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形,读准音。
2.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的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3.正确书写b2i h5i hu9三个音节。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2.正确书写b2i h5i hu9三个音节。
教学难点 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这样的字母叫复韵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复韵母。
板书:ai ei ui
问:这里的复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讲: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
一、看图学习字母ai
讲:图上的'两个小朋友挨得很近,“挨”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教师范读:ai。
同学学读ai。
ai有四个声调:āi ái ǎi ài。
(集体读字母和四声,个人读,分行读)
二、看图学习字母ei
问:1.图上的小小朋友在砍树枝,他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讲:ei发音的方法和ai一样,要先发e的音,舌尖逐渐向上抬,最后发i的音,就成了ei的音
教师范读:ei。
同学学读:ei。
ei有四个声调:ēi éu ěi èi。
(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读。)
2.怎样记字母的形呢?
两种方法:①根据图中树枝呈“e”形,整个画面与ei形相似来记。②可以根据发音来记形。
三、看图学习字母ui
问:1.图上的小女孩脖子上是什么?
讲:围巾的“围”发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
同学练习读准ui的音。
板书四声进行练习。
2.怎样来记ui的形呢?
(图中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与帽子的绒球很像ui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看板书采用多种形式读准音
课中休息:
儿歌: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字母在一起,
口形变化要注意,合成一音要牢记。
五、讲标调方法
ai ei 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标调的时候应当写在谁的头上呢?
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告诉我们怎样标调。
儿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
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
六、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
2、 通过读故事,懂得合作的重要。
3、 有感情朗读课文。
4、 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
教学难点:懂得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么?请说说你喜欢的动物名字和本领.生答. 生:我喜欢小狗,它能看家。 生:我喜欢小猫,它能捉老鼠。 生:我喜欢……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动物,(师展示图片)说说他们的名字和本领.生答,天鹅会飞,大虾会游泳,梭鱼会游泳.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的寓言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要知故事究竟讲了什么,先要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让生字宝宝领我们走进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识字
1、 快速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仍不认识的生字。
2、 小组内合作解决生字,师指导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要求:组长安排轮流说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每个同学发言时,其余同学帮助他解决。不抢说,不随便打断别的发言。(设计意图:以实践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
3、 再读课文,熟悉生字。
4、 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并作整体评价.点明合作的成功与否,合作中若有问题,可稍加指导.(设计意图:再次对合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合作)
5、 做猜字游戏3-4组.
6、 与生字宝宝握握手。使领写“却”认识单耳刀。“步”注意下面的部分不是“少”。(指导规范写字,及书写字时纠正)
大家和生字宝宝已经很熟悉了,现在它们很想回到课文里重新和大家见见面.下面我们一起到故事里去吧!
二、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 师范读课文。
2、 生自由练读课文。读文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有感情。
3、 点名读文,生从以上三方面评读。
4、 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问题:
(1) 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都给自己上了套,而且拼命的拉车,车子动了没?为什么?
(2) 从文中找出说明问题的句子,读一读。
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有一名同学代表回答。(锻炼合作)
师板书图1。小结: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虽然合伙拉车,也很用力,但是劲没往一处使,所以大车不动。
5、 读课文第一小节,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答。可读文中句子说明。
6、 你有办法帮帮三个小动物么?出主意,想办法。(应用合作)
师小结:合伙人只有真正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是,才会合作成功。这节课同学们合作得很好,以后要注意合作方法。(评价合作)
三、 小结:通过学习课文,希望同学们理解合作,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 作业布置:想想你和别人合作过什么事,写下来。
教学反思: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范读——自由读——细读——品读——赛读——接力读——挑战读——精读),逐步达到正确、流利、有节奏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三个字“言、者、狗”,选一个字组词,如:言,发言、语言。
2.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言、者、狗”的位置,同桌间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字形与结构。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言、者是独体字,重点指导“狗”字,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3.描红。(教师可提醒:怎样才能把字写好?自由选择一个字,相互说一说。)
4.师范写。
5.生临写。(提醒书写姿势)
6.练写,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激趣导入
1.教师读生字,学生出示相应的字卡,同桌比赛,看谁出得又快又准。
2.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牛,它非常想和别的动物交朋友,它怎样做了呢?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出课题:征友启事。)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理解“孤单”。
相互说说,在什么时候感到孤单,把自己当作孤单的小牛,同桌互读,指名读,体会小牛的心情,读出“很想”找朋友的.愿望。
3.学习2—4段
①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出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问题,如: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②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自由选择学习小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共同解决。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做到以上几点”等词句)
③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马驹等),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指名说。)
④小组表演读。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读书、表演,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理解“兴奋地走来,又摇着头离开”等词句。
4.学习5—6段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5、6段,读出小牛“诉苦”的样子,体会小牛的心情。
①师生齐读。
②同桌互读。(入情入境,把自己想像成孤单、找不到朋友的小牛,读出失望、伤心的语气。)
5.小组合作学习7—14段
①自由读。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小声读一读,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与“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用自己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师:假如你就是山羊、猎狗等动物,看到这张启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指名说。)
②小组内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及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比一比,看谁读出了小动物们高兴的语气。(理解“热闹”的含义)
③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的给他提出改进意见。
④戴着头饰表演读。
6.感悟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学到这里,聪明、善于思考的小朋友都已经明白了。也就是老牛在教给小牛办法时说的一番话,想想看,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在讨论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不能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组词。(认读此节课要写的五个生字:栏、奋、团、迎、或,选其中1—2个字组词,积累词汇。)
2.观察。(这几个字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特点,同桌相互说一说。)
3.师范写。(边写边述说笔顺及注意事项,生观察。)
4.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
四、拓展训练自由表达
1.你还见过哪些启事?
2.课下收集有关朋友方面的箴言名句。
教学反思:小牛两次征友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小组自学比较两个征友启事的基础上,可以师生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口语交际的活动方式进行体验学习,体会“一起------一起------一起------”和“或者一起------或者一起------或者一起------”的征友要求能带来不同的结果。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板书课题。
2、通过预习,谁了解“卧薪尝胆”讲的是关于什么人的故事?
板书:夫差勾践
3、夫差、勾践都是春秋末年的国君,有谁了解关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呢?
4、师小结,做补充介绍。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
2、汇报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吴国勾践表示谋臣免除建议屈辱
愿意夫差夫人差别会稽会议
①指名读,及时纠正字音
②交流读这些生字词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有些生字词的读音比较难读,教师要能范读或领读,例如:谋臣、夫差、会稽
③开火车、齐读生字词。
④齐读生字词
4、分小节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全班交流
6、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口头填空
在古代中国年前,吴国和越过位于。他们都想。
通过此项口头练习。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这小节,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概括本小节的主要意思。
3、征服对方,使自己强大是他这两个国家共同的目标。“征服”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剑拔弩张,势必要爆发一场残酷的战争)
4、有感情得朗读第一自然段。
5、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故事的背景)那么故事是因何而起,怎样发生,结果有如何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学习本课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
分析字形,在书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怎样写才漂亮
⑤这些生字词,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作业设计
一.组词
免()仆()谋()仪()患()
兔()朴()煤()议()窜()
勾()证()纷()际()
勺()征()份()示()
二.看拼音写汉字
hòuhuàjiànyìbiǎoshìmóuchén
()()()()
zhēngfúwúnàinǔlíqiángdà
()()()()
三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屈辱()强大()骄傲()
四多音字组词
夫fū()会huì()差chā()
fú()kuài()chāi()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奴仆()地努力
()的建议()地请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两千多年前,吴国和越国为了使自己的国家兴旺、强大。进行了一场残酷的厮杀,结果如何?
一、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讨论交流
板书:兵败会稽
2、通过课前的查找资料,让学生来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会稽之战”。教师可以简介:在古时候,比较习惯用战争发生的地点给这次战役命名。
3、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勾践作为一国之君,为何要想夫差请求做奴仆?
4、践打了败仗,国破家亡,他还有别的办法挽救这一局面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不能的?(万般无奈,只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课件出示第二小节一、二两句)
5、面对勾践的求和,吴王和他的谋臣有什么样的反应?请你想象一下,看到勾践的投降书,吴王和他的谋臣分别会说什么?他们为何有不同的想法?(“后患”在文中指什么?从这个词中你看出来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小节三、四两句)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骄傲的吴王答应了勾践的请求,让他做自己的奴仆。那么,勾践是怎样熬过这段时光的呢?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读到这里,你们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呢?
给孩子与文本交流的时空,谈谈自己的感悟。
2、你是怎样理解“受尽”和“整整”这两个词的`?
3、你从课外书上还知道勾践和他的夫人受了那些耻辱?
4、在这三年牛马不如的日子里,勾践会想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国以后,勾践立志要报仇雪恨,卧薪尝胆。文中的插图描绘的就是他卧薪尝胆的情景。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2、交流①那句写了“卧薪”?“薪”指什么?“卧薪”呢?
②哪句写了尝胆?用“苦”形容胆,
用自己的话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看插图,身穿帝王之服,佩带宝剑的勾践为何要睡在扎人的柴草上,饭前尝一尝胆的苦味,他为什么要这么地折磨自己?(报仇雪恨)--齐读第一句话.
4、你从这段的那些词语中看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晚上每顿饭前总要提醒)再读有关语句
此时此刻,勾践会想些什么?
在此通过教师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6、讨论第一句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
总--分,第一句是总起,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来叙述勾践时刻不忘报仇血恨的
四、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勾践如此发奋图强是为了什么?齐读第五自然段
2、你是怎样理解“终于”的?
3、你怎样理解“奇兵”的?
教师可以简介越国灭吴国的过程,帮助孩子了解为什么课文里说到是出“奇兵”。
4、比较:会稽一战,越国被吴国打败了。而二十多年后,吴国则被越国灭了。你从“败”和“灭”这两个词中看出了什么?
五、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懂得了什么?
3、复述课文,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
4、照;例子造句:
①吴国的谋臣建议灭掉越国。
②骄傲的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
将“建议”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进行造句练习,有利于孩子们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败仗建议谋臣后患万般无奈
征服屈辱耻辱免除转弱为强
2、仿照例子造句。
①骄傲的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
②吴国的谋臣建议灭掉越国。
3.请你查阅历史书,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勾践最终成功,夫差失败的原因。
勾践之所以能打败夫差,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因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
()建议()
()的建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d、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切勿双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教师小结
小结内容:
同学们好!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
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楼梯口是我们的重点安全防范部位,不少学校都发生过楼梯拥挤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课间休息时,教室里、走廊上、楼梯间到处都是走动或者站着的同学,如果追赶打闹,一是可能由于跑的速度过快而使自 1
己扭伤手、脚、腰或跌得头破血流;二是可能撞倒其他同学,造成意外事故,或引起同学间的矛盾纠纷。
第二,做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学校或班级都要组织一些公益劳动和打扫卫生的劳动,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劳动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同学们要注意了解劳动场地的特点,做好安全防范;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一会再劳动;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险的地方劳动;不要在劳动时间打闹嬉戏。
第三,注意交通安全。马路不是游戏场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不坐“三无”车辆;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靠右行;在城市里还要注意走斑马线,走人行道。
第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不在路边小摊点、无证无照的商店买东西,不买“三无”过期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在校外不能随意的相信别人,碰到有人问路时我们只能指路不能带路,不能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玩,遇到坏人时应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第五,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旷课,不违纪,按时作息;严禁翻越学校围墙和大门,不进“三厅两室二吧”;不参加结伙斗殴、盗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早恋,慎交友,;严禁购买、收藏、携带管制刀具;爱护学校财产,不损坏公物;配合门卫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的安全。
第六,注意增强“防火防盗”意识,随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老师。
新的学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更优良的环境! 反思1:20xx年春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在学校安全渡过每一天,健康快乐成长,万一出现安全事故,都会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永远的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万一的概率如果作为老师加强安全管理,有可能防患于未然,减少安全事故,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轻松、愉快。
关于安全教育,我在日常工作中是这样做的:
安全无小事,必须放在首要地位。开学第一课:先给学生们上一节安全教育课,讲一讲安全注意事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
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教学重点
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同上
1课时
赏析、诵读法
第一课时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一、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醉花阴》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这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作李清照居金华时。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她的词中这样写道: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二、 全词赏析
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王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过片直承上文。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三、 作业
1. 背诵这首词
2. 课外阅读李清照的词,体现其艺术风格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 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准备:
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薄暮冥冥 樯倾楫摧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 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 “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 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