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0 08:09:0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3.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4.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课时:

  4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课:

  (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

  ①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②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心急火燎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B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2)学习写读书笔记

  ①阅读125127页内容,你学懂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

  A阅读宁宁和丫丫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做批注好处: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B阅读阅读平台

  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认识

  最后,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眉批及旁批。C拓展:D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独立阅读,写批注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3)积少成多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业:阅读一篇短文,做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也想说些什么。经过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汇报。

  (二)新课:

  1.提出要求: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朗读时,注意读出作品的情感与语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红花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演讲、评议

  ①抽签。②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③群众评委评议:

  演讲题目内容形式

  观点条理感染力新颖情感表演辅助手段3.评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4.活动总结作业:写一份活动总结,简要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写出大家的收获与感受,还可以写一写以后开展活动的想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三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选材

  2.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怎样写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星期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拿来,进行展示。今天,我们把大家拿来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绘画、摄影作品展览,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欣赏,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作品,并试着把它介绍出来,谁介绍的好,谁就被评为最有品位的观众。

  (二)新课:

  1.指导选材

  ①提问:要想成为最有品位的观众,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

  请23位同学展示自己选好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相机指导:

  ③大家尝试用发现的眼光重新欣赏自己中意作品的特点。2.指导怎样介绍①明确本次作文要求要想介绍得好,哪位同学能说说,你认为在介绍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介绍得要具体。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以上要求

  ②明确重点要求:你认为这些中哪一项任务最难完成?(内容具体)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做到具体?

  重点指点:要想说具体,就要认真观察图上人物动作、神态,加自己的想象,他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动作,他说了什么?

  让这位同学在大家帮助之后,再次介绍这幅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幅画的内容说具体?

  引导学生总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展开想象,再自己介绍这张画或照片,看谁说的生动、具体。把说的内容动笔写下来。题目自拟。作业:完成本次作文。板书设计:写一幅绘画、摄影作品

  1.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2.内容具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3.感受真实。

  第四课时(作文评改)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3.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互相赏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以及如何写出成功后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二)新课:

  1.明要求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展示赏析

  (1)精彩题目展示。出示学生的习作题目,请大声读读题目。

  (2)精彩内容展示。

  ①小组赏析。请同学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

  ②集体交流。

  请各组推荐出的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片段。要说说推荐的理由,并演示,划出精彩的地方。

  欣赏一二篇完整的文章,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3.修改完善上面这些同学已经获得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其他同学想不想当?好文是改出来的。

  ①示范评改

  出示一个片断,师生共同修改。

  ②自主修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示“借代”的修辞形式并积累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

  2、让学生认识由祈使句和感叹句组成的句子的结构特点,体会感叹号所表达出的强烈情感。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读书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留心观察,运用在书本中学到的写人方法,练习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理解下列每组词语的意思。

  1、让学生讲搜集到的“桃李满天下“的典故。听完故事后学生畅谈感受。

  2、让学生结合刚刚听过的故事,理解“桃李”与“学生”的关系。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后面几组。

  4、全班交流故事,交流感受,小结关系.。

  5、你还知道哪些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巾帼—女子、须眉—男子)

  二、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表达的感情。

  1、自由读句子

  2、说说这两组句子的特点?

  3、出示意思相同的两个句子:“你看一只小纸船能漂得又久又远。”“你看,后花园有丰富的色彩。”

  4、让学生对比朗读,体会书中的两组句子表达的效果。

  5、学生模仿着写一两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思考读书的作用是什么?自己是不是属于会读书的`人?

  2、把文中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

  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 读了本文后受到什么启发?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6、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给他出主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过程:

  1、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我们给他出主意。

  2、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诚恳。

  (2)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楚,语速、声调要适当,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具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小帆想在寒假里参加田径训练队,父母希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机会,他很矛盾。.

  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交流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困境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交流,指导评议。.

  5、拓展延伸,小结激励.

  (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矛盾。

  (2)鼓励同学们热心出好主意,明晰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第四、五课时 习作:我眼中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留心周围的人,注意观察,抓住人物个特点。

  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是什么原因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 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导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交流评价,赏识激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标重点、难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课前预习:

  (1)作家及时代背景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2)自读课文完成作业本1—7题

  (3)正音识字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词语积累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2、课堂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我们明白: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总有行为的先导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如“五人”;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和《老王》都是体现这些平凡人的光辉的,他们的精神和伟人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发光。

  二. 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请问: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下面青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

  (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 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 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三.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

  重点点评以下五点: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的事”等等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25、26段)

  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

  这段文字与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点相似:《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样的侧面描写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

  ……

  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

  (1)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假如他换一种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

  (1)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

  (2)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

  (4)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

  所以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五.小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格”为题,目的正是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

语文教案 篇5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3)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2)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激趣导入,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

  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英国和法国,再在英国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深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所有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深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所有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雄放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中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在《跳水》中我们认识了一位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船长,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位新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船长,以及和他有关的另一个海上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

  2、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同学们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学生提问。

  4、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理解来“解疑”。在《跳水》中我们采用了初读感知,合作探究,品析体会(逐步出示课件)的学习方法,今天这些问题,我希望同学们用这个方法靠自己来解决,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你们说呢?

  二、初读感知

  1、师:下面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

  3、交流。

  4、师或生小结: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轮被“玛丽”号撞出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脱离危险,使船上的`所有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牺牲了。

  三、精读课文

  1、师:海难的发生,始料未及,在课文的描写中一定有许多地方让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屏幕上出示的三个问题读这些地方,读中的感受你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待会我们小组讨论。

  2、学生自读。

  3、师:请同学们把自主学习的收获和同学一起分享一起探究吧!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四、细读探究

  1、大家合作的那么默契,那么愉快,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大,老师由衷地为你们高兴,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2、学生交流。

  过程:

  (1)你们小组想交流对什么问题的看法呢?

  (2)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从哪些地方看出的呢?

  (3)你能读好吗?

  (4)其他小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也来谈一谈吧!

  (5)场面是如此的混乱,这里有一个录象片段,同学们可以一起感受。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悲惨的海难,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船上二千多的人在一片混乱之中,拼命挣扎。

  (6)看完后,你们又有一些什么感受,能告诉我们呢?

  (7)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读课文第7、11节,边读边体会。

  (8)场面混乱到极点,再不用枪威胁大家,一定会不可收拾,在这种情急万分的情况下,用枪胁迫是必然。从课文第9,30,31,32节,我们也体会到了。

  (9)在船长镇定指挥的20分钟里,一个个生命被挽救,而惟独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难道他忘了自己了吗?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10)师小结:撞船后,哈尔威想到的是船上的人们,想到的是他们的生命,完全把自己抛在了一边。

  (11)凝望着在夜色中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哈尔威船长,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12)这个黑色的雕像牢牢地刻在了脱险的60个人心中,也深深印在了我们心中。让我们怀着敬意齐读课文32-40节。

  五、悼念船长

  1、师:船长是可歌可泣的,船长是可敬可佩,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怀念船长吧!你可以写一首诗献给他,也可以写一两句话追悼他,也可以画一幅话赞颂他!

  2、生写。

  3、交流。

  4、千言万语道不完我们对船长的无比怀念,无比敬意,就让我们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敬礼!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设计思路: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皮亚杰认为,创造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学生获得的每个真理都是由学生重新发明或至少是重新建构的。为此,我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

  课堂伊始,借助课件和老师的诗情描述,将学生引入到“出航船破”的场景,从而感受慌乱,体验逃生。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第一次寻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的契合点。

  ↓

  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围绕主问题:“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找到文中重点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反复品读中,结合课件直观演示,领悟人物美。

  ↓

  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

  最后,凄美的《铁达尼号》音乐响起,教师完善板书,课堂结束,学生胸中的情绪仍在涌动……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我追求的就是这种理想的境界。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遇难一刻的惊险;

  2、通过研读人物言行重要语句的方法领悟人物形象,提高默读、感悟的能力。

  (反思:在合作学习中缺少“自学策略”的提示、规范,以致学习效果欠佳,甚至失误。)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难点

  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1、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

  2、小组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媒体展示惊险现场,帮助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倾心感受

  1、(课件:船行出海,优美音乐)师诗情口述:

  出海啰——阳光下的海面,碧蓝碧蓝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浪跌宕起伏,烟波浩淼,同远处的蓝天白云连在一起。啊,风的轻弓拉响了波浪的琴弦,海浪在尽情地欢歌,那美妙的音响,飞进了我的心房……

  大海涨潮啦,海浪此起彼伏,无数银白色的浪头从远处滚来……(课件:海浪声)(课件:“呯!”)

  天啦,大船撞上了什么吗?“船进水啦!”(课件:水声大)

  “快逃!”救生艇!(抛出三个呼啦圈)

  能踩到的、圈边的就可逃生!时间不多了,30秒钟!……

  (课件:嘀嗒声、急促、有力、紧张)

  2、生情境体验。

  3、生归位

  师:刚才这一幕中,你看到了什么场景?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反思:最初,教师设计意图重在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近的氛围,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但后来又改了,觉得为了营造情境,教师做了太多的工作。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太多,不适合于本堂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所以,一下子全部省略了教师激情的导入语、过渡语,完全让学生在平静的心态中进入课文,通过反复读文,借助文本的力量引导学生自己进入特殊情境。

  第一次授课,我在该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1、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竞相汇报: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感受惊险:找有关语句——汇报朗读——听众互评——想象说话:我看到了这幅惊险镜头

  高年级的小语教学,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描绘画面的想象能力。所以,尽管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从《铁达尼号》上剪辑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影片,但还是决定让画面不直接播放出来,惊慌逃窜的场面我只提供了声响,将画面隐藏了下来,目的是透过声响让学生去感受——不离开从课文描述文字中去感受。我想:这是用心灵的感受,不是仅凭借视觉的感受。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但视觉刺激太多,将使我们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语文文字的魅力将更加打动人的心灵。我是一个爱读小说不爱看电视的人,所以,在独断地认为:能通过想象体验的场面决不直接用画面刺激,这是扼杀孩子想象的行为,也剥夺了孩子用心感受的时空。在让学生用心灵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引出直观画面,我想效果会更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正被美好的生活所陶醉时,意外的遇难可能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一艘“诺曼底”号的大轮船真的遇难了。板书课题。

  2、学生开书,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全新感受

  1、课文中有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和你刚才看到的、想到的相类似?用“——”线划出来,试着读一读。

  2、朗读汇报,感受惊险。

  品味: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课件配上慌乱场景的音,再次指导朗读,帮助突破难点。

  (反思:设计改为:续说训练。教师提供引子:让我们将镜头对准这群慌乱的人群吧。瞧:那位在奔跑的男人(女人、小孩)……然后教师小结:“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你能预测一下将会发生怎样的场景吗?故事的结果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平时教学,我喜欢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充分让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即让“写”挤进课堂,将练笔的随机性加强,也将练笔的频率加强,不局限于每日的日记练笔。)

  四、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

  1、师:书读至此,我相信,有一位人物形象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出他的名字。

  指名同学上台板书。

  2、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用“~~”线划记→指名用词语板书船长的特点。

  3、朗读汇报,反复品读,领悟人物形象。

  根据学生板书,随机汇报。

  (1)果断(舍己为人)(关心妇女)……

  对全船人员下达命令:乘客先走,船员断后;乘客中的妇女先走,其他乘客随后;决定救出60个人,忘记了他自己。

  在危难时刻,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着、镇定、精明、指挥有方。

  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可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味语句的简洁。

  (3)威严、有人情味(关心孩子)

  船长直至船沉入海里,始终没有离开船长的岗位,沉船之前,还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见习水手克莱芒。

  对比反复品读、评读。

  (反思:本环节随机性很强,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在第二次课中,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挺好,真正地落实了关注学生。比如:学法“默读”的肯定;纠正学生的误导:哈尔威船长的死是应该的……这儿不再详谈)

  五、探究质疑,深化认识,实话实说,升华情感

  1、船长用枪威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他这样做对吗?

  学生竞相辩论。

  课件播放影片片断:人群一片混乱;持枪喝令;威严指挥……

  (再次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2、师:还记得,几年前与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略谈情节),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可播放课件有关画面)。

  今天,“诺曼底”号遇难了,船长哈威尔先生在指挥着众人脱险后,自己随船牺牲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3、“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深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三、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