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4 07:28:5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2、搜集祖国建设方面的材料。

  3、培养热爱祖国成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围绕话题,将重点事情说清楚。

  教学难点

  将重点事情说清楚,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起兴趣(5分)

  同学们,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不胜枚举,有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就自己了解的资料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二、探索新知(32分)

  1、分小组交流,谈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带着资料及图片在班上发言。

  4、有意识的推荐人选,侧重介绍某一方面。

  可以介绍从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搜集到的资料。

  5、学生同桌交流。

  6、指名学生谈感受。

  三、课堂总结(3分)

  祖国的建设靠大家吗,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努力学习,将来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板书设计

  祖国建设跨骏马

  要求:1、围绕话题谈感受。

  2、采用具体事例说清楚。

  3、可配有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课前预习时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祖国建设与发展的成就方面的资料,但由于学生搜集的资料比较少,多数是建国初期的资料,课上学生谈体会是词汇量很少,没有抓住身边的、就发生在近几年、我们所熟悉的、关注重大成就,交流体会不深。教师出示后,学生有惊叹之感。

  家乡的变化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4月12日 授课时间:4月19日第8周第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选典型、具体的事例,反映身边环境、日常生活的变化。

  2、写清家乡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表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写清这些变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难点:

  写出具体事例表现家乡的变化,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点明主题(5分)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展示祖国建设的,课后同学们还搜集了许多关于祖国建设飞速发展的资料,,在上节口语课中大家还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许多祖国建设与发展中的新成就,特别是大家细心观察到了我们身边的可喜变化,日新月异的祖国建设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动手写一写吧。

  二、探索新知(10分)

  1、明确习作要求,提示写法。

  (1)学生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

  (2)提炼强化要求。

  用具体实例来反应身边的变化,如:住房、交通等。

  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写清楚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文题自拟,文体不限。

  (3)交流这次习作的困难是什么。

  2、提示写法

  (1)选择你最熟悉、最有说明力的具体事例。

  (2)介绍某项成就要抓住要点,要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

  (3)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具体描述身边的变化。

  三、展示变化,感悟发展(10分)

  1、展示家庭变化,感悟家庭发展:

  (1)小组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一——近3年来家庭收入、人均收入情况。

  (2)进一步展示变化:几年中,你们家里生活条件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3)感悟家庭生活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家庭生活发生了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2、展示身边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二——逛超市时的见闻和感受。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除了刚才说的,再想一想,我们身边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汇报。

  (3)感悟身边环境变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改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3、展示祖国建设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三:一年中,我们的祖国、我们居住的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

  (3)感悟祖国建设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祖国建设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科技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政策变化等,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四、提出要求,审视主题(2分)

  下面,我们就用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一写家乡的变化。你可以选择一个方面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说明,也可以选择不同方面的事例来表现主题。

  五、选择材料,明确思路(5分)

  要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对习作内容进行构思、准备。

  1、明确选材。

  小组交流讨论,明确选材。教师巡视指导。

  2、明确思路。

  写之前,好好想一想,自己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怎么写清楚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怎样展示出来,开头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六、用心思考,完成习作(8分)

  1、对个别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表扬,以对其他同学有所启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

  2、学生动笔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选择材料 抓住要点

  写出真情实感

  文题自拟 文体不限。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从衣、食、住、用、行及环境等多方面去谈家乡的变化,能结合自己家近几年的生活水平变化去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家乡的变化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4月13日 授课时间:4月20第8周第3节

  教学目标:

  1、按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习他人习作中的优点,掌握修改方法。

  3、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按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难点: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2分)

  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祖国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同学们还动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典型作文的讲评(15分)

  1.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的典型习作。

  2.展示典型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3.师生共同评议。

  (他是否把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写清楚? 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生生交流,师生评价(10分)

  1、互相评价。

  同学们可以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还可以选一个你认为写作水平比你高的同学交流学习。记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取长补短!

  2、自评自改。

  读了别人的习作,听了别人对你的习作提出的建议,现在请你动手改一改自己的习作吧。

  3、共同评价,共同修改。

  教师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评价、修改,然后教师点评,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四、佳作赏析,佳作评选(10分)

  1、每个小组评选一篇最佳习作,面向全班交流,让大家获得启发。

  2、小组自由评选。

  可以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选材、最佳语言、佳句赏析等,发现每个人习作中的闪光点。

  五、全课总结(2分)

  掌握修改方法,仔细修改,让习作更加完美。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用具体实例来反应身边的变化 。

  写清楚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学习优秀作文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听取他人的意见,但个别人只改了错别字,对于习作内容不会修改,自改能差。

  语文七色光四

  备课时间:4月13日 授课时间:4月20第8周第4节

  教学目标:

  1. 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边音和鼻音,读准汉字的读音,学会在汉字表达中正确使用关联词。

  2、积累背诵有关“国家建设”主题的名言名句。

  3、了解深圳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4、开展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信息交流会,激发学生从小学好本领,将来投身祖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易混音的读音训练;关联词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搜集关于建设祖国的名言名句和有关资料,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开展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3分)

  同学们,会唱《七色光》吗?你们知道吗,语文学习中也有七色光,是什么呢?(拼音、字词、句子、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语文七色光四,感受语文七色光独特的魅力。

  二、进入“练一练”(10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下面这些词语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出示8个词语,学生在书上完成注音。

  (2)谁能读出这些词语?

  指名让学生读准这些词语,核对注音是否正确。

  (3)教师领读,指名再读。

  (4)补充练习:

  讹( )诈 血( )液 滋( )味 一幢( )幢

  (5)你觉得还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提醒大家在平时阅读、说话时注意把字音读准。)

  2、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这些句子需要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吧!(学生自己试着填写关联词语。)

  (2)谁告诉大家,你选择了哪一组关联词语?

  指名读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一组关联词语。

  (3)变化方式训练,明确关联词语表示的是什么关系。

  把下面每组的两个句子用关联词语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句子。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内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国际上的同行赞誉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天气异常寒冷,他坚持拖着伤残的腿去补习班上课。

  (4)自己选择一组关联词语试说一句话,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3、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

  (1)下面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认真读一读,看你能不能发现?

  学生自由读短文,发现问题。

  (2)指名发言,指出短文中问题所在。

  (3)全班交流说一说应该怎样修改。

  (4)明确修改符号,学生动手在书上修改。

  三、进入“日积月累”(10分)

  语文七色光里还有一个让我们增长知识,积累语言的栏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两句话及作者。

  2、提出要求:读流利,注意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不懂意思的词语查字典或者联系句子理解。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句子的意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小组背诵。

  5、教师提供素材,学生进一步积累。

  大屏幕出示:

  一个青年人,总有自己的学习目的。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钱学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四、走进“知识窗”(7分)

  七色光里知识多,七色光里收获忙,下面让我们再走进“知识窗”去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知识窗中的,读后说说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交流时先说书中的内容,再说自己搜集、了解的内容。

  3、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小组内所了解的深圳变化。(通过代表发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积累。)

  五、大家一起来(5分)

  1、导入,明确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要求大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放眼世界,把你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建设、科技、环境保护、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介绍给大家,然后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

  2、同桌交流搜集的材料。

  3、组内资料交流。

  4、小组按内容选派代表交流。(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说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谈出认识和感想。)

  5、整理充实资料。(让学生根据交流,充实自己的资料)

  六、总结,布置作业(5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人把课上交流的资料整理出来,办一期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四

  塑料( ) 遨游( ) 熟悉( ) 松嫩平原( )

  困扰( ) 欺辱( ) 燃料( ) 幅员辽阔( )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区分平翘舌,关联词语填写也比较恰当,在改短文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修改符号掌握不好,修改时不够认真,个别学生只能找出错别字,不会修改词语搭配、语序等问题。读于句子积累的很快,都能理解意识,并当堂背会。

  单元练习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8周第5节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知识。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下面的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垄断 辉煌 瞩目 霹雳

  · · · · ·

  埃及 下旬 氢弹 讹诈

  · · · · ·

  二、选择正确读音(3分)

  屏息(bǐng píng ) 弹琴(dàn tán)

  · ·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5分)

  担( ) 钻( ) 屏( )

  ( ) ( ) ( )

  四、补充词语(5分)

  草长( )飞 一( )当先 ( )头( )尾

  亡( )补牢 叶公好( ) ( )立( )群

  尖嘴( )腮 画( )添足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5分)

  矗立 寻觅 称赞

  苦恼 强烈 震惊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7分)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只要……就……

  1、中国( )坚持改革开放,( )会兴旺起来。

  2、( )奶奶年过花甲,( )她的精神很好。

  3、( )今天预报有大雨,( )活动改期了。

  4、( )多读多写,作文水平( )会提高。

  六、写一段话,歌颂家乡新变化,题目自拟,字数不限。(5分)

  板书设计:

  单元练习

  草长( )飞 一( )当先 ( )头( )尾

  亡( )补牢 叶公好( ) ( )立( )群

  教学反思:

  对于本单元字词等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的都较好,能够准确注音、补充词语,多音字把握较好,关联词语选择也很准确。

  9、桃花心木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 8 周第 6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并掌握“侥幸、汲取”等词语。

  3.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发。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学生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以“相互联系”为主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九课,看看从《桃花心木》中能懂得一个怎样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5分)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2、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0分)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四、指导写字(15分)

  1.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的字写得美观、正确。

  2.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并按结构分类。

  4、指导写字。

  重点强调:“规、萎、汲”等字的书写。

  五、再读理解课文内容(5分)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同桌互说。

  (2)交流问题,小结: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六、总结(2分)

  文中种树人的做法怪在哪?有什么耐人寻味的道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9、桃花心木

  侥 汲

  教学反思:

  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对桃花心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课的字词、朗读等的预习大部分学生做的都很好,课上检查情况较好,个别学生书写时结构把握的不好,对课文的概括能力仍需加强。

  9、桃花心木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 8 周第 6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桃花心木》。(板书课题)

  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

  二、品读课文,质疑解疑(15分)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三、潜心会文,领会主旨(10分)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出示:“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5分)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了。”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六、总结(5分)

  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板书:

  9、桃花心木

  设疑 解惑 悟理

  奇怪 不确定 独立成长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明白了育苗人话的道理,但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回答问题是语言运用不是十分恰当,说得不是很清楚。

  5 O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全诗。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

  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 剥而复加 层层叠加” 法

  【教学过程】

  一、传说——导入新课 [“白娘子西湖断桥畔”课件]

  【导语】同学们,刚才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你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名称吗?——《白蛇传》。对,那么《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发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断桥处!

  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们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饱眼福,愿意吗?

  今天因为同学们的面子大,我还请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我们的导游,他曾经但任过杭州刺史,请他带领我们穿超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浏览西湖。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P148页。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

  二、熟读——感知全诗

  1、作者简介: 哪一位同学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绍一下![见课件]

  2、自主学习:

  【导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学法,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面对白居易所写的这首七言律诗,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古诗,采用什么样的学法来感悟这首古诗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1:书读百遍 生2:古诗常识 生3:感知画面 生4:领悟意境 生5:把握感情 同学们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3、常识了解: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

  配乐《花好月圆》,生先读,生再互相点评,4个人:男读女评、女读男评。

  但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边聆听范读,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押韵。

  (一)第一次播放朗读——聆听范读 [ 课件5:单画面型的朗读 ]

  【导语】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课件6]这首七言律诗诗句的节拍是:XX / XX / XX / X ,XX / XX / X / XX ,

  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导语】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请大家下起来,轻声跟读,用情去读,用心去体会。

  (二)第二次播放朗读——模仿齐读[ 课件7:活动画面型的朗读 ]

  三、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听读——尽显春机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想像诗文的画面。说得很好!正如诗人王维说的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例如:“水面初平云脚低”,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首诗中还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擅长画画的将她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就将她写出来。

  示例: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云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 “云脚低”。[ 见课件 ]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行间巡视、辅导。然后点拨,师小结。

  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看老师画得如何?最想表达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

  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的西湖

  早春图。

  下面再请一位“小导游”将我们带到那钱塘湖游览。你们班级哪一位同学们是朗读高手?请她来朗读一下:掌声有请!

  同学们,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到早春的西湖。

  [ 品味想象]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悟读——景中情语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发言

  师问: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

  六、品读——寻觅春踪

  【导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同学们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重点应该在颔联和颈联。

  【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所谓的“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赏析”的过程。

  先看简单的颈联: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

  第二层:加了个“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游戏活动】

  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活动规则:

  1、分男女两个队派。

  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

  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

  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

  5、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25分。

  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

  7、班长计时。 【活动过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据说王安石为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曾经修改过六次。下面再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仔细推敲、揣摩诗中的语言。

  再看颔联:

  莺争树 燕啄泥

  1、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2、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处处)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颔联中“莺争树、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见到的景象,“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第一层:[“暖”、“春”]

  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二层:[“早”、“新”]

  加了个“早”、“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第三层:[ “几处”、“谁家”]

  加了个“几处”、“谁家”。请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悦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诗人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读——学以致用

  通过刚才的模仿训练,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你们不感到高兴吗?想不想再试一下?好!为了让同学们再大显身手,一展才华。请同学们课后再试用这种方法试着赏析一首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再通过丰富地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蕴涵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尾声——相约明天

  亲爱的同学们: [ 课件展示 ]

  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优美动人的传说;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互相切磋过,用白娘子的话说这是一种“缘分”。

  我们在此相约:

  在座的各位同学,等你们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时候,就不再麻烦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请你

  再次带领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起去享受一下,还有我本人,行吗?白娘子与许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20年等一回!

  为了我们的缘分: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真诚,热情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县五中教学辅导片开的一节公开课时所设计的一篇教案]

  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简案】

  一、传说——导入新课

  二、熟读——感知全诗

  三、精读——理清游踪

  四、听读——尽显春机

  五、悟读——景中情语

  六、品读——寻觅春踪

  七、展读——学以致用

  八、尾声——相约明天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学海无涯

  一、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也可以赏析杜牧的《清明》:

  雨纷纷————————人断魂————————酒何处—————————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路上人断魂——————借问酒何处———————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牵手课外 读诗与识法

  识法,就是识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读诗者真正读透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而下,“黄河”如线由西往东,那简直就是大彻大悟了。

  几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写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了作者对宫女的深刻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叙述描摹,可能简约精妙到如此?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自己去吧》,认识了两位好妈妈──鸭妈妈和鹰妈妈,她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好本领,就让孩子“自己去吧”。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位好妈妈,她是谁呢?

  2、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

  3、课件播放:燕子妈妈叫声燕子妈妈在对小燕子说什么呀?

  4、课件出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5、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夸小燕子做什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课件出示:蔬菜图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蔬菜吗?

  二、听课文录音

  导语:听了你们的疑问,老师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了,让我们赶快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录音机播放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

  2、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自己拼读,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什么、再、仔细、做得对、高兴。“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么”和“得”都读轻声,“兴”是后鼻音。

  五、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读课文

  2、提问:小燕子去了几次菜园,看了哪些蔬菜?每一次都有什么新发现?

  3、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⑴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可用序号标一标。

  ⑵小燕子每次看到了什么?可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画一画。

  出示句子: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

  妈妈、妈妈,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

  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指导朗读:读小燕子的'话时,语速可稍快,读出它每一次有新发现后的那种兴奋的心情。

  4、小燕子三次到菜园看冬瓜和茄子,一次比一次仔细,而且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燕子妈妈是怎么夸小燕子的呢?请小朋友找到燕子妈妈说的话。

  从燕子妈妈的话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妈妈?(耐心、亲切、会鼓励人等)

  从哪些地方看出燕子妈妈很耐心?(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

  从哪里看出燕子妈妈很会鼓励小燕子?(说得对、很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指导朗读(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赞扬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比读,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

  燕子妈妈可能还会怎么鼓励小燕子?请小朋友当当燕子妈妈,对身边的小燕子亲切地说说。

  5、分角色朗读小燕子与燕子妈妈的对话。

  6、除了小燕子观察到的,你还知道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出示冬瓜和茄子的实物,让学生观察。

  六、表演课本剧

  七、拓展练习

  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八、指导写字:

  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整个字的字形稍扁,上宽下窄。

  片:竖撇要写直一些,由重到轻。

  皮:横钩是新笔画,写的时候要注意左低右高,钩短而有力。

  九、走进生活

  观察两种蔬菜或者水果,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习选自〈三字经〉中的八句话,朗读成诵。阅读分析〈给予的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从中理解人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朗读背诵〈三字经〉中的八句话,要特别注意重音和语速。阅读分析短文,通过讨论,理解人物的品格,了解作者的意图。

  教学过程:

  一、学习选自〈三字经〉中的.八句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弄懂意思:前四句讲了学习和教育对人的巨大作用;后四句讲了父亲和老师教育子女和学生的责任以及对儿童的劝学。

  4、学生读顺读熟,并背诵。

  二、阅读分析〈给予的故事〉。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

  3、细读全文,思考短文后的思考题:

  (1)、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的选择是艰难的?

  (2)、说说你对“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这句话的理解。

  三、布置作业:

  1、默写“读背”部分的句子。

  2、短文后的两道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导学生通过小扬科的悲惨遭遇,认识人剥削人的社会摧残人才的罪恶,从而体会到自己童年的幸福。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学习本课生词;体会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继续进行段的训练。

  3.能有表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学习描写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

  4.启发学生想象,描述画面,并在感受形象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欲望。范读课文。读后谈感受。自学课文。讨论段落划分。讲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三、四段。

  第三课时:讲读课文第五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这一课我们再学习一篇写人文章《小音乐家杨科》,(板书:小音乐家扬科)

  扬科是个波兰孩子的名字。这里的“扬”不是我们姓“杨”的“杨”,所以它不是“木”的偏旁,波兰,你们知道吗?它是欧洲的一个国家。

  每当我们提起“小音乐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心里都很羡慕。但是,小音乐家扬科的命运却是十分悲惨的。

  (引导儿童带着关注的心理学习新课。)

  请你们打开课本,听一听,小音乐家扬科的命运是怎样的不幸。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谈感受。

  (通过将题目作主语,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谈感受。)

  小音乐家扬科。

  (这样的句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小结: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这个故事的大意就清楚了。小音乐家扬科是个穷苦的孩子。他非常爱音乐,因为他想看一看、摸一摸提琴,竟被地主打死了。

  四、自学课文。

  课文大意清楚了,还细道课文的层次,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你看一看书后的第三题,根据那五个提纲把课文分成五段。

  学生默读,试分段。

  五、讨论段落划分。

  六、讲读课文。

  第一段。

  1.指名读。

  2. 扬科几岁就当了牧童?最后一句再来读一遍。深情地讲述: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了?哦!你们有的十岁了,有的十一岁了,扬科在比你们小两、三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妈妈,到地主家里去放牛、放羊。扬科的妈妈怎么舍得呢!(利用儿童亲身体验,激发情感,使学生在刚接触课文时,就朦胧地觉得扬科是值得同情的,这样一步步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3.默读课文。

  启发边默读边想象画面:

  课文一开始就描写了扬科的形象,你们读读课文,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什么地方,有个什么样的牧童在放着牛羊。(并不立即要求学生描述,只是通过想象,进入情境。)

  4.提问:扬科长着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显然,他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可妈妈却为什么让扬科到地主家去做牧童?(解释:“短工”,引导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

  5.讲比喻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寄居”是什么意思?居,是居住,寄居,本来的意思是借了住。课文上是说妈妈今天在这家干活,明天在那家干活,一切都得听主人的摆布,随时随地都可以叫她离开。这就像燕子寄居在人家的檐下。从这个比喻里,使我们知道,扬科的妈妈生活很不安定,没有保障。

  6.齐读本段。

  小结:课文一开始就写了扬科和妈妈穷苦的生活。

  第二段。

  1.过渡:扬科虽然是个穷孩子,但非常爱音乐,他怎么爱呢?大家默读课文第二段。

  2.这一段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书上的哪一句话概括?

  (读后以能找出“扬科很喜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概括全段内容的答案为最宜。)

  3.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具体说说走到哪里,听到什么乐声。走到哪里,又听到什么乐声,最好能用上象声词。

  例句:(1)小扬科在树林里,听见“噢咦、噢咦”的声音。

  (2)小扬科来到小河旁,听到青蛙“呱呱呱”地叫着。

  (3)小扬科在果园里,听到麻雀在“唧唧喳喳”地为他歌唱。

  4.谁能把这些内容排成一连串的句子,最好先说一句,“无论……总……”;接着,具体说,无论走到哪儿总能听到什么乐声;最后再说一句,“凡是……。”

  (贯穿语言训练,使学生进入情境的感受分外明确,语言能力亦在其中得到培养、提高。)

  板书:

  总“无论……总……”

  他来到……听到……

  分他来到……听到……或“在……在……在……”

  他来到……听到……

  总“凡是……”

  5.学生描述

  6.指点:扬科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听到乐声。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这些声音都是音乐。

  从这儿我们知道扬科对声音特别敏感。这说明扬科具有音乐的天才。难怪大伙儿都叫他“小音乐家”。

  小结:杨科很爱听自然界的音乐。

  第二课时

  讲读第三段。

  1.设问过渡:第三段一开始又说扬科在听音乐,这次他在哪儿听?

  2.默读课文。

  3.小扬科他在哪儿听音乐?是在旅店的里面,还是在外面;是门边,还是窗口?

  (引导学生对扬科在墙角这意想不到的处所听音乐的感而为之动。)

  指点:连门边、窗口都不让站!(激起学生情绪)他在哪儿呢?(“扬科悄悄地躲在乡村旅店的墙角下静听。”)

  4.这一句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躲)他为什么要躲呢?他曾经有过什么教训?这个“躲”字说明了什么?

  (联系第二段中因为听风吹木叉而被监工毒打,点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天才儿童的摧残。)

  5. 指点:尽管是躲在墙角下,还是在“静听”,而且“常常”去听,说明他对音乐爱的.程度之深。

  6.借着旅店的灯光,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在哪儿听音乐?同学们想象一下那个情景,先交代清楚时间、地点,然后描绘一下,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在听音乐,他怎么听着,听着……最后点明他是谁。(启发学生结合第一段中所描绘的小扬科的形象加以想象描述。)

  7.学生描述。

  8.他静静地听着。在乐声中,什么声音最吸引他?(小提琴的美妙的声音。并抓住“觉得”一词帮助学生理解。小提琴的声音吸引了扬科,他简直听入了迷。以至觉得“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是他想象中的奇妙的情景。

  9.齐读“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两句。

  10.扬科用什么做了一把小提琴?树皮和马鬃怎么能做小提琴呢?但为什么他还是做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多么爱小提琴!

  11.教师深情地描述:小提琴使他着了迷,他愿“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然而他知道,除了这瘦弱的身体,除了这破旧的衣服,他是一无所有的。于是他把要求降低了又降低,“只要让他摸一下,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心满意足的了。”

  (教师用语言描述情境,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

  12.指导表情朗读,(进一步强化感知)“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一节,在“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一句后停顿长些。突出“多么”、“要是”、“真愿意”、“一切”“摸一摸”、“摸一下”等词语,把小扬科对小提琴的情感表达出来。

  指名读本段二、三两段。

  小结:扬科在旅店外面听音乐,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

  第四段。

  1.过渡:自己做的一把毕竟太小,像蚊子在哼似的。刚巧地主的仆人有一把小提琴,每当小提琴声响起时,小扬心里会怎么想呢?请看课文第三段。

  2.指名读。

  3.小扬科心里怎么想?照我们的想法:看一看总是可以的。可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扬科为了看个提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三个小节。

  学生默读,要求把写扬科爱小提琴的句子画出来。

  4.这三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并理清扬科动作程序:望、走、闯、跪)

  5.扬科是个牧童,他住在草堆边,地主的食具间是不允许进去的。但是,他终于走进去了,课文中打了一个什么比方,把小扬科当时的恐惧和情不自禁的心情写出来了。

  6.讲比喻句“自己好像是闯进笼子的小动物。”

  (1)用“笼子”比喻什么?

  (2)小扬科就像什么?

  (3)笼子中的小动物的命运怎么样?(失去自由,随时都可能遭到主人的鞭打、残害。)

  (4)照应“他怕”、“他不敢动”、“恐惧越来越紧地抓住了他”。突出扬科的“怕”。解释:恐惧,就是害怕。所以课文上说“夜静得可怕”,主要是说扬科心里害怕。

  (5)他是这样的害伯,但他却走进了地主的食具间,句子中的“闯”告诉我们什么!(他对小提琴强烈的爱,战胜了“怕”,

  这种“爱”已经到了没有办法阻挡的程度,这就是课文上所说的“无法抗拒的力量”。)

  (6)照应:“眼巴巴地望着”、“望了很久”、“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推着他往前走”、“向门口移动”。

  (7)指导朗读。这两节写了扬科心里的怕和爱。写扬科的“怕”,进一步写出地主的残酷,也更衬托出扬科对小提琴的爱。我们朗读时,写“怕”的情绪,要读轻声,好像不敢出声;写“爱”的感情,要读得深沉、强烈。(示范。)

  7.提示:小扬科深情地望着小提琴,只是想做什么?

  (他只是想仔细地看一看小提琴。照我们的看法,看一看总可以吧!)

  8.默读本段三、四节。

  9.扬科在小提琴面前跪下了。指导看插图。(注意他的动作,想象他的眼神。)

  (凭借

语文教案 篇6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一些效果:

  1、画出“花的学校”。这篇课文语句优美,景色很美,画面感很强,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前把“花的学校”根据自己的认知,用画笔画下来。这样使学生对课文的导读扎实有效。

  2、直观教学,扩展想象空间。这堂课,我利用多媒体,采用看图、看录像、课堂表演等多种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教师预先用手机录制的课间校园小视频,看录像:“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让学生演一演,自己会怎么想。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通过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3、放飞想象,说写结合。教学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迎春花、喇叭花……然后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和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本段中我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的。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狂欢”,然后我把自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我该怎么做,同学们怎么做?再想想:花在风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就会理解花儿的活泼、可爱、向上,体会到童趣。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三年级学生读泰戈尔的文章,难度较大,要细细地品读,才能读懂。诗人总能把平常的事物写得那么清新自然,犹如雨后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但是学生会产生许多新奇的问题,如:“他们的老师是谁”?“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句子中,既然是“狂风”又怎么是“簌簌”地响。作为教师,在备课中未能把这些作为教学预案去充分准备。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进一步熟悉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教学预案做详实,可操作。

  2、学生在课前画的“花的学校”,在课文研读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再次画“花的学校”,并把两幅画进行对比。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