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1 07:06:3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必备(3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⑴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⑶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⑵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⑶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⑷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3、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相关的汉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点: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园地,里面有许多游览区,咱们先来到“我会连”这个游览区,谁连得又快又对,我就把“五角星”送给谁。

  2、开火车读准声母。(重点指导读准鼻音和边音)

  3、在字母下面出示汉字,指导连线。

  (1)学生自己连一连。

  (2)同桌对一对,教师巡视。

  (3)连错的`同学哪个字连错了,请小朋友帮忙,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

  4、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1)师生合作。(出示相关的汉字)

  (2)学生与学生合作。(在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

  (二)、读读比比

  1、谈话激趣:请你先读一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秘密?

  2、学生边读边观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比较形近字的差异,练习说完整话。

  (1)共同完成“了—子”、“十—叶”音形义的比较,再分别组词。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部分。

  (3)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读读、比比、说说,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4、出示这些汉字组成的词,全班齐读。

  (三)、我会找

  1、创设情境:(出示“苹果园”图)瞧,苹果园到了,小朋友提着篮子摘苹果,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每人先找同一个偏旁的字做上记号,再相互检查,找其它字。)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读字。把10个红苹果贴在果树上,学生做“摘苹果”游戏,带读生字。

  (四)、作业布置: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五)、板书设计:一棵苹果树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谈话激趣:上节课,咱们在苹果园里摘了“生字苹果”,收获真不少!现在我们做个“过独木桥,夺红旗”的游戏。桥上有许多“拦路虎”(词语),只有读准它们,才能过桥夺红旗“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

  3、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过桥”。(一人读一排词语)

  (2)四人小组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谈话激趣:过了“独木桥”,我们又来到“我会读读说说”游览区。让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1)问:第一句讲什么地方?(我家门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树)

  (2)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用横线把“有什么”画出来。

  (3)指导读句子。

  4、练习说话。

  (1)把第一、二句“变一变”、“说一说”。

  (2)把第三句补充完整:屋子里有( )。(指导用准数量词)

  (3)扩展练习,补充句子。

  ( )有( )。

  ( )有( ),有( ),还有( )。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5)小组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3、背诵古诗。

  4、表演朗诵。

  (四)、作业布置:1、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背诵古诗。

  (五)、板书设计:

  ( )有( )。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仪、世界地图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直接板书课题,世界地图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4、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6、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教师小结

  四、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语文园地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