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

时间:2024-04-18 07:00:07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1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X(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省略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2

  《折线统计图》

  知识背景和目标定位: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相山公园图片

  师:知道这是哪儿吗?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统计表提出问题

  师:是的,浏览的人真得很多,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浏览相山公园的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人数?

  预设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年到()年浏览人数增加最快?(课件出示)

  质疑:我们能不能不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年到()年人数增加最快?

  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幅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每年浏览的人数?这也不能很直观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师:我在公园里还看到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浏览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都能找到吗?

  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每年的浏览人数的?(点)师板书:点

  2、深入探究

  带着三个问题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3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教材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课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与总结。

  “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统计,而统计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材在开课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比较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由于条件原因,不能够使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所以我录制了其他孩子实验视频,尽力拉近材料与学生的距离,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

  二、加强习题的开放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与发展。

  教材安排的练习题,具有一定的时间及地域局限性。我把第一个练习题换成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统计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统计图能发现更多的信息,使每个学生学会思考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课下作业选取的是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亲身实践与切身体验,再次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从而体会数据可以用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

  【学生调查】

  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全班学生随机访谈喜欢上什么课?

  做过投球游戏吗?70%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20%的学生做过投球游戏在以前的统计学习中有哪些收获?80%的学生对统计图的特点掌握较好。

  70%的学生会绘制统计图。

  60%的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分析】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且我校处于北方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复杂。我班的学生有三种情况,个别中途转学来的学生没学过统计,部分学生忘记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五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直观体验,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活动实践———合作交流———尝试动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数据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磁铁,练习卡,彩笔(不同颜色的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生:喜欢。

  师:操场上也可以发生与数学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投球视频)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多找学生说)

  生:找几个学生,他们在做投球试验,看哪种方式投球远,分别用两种方式投球,测量并记录投球结果。

  师:那你觉得在投球的时候,用单手投和用双手投,哪样投的远?

  想不想知道他们投球结果?

  师:这里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统计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探究新知。

  师:这是五一班孩子整理的数据(贴黑板上)。

  投球者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单手投球的距离/m12、513、012、511、512、010、513、0双手投球的距离/m11、09、511、013、09、010、512、5

  师:你能从表格中能比较出结果吗?思考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可以。1号单手是12、5,双手是11、0,所以1号单手远,依次类推……,单手投球距离比双手投球距离远。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怎么更直观地表示上面数据呢?

  生:画统计图。

  师:我们之前学过单式统计图(PPT展示以前的方法,这是单手投球,这是双手投球的,不好比较),能不能合成一张图来表示两组数据呢?(可以2人为一组,或者独立尝试在练习纸上完成统计图),动手试试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建构新知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班学生经验层次不一,差异较大,所以学生在讨论交流,绘制统计图中引发认知冲突。所创作品会有很大差异。)

  三、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们的作品。

  (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学生设计出的统计图各式各样,有的小组条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条形统计图;有的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人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一起,用颜色区分;有的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分别表示两种情形。还有图例。有的没有想法。)

  师:出示一副,让学生说说能否看懂,你怎么知道他就是这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哪幅统计图能正确清晰地表达出统计表的信息,并且便于比较?谈谈你对这几幅图的看法。

  生:众说纷纭

  师:选出优秀作品,请作品主人简单叙述绘制思路。

  师:PPT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横轴竖轴,数据,介绍图例,我们把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竖着的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着的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1号、2号、3号、5号、7号5位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远等。

  师:通过图中的信息我们很直观清楚地看出,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投球远些。老师收集了一些原因:1、这可以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单手是一个方向,双手是两个力的合成,由于两个力不可能方向相同或者两个手作用于球的力量不相同,都会使球的方向发生改变。所以就会出现一只手没有两只手投的远的情况,1+1有时会小于2。再比如投铅球时,一般用单手投。

  总结:对比复式统计图我们发现优点是:直观清楚、便于比较。

  师: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用到统计,比如天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在作品展示,对比,分析中,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优势,通过从图中获取信息,使学生更加体会统计图的优势,直观清楚,当得出结论时,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良好的数学习惯。)

  四、我会解决问题。

  1、

  (1)如何比较今年和去年哪年的空气质量好一些呢?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2)下面是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两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情况的统计图

  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两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情况的统计图月份9月10月11月12月20xx年17161592016年182682

  从统计图上看,这几个月中,哪一年的空气质量情况更好?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品质。)

  五、实践活动。

  这是他们小组的情况,我们班的情况不知道和他们一样不一样,最好我们也实际投一投,将数据收集起来再进行比较。

  在体育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做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的活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把得到的结果与第82页中提供的数据相比较,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不盲目相信课本的知识,要有亲口尝梨知酸甜的精神!)

  六、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能根据条件正确地求平均数,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统计知识,提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进行统计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了解自己的体重多少千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统计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统计方面的实践能力。

  二、求平均数练习

  1、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板书数量关系式)

  2、做练习十九第11题。

  (1)让学生做第(1)题。

  讨论:你认为这一题应该怎样解答?(先求总人数,再除以总户数)为什么这样解答?

  解答这一题的算式怎样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让学生做第(2)题。

  要求学生说一说题意。

  指名一人板演列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和第(1)题比较,解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出:求平均数问题,都要用总数量÷总份数来解答,所以解答时要按数量关系先求总数量和总份数。但由于条件不同,所以解题的算式就会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题里的具体条件确定求总数量和总份数的方法。

  三、统计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14题。

  请哪位同学按顺序说一说每种粮食的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题里的统计表,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结合提问各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练习十九第15题。

  (1)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

  (2)每组同学收集各人的体重,计算出每组的平均体重。

  (3)各组在班内交流本组学生人数和平均体重,其余学生记录在课本上的表里,老师同时在黑板上填表。

  (4)求全班平均体重。

  现在你能求出我们班同学的平均体重吗?

  指名一人板演列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

  集体订正,弄清每一步算的什么,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求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通过练习你有哪些体会吗?

  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你能求出三个小朋友体重的总千克数吗?每两人的体重总千克数怎样求?

  求出三个小朋友的体重总千克数,以及每两人的体重总千克数,第三人的可以怎样求呢?

  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做一做。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2、13题,并计算出第1l、15题的结果。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5

  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教材第144页第14题

  期末综合实力评价

  一口算。

  +=-=+=+=

  1-=-=-=-=

  +=0.9×7=0.6+7=1.25×8=

  二填空。

  1、把42分解质因数是()。

  2、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3、10以内质数的乘积是()。

  4、2=====

  5、从1—9的自然数中,()和()是相邻的两个合数;()和()是相邻的两个质数。

  6、42的最小约数是(),最大约数是(),最小倍数是()。

  7、把30写成两个质数的和。

  30=()+()=()+()

  8、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1.98L=()ml=()cm3

  56千克=()吨45分=()时

  10、把三块棱长都是4cm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cm2。

  11、一个长方体接上一个正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6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2、一根长方体木料左右两个面都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的总面积是7.2平方米。这根木料长4.5米,它的体积是()立方米。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下面各式中,除数能整除被除数的是()。

  A、12÷4B。1÷3C。2.5÷2.5

  2、与相等的分数()

  A、只有一个B。只有两个C、有无数个

  2、两个质数相乘的积()

  A、一定是质数B、一定是合数C、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

  四、解方程。

  —x=—x=x—=+x=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

  ++--

  -+-(+)

  六解决问题。

  1、幼儿园买来一些糖果,第一次吃了它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吃了这些糖果的,两次一共吃了这些糖果的几分之几?

  2、小红帮妈妈打一份稿件,先打了这份稿件的,又打了这份稿件的。还剩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没打?

  3、用铁丝围成长、宽、高分别是6分米、4分米、3分米的长方体模型三个,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铁丝?

  4、在一间长4米、宽3米的办公室地面铺一层厚3厘米的混凝土。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混凝土?

  5、一块长方体石料,体积是64立方分米,已知石料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石料的高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6、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6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在它的四周贴上一圈商标纸(接头处不计),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7、某家超市一分店、二分店销售饮料情况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某家超市一分店、二分店销售饮料情况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2)一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3)二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6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学情分析:因统计知识分散于各册教学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但通过教学牵引能唤起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五年级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单复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学。可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能力。对信息技术手段也感到有兴趣。在教学时适当安排学生熟知的奥运会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习资源,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图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

  生:运动员们获金牌时的场景。

  师:是的,我们的运动健儿们经过奋力拼搏在运动会上为我们祖国争得了许多荣誉,让我们中国的国旗一次又一次的高高飘扬在运动会场,让我们的国歌一遍一遍地在运动会场奏响,我们为他们而感到骄傲!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历届运动会上的具体表现和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又如何呢?

  生:想!

  二、探索新知

  1、师:老师这有一份”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呢?

  生:略(同学们一般会从中国和韩国分别在这6届亚运会上得到金牌的块数进行回答)

  2、师: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呢?为什么?

  生: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因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师:折线统计图是怎么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呢?(请同学拿手指出来比划折线的起伏)

  师:(给予肯定)老师将”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得金牌情况“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在这两个折线统计图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学生观察图形,说一说金牌的变化情况。

  3、师:如果我想把两国这几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比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发现用两个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比较起来不是很方便,再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把两个折线统计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肯定并赞扬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尝试画一画

  (1)学生直接在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上画出中国的,画前请同学们想想,要在同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个不同的量,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把他们区分开来呢? (学生不难发现应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的怎样,下面同学画得都和他一样吗?有补充吗?

  生:应该有图例,比如用红色代表中国,蓝色代表韩国,这样别人就能一目了然。

  师:还有补充吗?

  生:应该把原来的标题换成”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逐步完善复式折线统计图)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统计大家庭里的又一位成员”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3)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和以前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制作方法上大体相同,都是先找点,标数据,再顺次连线;不同点:要用不同颜色的折线表示出不同的量,要有图例和能表示出这个统计图所包含意义的标题(老师结合图讲解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复式折线统计图除了具有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回答完下面的问题就知道了。

  4、回答例题中的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能直接回答题中的问题,而且要说一说你是怎样从统计图中看出来的。比如第(2)个问题,无需在意两个数量的多少,只要看两条折线的接近程度,越是接近,就说明数量相差越少,反之亦反;根据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便于比较分析(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生:分析问题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那我们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一起来试着分析分析与我们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吧!

  三、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设计意图:突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并能说明一个统计图里还可以同时表示出更多的量)

  (1)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2)小组讨论:出示北京环境变化前后的图片及近十年北京、青岛和南昌雾霾天数统计图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感悟环保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倡导环保意识!)

  四、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应用于生活,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

  五、练习

  板书设计:

  表示数量的多少;

  (复式)折线统计图 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便于比较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7

  一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完成教材第129、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3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8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口答: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二、新授

  l.引入新课。

  请看课本第64页例2,每一车间有男工和女工,如果用一个直条代表男工,那女工怎样表示?就是说,每一车间必须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2.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1)想一想。

  教师问:例2如果画成条形统计图,在画这幅图时,哪些地方与例l相同?哪些地方与例l不同?

  待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归纳:相同的是:都要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都要用直形的长度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标题和制图时间也都要写明。

  不同的是:例2每个车间的人数分成男工和女工的人数,所以画条形统计图时都要用两个直条分别表示男工和女工的.人数。为了区别男工和女工,还要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来表示。为了使看的人明白,还要标明图例。

  (2)画一画。

  教师问:每个车间要画两个直条,怎么画?(先画表示男工的直条,再在每个车间男工人数的直条旁加上一个直条,表示女工人数就可以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65页的图:

  ①水平射线分了9个格。第一个间隔占l格稍宽一点,第一车间表示男、女:工人数直条宽各占l格,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间隔稍宽一点,后面同前。

  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每-小格代表l0人,最多的有135人,所以必须最少画14格。

  ⑧男工、女工的图例涂上了不同的颜色。

  学生分析完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把这幅图补充完整。

  3.小结。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在制图时。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

  三、全课总结(略)

  课后小结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9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2)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不相关联,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级人数,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

  第4题,先由同学们报出自己的身高(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再根据此题提供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并填人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后,再画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总结(略)

  统计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网,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网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1、师:对,生活中像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同学们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经上传到了校园网。就让我们一起点击我们的信息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提供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整理,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网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整理----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5、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如:两物比较;发展趋势;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等)

  1、师:同学们,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是咱们数学课本上的两种常见统计图。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网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网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喜悦。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10

  一、教学内容

  例1

  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例2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三、编排特点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对比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

  四、具体编排

  例1

  编排思想:

  >创设舞蹈比赛选拔队员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全班的交流,教师进行总结,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给出众数的概念,突出其特点。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一组数据的极差和均匀程度分析怎么确定身高,再汇报交流。

  >给出众数概念后,注意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和区别,进而理解为什么用众数来确定队员的身高,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做一做

  编排思想:

  >呈现学生视力分布的数据,整理和描述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特点。

  >安排调查学生视力的实践活动。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平均数和众数的应用。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汇报交流。

  >根据中位数和众数来分析学生视力的分布情况。

  >第3小题,可开放,学生能说出道理便可。

  >第5小题,要真正搞一次实践活动,进行数据分析。

  练习二十四

  第2题,虽然两名队员平均成绩一样,但是甲队员的成绩分布更稳定、均匀,更适合参加比赛。

  第4题,通过整理数据让学生理解: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第5题,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第6题,进一步感受众数在统计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例2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比较均可。

  >比较的问题可多样,如增减变化情况和相差情况等。

  >注意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让学生回忆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教师归纳画图的方法和规范性。

  >结合回答问题认识统计的意义。

  做一做

  编排思想:

  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便于比较两种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学会分析数据,通过比较发现:两人成绩总体上都在上升,但是李欣是稳步上升,刘云则波动较大,不稳定。由此可预测比赛成绩李欣可能好于刘云。

  练习二十五

  第1题,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男生和女生都在增高,但13岁后女生趋缓。

  第2题,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第4、5题,面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五、教学建议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如教材第122页例1要解决“挑选身高是多少的队员参赛比较合适?”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选用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15个候选队员的身高的集中情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述,发现不能很好地反应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教学时则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3.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预测到什么等等。

  4.适当把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要求。

  关于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因此要开放些。注重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对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淡化纯数值的计算。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1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注重情境创设,产生认知冲突。

  本节课结合学生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教学。新课伊始,提出问题: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然后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2.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并结合上节课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中国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吗?你知道两地的天气情况吗?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交流)

  2.你还记得折线统计图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3.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

  提问: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检验已学知识,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猜想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大家迁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84页4月7日~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观察、汇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②讨论怎样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得出: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相同,可以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

  ③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用知识迁移法来学习新知,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

  2.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课件出示课前制作的曾母暗沙和漠河县两地xxxx年4月7~10日最高气温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填写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单位。

  (3)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只有一条折线。

  复式折线

  统计图

  (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2)小组合作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通过对比,你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势?

  预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读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漠河呢?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12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二、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合计男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完成练习第4题

  1、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年月

  成绩

  人数

  组别合计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合计()班()班()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3、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4、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1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图上画出条形,表示要说明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复习用的统计表和用口表示数量的象形统计图,例题的横轴和纵轴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你能说说下面统计表的意思吗?

  二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

  提问:上面表格和图形统计的是同一数量吗?

  你认为用图形来表示与上面的统计表比较,它有什么优点?

  (形象具体,很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道整理出的数据可以制成统计表,了解统计的结果。这样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还可以制成统计图。(板书: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特点是形象具体,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板书: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统计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图”前面板书:条形)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1。

  出示例1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的意思。

  提问:如果我们用一个口表示5人,怎样制成方数据块图来

  表示上面的数量呢?

  出示方块图,让学生说说从图里知道了什么。

  提问:如果把这些方块连起来,就成了什么形状?

  2、制作条形统计图。

  说明:我们可以直接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大小,把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怎样来制作条形统计图呢?请同学们看例题下面的.说明和统

  计图,讨论一下可以怎样画。

  你能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条形统计图的草图表示例题统计表里的数据吗?自己试一试。

  让学生自己试画条形统计图。

  [评析:通过对用口表示的象形统计图的观察、认识,并结合对条形统计图进行了描述,使学生初步形成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这就使制作条形统计图有了一定的形象基础。再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自己试一试,就更有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感性认识。这样就有利于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提问:谁来试着说一说,条形统计图可以怎样画出来?

  出示画有横轴和纵轴并有统计图名称的小黑板。

  说明:我们可以这样来画条形统计图。一张统计图先要有统‘

  计图的名称和制作时间两个内容。(接着说明制作步骤,并结合说 明的步骤,画出条形统计图)

  提问:谁来说一说,画条形统计图分哪几步?

  小结:根据整理出的数据画条形统计图,分这样几步:

  (1)写出统计图名称和时间;

  (2)画出横轴和纵轴;

  (3)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4)确定长度单位和数量;

  (5)制成直条写数据。

  指出:像这样每个数量用一个单条的直条表示,是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在统计图下面填空。

  指名口答,相互校正。

  说明:从制成的条形统计图更加可以看出,条形统计图很容易比较出数量的多少,知道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少。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1题。·

  提问:主要淡水湖有哪几个?每个长度单位表示多少数量?

  指名学生口答每个淡水湖的面积是多少。

  说明我们祖国山水美丽,但又人口众多,既要保护环境,又要节约用水。

  2、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完成统计图,老师巡视辅导。

  提示学生检查:年、月有没有填写;直条表示数据的长度对不 对;直条上的数据有没有写。

  提问:你从图中看出了哪些问题?(最多的、最少的等)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统计的有哪些内容?你觉得统计的内容可以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条形统计图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画条形统计图要分哪几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例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说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吗?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在比较两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时,重点要引导他们根据两条折线的走势做出判断,也可以通过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xx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做出判断。

  2、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看图回答问题,从中得出以下分析结果:拥有电话的家庭用户在1998-1999年间增长最快,拥有电脑的家庭户数在20xx-2003年增长最快。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从20xx年起这个班所有的家庭都已经拥有电话,而到20xx年大部分家庭也已经拥有了电脑。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快的。

  3、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根据统计图里的数据,开始看到水仙花的芽和根分别是第8天和第4天。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较慢,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迟,

  激发兴趣: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次这样的实验。

  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横轴表示的是飞行时间,纵轴表示的是飞行高度。

  看图回答三个问题,了解这两架航模飞机的飞行状态。

  5、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两组数据独立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根据统计图右上角的图例正确选择实线或虚线表示相应的数据。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评点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技巧。

  在通过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时,认识到这两个城市气温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并产生了解这种现象原因的心理需求。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1、阅读“你知道吗”:结合分析第6题时产生的“为什么气温变化情况正好相反”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上海和悉尼的气温为何相反,再组织适当的交流。

  2、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1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

  一、复习

  口答: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我们学过的折线统计图是用几条折线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复习口答2,指出:折线统计图有时需要表示两个量,就应该像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用两条不同颜色的折线来表示。这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

2.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教学例4

  出示例4:(看课本第64页。)

  ①分析题意:

  从1992年到20xx年前后共有几年?(9年。)而已知统计表的横向栏目里有几个年份?(5个。)中间少了哪几个年份?(1993、199419961998共4个年份。)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表中反映了几个数量?(2个。)哪几个数量?(无线电一厂、无线电二厂。)能不能用一条折线表示两个厂产值增长情况?(不能。)

  ②教学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画法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相似,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线条把两个厂的产值区分开来,并在制图日期下面画上图例。

  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0xx万元比较合适。

  水平射线表示年份每经过一年的间隔要相同,才能正确地表示出增长的情况。

  ③学生在教科书上描出无线电二厂的5个点,依次再连接成另一条折线。这条折线按照图例的设计,应用虚线表示。

  3.小结。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像例4那样如果年份有间隔时,应注意什么?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三、巩固

  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略)

  课后小结

  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了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统计08-16

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08-16

数学教案-小统计08-16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天地》04-03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11-19

数学教案-统计表08-16

数学教案-[统计]教学设计08-16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01-07

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08-16

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