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116找规律例2
二、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找规律”的例2就是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对于图形和数列的变化,它们都是通过研究图形或数列隐藏的数量的变化找出规律,而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不同点是:一年级下册研究的数列或图形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而例2图形或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又组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即隐含2个或2个以上的规律。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一定的找规律的方法,会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去寻找隐含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找出相邻两项的差中隐含的新规律并不会太难。因此本节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⑴、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创新,自主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⑵、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归纳、表达能力。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2、教学策略选择:本节课笔者主要采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出示一道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教学材料:“□□□____”,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创造,生成教学所需的材料,在此基础展开对材料的研究,从而理解并掌握新的规律以及找规律的方法。《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在活动中自己处理信息,思考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发展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与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揭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找出藏在图形和数列中隐藏的'规律。那么,你们能自己创造其他有趣的规律吗?
我们今天这节课重点就来研究一下同学们自己创造的规律。
2、猜测:
出示:□□□-------------
这是一排还没有画完的有规律的图形。想一想,猜一猜,你认为接下去会是怎样?
(学生观察、思考)
(二)、探究
1、学生思考、动手操作,把你认为接下去的图形画出来。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同桌合作或者求助老师。
2、教师巡视,发现班级中典型的规律。请学生上台板书。
3、展示成果:(板书)
预计学生会出现的有以下几种:
①□□□□□□□□□□......--------------------
②□□□□□□□□□......
--------------------
③□□□□□□□□□□□□------------------------
④□□□□□□□□□□□□------------------------
□□......
---------
.........
【备注】若学生没有提出第④种规律,教师可以自己出示,让学生观察其规律。
师:你知道④接着会是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思考,展开教学)
4、探索规律
⑴根据学生创造的规律由简入繁展开,通过观察,你发现同学们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接下去会是几?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图形转化为数字规律(老师板书)
①1、2、3、4......
②1、2、1、2、1、2......
③1、2、1、3、1、4......
④1、2、4、7......
......
学生依次反馈,思考:你认为把图形转化为数字再寻找规律有无意义?
学生讨论,反馈
师归纳:看来把图形转化为数字去寻找规律比较方便有效。
⑶比较:黑板上这些规律形式都相同吗?(学生观察、讨论、反馈④的规律比较特殊)
重点比较:①和④规律有何不同点?
①是相邻2个数的差是相同的。
④相邻2个数的相差数又形成一条新的规律,依次多加1。
⑷师:是呀,④的规律于以往我们学过的规律都不相同,规律中还藏着规律,有2层规律呢!我们今天重点就是要掌握这种规律。
㈢巩固练习
1、试一试:
⑴用图形、数表示接下去是几?
○○○○○○○○○
○○○○○○____
⑵2、3、5、8、12、17、____
⑶2、4、8、14、22、__、44、58
学生练习、同桌、小组间交流想法,校对:在⑴中可引导学生将图形转换为数字1、2、4、8
你发现每条的规律各是什么?
⑵和⑶的规律有何异同?
2、提高练习
①2、3、5、8------、------、
②1、1、2、3、5、8、-----、21
③96、-----、24、12、6、3
④○○○○○○
○○○○○?
1、4、9---------
学生练习、反馈、校对
【备注】其中①有两种答案,可以12、17或13、21
②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料。
(四)创造规律
你还能创造一些这样的图形和数字的规律考考大家吗?
学生画、写,有困难可以合作进行
同桌、小组互相练习、校对,对有争议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或者觉得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的?
开门见山,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做些什么,学些什么有所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通过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开放型教学材料,让学生来创造新的规律。每一个学生创造的规律都有可能是不同,但都反映了他们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这些规律中有高一层次的规律(课堂上没有讲解过的),也有我们学过的规律。每一种规律都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真实呈现。同时也生成了我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样设计即让学生避免陷入模式化、机械化的学习模式,丧失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也可以反映出每个学生自己的真实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跳一跳就能摘到更甜美、更新的知识果实。一举两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兴趣,又避免了老师对知识过高要求,拔苗助长。
预计学生会出现的几种情况都是根据以往教学、练习中比较常见的规律所判断的。
预计也会有个别优秀学生会出现第④种规律
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每个人的已有知识量也各不相同,所创造出来的规律有简单已学的,也有复杂未学的。把各个层次学生的创造都展示出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在此环节中体验成功,尤其是后进生。
通过观察其他同学创造的规律,在课堂上生成教学内容,一些简单的已学的规律在这一环节可以进行复习巩固,而复杂的规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说互动等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更多的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表现自我;展示思维,进发智慧。
有意识地把图形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规律,旨在渗透解题方法,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一定要这么做。希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感受到有效的解题方法有利于我们成功获得答案。
学生在观察、比较和谈论中能逐步理解两种规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清楚新规律的特点,逐步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即从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入手。
练习分为2个层次,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
在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下,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发展。
①是一道开放题,有2种不同的答案,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规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纬度思考,不拘泥于一种框架。
通过介绍数学史料,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创造规律这一环节,虽然貌似课的起始阶段的创造。但是却是两个不同阶段。前者学生根据条件可以任意创造,在这里学生却要根据今天所学的来创造,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同桌、小组间的合作,小组间的互练,互为评价,使学生能在人际关系、语言、思维等方面和谐发展。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
(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
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
b、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五、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3、1234、4123、3412、。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Р115例1。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密码锁及水果图的练习纸,猫、狗、猪图片,贴片。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直观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物体的简单排列规律。
[策略选择]:
找规律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规律,本册的找规律相对复杂一些,难度较大。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参观老师的新家”为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以灯柱的规律导入,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密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中找出规律,发现不同输入密码的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在教学中又着重强调了横着看的方法,实现了方法的最优化。解决好这部分的知识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摆水果、猜一猜、创设窗帘布等情境的创设都是围绕着找规律设计的一系列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培养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 计意图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最近老师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表现很好,上课认真,发言积极,字也写得特别端正,为了表扬大家,决定邀请同学们到我的新家玩一玩。
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师: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玩玩,好不好?(好)
一路上你都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规律?(灯柱是红、蓝、黄、绿重复地出现)
揭题:同学们已经会找一些像这样重复出现的简单排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地学习“找规律”。(板书)
师: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家新装了一扇防盗门,可先进了,防盗门上有几组特意设计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才能打开防盗门。
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请你们拿出学具,在练习纸上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汇报:(正确的密码是星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课件演示:
生:我是竖着看出来的。看看每行中缺少了什么图形,就输入什么图形。
生: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生:我是横着来观察,把第一组的第一个圆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二组的图形,把第二组的第一个三角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三组的图形,把第三组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后面,就能成为第四组的图形。
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全体同学?
生汇报,课件演示时有一生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随着课件做着逆时针循环的动作。
师抓住时机: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刚才的图形好象在接力跑一样,第一个跑了就到最后,其它几个就往前进一格,又第一个跑,一直这样┈┈(其余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给像这样移动的规律取个名称,叫......“循环”(板书)。
师: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前三组密码之间的规律,利用这个规律也能输入第四组密码。
创设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以活动的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
作,吸引学生去观察、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这样的安排,分散了难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其中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效果较好。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在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中找出规律,发现了不同的输入密码的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
三、动手操作,巩固规律
1、师:我们顺利地打开了防盗门,请进吧!(课件演示)我家怎么样?(真漂亮!)只是我家的地板还没铺地砖呢,设计师为我设计了一种方案,请小朋友们帮我看看,这样铺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呢?
(让学生静静地观察,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找到的规律)
汇报:
(1)横着看,每排四个图形相同,只是所在位置不同。
(2)上一行和下一行比,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后,其他的每个图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就成了下一行。
(3)竖着看,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前面一排的最上面的图形移到最下面,其他每个图形都向上移动一个位置,变成了后面一排
......
师小结:在这幅图中,我们从横向、竖向、斜向都能发现规律。看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规律。
师:如果还想铺一行,第5行该怎么铺呢?第六行呢?第七行会与第几行一样,第八行呢?每个图形移动几次就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教师出示地砖图案并用卡纸让学生上台演示。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规律能让我们身边的事物变得更美,那我就决定这么铺了。漂亮吗?
2、师(课件出示水果图):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帮我解决了问题,就用水果来招待大家。
要想按前3盘摆放的规律,第4盘该怎么摆呢?
学生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指生汇报,课件演示校对,请生用手势配合。
3、师:小朋友真厉害,我就再考一考大家,如果我这么摆水果,你能发现这些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也请你说一说该怎么摆?试着动手摆一摆吧!(课件演示,学生做手势。)
4、猜一猜
大家边吃水果,边坐在客厅里玩,老师建议大家做个游戏,好不好?
老师出示:一只猫、一只狗、一只猪的图片。
师:猜一猜,我接着可能会摆哪只动物?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想法。
有了解密码的经历,就放手让学生探索地面的规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索中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2个练习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规律的多样性,有顺时针循环排列的,也有逆时针循环排列的。把四行排列变成一行排列,让学生去体会两者的不同处和相同处,明白排列的行数变了,可规律没变。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图形的循环排列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教师这样设计,规律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猜“老师可能会摆出什么样的规律”,引起学生创造的热情,学生纷纷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规律排列。其间渗透了可能性思想。
四、自主设计,创造规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那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些新的规律?(学生兴致高昂:能!)正好,老师家的窗帘还是空白的,那么同学们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发挥你们的想像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注意:先想好规律,再动手。开始吧!
1、学生活动
2、展示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摆卡片的活动中自己创造规律,学生积极动脑,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成就感,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五、师生小结,升华规律
这节课,你们精彩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生成片段实录]:
师(揭题):同学们已经会找一些像这样重复出现的简单排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地学习“找规律”。(板书)
师: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家新装了一扇防盗门,可先进了,防盗门上有几组特意设计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才能打开防盗门。(课件出示)
师: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请你们拿出学具,在练习纸上摆一摆。(学生活动)
师:摆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正确的密码是星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课件演示)
生:我是竖着看出来的。看看每行中缺少了什么图形,就输人什么图形。
生: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生:我是横着来观察,把第一组的第一个圆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二组的图形,把第二组的第一个三角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三组的图形,把第三组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后面,就能成为第四组的图形。
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全体同学?
生汇报,课件演示时有一生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随着课件做着逆时针循环的动作。
师抓住时机: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刚才的图形好象在接力跑一样,第一个跑了就到最后,其它几个就往前进一格,又第一个跑,一直这样┈┈(其余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给像这样移动的规律取个名称,叫......“循环”(板书)。
师: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前三组密码之间的规律,利用这个规律也能输入第四组密码。
[教学反思]:
经历《找规律》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颇感满意的是教学设计上比较的细腻和全面。既考虑到知识完成的自然和丰满,也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情趣;既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体现了数学自身的价值;既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照顾了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也有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具体表现在:
(1)有一个完整连贯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本节课以“参观老师的新家”为主线贯穿全课,向学生提供四个完整连贯的情境:解防盗门的密码锁--给客厅铺设地砖--招待学生吃水果--给窗帘设计美丽的花边和图案。这样设计,学生的思维始终紧紧地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学生从喜欢规律,到喜欢的地方去找规律,给喜欢的事物创造规律,处处关注学生的情感目标,既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有效地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2)有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CAI软件,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讲解。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物体的排列规律,课件中的动画设计把主题图中横向、竖向、斜向排列的规律直观、形象的演示出来,学生看过之后,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尤其是循环排列的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我觉得它们就像在接力跑一样。”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3)有一个好的开放题。在学生认识有规律排列物品的基础上,教师也设计一个“半成品”(一只猫、一只狗和一头猪的卡片),让学生猜“老师可能会摆出什么样的规律”,再度引起学生创造的热情,纷纷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规律排列。其间渗透了可能性思想。
(4)有一个好的汇报形式。采用多种形式汇报并展示学生有特色的、有规律排列的作品。如学生汇报自己编制的规律,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评价;或让其他学生用语言、动作、符号来描述编制的规律,体现规律呈现的多样性及相互合作交流。
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与教学,所设计的情境紧紧围绕着“规律”展开,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着、收获着......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
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回答)
2、如果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
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
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
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演示)
4、平移的方法掌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5、刚才我们用了一一列举和平移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更简便?
(第一种要算出每个具体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二、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比较找出了比较简便的`方法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试试看。
学生操作后,指名演示。
组织交流:你们是怎样框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7次)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8个)
提问: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你能联系每次平移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总个数
每次框几个数
平移的次数
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10
2
8
9
引导:观察表格,自己想一想,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相加正好是10;问:这里的10其实就是数字的(总个数)。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比平移的次数多1;问:为什么?每次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越少;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增加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减少1……
追问:利用大家发现的规律想一想,如果告诉我们总个数和每次框的个数,怎样求出平移的次数?怎样求出不同和的个数?如果每次框6个数,平移的次数是几?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有8个数,每次框出两个数,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小结。
三、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1.教学“试一试”。
提问:(出示题目)如果把表中的数增加到15,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说说每次框出2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吗?
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部分学生感到有困难,也可以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
2.做“练一练”。
提问:(出示花边)(指名读题)这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每次给相邻的两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
提问:如果给紧连的3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5个方格呢?
交流。问:你能根据上面的答案很快推算出来吗?
鼓励学生简捷地推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做练习十的第1题。(口答)
2.做练习十第2题。
你知道为什么要让小芳坐在小英的右边吗?
3.小结: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有规律,大科学家开普勒曾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愿我们每位同学都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去探索大千世界中无穷的数学奥秘。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找规律08-16
《找规律》数学教案08-20
《找规律》数学教案02-11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03-05
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03-30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03-13
《找规律》数学教案15篇02-12
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04-01
二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