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

时间:2024-04-12 14:45:32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1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互相说一个分数,再通分。

  学生汇报纠错

  二、集中练习

  1、教师出示: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可以安排为擂台赛)

  a、21/21和31/265/7和4/5

  b、8/9和4/71/3和4/9

  请同学评讲

  2、课本练习68页第九题把下面分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比1/2大的分数有:

  比1/2小的分数有:

  师生讨论:怎样快速的分类?

  自由说一个比1/2的分数。并说出理由。

  三、拓展练习

  小明:我10步走了6米,小红:我7步走了4米。问: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小组讨论,明确解题步骤。

  四、课堂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2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2)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不相关联,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级人数,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

  第4题,先由同学们报出自己的身高(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再根据此题提供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并填人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后,再画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总结(略)

  统计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网,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网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1、师:对,生活中像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同学们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经上传到了校园网。就让我们一起点击我们的信息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提供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整理,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网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整理----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5、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如:两物比较;发展趋势;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等)

  1、师:同学们,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是咱们数学课本上的两种常见统计图。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网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网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喜悦。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

  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12-Y=4a+12=35

  21-b<14x=14+23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520+X=710X-4.9=6.4

  120-X=257.8+X=2.5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1、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最后的结果。

  2、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正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3、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4、第12题。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作业

  第6页的第10、11题。

  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4

  教学内容:

  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教学方法:

  指导练习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那我们现在就来检验一下。

  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2.列竖式计算。

  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

  指名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

  (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3)组织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一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的质量是0.25 kg。

  (2)提问:你能根据题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提示:首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考查重点是小数除法,而这两个课时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所以提出的这个数学题目要与“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个主题相关。

  (4)学生:这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这个普通苹果的多少倍?

  (5)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据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加以解决。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0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教师:要怎么比较两个家庭每月节约的费用?

  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出两个家庭每个月平均节约的费用,就要知道一定时期内的节水费用,再运用“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两个家庭每月的节约费用。本题要注意的信息是两个家庭的节水时间不一样,一个是半年,一个是一个季度。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8题。

  (1)指名学生读题,审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9题。

  提示: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商,再与被除数比较,最后观察除数的物点,看看有什么规律。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归纳出统一的结论。(当被除数不等于0时,若除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若除数小于1,则商大于被除数;若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1题。

  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订正。

  四、自我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28÷0.16= 57.04÷0.023 72÷0.24 1.25÷0.8

  2、在○里填上“﹥”“﹤”或“﹦”

  1.256÷0.4○1.256 33.6÷4.2○33.6

  0.875÷2.5○0.875 5.69÷1○5.69

  3、航航用5.88米的彩纸做圆环,做一个圆环需彩纸0.056米。这些彩纸可做多少个圆环?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你的学习有何评价?

  作业:某市出租车公司规定:3km以内8元,超过3km,每千米收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张红乘做出租车从家到图书馆,支付车费15.5元。你知道她家离图书馆最多有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

  练习七

  第10题:34.5÷6=5.75(元)21÷3=7(元)5.75﹤7

  第8题:455÷6.5=70(m2)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练习巩固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教学新知: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三、课后练习:

  第2、7、9、10题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板书设计:

  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第8题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

  一、探索与实践

  二、评价与反思

  三、总结与教育

  四、延伸与拓展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1、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中学得好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颗星。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答出:合法收入,量入为出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月日

  小数加减学习效果书面检测题

  班级姓名得分等第

  一、填空

  1、5.7+9.8=5.7+10()0.2

  2、63.8-10.3=63.8-10()0.3

  3、比3.92多0.4的数是()

  4、比4.93少1.5的数是()

  5、()的一半是6.3

  6、甲数是10.9,比乙数多0.852,甲、乙两数的和是()

  7、小于1的最大的三位小数减去最小的四位小数是()

  8、根据18.3-9.8=8.5,可以写出两道算式18.3=(),9.8=()

  9、比10元少1.7元是()元

  10、三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所得的差是()位小数

  二、判断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各数的末尾对齐....................................()

  3、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9个................................................()

  4、甲数是1.45,比乙数少0.45,乙数是1..........................................()

  5、用小数计算8吨80千克-3吨800千克=8.8-3.8=5(吨)............()

  6、5.42+3.78=9.20,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所以等于9.2............()

  7、0.78-0.078=0........................................................................()

  8、6.43-6.2-0.2=0.03...............................................................()

  三、选择

  1、5.7+8.9+8.3=5.7+8.3+8.9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4角6分+7元4分=()

  A7元8角6分B12元C7.50元

  3、把2米3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是()米。

  A2.3B2.03C2.003

  4、计算小数减法,不小心把减数增加3.2,被减数不变,那么他计算得到的差()

  A增加3.2B减少3.2C不变

  5、从10里面连续减去()个0.1,结果是0。

  A100B10C1000

  6、两数相除余9,除数最小是()

  A9B10C11

  8、一个加数是三位小数,另一个加数是两位小数,和是()小数。

  A两位B三位C五位

  四计算

  1、口算

  0.7+0.9=0.8+0.6=8.24+3.76=4.1-3.8=

  14+0.78=14.6-0.34=1.3+8.56=0.8-0.55=

  4-0.04=1-0.03=30.5+3.05=0.8-0.45=

  0.78+2.2=5-0.08=3.25+0.75=10-0.1=

  2、列竖式计算

  8.65-6.31=10-7.64=13.6+8.46=0.99+1.1=

  3、简便计算

  45.55-(6.82+15.55)34.52-17.87-12.234.57+3.17+3.43+5.83

  23.75-8.64-3.3617.83-9.5-7.83-0.53.45+8.7+16.55+1.3

  8.54-5.9627.38-5.34+2.62-4.6621.63-(8.5+9.63)

  4、列式计算

  7.07与3.45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得多少?

  比15.7少4.3的数加上3.54,结果是多少?

  甲数是48.3,比乙数多12.7,两数和是多少?

  9.8比2.34与4.36的和多多少?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妈妈买上衣用去了23元5角,比买裤子多用8角3分,妈妈一共用去多少钱?

  2、班级进行跳高测验,小明跳了1.24米,小伟跳的比小明高0.13米。小华跳的比小伟矮0.02米,小华跳了多少米?

  3、粮站收购大豆2.34万吨,玉米比大豆多0.42万吨,粮站收购大豆和玉米共多少万吨?

  4、李老师买了三本书,价格分别是7.80元、5.65元、6.20元,他付出2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5、食品厂一月份生产饼干5.8吨,以后每月都比前一个月多生产0.2吨,这个食品厂四月份生产饼干多少吨?

  6、小马虎在计算4.25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只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6.28,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思考题: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0.43,甲、乙两数的和是6.18.甲、丙两数的和是6.75,求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7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第74~75页练习十七第4~9题。)

  教学目的: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⑵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⑶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⑷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练习:下土重量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1.6厘米

  2.5厘米

  ⑴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⑵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⑶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⑷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和底是7米,求高。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略)

  练习课

  练习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8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和性质,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多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发展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小数在数轴上表示各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预设3分钟)

  (一)根据知识整理单快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整理单:

  1.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自主整理知识点:如有遗忘,可以快速翻阅书本30-45页。

  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还有疑问的,简单列举出来。

  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角或做上记号。

  二、交流与梳理(预设5分钟)

  1.集体交流知识整理单第一个问题,并互相补充。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读写

  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组成(小数数位顺序表)

  ……

  学生交流本单元主要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适时板书知识点:

  小数的意义--特殊的分数

  小数的读写

  小数的性质--末尾的“0”

  小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

  提问:如何快速记住数位顺序表?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较多的题目概况解题注意点。

  2.讨论疑难点。

  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

  三、基本练习:(预设10分钟)

  1.书本第46页第1题

  第一题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是2.06,而不是2.6?

  2.书本第47页第5、4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对有疑问的.题目重点评析。

  第五题交流的时候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重点交流小数部分的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第四题总结指出:相同的数字出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是不同的,决定数的大小的一是数字的大小,二是数字所在的数位。

  创编题:你能用数字2、3、0、6和小数点,按下面的要求设计小数吗?

  (1)数字2表示2个0.01:

  (2)数字6表示6个10的两位小数:

  (3)数字()表示()个()的()小数:

  同桌一人出题,另一人按要求设计小数。

  四、综合练习(预设12分钟)

  1.书本第45页第2题。

  提问:解决这一题关键是什么?(弄清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小格又表示多少。)选一个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看着直线上的点,你还能想到哪些小数?

  2.书本第45页第3题。

  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并读一读这些小数另外,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例子。

  每一幅图分别表示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在用小数表示钱的数量时,用元作单位,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如3.8元,可以写成3.80元。

  4.提高题:

  想一想:原来的数是多少?

  提示:先写出这个整数,再尝试点小数点。

  提问:如果一个“0”都不读,小数点该怎样点?读两个“0”呢?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完成练习第8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七折”、“八折”的意思,并用分数来表示。

  如:七折:50元

  50×7/10=35元

  八折20元

  20×0.8=16元

  或20×8/10=16(元)

  说一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1、学生观察图文

  2、讨讨“七折”、“八折”的意思

  3、交流

  4、分数表示

  5、再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提出合理的`问题。给予肯定,对质量单位的换算巩固。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完成练习第10题注意:“吨”和“千克”的换算。

  3、完成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先算再验证结算的结果的合理性。

  1、复习单位换算

  2、读题,理解题意。

  3、列式计算。

  4、全班交流。

  1、学生先估算

  2、进行精确计算

  3、比较方法

  交流反馈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大量的练习让学是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10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并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练习

  1、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素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教师板书概念名称)

  师:这些概念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比如7是素数,因为7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比如30是合数,因为30除了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生乙:............

  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91是素数。...........................................................()

  除了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奇数不一定是素数。................................................()

  素数一定是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3、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质因数?什么是分解质因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如15是合数,它可以写成两个素数5和3相乘的形式,5和3都叫做15的质因数。把15用5和3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既15=3×5,就叫做15分解质因数。.........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这一环节可以与第1环节合并)

  4、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3题。

  学生判断后反馈。注意第2、3、4小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教学过程

  备 注

  第2小题,“1”不是素数。

  第3小题,“4”是合数,还可以再分解,应为84=2×2×3×7

  第4小题,书写格式错误。

  (2)课本第4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校对。

  51=3×17

  98=2×7×7

  105=3×5×7

  111=3×37

  143=11×13

  160=2×2×2×2×2×5

  允许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可通过把160用短除法和口算法分别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体验短除法的优越性。要求学生说说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二、综合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1题。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指名口答校对。

  2、课本第46页第4题。学生填后说说约数和质因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课本第46页第5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反馈。

  4、课本第46页第6题。

  三、思考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学生有困难的,教师可提示: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再把质因数平分,分两组。

  14=2×775=3×5×5

  33=3×1139=3×13

  35=5×7143=11×13

  30=2×3×5169=13×13

  得到下面两种分法:

  第一种:75、14、169、33及35、30、143、39

  第二种:75、14、143、39、及35、30、169、33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知识整理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对思考题的探索,把分解质因数这一知识点深化。

  课后反思:

  设计上我主要考虑学生如何通过合作、谈论先自主学习这些概念。还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如学习分解质因数时,出示这样的学习提纲:(1)为什么不把质数分解质因数?(2)分解质因数时用什么方法较好?(3)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11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60~61练习练习十三第2、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会熟练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应用与反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我能填:

  (1)7·a·6=□·(□·□)2x + 6x =(□+□)·x

  (2)a+a=( ),a×a=( ),当a=5时,2a=( ),a2=( )。

  (3)一个长方形,长a米,宽b米,面积S=( ),周长C=( )。

  2.我会选:水果店购进一批水果,皇帝柑有x箱,每箱重10千克,香蕉共有6千克。说出下列式子表示的意义:

  (l)lOx (2)10x + 6 (3)lOx - b

  3.小结并板书课题。

  二、综合训练

  1.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就一起坐车去游玩吧。

  汽车每小时行60 km,行了t小时,一共行了( )千米。

  提问并用字母表示出公式。

  2.第一站:

  A.购买门票。

  (1)提问:在付款前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单价a、数量x )

  付款的钱叫什么?(总价c)

  你能用文字说一说这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再用字母表示出来。

  (2)从这里选一个公式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果每张门票55元,220元可以买几张票?

  B.过关明理:(理解式子表示的意义)

  (1)百万葵园一张儿童票是b元,成人票比儿童票贵15元。b+15表示什么?

  (成人票的价格)

  (2)我班共有48名师生购票进园,教师有(48 - c)名,这里的c表示什么?

  (学生的人数)

  (3)师生们排队进园,平均分成了x组,每组12人。12x表示什么?

  (进园的总人数)

  C.葵花精灵考考你:(同式异义)

  我们栽种了20棵葵花,平均栽成了a行,每行栽(20÷a)棵。

  一袋葵花种子a元,20元可以买(20÷a)袋。

  学生填空,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上面式子表示的含义。

  小结:相同的字母或相同的含有字母的式子,在不同的题目中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即时练习: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3题。

  像这样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式子的含义。

  20+a 20-a 20a

  3.第二站:

  甲导游:我每天接待游客a人。乙导游:我每天接待游客b人。

  (1)他们每天共接待游客人,30天共接待游客人。

  (2)当a=580,b=620时,用第(1)题中的式子计算他们30天的总接待人数。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汇报。

  4.第三站:

  (l)一本亚运宣传册有a页,小华每天看8页,看了6天。用式子表示还没看的页数。

  (2)这本书如果有94页,小华看了7天。用上面的式子求还没看的页数。

  小结:根据题意和字母所取的值,可以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5.第四站:

  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此表:说一说什么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1)请同学们完成此表:(见板书)

  (2)机器包装的速度更快,一台机器每分钟包装水果50盒,请你利用表中的公式计算一台机器1小时包装多少盒。

  交流、汇报。

  三、拓展提高

  1.依次出现以下正方形。(教材第61页第10*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①生:每多摆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小棒。

  师:根据这一重要的发现,你能很快算出摆5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吗?

  1 + 5×3 = 15(根)

  师:照这样,如果摆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谁能列出算式?(3n+1)

  2.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11*题。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

  x = 6,x2 = 36,2x = 12

  x = 0或者x = 2时,x2和2x正好相等。

  四、课堂小结

  师:你能畅谈今天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五、作业:教辅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12

  教学内容:教材P82练习十七第10、12、14、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练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讲解。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相遇问题,那谁能说一下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几道习题来巩固一下用方程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练习讲解

  1.易错题分析

  出示:甲乙两地相距660千米,一辆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2千米,一辆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易错原因:学生在解决相遇时间的问题中,能很好地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时,部分学生对方程的格式书写不够规范。

  学生尝试解答: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32+34)x =660

  教师小结: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2.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2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获取题目的有用信息。

  教师: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根据“总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相遇时间”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3.5(68+x )=455

  三、巩固拓展

  1.画线段图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

  出示:甲、乙两城相距420km,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一辆摩托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汽车每小时行驶75km,3小时后两车相距15km。摩托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思路导引:

  情况一:两车行驶3小时未相遇,两车还相距15km。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上面的线段图可知: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由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

  情况二: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两车相距15km。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上面的线段图可知: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由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

  情况一:情况二:

  解:设摩托车每小时行驶x km.解:设摩托车每小时行驶x km.

  75×3+3x+15=420 75×3+3x -15=420

  240+3x =420 210+3x =420

  3x =180 3x =210

  x =60 x =70

  教师小结:通过线段图,找出两车相距15km存在的两种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5*题。

  学生先自己看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予以解惑。

  四、课堂小结。经过这节练习课,你是不是对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有了更深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业:教材第82页第10、14题。

  板书设计:

  总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相遇时间

  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13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3和75和910和6

  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

  1、第5题

  ⑴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2、第6题

  3、第7题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

  4、第8题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思考题

  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14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二、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合计男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完成练习第4题

  1、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年月

  成绩

  人数

  组别合计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合计()班()班()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3、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4、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15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熟练程度,并认识计算中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除

  数是小数的除法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计算方

  法,能正确计算,并提高熟练程度。

  提问:谁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计算的关键是

  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二、基本题练习

  1.针对性专项练习。

  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4÷0.60.025÷0.053.7÷0.740.52÷2.6

  3.2÷0.647.2÷0.0248÷0.415÷0.03

  指出:除数有几位小数,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就都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口算。

  出示练习十一第6题,指名学生口算。结合选择2-3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笔算。

  5.8÷0.14572÷0.48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

  指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移动小数点时,被除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4.改错。

  出示练习十一第7题,让学生找出错误,并说明为什么错了。让学生按正确的做法算在练习本上。

  学生说明怎样改,老师在原题上改正。

  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同时向右移动,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添“旷补足。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8题。

  指名三人板演,每人两道。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做一组题,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请同学们看每一组题,说说哪几道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商小于被除数。

  提问:课本上第一行题与第二行题比较,每组题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发现除法里除数在什么情况时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在什么情况时商大于被除数?

  2.做练习十一第9题。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发现的规律,看第9题里各填什么符号,填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3.口算。

  (1)3.2÷l4.64÷16.7÷1

  提问:当除数是1时,商等于什么数?

  (2)3÷0.54÷0.50.6÷0.5

  学生口算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除数都是几?当除数是0.5时,商是被除数的几倍?

  指出:在除法里,除数是1,商等于被除数;除数是o.5,商是被除数的2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计算的关键是什么?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0、11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练习八08-16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08-26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11-20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练习课04-09

五年级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08-22

数学教案-课题四:综合练习08-16

数学教案-课题三:综合练习08-16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巩固练习08-16

数学教案-年、月、日的练习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