要仔细观察、寻找。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明确:

  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

  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天空:从早到晚的顺序大地: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4)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明确: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

  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课后,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呈现幻影蜡烛诱人圆润

  乘凉光芒普通模型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奇妙的,那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细细去品味这世界到底奇妙在哪儿。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明确:

  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看上去是有生命的。

  2.学习第2~8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部分哪句话是总起句?

  明确:

  “你看天空--”

  (2)天空展示了它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呢?

  明确:

  日出、云彩、雨、落日、群星。

  (3)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

  因为水洼的形状和镜子的形状相似,又可以如镜子一样“映射”“我们的脸”,所以说水洼像镜子。

  把水洼比作镜子,突出世界的奇妙和神奇。

  (4)试着模仿第6自然段的描写,写出水洼的奇妙。

  明确: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透明的玻璃,映射着我们的脸。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具体的?

  明确:

  从清晨的景色、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雨点的声音、雨后的美景、傍晚的落日余晖、黑夜里群星闪烁等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

  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来写,让描写更生动、具体。

  3.学习第9~16段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部分的总起句是哪句?

  明确:

  “再看大地--”

  (2)大地展示了它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呢?

  明确:

  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绿荫;秋天的风、落叶、蝴蝶和鸟;冬天的冰雪。

  (3)这部分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

  明确:

  我觉得“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部分十分奇妙有趣,因为这一段让我想到了秋天仿佛有五彩缤纷的颜料,所到之处,层林尽染,美不胜收,一片片飘落的叶子仿佛是张开翅膀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4)“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品味加点的字。

  明确:

  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柱”的形状和“锋利的刀剑”相似;“小水滴”晶莹剔透,仿佛是“一颗颗珍珠”,描写形象、贴切。

  4.学习第17、18自然段,思考问题。

  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明确:

  第17、18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出了世界的奇妙。

  这两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互相照应。

  5.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1)在你的眼中,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的事情?

  明确:

  柔弱的蒲公英种子,能乘风飘浮几公里的路程。

  (2)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作;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形态等方面把事物写形象、生动,这样的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气温下降,绿色的树叶会变成金黄色的,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出现彩虹;水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有不同的颜色;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可以散射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其实,只要我们多注意周围的环境,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么美妙,多么奇妙。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教学反思

  本课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篇幅不长,但文质兼美,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描写的细致生动,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搜集自然界的图片,欣赏图片,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的云彩形状展开相像,学生说的很多,而且相像丰富,有的说像凶恶的老虎,有的说像一对深情相拥的母子......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了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发现的奇妙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大自然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不足之处

  上这节课时,由于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很可能思考的少,没有真正读出作者所写的美,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不足:朗读时体验感情不足:所显示的美图与学生朗读配合不上。学生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今后,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说、听的能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1)让学生提前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并且和家长进行交流观察体会。

  (2)提前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搜集一些世界奇妙的图片和相关文字。

  2、谈话导入,展示成果。首先和同学平等对话,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表示信任和期待,请他们谈谈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结合展示资料加以说明。

  3、指导朗读、初步感知。和学生探讨以怎样的形式读课文,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有不同的语气,这一环节,教师须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放而有度,有层次的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合作探究、了解写法。学生经认真听——自读——自悟——讨论,完全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从两个方面天空和大地分别展示了哪些财富,是怎样抓住事物或景色特点来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通过给课文中的“……”补白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

  5、练习巩固课外延伸。关于作业设计,立足以读到写,以写到用,首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读,默读到背诵最后到积累下来,引导学生继续探寻生活中的发现。

【小学三年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语文《检阅》教案12-15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5

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02-10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01-0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语文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