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7 17:43:49 六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

  1 :90

  2 :180

  3 :270

  4 :360

  5 :450

  6 :540

  7 :630

  8 :720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3)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

  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47~48页,是该单元的开端。讲好本节课,可以影响一大面,使教师一开始就掌握教学的主动。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关键: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可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一、复旧迁移,导题定向复旧迁移。

  主要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连结点。即:复习了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为知识的迁移。为学习比的意义平坡架桥。然后由除法转化为另外一种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自然导题定向,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是:

  1.回答: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2.列式解答:(生口述,师板演)

  (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引入新课刚才复习的这两道题(指板演),都是两种数量进行比较,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的,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两种数量进行比较,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这节课我们要懂得比的意义,会求比值。(板书比的.意义)

  二、探索发现,总结规律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比如,教学比的意义的时候,要分如下三个层次进行:

  1.教学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的意义同学们准确地回答了复习题2中的第1题,用32求出了长是宽的几倍,这是用除法表示长和宽的关系。32也可以写成3比2(板书3比2),表示长和宽的比。问:谁和谁的比是3比2?(长和宽的比是3比2)。32可以表示3比2,23可以表示几比几?(2比3),表示谁和谁的比呢?(表示宽和长的比)。结合第2题,问:1002可以表示为几比几?

  表示谁和谁的比?(100比2,表示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两个例子,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比?(答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板书)指名读、齐读比的意义。

  (2)比的读写方法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是比号,写作:(板书),读作比。3比2可以写作3∶2(板书)读作3比2。问:2比3,100比2同学们会写吗?让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动手在桌子上写。

  (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如下)3......前项∶......比号2......后项=32=1......比值12

  (4)练习(看幻灯银幕)

  ①说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4∶7=47=479∶5=95=14513∶9=139=14915∶29=1529=1529②填空。a.把80本书,分给4个班级,平均每班分到()本书;图书的本数和班级数的比是()。b.学校开运动会,六年一班有10人参加赛跑,7人参加跳高比赛。这个班参加赛跑和跳高的人数的比是()。(5)通过上面两道题的练习,你知道写比时要注意什么吗?小结:写比时,要注意谁比谁,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教学求比值的方法。

  (1)问:什么叫比值?(略)比值的定义掌握了,那应该怎样求比值呢?(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同学们知道了比值的求法,下面就练习求比值。

  (2)求比值,并说明算理。32∶85∶2512∶150.8∶37(3)小结:比值是一个数,可用整数、小数和分数表示。

  3.教学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1)3∶2=32可见比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比的各部分相当于除法的什么?(略)(2)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在复习时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可以得出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呢?(略)结合学生说的比、除法、分数三者的关系,形成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

  (3)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3∶2可写作32,仍读作3比2,不能读作二分之三。

  2∶3、100∶2让学生写。

  (4)问:比的后项能否为零?为什么?

  三、反馈矫正,贯彻始终

  是指把系统的某一部分输出的信息回到输入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把信息输送给教师,供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外,更是学生自我调控的过程。

  那么,反馈矫正,贯彻始终,本节课是指在边讲边练之后,还要进行综合练习。综合练习的内容做到由浅入深。先练习写比,又练习判断题,通过正确,错误的对比,使学生明确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区别,最后安排发展性练习,写出比并求比值。不但要求写出两个直接量的,还要写出两个间接量的比,如写出速度的比。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让全班同学吃得好,还让尖子学生吃得饱。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交流

  讲故事《大胆的小猴》,并与大家交流,对学生进行自信、勇敢的培养。

  设计意图:课前三分钟交流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在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这个环节是师生的最爱。学生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可以是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等等形式多样。真是万紫千红,各有千秋。

  小组交流、探究、合作学习

  一、展示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数学学习内容远离生活无疑是导致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它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死气沉沉。有鉴于此,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 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体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

  二、小组交流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较。两个量比较才能产生百分数,只有一个数量是不能产生百分数的。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比较的结果,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让学生自探明之,自求得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

  三、小组交流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百分数时注意要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写百分数时,通常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并注意%的两个小圆圈要均匀且不能过大,以免和分子混淆。

  在半分钟内写十个百分数,看看写出的百分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并用自己喜欢的一个百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并展示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又加深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四、小组交流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意义不同

  分数代表一个数值,也可以代表一个分率。而百分数只能代表一个分率。

  (2)读法不同

  分数读作几分之几,百分数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

  (3)写法不同,百分数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就行了,而不是写成分数的形式。

  (4)分母不同

  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

  (5)分子不同

  分数的分子必须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可以小于100。

  (6)百分数不可以约分,分数可以约分。

  (7)分数单位不同,分数的单位是几分之一,而百分数的单位只能是百分之一

  设计意图:百分数源于分数,而又有别于分数。实践证明,学生认识这一点非常困难,这是长期学习的种属概念负迁移所致。学生会误认为分数与百分数是包含关系,分数有的属性,百分数也一定具有。为了跨越这一认识上的误区,我采用了小组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区分清楚百分数和分数是不一样的。

  五、生活中的应用

  1、经典文化中的百分数。

  百发百中——100% 百里挑一——1%

  2、做游戏。

  石头 剪刀 布

  规则:两人十次,想一想,你赢了对方几次?赢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找成语中的百分数和做游戏,已能找出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能将百分数应用到平时玩的游戏中。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在生活中找例子。

  生本教育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所以课堂练习要设计有挑战性习题,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六、总结

  请告诉大家你这节课学习情绪的比率。

  愉快占( )%

  紧张占( )%

  遗憾占( )%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4

  设计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入课题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迁移,体现类比的思想方法。

  对比和迁移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新旧知识混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与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明确分数的意义与百分数的'意义的区别,更加突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师: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数。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支红粉笔、 五支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3、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8~69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 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p86,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准备训练。

  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40 + 30 = 70

  ( ) ( ) ( )

  - 40 = 30

  ( ) ( ) ( )

  新授。

  出示课题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1

  (1)

  先让学生说出每幅线段图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和与加数=关系。

  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

  从而引出加法的意义;

  说清图意,列式。

  引导学生把(2),(3)与(1)比较。

  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明确第(2)题是求第二加数,

  第(3)题是求第一加数。

  从中引导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着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将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以比较。

  得出: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师: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试做:验算 743+257=1000,对不对?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数

  □+6=13 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由生填,讲清怎样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数。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样想的。

  三、小结: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运用这一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四、巩固练习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数。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求□中的未知数

  □+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坚式计算,并验算。

  3748+627 9134-514

  课后作业:

  1.根据560+430=99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

  □-□=□

  2.根据500-240=26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

  □-□=□

  3.求□中的未知数

  589+□=1062 □+495=702

  298+□=594 □+324=500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在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在超市看见了这样的两瓶果汁饮料,如果是你,你会选购哪瓶呢?为什么?

  2、生生交流昨天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生汇报)。

  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的百分数,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让学生说说每一个百分数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点。

  (3)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2、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师: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数比较相似,那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先让学生讨论)

  下面的信息中哪个分数能化成百分数。

  ①六(1)班的同学中,男同学人数占 ;②一支铅笔长 米。

  结论:

  练习: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对不对?为什么?

  3、自学百分数的写法。

  生汇报自学结果,再让学生尝试写百分数,教师示范。

  三、练习

  1、练习十八第3题。

  2、做“做一做”的1、2两题。

  3、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100%是不是最大的百分数?

  4、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我们班所有同学都表现得很好,你能用百分数来表达老师这句话的意思吗?

  5、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发百中( ) 百里挑一( )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课题: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104~P106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百分数,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和作意识,以及比较、分析、综合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意义,会读、会写。

  教学难点:

  意义,以及与分数的比较。

  教学准备

  口算卡、答题卡(考验)、实物投影、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认识学生):

  50×3=17÷100=25×4=60÷80=3÷20=

  2、续编故事《白雪公主》——去救小矮人。

  “看:哪一支队伍能成为我们班最有实力的代表队。”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意义,学习读、写法

  帮白雪公主挑选冒险队伍(课件出示)。

  猜一猜。

  独立分析。

  合作探索,教师巡视,参与挑选(讨论1)。

  汇报(讨论2):

  说明挑选原因。

  引导:比——成功的几率。

  定义:百分数。

  带:写法、读法、表示?

  (评:我们班最有实力的代表队)

  观察(课件)

  百分数的分子的情况:由于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的比率关系,所以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是小于100的数,也可以是等于或大于100的数。

  小结:谈收获。(板书补完课题)

  感知用途:看资料(课件),拓展。

  2、应用

  迎接白雪公主的挑战(课件出示)。

  完成课本P105的1和P106的1、2题

  (开火车:1;)

  (投影展示第2题)

  (分别说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评:我们班最有实力的代表队)

  3、百分数与分数的'比较(评班级代表队的关键)

  讨论——帮小矮人们解答疑问。

  三、应用

  (老师也相信,经过了时间的磨练,大家的知识肯定会有所增长)

  1、P106的4、3题。

  2、联系实际:

  ①。本次营救的成功率?

  ②。我们班有条件加入白雪公主的冒险队伍的人占全班的___%。

  (评:我们班的代表队)

  四、拓展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风影队:

  火影队:

  雾影队: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

  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运算法则、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验算。

  二、复习意义和法则

  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结合学生说明的意义,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注意减法和乘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整理的知识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吗?

  3、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减法对于加法、除法对于乘法各是什么运算?

  4、做“练—练”第2题。

  (1)做第(1)小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加法题和减法题。口答得数,老师板书。提问:计算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把黑板上的加、减算式比较一下,再想一想: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并且都从个位算起。加法里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做第(2)小题。

  指名两人板演列竖式计算,分别做乘、除法。学生分两组,分别完成乘法和除法计算。集体订正。提问: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和整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来除,同样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5、学生练习。

  (1)计算:2637+851 42-7.5 1.4×15 2.4÷12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提问:谁来说一说,在计算时有。和1时,有哪些规律?

  三、复习四则运算关系

  1、整理四则运算关系。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上的填充。提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之间呢?(老师板书)

  2、学生练习。

  (1)提问:四则运算的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要求说说各是依据什么来验算的。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练习十二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口算结果并板书。引导学生讨论,说说每组计算有什么规律。

  2、做练习十二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题填符号,然后思考在乘法和除法计算里,你发现结果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并说明想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题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人教版)教科书第61—62页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口答: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怎样计算?

  ⒉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引导过程

  ㈠引导探索,使学生由比较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用比表示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有谁知道,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多少枚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雅典奥运会上多少次庄严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多少次在雅典上空率先升起。“五星红旗啊,我们为你自豪”。

  同学们,你知道国旗的制作标准吗?下面我们就来计算一下。

  投影:这面国旗,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

  ⒈引导再学。出示初学思考题:

  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

  ⒉讨论回答思考题

  师: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

  生:长是宽的3/2倍,我们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

  板书3÷2=3/2或3比2

  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

  生:宽是长的2/3,我们还可以宽和长的关系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

  板书2÷3=2/3或2比3

  师:由上可知,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㈡再次探索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除法关系。

  投影: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

  出示初学思考题,引导再学。

  ①题目中有哪几个量?可以求出什么问题?怎样求?

  ②这两个量间的关系用比怎样表示?

  讨论思考题:

  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怎么说?

  生:汽车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板书100÷2=50或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师:那么汽车所行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是什么?能用比表示吗?

  引导学生弄清谁与谁比,比的结果、意义不同。

  ㈢引导归纳比的意义,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学生先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再学思考题。

  思考题:①比是表示几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什么叫做比?

  ②比的符号是什么?比的每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③比和除法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比和分数呢?

  ⑴回答思考题①,师即时板书。

  生:比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除关系,因此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⑵回答思考题②:

  师: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生:比的符号是比号,写作“﹕”要写在两个数的中间。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比的意义教案08-16

数学教案-比的意义08-16

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08-16

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08-16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08-16

数学教案-数的意义08-16

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02-05

《分数的意义》 数学教案03-05

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