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1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
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三、教学难点: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感知花如潮
1、出示课件:(潮水)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
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
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
(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
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板书:花多如潮)
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
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称海棠花为花潮。老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花多如潮)
(2)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朗读指导
C、(出示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在枝头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将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着自己的喜悦?(让学生大胆想象)
D、这么多的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的感觉,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E、现在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样子,概括花与潮的关系?(板书:花盛如潮)
(3)、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的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A、引导质疑:为什么无风花也在动?
B、那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
C让我们深入到课文中去体会一下吧。
D你们怎么理解“有一种生命在不断扩展?”
E、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生命的魅力吗?
概括花与潮的关系(板书:花动如潮)
(4)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板书:花声如潮)
A、作者听到了哪些声音呢?
B、还会有些什么声音?
C、这些声音是作者听到的,为什么还要写上一个“也许”?(讨论)
D、是啊,正是这朦朦胧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才让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声。
E、通过朗读来表现这隐隐约约的声音?
F、能试着背一背吗?
G、概括(花声如潮)
小结:花团锦簇,繁华似锦,看花人蜂拥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体回归
这么美丽的海棠花真是让人留恋往返,就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吧。(读三个句子)
四、分工积累
1、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积累下来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会儿,一起展示你们的成果。
2、展示背诵成果。
附板书: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动如潮
花声如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学习提示”。分辨第二段的联想和见闻。
2、学习第三段,注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3、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分辨见闻和联想)
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
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
二、结合训练点,分辨第二段见闻和联想。
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
(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
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
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
(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
(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插入联想与比喻区别的分析,易于让学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了什么?)
4、指导背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三、学习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
(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2)句子比较:
①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
②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
A、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许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讨论,得出:
老爷爷——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们——好象参加盛会
小学生——惊呆
①如果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
②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
四、学习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五、、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六、作业。
1、《作业本》4、5、6题。
2、情地朗读课文。
3、选比喻与联想的句段,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不同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2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二段,认识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并指导背诵。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2)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各是怎样的?用“~~~”和“”划出有关的句子。
讨论:①从课文中的哪两个词去找、划?(向高处看去--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
②找到句子读一读。
(3)学习重点词。
①找出课文把花的茂盛比喻成潮水的句子。
A.花的海洋中,花在动,花的阴影在动,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中翻腾。
B.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②为什么说花如潮?(有声有色,蔚主国壮观,所以比喻成潮。)
③读句子,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用“”划出作者的`联想。
A.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好像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B.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幻灯出示,请一名学生写在灯片上,其他同学完成作业本第5题,集体校对。)
(4)学习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①阅读“单元提示。”
②什么是见闻?什么是联想。
③联想常常用“好像”“仿佛”一类词语引出。
④注意区分比喻和联想:比喻是由作者联想产生的,但联想并不都是用比喻的形式出现,联想是作者的心理活动,而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
(5)读句,品句。
①自由读课文,找找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诵读,体会句子好在哪里。
③熟读,背下来。
(6)概括段意。
(7)指导背诵第二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2.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4、5题。
(2)背诵第二段。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3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课文记叙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圆通寺看到海棠花开的盛景,赞美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课文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文辞优美,适于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开了,花团锦簇。第二段(第4自然段)写花如潮,有声有色。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看花的人赏花有不同的特点。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我”在回家的路上发出由衷的感叹。
2.本课有许多联想的句子,可以帮助学习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落实本单元的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3.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李广田于1962年写的散文,原载1962年5月6日《人民日报》,选入教材时有删节。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的性格和年龄的看花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
(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下半部分,注意笔顺,共12笔。
簪花:中间部分是“”,不是“无”,书空。
(2)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整个词)。
驻足:驻,车马停止。停住脚步。
鼎盛:鼎,正当,正在。正当兴盛或强壮。
依依不舍:依依,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
接踵摩肩:踵,脚跟。脚跟碰脚跟,肩膀擦到肩膀,形容人多,拥挤。也作“摩肩接踵”。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
(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
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讨论。
①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情,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一自然段。
②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桔枝瘦叶--花园锦簇,一个花和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朗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相关文章:
《花潮》08-16
10《花潮》08-16
《听潮》语文教案09-10
《花潮》 之一08-16
语文 -听 潮08-16
《花潮》之想做读写08-16
语文花钟教案02-08
语文《花的学校》教案01-27
语文花的学校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