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1
一、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分自然段读。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
⑷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
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
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⑶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⑷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点明了题意。
⑹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
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
⑸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理解“思绪万千”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
⑶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
⑷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⑸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⑹理解诗句的意思。
⑺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⑻齐读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孤独、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小组合作体会王维在重阳节长安大街上热闹场面下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抓住人物的内心体会王维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借文学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朗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佳节: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
(课文中心词)思亲:思念亲人(华山以东)
2、简介王维
(1)文章的主人公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课题就来自这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齐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在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师范读奠定本诗忧伤的基调。
(2)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独异茱萸倍忆山东
3、讲解本课的题材:本文的题材比较特殊,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诗,这篇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主要围绕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的背景及本诗所抒发思念之情来写的。这篇文章的题材称为“文包诗”。
学习方法: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在课堂上我们抓住相关语句来理解诗人当时身处环境和的心理来理解古诗,简称为“借文学诗”
二、诗文对照,理解古诗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小节,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圈出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相关语句,体会王维的孤独
(1)15岁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年纪很小就离开父母,离开兄弟,离开朋友。
(2)与我们同学相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不觉已经两年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离开家乡的时间很长。再次与自己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王维的孤独。
3、理解异乡,异客
说话练习:长安再繁华,这里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
那么,长安对于王维来说就是“异乡”,王维对于长安来说就是“异客”。
4、“异”字解释:
理解异:1、奇异,特别;2、别的;
异乡,异客中异的理解
5、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孤独与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相对应。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读出王维的'孤独。
(二)学习第二小节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说说重阳节有哪些风俗。(指名说)
出示图片(欣赏着一张张图片,你能用那些词语来形容人们过重阳节的情景)
出示:“热闹”
2、重阳节,长安大街也是一片热闹的情景,课文第二小节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热闹来?画出相关语句,圈出相关的词语,把你的体会跟你的同桌说说。
(1)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找相关词句,说体会
①抓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说热闹。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的场面)
3、理解字词
度:1、表示事物的性质;2、限度;3、量词,次;4、过
一年一度()欢度节日()、
4、在这热闹的节日里,王维诗怎样的?
(1)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这与哪句诗相对应?“每逢佳节倍思亲”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4)理解诗句,倍:更加,读出感情(三)学习第三小节
1、自学要求:
(1)朗读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词句体会王维的心理
(2)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说“思亲”
(1)王维心里想了什么
(1)兄弟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
(2)王维想到的不仅是他的兄弟们,看,文中还有一个省略号呢,你能把他补充出来吗?
4、说话练习:
(1)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我与父母_____________,我和好朋友_________。
(2)王维想到的不仅是人还有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呢。比如说__________________。
5、可如今,我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这怎么不让人思念呢!读出思念之情。
6、交流古诗的意思,说说诗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谁?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在这浓浓的节日氛围中,王维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心理久久不能平静(心绪不宁)写下了这首诗
出示古诗
1、指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抓住重点字词)
3、全体朗读(配乐)
4、吟唱古诗
四、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
(1)以后,人们离开家乡,漂流外地,每逢节日总是特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此时人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为此,这句诗也成了万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绝句,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2)很多同学离开家乡,遇到团圆佳节,心中充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此时我们就可以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出差在外地的爸爸心理十分想念妈妈和你,此时他也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快要到,今年不能回家陪家人过年,心中无限惆怅,此时,我们可以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2、思念家乡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3、《杂诗》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五、板书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文包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借文学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六、反思
这篇课文是我的一堂教研课,在之前试上中学校领导、教研组成员都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几经修改中,我最终确定本堂课的教学。
1、抓住文章的题材确定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题材特殊的文章,文包诗。作者根据古诗包含的情感再现诗人创作场景与诗人当时内心活动。因此就此我确定文本的学习方法为“借文学诗”。借助课文来学校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所蕴含的情感。教学中,我先出示课文,抓住文中主要词句来体会诗人的心理。如第一小节中“15岁”、“离开家乡”、“两年”等词语体会王维当时的年幼、孤独。第二小节中“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再现当时热闹的场面,并与诗人当时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古诗,学生觉得容易了多。
2、以古诗为主
本文虽说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但是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以古诗为主。上课伊始我出示古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古诗的节奏。在理解课文时,通过每一小节的学习我要求学生找到相对应的诗句并读出感情。在课文结束时学生对人物感情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他们对古诗的情感也进一步的升华,学生朗读古诗的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
3、“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教师为了不教。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课文第一小节中我们师生一起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来体会诗人的情感;第二小节中我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课文哪些句子、词语可以看出重阳节长安大街的热闹?画出句子圈出词语把你的感受跟小组交流一下。;第三小节中,我直接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词句体会王维的心理
(2)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样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古诗中,有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老师这里也有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还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题目呢!谁来读一下?(逢)
这句话出自哪首诗?这首诗又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课文,读完了要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扶老携幼头插茱萸(图)
(1)携带
(2)拉着插的笔顺、书空
交流读书所得,相机板书:重阳节(九月九日)
王维思念兄弟思绪万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出示)。谁来读一下诗题。学习古诗,先要解诗题。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山东,华山东面。想不想读读这首诗?指名两同学读(4遍)。
刚才,我们解了诗题,读了诗句,接下来我们就要明诗意、悟诗情了。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1)联系上下文;
(2)抓住关键字。这首诗是包含在课文中的,学习这样的诗还有什么方法呢?(读读课文)
看老师的朗读要求:
(1)朗读课文,把古诗和课文对照起来,理解诗意。
(2)4人一小组,各选一行诗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说说是什么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
说说这行诗的意思。你是通过朗读哪一小节知道的?读给大家听。通过你的朗读,我知道王维在长安非常孤单。(15岁两年)两组同学读课文,两组同学读诗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一句名句呀,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理解倍、思、亲为什么王维到了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谁能把课文的有关内容读一读?她在朗读的时候,感情有没有变化?她抓住哪个词来读的?(兴高采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也兴高采烈。一起用兴高采烈的语气来读读1、2两句话。刚才说到她的感情有变化,有什么变化?齐读。男生读热闹场面,女生读寂寞心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后两行诗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遥知,课文中哪两个词可以看出王维和兄弟们相隔遥远。
读第三小节,感情有没有变化?谁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
齐读课文,一人读诗句。
王维此时想得很多很多,课文中有两块地方可以看出来,你能找到吗?板书“思绪万千”。理解意思。
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诗意我们理解了,你能把这首诗读好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背诵。
小结课文,指导读全文,一人读古诗。
作业: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重阳节指农历_________,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2、将节日与传统食品联系起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运用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习古诗,明白古诗的意思,体悟古诗的情感
3、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韵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习古诗
2、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自评:课前预习,完成小练习:佳节就是怎样的节日呢?(交流课前复习)
一、复习导入,引出古诗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读课题)
2、这句千古名句出自唐代大诗人谁的诗呢?
3、农历的九月初九,你们知道是我国的什么传统节日呢?(重阳节)对,也就是课文题目中的——佳节。如此重阳佳节,诗人王维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呢?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去一探究竟吧!
二、读题质疑自主释疑
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呢?读读这句话,你一定就会明白了。
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紧扣“15岁”“两年”来体会诗人独在异乡的感受。
2、利用板画理解异乡和异客
3、句式练习:一个15岁的孩子,独居异乡,高兴时多么希望(),可是他只能(),伤心时多么渴望(),可是他只能()。
4、独自一人,异乡求学,这就是诗里面所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渡:天天思念亲人的王维,为何"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师:让我们去读读课文了解一下王维看到的重阳热闹景象是什么样的,是什么触动了他思亲的这根心弦呢?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指名学生读。感受大街上的热闹
2、师:看到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你想到了哪些词?(欢天喜地热闹非凡)
3、而此时,王维的心情怎样呢?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倍”是什么意思——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谁能来说一说呢?
4、师: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你们知道,王维诗因为什么才会更加思念亲人的呢?
5、体会这样的心情读这句诗,感受心情读课文。
四、披文入境领悟诗情
1、师:看着这样的情景,王维真的是思绪万千阿!他都想了些什么呢?
默读课文第三段,圈圈画画,王维想到了什么时候的'情景?
2、交流
3、同学们看看这些词,你有什么发现吗啊?(对比)读读句子
4、互评:小练笔:同桌写出一句得一颗星。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只能();不能(),只能();不能(),只能()……
5、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出示整节文字)配乐齐诵。这正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师:多么巧妙的写法呀!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到了过去——(引读),想到了现在——(引读),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引读),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
7、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屏幕出示古诗,悠扬的音乐声起)师引读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引用诗句
千百年来,除了王维,还有无数的游子们吟诵了许多思乡的歌: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之情……(引背《静夜思》)。慈母亲手缝补的衣裳,唤起了孟郊的思母情怀(游子吟)同学们,让我们试着在特定的情境中来引用这些千古名句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直奔中心(2分)
1、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2、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师过渡:为什么王维此时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他思念的是谁呢?)
二、诗文对照,读中解疑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6分)
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王维思念起自己的亲人?读后讨论。
(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离开家乡两年的王维心情怎样?你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0分)
1、师引读:这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2、文题对照,从这段话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吗?
3、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用上这些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比一比谁用的好词多。
5、指导感情朗读。从这段课文中你体会了什么?(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过渡:人们欢度佳节,多么热闹、多么高兴,可是王维此时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会想起谁?想起哪些事呢?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12分)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2、自由读,讨论问题:王维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维思念以前与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情景。后半段:王维遥想此时兄弟们是怎样思念他的。)
3、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4、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句子)
5、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同桌分角色说一说。
6、其实,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自己身边,你想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7、让我们再来把课文读一读,把诗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读出来吗?练习读。指名读。
8、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第四自然段(6分)
1、王维此时的心情可用书上的哪个词表达?(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联系上文,理解思绪万千。
3、师:他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出示古诗,配上乐曲,让学生扮演诗人,上台诵读。
三、情感延伸,课外拓展:(4分)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他们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春夜洛城闻笛》、《泊船瓜洲》。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学写钢笔字,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写毛笔字,掌握竖钩和横钩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写钢笔字,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写毛笔字,掌握竖钩和横钩的写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困、周、间,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是包围或半包围结构。)
c在写的时候,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
d出示“困”,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里面的木的最后一笔要写成点。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困”,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周、间”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写毛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水”中的竖钩。在竖中线居高起笔,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锋向上缩笔,然后快速向左上钩出。
2、教师执毛笔范写竖钩。
3、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4指导观察“家”中的钩——横钩。
5、学生临贴描红。
6、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钩,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7
一、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二、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意思。
三、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话读时应带平缓语气,第二句读时带欢乐的.语气,下面三句要带深沉的语气,读到两个省略号时,停顿要长,表达深思而不平静的心态。
⒊指名朗读。
四、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⒈放录音欣赏。
⒉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背诵。
⒋小组背诵。
⒌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⒍同座二人互背。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兴高采烈”造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8
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本课初备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字词,理解诗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中国古时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一直传承到了现在,说说你知道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1、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这一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1、提自读要求:
2、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二类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意思: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
兄弟:包括哥哥和弟弟;
异乡:他乡,外乡;
思念:想念;
情景:情况和景象;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登山或登上高处;
无限:没有穷尽;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王维是谁?
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你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3、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登高远眺、西望长安、天各一方
3、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3、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
1、出示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
登高望远、兴高采烈、扶老携幼
2、出示生字
3、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
4、观察老师的范写,老师边写边重点讲解:逢:三横均匀佳:两个土插:强调笔顺异:上面是巳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会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及王维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好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边写边讲解“佳”字的字形、字义。齐读。
2、看到“佳节”这个词,我们的心情一般都会(高兴),为什么?
是呀,好的节日总是让人很开心的。
3、但是,唐代有位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随机讲解“倍”字的字形字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就是: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加倍的`思念亲人。
4、对于王维,你们了解吗?(补充:他的“山水田园”诗尤其出色。九岁时开始写作,被称为“神童”,15岁便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到长安求学。)
5、明确学习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
是: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把课文读通顺。
二、民主导学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129页,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多读几次,认清字形。
2)、再次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桌或查字典。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4)、三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A、出示词语:
每逢插佳节兄弟
茱萸倍思亲手挽手
思念重阳节独在异乡
登高远眺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忆山东兄弟
开火车读:每人读一个、一行、齐读(适时正音)
B、蓝字要求正确认读,红色的字是要求记住字形的。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经记住了那些生字?告诉你的同桌(同桌互相交流)
C、提问: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请你告诉大家。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提出个别生字的强调之处。
重笔顺: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竖、横、横。
读音:zhong
chong
选义:(1)重复
(2)再
(3)量词
“重阳节”的重选(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为阳数,故称重阳,也叫重九。古时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驱邪避灾的习俗。
采会意字
幼与“幻”对比记忆等
书空,描红
D、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还可组词
逢插佳念兄
茱萸独倍重
挽眺扶携幼采忆
E、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里,相信你们也能把它读好,谁愿意来试试,其他同学的任务也很艰巨,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评委。
读前提问,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指导、评价)
F、再次认真齐读课文,注意把刚才读错的地方读准确。(及时评价表扬)
G、快速浏览课文,把你刚才认为不理解的词语问问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实在
解决不了的,一会大家共同解决。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三种方法理解词语。如:
扶老携幼:扶着老人,带着孩子。(将字面意思连起来,就是词语的意思)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据说可祛邪避灾。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了。到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手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向别人请教或查字典、资料)
天各一方:两地相隔,非常遥远,不能相会。(联系上下文理解)
4、请学生将故事短文与古诗对照起来阅读思考,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
古诗前两句的具体描绘,那些自然段是后两句的具体描绘。借助短文,理解诗句,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检测导结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我们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谁来说说你学到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2、听写词语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10
课题:习作8本课初备课时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3、按照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明白习作要求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请学生默读,思考:这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是应该在报告中写一写的?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习作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02-27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反思03-21
《每逢佳节倍思亲》08-15
25《每逢佳节倍思亲》08-15
每逢佳节倍思亲作文05-31
每逢佳节倍思亲经典句子12-06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08-25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04-21
每逢佳节倍思亲作文优秀11-25
每逢佳节倍思亲作文【热】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