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6 07:52: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总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教材上的提示由两部分构成:第1部分的3段文字,一是启发学生回忆读过的描写景物的诗文;二是对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具体要求提出了建议。第2部分是4幅插图,通过淙淙的流水、青翠的山林、亭台楼阁、名山大川,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注重听、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积极地说,认真地听,正确地评价,学会欣赏,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叙述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2.在交流中要善于思考,敢于交际和评价。

  3.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阐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的理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安排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诗词或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了几篇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自然,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色。(课件展示: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壮丽的名山大川)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致总会激起我们不一样的情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些美丽风景是我们读过的哪篇诗文中所描写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每次读到这样的'诗文,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2.同学们,美的诗文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给人以莫大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书,明确要求

  1.我们已经读过许许多多描写景物的诗文。那么,怎样才能将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叙述清楚,使别人和你一样感受到其中的美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上的几段话,想一想,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来说。

  2.指名说,通过师生交流明确本节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

  (1)交代自己所读的诗词或文章题目。

  (2)说说诗词或文章描写了什么景物。

  (3)举例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这样的景物描写。

  三、双向互动,分层训练

  1.自由练说。生动、形象的描写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请打开你的记忆之窗,自由地练习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要说清楚喜欢的理由和感受。

  2.同桌练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把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告诉你的伙伴,比一比,看谁能把你所喜欢的美景通过你的叙述让别人也喜欢,也陶醉。同桌说时,另一名同学认真听,并互相提一提意见。

  3.指名说。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大家要注意倾听,听完后给予补充完善。

  4.组内交流说。刚才几名同学分别叙述了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并能够从诗词或文章的字、词、句中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和感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描写风景名胜的诗文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把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声情并茂地展现给大家。交流时,要使用优美的词语,表达出真情实感,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

  小组内交流。

  5.同学们在自主交流中都很认真,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与大家共同分享。

  (1)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讲述。

  (2)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要点

  ①景物描写叙述得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②有自己的见解,能表达真情实感。

  ③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

  四、总结学情,升华延伸

  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叙述,老师也深受感染。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描写方式;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但不管描写的是什么景物,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课后请同学们仿照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诗文,把自己喜欢的某处景物(图片也可)试着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让我们踏青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观察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让我们踏青去。与同学互相交流,增长见识,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2、发现周围环境的恶劣变化,初步感知破坏环境带给我们的苦果。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判断正确的环保是非观念,培养学生环保理念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

  教学准备:学生周末在郊外踏青郊游

  课前调查

  在郊游过程中,看看郊外或田野里有没有下列现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让我们踏青去》。

  现 象有没有

  空气里有臭味

  小河里飘着小动物的尸体

  有人破坏树木

  地里到处都是垃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教学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是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讨论)

  春天如此美好。小朋友们,让我们踏青去!

  二、说一说——美丽的春天

  我们先来看一看电脑导游发给我们的春天信息(看课件)

  1、(小组讨论)结合平时观察,说说你发现了那些美好的事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2、齐读教材上的诗歌《让我们踏青去》

  三、议一议——另类的春天

  1、课前调查,我们有的小朋友在踏青时发现了下面几种现象。(公布调查结果)

  说说你喜欢这些现象吗?说出你的理由。

  2、大家可否知道,我们美丽的大自然正在悄悄地被破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春天你喜欢吗?(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春天和大家刚才描述的春天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那一个春天,为什么?

  3、每组选派代表发表小组意见。

  四、做一做——绿色小卫士

  1、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大自然的容貌呢?(自由讨论)

  2、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帮助大自然恢复美丽的面容呢?

  五、总结

  桃红柳绿草儿茂,亲近自然心情好。小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还大自然一个美丽的春天!

  齐唱《绿色天使》。

  教学评估:整个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穿插了调查、儿歌、唱歌等形式。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比较两个不同的春天,把环境问题清晰的破析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正确的判断并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本课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学生讨论热烈积极。教好的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能够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

  1.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怎样朗读?

  二、小结要领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保持距离

  眼睛课本距离一尺(33厘米)

  三、模仿评判

  1.请几个学生模仿训练,并由大家评判

  2.评判中指出一些错误姿势的危害

  四、集体训练

  五、把握训练要点,勤于朗读背诵

  六、小结

  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写字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诵的姿势和朗读的要领。今后,我们要天天坚持,自觉接受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图画

  1.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简说图意。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

  1.提问: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样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们的双肩和双臂怎样?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

  情怎样?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评判。

  5.图上的`同学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左下方小图。

  2.观察中间小图。

  3.观察右面小图。

  四、小结

  这一课我们通过看图学习,掌握了背诵正确的姿势要领,了解了背诵的形式,知道了看图背诵的方法。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做到多读、勤背、乐背。

  第三课时

  一、观察上面三幅图

  1.从图上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图上的一个小朋友借到了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得多开心呀!

  学习两条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书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进步,还能使我们学会写文章,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3.观察第二幅图,告诉孩子阅读要点:眼看,心记,不出声。

  4.观察第三幅图。图上几个小同学在干什么?表情怎样?

  5.小结三幅图。

  二、观察下面两幅图

  1.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

  2.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挑书——借书——看书

  3.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观察第二幅图讲解。

  三、小结

  乐于阅读课外书报,主动去寻求知识,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大有好处。

语文教案 篇4

  教案特征

  案例作为一种写作的形式,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撰写论文相比,它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它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

  与论文相比,有自己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与教案、教学实录相比,有自己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选材特点:教案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写作虽与教学实录的体例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教学过程具体的实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而定。

  教案种类

  教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

  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

  写作技巧

  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注意事项

  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三、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

  七、教学设计: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 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疆》,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 富于想象 (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 (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布置作业: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

  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地球的未来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的】

  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学习重点】

  朗读、探究、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习准备】

  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母子的爱。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

  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1、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

  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讨论明确:

  ⑴ 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⑵ 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⑶ 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⑷ 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设置问题情景三:

  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文章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⑴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⑵ 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⑶ 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⑷ 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四、语段品读,体会精神

  学生品读课文语段,畅谈感受。

  例:课文倒数第二小节。

  感受: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五、内心体验,互动释疑

  1、内心体验:

  ⑴ 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① 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② 老妇人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⑵ 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2、互动释疑: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学生可能这样说: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

  2、课外延伸:

  ⑴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⑵ 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探究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合作交流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品读体验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3.请孩子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巩固延伸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明?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堂作业:

  1.看《百万英磅》全文。

  2.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人物描写。

  板书设计金钱的魔力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努力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