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20 07:02:15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教案(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虎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伟大。

  2、通过朗读,体会渴望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3、欣赏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虎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伟大。

  2、通过朗读,体会渴望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黄河吗?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黄河边上,欣赏虎口瀑布那壮观的景象,感受伟大母亲河的壮观。(板书课题)

  二、直观感受虎口瀑布的壮美。

  1、出示50元的人民币,指导学生观看,说说你的感觉。

  2、观看虎口瀑布的图片。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拼读。

  2、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

  四、再读课文,做到比较正确的朗读。

  分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正音、评价。

  五、赏析课文。

  1、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写的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

  2、师结合学生的划句读句,指导朗读。

  (1)第三自然段,将瀑布比作千万条张牙舞爪的巨龙,从形状上写出瀑布的雄伟,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水流的急。朗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要雄壮。

  (2)第四自然段把瀑布比作千军万马,千万条巨龙,写出瀑布的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从形状和声音两方面写出瀑布的雄伟。

  (3)第五自然段按由高到低的顺序跌落的浪淘相冲击产生的强大气势,写的形象具体,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想像瀑布的壮美。

  (4)引导学生从第六小节中找出词语来概括瀑布的特点和作者观看的感受:

  震撼折服感染激动

  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敬佩、惊叹……

  为什么以“黄河魂”为题,而不用“虎口瀑布”?

  写虎口瀑布仅仅是写景,体现不出黄河的雄伟和令人折服的精神,无法表达出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5)朗读课文的后一小节,读出对黄河的无比崇敬和热爱。

  六、小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向往、赞美,也可以将这些情景讲给别人听,或用画笔把他们画下来……)

  七、作业

  1、抄出你认为美的句子。

  2、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不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1)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2)通过电视屏幕放映壶口瀑布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理解六、七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

  (2)教师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感情。

  在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

  (3)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引导:“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5)说说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以“黄河魂”为题?

  (6)有感情地朗读六、七自然段。

  五、延伸拓展

  1.教师: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2.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六、布置作业

  1.展示交流你所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四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三、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不同年龄性别人物图片、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安排好学习小组——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二、 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 分析课题,针对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2、 教师引导发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学生听课。

  3、 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

  小组交流:现在——将来

  大胆想象,可以幻想未来的自己。

  三、 组织研究

  1、“将来”意味着什么?

  将来是未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2、 书中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 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的?

  交流构思,相互启发。

  四、 艺术实践

  1、 分析构图方法,了解不同的构图方法。

  2、 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3、 展示任务才靠图片。

  五、 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讲解自己的作业。

  六、作品 评价

  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四年级数学教案4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陈老师来自卓洋中心小学,以后欢迎大家来我们学校作客,你们知道星期天我是怎么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对,陈老师到古田,可以用乘客车、乘出租车、骑摩托车等不同方式,这些都是解决陈老师到古田这个问题的策略。(板书:策略)

  请你们说一说,那天我来这里采取怎样的策略比较好?为什么?

  师小结: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策略。

  (评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四年级才编入教材,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与今天知识有关,易于学生,从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是“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今天,小华、小明、小军起到商店里买东西,(放幻灯片)你们认真观察,从中能获取多少信息?注意引导出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探索,探究策略。

  A、同学们真不错,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张贴:小华用了多小元?)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住处都要用到呢?该选择哪些信息呢?请你们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请学生自己拿出本子,可以画图、画线段等方法把数据整理下来,再请学生的自己的做法与小组的民学交流,把小组的整理过程派一个代表展示出来。

  学生尝试整理,师巡视。

  B、谁愿意把你小组整理相关信息的方法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指名学生上实物展示台,并介绍采用什么方法。

  C、大家表现真不错,能够用这么多的办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们能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试着整理在这张表格里吗?(拿出事先发给学生的信封)

  小华 ?元

  D、谁能把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一下?指名展示。如果没错,师出示:

  小明 18元 3本

  小华 5本 ?元

  问:这样整理好吗?为什么?

  E、这种用表格来整理信息的方法叫列表法,现在我们用列表法来完成信息的整理:第一行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强调:不知道的条件用“?”来表示。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F、思考:为什么要把关于小明的信息整理进去,而不把关于小军的信息整理进去呢?要根据这张表,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1本的价钱。

  生:要求买5本用去铄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格。

  师:利用这张表格,你会列式解答吗?

  生解答后,把列式写在本子上。

  生汇报,师板书:18/3=6(元) 5*6=30(元)

  G、检验

  小华和小明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吗?怎样进行检验?

  小结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 列表的策略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在教学时,是直接呈现还是逐步引导,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如果引导,该如何引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数据,在学生中出现了画图、画线段,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方法,把学生从练习中逐步引导出列表,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初步体会列表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我们已经初步体验了用列表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现在请大家看这道问题:小军买了多少本?你能整理出相关的信息,并解答吗?请你们完成在书本第64页。

  做完后,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2)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你是怎么整理的?解答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板书:18/3=6(元) 42/6=7(本)

  (3)大家运用了列表的方法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感觉臬?

  (4)如果我们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把这两张表合并起来,电脑出示合并过程: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 ?本 42元

  但是画表格很麻烦,要花很多时间,我们去掉表格的边框和姓名,用箭头连接,我们就能得到:

  3本 18元

  5本 ( )元

  ( )本 42元

  你们能把括号填写完整吗?看谁完成得最好?

  (5)请大家观察电脑中的图,箭头表示什么(表示这两个信息都是一个人的,是对应的)?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在变化,什么没变化?

  引导学生得到:箭头的左侧都是数量,右侧是总价,总价和数量在发生变化,但单价不变。

  (评析:买5本用去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是有变化的,逐步从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探讨整理数据的方法到让生自己独立完成填表、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要购买一些体育用品,让我们来看一下(放录像)请你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2)学生交流列表整理信息和解答情况。提问:56*6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从哪里知道的?这话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足球的总价=排球的总价)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篮球的总价)

  五、拓展提高。

  顾客朋友们,你们好,本店由于街道拆迁,所有文具降价大甩卖喽!书包原价80元,现价50元;文具盒原价20元,现价12元;卷笔刀原价10元,现价4元。钢物原价15元,现价8元。

  小力:我买3个文具盒。

  小红:我买4个书包。

  小芳:我买10个卷笔刀。

  问题:1、小比小芳多付多少元?2、小力比小红少付多少元?

  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然后再解答。

  (评析:在“想想做做”中的练习与拓展的题目中,有较难的题目,整理信息的表格在形式上有较大的变化,向学生得出了新颖的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整理信息,避免机械记忆和单纯模仿,实现策略形成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领域中有一个发展,必须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发现自己的不懂地方,并能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讲解中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认真、紧张、自觉、主动、顽强的心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自己探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整理,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充分体现了学生多样化的算法,使教师教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变为了“新奇有趣的东西”,自然“被动学”变为了“主动学”。在教学时,我们应当要摒弃以讲为主、包办代替、强行灌输等做法,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让他们完成一部分,把真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四年级数学教案5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P18例1P20练习三题1、2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单元以“定向运动”引出单元内容的学习,并以此贯穿整个知识块。而在我们生活中,“定向运动”的相关知识并没有过接触,学生不了解什么是“定向运动”。因此,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解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3、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建议

  在教学例1时,教师们要明确指出: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例1图)

  练习三第1题,(图)教师不能提高要求,只要学生能说出是“()在()的()偏()方向上”就可以了。原因有二:(1)地图上所标出的城市比较集中,学生在度量时误差会比较大,度数便不好说;(2)这是一张球形的地图,是立体的,无法用测量平面图的方法准确量出度数。

  第2题教材提供了句式,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量出度数,更精确的确定位置。

四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求平均数的问题--教材第27-29页例2-3,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七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8+32)÷2(63-27)÷9(30+55)÷5(7+9+6+8)÷3

  2、解应用题:

  一个杯子里的水深16厘米,把水平均倒在同样的4个杯子里,平均每个杯子里水深多少厘米?

  二、新课

  1、用谈话法引入。

  刚才做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是以前学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要求解答这样的问题:语文、数学等各科的平均成绩,汽车的平均速度,一群人的平均身高,工厂里的平均产量等等,这类问题是求平均数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平均数问题,看与过去所学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及所求问题。

  (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拿出盛着水的4个同样的杯子,杯壁贴有标明刻度的纸条,每个杯子的盛水量与课本中上图的相同。

  问:这4个杯子的水面高度相等吗?

  求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什么意思?

  (4个杯子里的水同样多棗高度相同。)

  怎样使这4个杯子里的水高度相同?

  指导学生操作。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卡片,把表示水量的蓝色纸条摆在四个白杯子上,使四个杯子里的水高度相同。操作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启发学生想:把4杯水倒在一起,再平均倒在4个杯子里,得到平均高度。

  教师演示。

  出示挂图。(把课本上的'下图制成挂图,图中的“4厘米”和虚线用红色标明。)指出用红色虚线标明的地方(4厘米)就是它们的平均高度。并和演示作对照。

  问:这个平均高度是怎样得来的?(它是把4个杯子里的水平均分的结果。)

  (3)指导列出算式。

  问:如果不用倒水,我们有办法计算出这个平均高度吗?

  让学生说出想法,并用式子表示:

  (6+3+5+2)÷4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想”这一部分,并与自己是怎样想的相对照。

  指名学生说出式子的意义,强调“4厘米”是平均数。

  区别例2的“4厘米”和复习题的“4厘米”的意义。

  3、做第29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2、3题。

  教师巡视,辅导差生。

  订正时让学生讲思考过程。

  4、启发学生说计算方法。

  问:从刚才做的几道题中,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吗?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不要求学生把算法抽象为公式。)

  5、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默读,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怎样求哪一组平均身高高一些?怎样计算出“高多少”?

  启发学生想:如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先算出各组的平均身高,就容易比较了。

  让学生运用从例2中学到的方法,自己求出两组各自的平均身高,再求出哪个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然后提问:如果不求平均身高,直接用各组所有人身高的和进行比较行不行?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由于两组人数和每人的身高不一样,不能直接比较,而只能用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练习七第1、2题。

  四、小结(略)

四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用假设的思路,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题意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2、了解《孙子兵法》中的名题-------“鸡兔同笼”,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运用用假设的思路,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能运用用假设的思路,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这个活动。

  参加植树活动的同学一共植树43棵,其中女生9人,每人种3棵,男生每人种4棵,求参加植树活动的男生有多少人?

  要求:认真读题,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画出树状算图

  学生独立分析

  汇报:

  7、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43-9×3)÷4

  8、师:说一说思考过程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够通过已经学过的方法解答应用题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题

  已知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人数共13人,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求参加植树活动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每个女生种3棵,每个男生种4棵,一共植树43棵。

  2、师: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能用树状算图来表示吗?

  3、生:了解了参加植树活动的总人数,女生每人种3棵,男生每人种4棵,还有植树的总棵数。要解决的问题是男、女生人数各多少。

  4、树状算图

  5、师:看了树状算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6、生:男女生人数都不知道,没有办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试一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

  媒体出示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植树的棵数和题意比较

  师指导,假设男生0人,那么女生就13人,植树的'棵数为13×3=39,和题意比较不相符“×”。

  根据题意小组合作交流填表格

  学生汇报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植树的棵数和题意比较01313×3=39×1124+12×3=40×2112×4+11×3=41×3103×4+10×3=42×494×4+9×3=43√

  师:通过这样的尝试我们很容易知道当男生4人,女生9人时,符合题意。

  小结:同学们,尝试法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又一种方法。

  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数学名著,里面描述了很多数学名题。(电脑)其中,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这句话中,你们有不明白的词语吗?(电脑出示:题目中的“雉”(读成“zhì”),就是野鸡。)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这道题目是说,现在有一些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

  2、师:古代人对这样的题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把类似于这样的问题,统统称为:“鸡兔同笼”。

  3、下面就请你们来看看这道“鸡兔同笼”问题。

  4、媒体出示:有若干只鸡和兔,它们共有15个头、48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5、师:请大家自由读题,你们都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鸡和兔一共有15个头。鸡兔一共有48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

  生: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鸡和兔一共有15个头。鸡兔一共有48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评:他还发现了隐藏条件,审题真细心。你们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道名题?

  鸡只数兔只数共有的脚数和题意比较

  6、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7、小组内交流

  8、汇报

  鸡只数兔只数共有的脚数和题意比较01515×4=60×1142+14×4=58×2132×2+13×4=56×………………×66×2+9×4=48√

  9、当鸡6只,兔9只时,我们发现共有48只脚,符合题意。

  10、当数量比较大时,再用列表尝试的方法就会太复杂,老师想请你们再讨论一下除了尝试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去解决这类鸡兔同笼问题。

  11、生讨论交流

  12、汇报方法:假设计算法……

  13、师小结:现在你能重新总结一下这些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吗?数目比较小时,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比较快,数目比较大时,用假设法计算比较好。

  14、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延伸。

  媒体出示

  师:鸡兔同笼问题从我国传到日本,就变成了“龟鹤问题”,看来这类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鸡兔问题上。(如果时间不够,就给学生介绍一下)

  龟:我们和鹤一共有6个头。

  鹤:我们和龟一共有16条腿

  学生汇报,交流。

  像这样的问题,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体育比赛中也有这样的“鸡兔同笼”题目呢!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是呀,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说明大家都是好样的,继续努力吧!

  四、作业布置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以上3题。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题材引导学生经历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体会结论的可靠性,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28-29《怎样滚得远》,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难点是实验器材的准备及学生实验过程的.控制。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角的相关知识后安排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学生已经具备了角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角知识的运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及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实验十分感兴趣,为本节课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学习资源的设计及使用说明:

  教学的准备:数学课件:自制的相关滚动的动画,以及生活中的楼梯、桥梁、滑梯、滑雪场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创设情景

  激情促思

  1、师:(电脑出示汽车图)这是什么?我们怎样能卸下汽车上的油桶呢?(教师点击电脑出示滚动图)这样滚动有什么好处呢?真聪明!

  2、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点击林场图)你们知道森林里的伐木工人经常用什么方法将山上锯下的原木运下山的呢?对了,他们经常运用滚动的方法将山上的原木运下山。(点击滚动图)

  3、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到物体在斜坡上滚动的方法,这样既省力有方便。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滚动的实验,你们看。(点击出示滚动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4、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想不想知道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滚得远》。(板书课题)

  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板书:实验)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许多的运用,大家看。

  1、电脑出示你知道吗?

  我们平时走的楼梯好像一个斜坡。如果我们在楼梯上铺一块木板,那么从侧面看木板与地面会形成一个角。

  比较两种楼梯,你发现了什么?

  2、电脑出示大桥图

  师:引桥为什么这么长?

  3、电脑出示滑梯图(坡度小和大)

  生:这是一辆装满油桶的汽车

  生1:找几个人搬下来;生2:先铺一块木板,把油桶放倒滚下来……

  生:省力、方便

  生1:用汽车运

  生2:从山上滚下来

  生:第二次比第一次滚得远。

  生:第二次的斜坡和地面的角度大了。

  活动延伸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许多的运用,大家看。

  1、电脑出示你知道吗?

  我们平时走的楼梯好像一个斜坡。如果我们在楼梯上铺一块木板,那么从侧面看木板与地面会形成一个角。

  比较两种楼梯,你发现了什么?

  2、电脑出示大桥图

  师:引桥为什么这么长?

  3、电脑出示滑梯图(坡度小和大)

  师:看了这两种滑梯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4、电脑出示滑雪场。

  师:滑雪场为什么要设计出坡度呢?

  生:当木板与地面的角度较小时,楼梯显得平缓,但楼梯占地的面积要大一些;当木板与地面的角度较大时,楼梯的占地面积就小一些,但楼梯显得较陡。

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知识

  1.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3.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层次2: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层次3: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探究能力:

  层次 1:不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层次 2: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层次3 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目的

  集中话题

  教师:先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降落伞可以把我们安全的从天上带回到地面吗?

  学生回答:是因为空气托住了降落伞。

  教师让学生讨论: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学生开始讨论:讨论过后组织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出降落伞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气阻力。

  探索和调查

  教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学生说:想。

  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根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伞的方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重点:

  1.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2.体会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了解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2结合课文明白“完善”的`意思。

  3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二、导入

  1.(课件)自读全文,思考:你对李时珍有了哪些了解?

  2.哪个内容是最主要的?(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哪几段写了这一过程?(3—5)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原因—过程—结果)

  2.原因是什么?自读第3自然段,概括说说旧书有几个缺点?(不全、不细、不对)

  3.为什么说“比较完善”,不说“十分完善”?“比较”是相对谁说的?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完善”的理解?(更全、更细、更准)

  5.默读课文4、5自然段,李时珍是怎么做的?你从哪些词语、句子****别受感动,画下来。(课件)

  (“上万里、千百个”数字说明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用了数字说明方法?(xx年,几国……)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课件)再读

  四、总结

  1.这xx年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是坚持不懈的过程。(课件)

  2.把你心中的感动用以下句式说说:(课件)

  3.作者怎样评价他?(板书:伟大)

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在什么情况下除法中的商不变?

  二、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与同伴交流。

  240÷30=440÷20=80÷20=360÷90=

  120÷40=4800÷400=2400÷60=9600÷800=

  三、实践应用

  出示73页第3题。

  思考:一捆铁丝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观察与思考

  出示73页“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淘气的计算过程,你受到什么启发?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800÷252000÷1259000÷125

  五、布置作业

  回家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四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搞清发展的“归一”和“归总”、“正归一”和“反归一”、“正归总”和“反归总”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相互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这节是练习课,通过练习要求大家根据“归一”、“归总”应用题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行正确解答计算。

  (二)基本训练

  1.同学们到茶场采茶叶,第一小组5人采茶叶450克,照这样计算第二小组8人可以采茶叶多少千克?(投影)

  (1)问:要求第二小组8人可以采茶叶多少千克?必须先知道什么?

  (2)学生练习解题,校对答案。

  2.“练习十六”第1题。

  (1)读题:比较与刚才做的题的异同?

  (2)要求“可以比第一组多采茶叶多少千克”必须先求什么?怎样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列式。

  450÷5×8-450450÷5×(8-5)

  3.“练习十六”第2题。

  (1)问:要求“剩下的要修多少天才能完成”必须知道哪两个数量,怎样求?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900-375)÷(375÷5)

  (3)把问题改成“照这样计算,再修7大可以修好,这段公路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4)引导学生列式,板书:

  375÷5×7+375或375÷5×(7+5)

  (5)讨论:比较两题的异同点?

  (6)归纳:共同点是两题都是归一应用题,都是先求每份数;不同点是第四小题是反归一求份数,第二小题正归一求总量。

  4.“练习十六”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比较两小题的异同点?

  (3)归纳:两小题的共同点是两题都是归总应用题,都是先求总量是多少;不同点是第四小题求“几天可以完成”是份数;第二小题求“每天要加工多少个零件”是每份数。

  (4)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5)投影,学生作业,校对,改正错误。

  (三)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发展型的归一应用题和归总应用题是在基本的归一和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基础上进行解答的,同学们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比较其中的异同点,然后确定解题的步骤。

  (五)作业:《作业本》第52页(五十二)。

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学习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学习课文,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三、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五、课堂小结

  1、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录音范读。

  出示提示,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老师亲自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令人高兴的变化。)

  3、课文讲了一见什么事?

  学习生字:读生字,重点指导。

  抽读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4、指定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

  你能理解什么是“贡献”吗?

  5、老师在学期结束时,亲手做了一条小蓝裙给了一个对班级贡献的小女孩。下面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去了解。

  读课题。

  质疑课题。

  6、听录音。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7、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口述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8、小女孩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贡献”就是为集体做的事情,为班级着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部分

  三、拓展,深化主题

  四、总结

  五、听写生字、新词。

  1、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3、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4、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9、小蓝裙的故事

  小女孩梳洗——漂亮极了

  变化母女收拾屋子——焕然一新

  勤劳的双手能改变一切

  爸爸整理庭院——整洁亮丽

  人们整理街道——整齐清洁

四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读懂课文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3、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情感铺垫,渲染爱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响起)。诗人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优美的呼唤,就是妈妈、”一个只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来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爱、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的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遇了巨大的不幸、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卡罗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可怜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受卡罗纳的不幸

  1、默读课文,找找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并用“——”划出来。

  2、指名交流并随机出示句子。

  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音乐《鲁冰花》)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3、静静地读读这些句子,哪个地方轻轻地触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卡罗纳的。万分伤心?

  4、交流,重点比较几次哭和读好“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指导读。

  5、展开想象。

  卡罗纳从放声大哭、嚎啕大哭到无声地哭泣,他一次又一次地哭泣,他一定是想起了:

  6、是啊,都说母亲是孩子心中的上帝,对于卡罗纳,这万能的上帝却从此不在。都说母爱是最温暖的火焰。对于卡罗纳,现在这温暖的火焰熄灭了,他是多么不幸!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关爱。

  二、初读课文,捕捉爱

  1、大家都有些谁?板书:老师同学家长

  2、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是在关爱着他,请你们再默默地读读课文,找一找他们怎么做的句子,谁最让你感动?划出来用心地读。

  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指名交流,随机出示老师、同学、家长关爱卡罗纳的句子。

  (一)同学的关爱

  重点研读这两句我心里不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1、交流指导读

  这是怎样的放和怎样的贴?深深的同学之情就在这一放一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手放在卡罗纳的肩上,把脸贴在卡罗纳的脸上,同时也是把关心和同情送大卡罗纳的心里、

  话虽轻,却如春天和煦的阳光,融化了卡罗纳心中的.悲伤、

  2、这目光里藏着千言万语,同学们那关切的目光仿佛在对卡罗纳说些什么呢?

  是啊,那关切的目光犹如春天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卡罗纳的心田、

  (二)老师的关爱

  重点研读这两句

  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1、交流出示

  2、抓住“拉”体会,重点读好老师的话,像妈妈一样轻轻地说;像妈妈一样温柔地说;像妈妈一样慈爱地说;感受老师对卡罗纳深深地爱。

  (二)家长的关爱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抓住“推”“目不转睛”等体会家长对卡罗纳的关爱。

  四、说话练习,延伸爱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一种相同的关爱、

  还会有谁在关爱着卡罗纳?

  啊,这关爱卡罗纳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了!板书“……”

  2、今天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启发和收获?

  3、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语;爱,是一个温暖的眼神;爱,是一个轻轻的动作;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人深受感动。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选自哪儿吗?

  4、出示书《爱的教育》读读这本书吧,会给你更多的感动(音乐《蓝色的爱》)

四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旨在从三方面去区分周长与面积:

  ①从概念上分清;

  ②从计算方法上分清各应该怎样算;

  ③从计量单位上分清各该用什么单位。

  本节课设计采用了饭店招牌这一实物图,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情趣,使学生乐于探究问题,通过学生观察、计算,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根本上加以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

  练习题设计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饭店招牌的`平面图.教师激趣:小明家的饭店要开张了,需要制作一个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还要装饰一圈彩灯.要完成这些任务,小明要告诉工人些什么?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周长?

  3.引入课题: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活动展开.

  1.请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长和面积,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周长和面积.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3.出示例1 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4.思考: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周长和面积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08-16

四年级数学教案11-02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5

四年级小学数学教案10-23

四年级数学教案11-07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08-16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04-2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5

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范文09-28

四年级数学教案【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