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能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趣导入
1 、谈话:老师发现最近由的同学在读《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是吗?(随机采访一位同学)请问你的这本书是怎么来的?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那你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吗?【教师出示课件,简介杨红樱。】
3、这节课我们学习杨红樱的一篇日记改编的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首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课件出示7个生字所在词语】
胶带 粘补 触礁 一艘船 小锯 筐子 又丑又笨
抽屉 缅怀 帐篷 驯养 鹦鹉
(1)指明读并正音;
(2)说说在识记这些字时应注意什么?
粘:多音字【出示“粘”的`课件】
“胶”与“礁”是同音字。
“艘”是平舌音。
“粘”与“丑”是翘舌音。
“筐、篷、鹦”是后鼻音。
“艘”与“筐”的笔顺。
(3)齐读识记(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
2、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学生自主交流后课件出示齐读:惬意 《鲁滨逊漂流记》 扉页 木筏 俘虏 栖身】
3、通过预习,你都掌握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自主交流:
惬意: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
扉页:书刊正文前印有书名、作者姓名等内容的一页。
俘虏:交战时捉住的敌人。
栖身:安身;寄居。
爱不释手:非常喜爱,舍不得放下。
荒无人烟:荒凉没有人居住。
大无畏:毫不畏惧。
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随机挑选学生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7-14段),教师学生随时指正。
三、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名字是什么?(板书:《鲁滨逊漂流记》)请大家浏览课文,思考:【课件出示】这篇课文都讲了关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根据这几方面的内容,请你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6):《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第二段(7-12):《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内容。
第三段(13-14):“我”对鲁滨逊的认识与理解。
第四段(15): “我”要好好珍藏这本书,并要传给下一代。
3、根据各段的内容,请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可做简单的批注。)
课文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交流:
——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 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
五、设疑结课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交流:为什么男孩子必读,女孩子要不要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六、课后作业【课件出示】
1、抄写课后生字2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
艘 筐
语文教案 篇2
词语超市
这道题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和检测。教师引导学生在记忆词语时不应该脱离课本,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之后,可适当做一些改错、造句的练习,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金钥匙
这项内容是就《小船,小船》中的环境描写专门安排的一项习作方法的点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人、写事的文章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回到课文,找出句子,谈谈体会,明确作用,再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练笔。
名人名言
这道题要求学生积累,并且掌握这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名言。六条名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友谊的内涵,引人深思。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先理解它们的意思,再积累记忆。也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关于友谊的中外名言,从中感受友情的珍贵,激发学习的兴趣。
自助阅读
“差生档案”讲述的故事很贴近现实,许多学生都像故事中的蔡林一样,因为被看作“差生”而受到同学的冷遇甚至奚落,自己也不能振作。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看法或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差生”应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等。老师可适当点拨,目的只有一个,启发学生树立“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要宽容、善待他人。
语文生活
本次习作要求写与“朋友”之间的情感、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要求,把握住“抒真情”“写具体”两个习作要点。
习作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学生带来日记本,或与小伙伴相关的'物品、相片。
二、说:请同学们自已选择几个要好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谈谈自己最了解的、最喜欢的几位“朋友”,以及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然后,几个同学互相启发、商讨,要写什么事情、写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以便说清楚、讲具体。
三、写: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写自己的“朋友”。老师提醒学生写前先想想,写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还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写具体。
四、改:写后,在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同学之间互相品一品、评一评,是不是把事情说清楚了,讲具体了,是不是讲清楚当时的感受,要怎么说才会清楚、具体。互相议一议,提出修改意见,并自主地改一改。
五、赏:把自己的习作在全班交流,大家共同欣赏,取长补短。教案《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四》教案》,来自网!,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四》教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资料、自己体验和相互交流,增进学生对大海的了解。
培养小学生亲近大海,亲近自然安的情感。
重难点
1.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大海。
2.能接上自己所了解的大海,各抒己见。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了解大海。
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学流程
一、创建交际小情景。
1.展开搜集的图片2.播放歌唱大海的`歌曲。
二、小组交流。
1.说说自己怎样了解大海的。
2.推荐歌颂大海的诗文。
三、全班交流所了解的大海。
1.边讨论边
四、自由发言互动心中的大海
五、作业:写一写大海。
板书
大海的图片
感动:大海的了解
互动评论大海
写一写大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及组文主题。
2.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到第三单元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个单元以什么主题组文?析: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之景组织课文。
二.学习目标
《春》描写了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济南的冬天》向我展示了济南的冬天温睛的特点,让我们感到济南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夏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境界中。
以上三篇都是写景抒情散文
《秋天》是一首描写秋景的抒情诗。诗中用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古代诗歌四首》,是四首写景抒情的古代诗歌的佳作。
所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上的学习任务就是:
1. 激发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因些学习这个单元要完成的阅读上的学习任务是:
2。注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4.阅读方法: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三.作业:预习第15课 (读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
3.让学生在读中认识秋天的特征,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体会到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愉悦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会记、会写5个生字。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第7课。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
(1)这些生字小朋友还记得吗?那就小火车开起来;
(2)这儿还有几个要求会认的字,一起来;
(3)这儿还有些词语呢,谁能读?(指名
2.大家真不错!还记得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吗?我们一起听一听。(放课文配乐录音,指名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板书:青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
3.信里写了些什么呢?你们一定很感兴趣吧!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赏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课件动画
师:大家看!秋风轻轻地吹,一片片枫叶在空中飞舞,秋姑娘的信可真多呀!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呢?接着往下读,找一找。(学生自由读书)
师:找到了吗?把你最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师:你喜欢哪封信?能读读吗?(学生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信,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点拨、指导)
(1)是这封吧!(同时出示.课件动画)
师:秋天到了,大雁们要飞往很远很远的南方过冬呢!秋姑娘在信中会让他们小心什么呢?(学生发言设想:A、小心掉队了;B、小心撞上了飞机;C、小心被猎人打中)对啊,真是要多加小心,能读好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读)
师:你们还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青蛙的`那封信)
(2)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学生发言设想: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教师带青蛙头饰)师:现在呀,我就是小青蛙,冬爷爷快来了,我得找个地方睡大觉了,谁来演秋姑娘呢?先准备准备吧。(学生自由读书准备——指名师生表演——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
师:**同学,你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松鼠的信)
(3)你为什么喜欢这封信呢?(学生发言设想:松鼠很可爱)是啊,松鼠很可爱,可是很贪玩,连过冬的食品都忘记了准备。幸好有秋姑娘的提醒。秋姑娘想得可真周到,能读出来吗?(指名读)大家都喜欢吧!同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同桌比赛读)你觉得同桌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那你们愿意演给大家看吗?(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师:还有一封信谁喜欢呢?(学生读写给山村孩子的信)
(4)是这封吧(出示.课件动画)?秋姑娘没忘记在冬天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发言设想:怕小树冻坏了)是啊,多细心的秋姑娘啊,能读好吗?(指名读——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3.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关心、体贴别人!我们把4封信连起来读,好吗?(全班齐读2—5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预览:
第7课《海思》教案
【教学构想】
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
文章通过对海的博大、壮阔的描述,引出有关海的种种联想,进而引出海与人类的关系,作者纵情赞扬了海的壮阔之美,让我们感受人类在大海面前的渺小。从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类心灵的家园。
本文的教学应注重以下三点:
首先,弄清文本的基本内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是学习本文的主要任务。
其次,在文学欣赏上,不要忽视语言的魅力。本文写景语言生动形象,在联想与想象中不失磅礴的气势。如何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这些美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朗读激发学生深人理解文本的内涵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第三,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应着力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由眼前的海而产生的联想与沉思。海思的思是全文的核心,思的引发,思的方向,思的广度,思的深度,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智慧。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独特思路,研究这种奇特的联想中阐发的主题,探讨作者思想的深度。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独特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3.体会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4.探究作者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品读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作者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安排]两课时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品读富有哲理的语言。
4?关注作者独特的行文思路。
5?拓展挖掘,归纳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几组海水翻腾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借用图片这一直观教学用具,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展开想象,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
2、教师小结,引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疏通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在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之后,要求他们着重思考几个问题:
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内容间的转换?
②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样的?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样的?
③作者围绕海所做的思考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学情预测: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时候,过渡句的选择可能会比较容易,但对眼前的海和心中的海的对比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教师应该作适当的指导。
学情反馈:关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从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织进一张蓝色的大网中,这种可见而不可触的蔚蓝色,似有似无,给人一种遐想,一种飘渺,一种思想的驰骋,从而弄清作者由眼前的大海过渡到写心中的大海。
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会偏离文本的内容,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作者联想的触发点海的深和广以及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摇动中产生新的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明白作者心中的海的形象。
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师应依据文本内容作适当提示,如引导学生看议论抒情句,让学生全面把握作者爱海的博大精深,爱海的包容一切,爱海给人类心灵的慰藉。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由表及里,从理清文本结构入手,尽量激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意识,基础的内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就不会使学生泛泛而谈。)
全班交流各自编写的阅读提要,并要求学生进行板书设计。
学情反馈:实践证明,这一过程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又能检验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程度。
三、细品文本。
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眼前的大海,并设计朗读方案。
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架空,教师要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这里写的是什么内容?从哪个角度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才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哪个词用得最好?用细化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朗读设计落到实处。
学情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明确细致的要求,确实能够让学生走进课文。如果能配以音乐朗读,教学效果会更好。
(这一过程的设计既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通过品味朗读深入探究描写海的壮丽图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课文深入的理解。)
四、自主研读
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或含蓄的句子进行品评,在深入探寻句子含义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于是,我明净的心头又涌上一汪蓝色的沉思海啊,你在我的心里这两个句子难以理解,教师要在此作适当点拨。
五、积累佳词美句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1.教师提出疑问:课题为海思,那么作者围绕海作了哪些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这一步只要求学生在互相探讨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观点。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这一过程主要是强调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有自己的思考)
学情反馈:学生基本上能从作者联想奇特的角度去讨论,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沉思海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却心存疑惑。教师应介绍梁衡的散文特点及其大散文观,让学生在作者作品风格和思想深度上去感受行文独特的思考。
2.在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奇特的联想中,引导学生挖掘一些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这一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紧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拓展延伸,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1.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①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如金钱能买床铺,不能买甜蜜的梦;能买书,不能买到知识请你联想它的作用和局限,越多越好。
②有位作家写了一首诗《0的断想》:
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
0的负担最轻,但任务最重;
0是一面镜子,让你重新认识自己;
0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
请你运用发散思维续写下去。
③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文学家关于书的比喻,它还可以比喻成什么?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请口头表达。
2.超越时空局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美国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请你作合理想象。
创新提示:
①能买药物,不能买健康;能买娱乐,不能买幸福;能买房屋,不能买家庭;能买选票,不能买人心
②0是一块空地,可种五谷;是烟圈,虚度年华;是铁环,组成坚韧;是战鼓,激人奋进
③书是进步的阶梯、知识的源泉、驶向知识海洋的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时引导。)
(这一过程是在阅读文本基础上进行的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三、布置作业
以大自然的启示为题,深入观察、研究,获得自己独特的发现,写一点自己的思考。
(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潜心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一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
【板书设计】(一)
7海思
内容:海的波澜壮阔海的博大(包容力)
海与人类的关系
目的:爱海的博大精深,爱她的包容一切,爱她给人类心灵的慰藉。
【板书设计】(二)
7海思
海:汹涌澎湃波澜起伏海天一色
思:(联想)海的深和阔
(沉思)海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后记】
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潮,而作者梁衡呼吸到的是海魂。跨越时空的联想,奇特的感受,大气磅礴的语言,不仅增加了本文的艺术魅力,而且也让读者受到震撼和启迪。
如何处理这篇散文的重难点?如何落实新课标下的三个维度?如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尝试:
1.语文课注重体现出语文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读文本的习惯与方法,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结合,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2.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方法,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特别是学生自己写板书的这一过程,不仅强调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且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
3.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高写作的能力?在最后一个拓展思维的环节设计中,着重体现、强化学生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借鉴与拓展。激活学生的思路与创造力,这不仅体现学习《海思》一文的重点,也加强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的安排线索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精读课文,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情感与价值目标:
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教学难点:
体会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
二、题目解说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首先点明描写的物象是落日,而不是日出。“西部”点明物象的环境,为什么是地平线呢?因为西部是平原,很平坦,所以才能看见地平线。
理解阅读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
第三部分(17——18)揭示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二、学生精读课文,对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三.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四.教师边串讲课文边对学生提出的给予解答。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
明确: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提问: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
2、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
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
导入:
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
认知阅读
一、检查字词。
二、简介作者:
三、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全文共18段,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
第三部分(17——18)揭示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2、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
4、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理解阅读
1、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
2、面对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作者有什么感想?
3、第十六段插叙“罗曼.罗兰创作”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感悟: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五、分析的写作特色
我们要学习本篇的哪些写作方法,才能让自己的也引人入神.
明确:
1.写景抓住地域特征.
2.写景中插叙历史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3.以情入景,以情动人.
课堂小结
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
拓展阅读
说说古诗文中有关落日的描写的句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