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4 08:59:2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通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谜底: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1.语言准确

  例: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2.语言生动

  例: “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六、课堂小结

  课文非常清晰地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表现出了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希望同学们课下再认真看看,学习课文的结构思路。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要求:仿照课文从“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点介绍身边的某一小动物。

  板书设计:

  松鼠

  布丰

  松鼠的特点:(总说) 漂亮,驯良,乖巧

  (分说) 漂亮:面容,肢体

  尾巴

  吃食的样子

  驯良: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食物

  乖巧:过水动作

  警觉

  筑窝

  其他习性用途(补充说明)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抓住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着作者对说明对象——松鼠的细致观察,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这小生灵的挚爱。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起读者内心珍爱生灵的美好情愫,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阅读说明文、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不仅了解松鼠的特点,更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 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谜语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出理由,同时获得猜谜语方法,抓住特点,得出谜底后引出新课。

  其二: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这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课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丽和可爱,如何的讨人喜欢的,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

  在这样的环节下教学,学生上的很轻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皆能表达出来。我感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松鼠,加之课前没有找资料,因此个别学生不发言。因此以后,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特别重要。只有预习充分,才能上课积极发言。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文章的主要观点读书的好处培养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感情——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做到让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程序及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设计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

  二、介绍作者

  ↓

  三、导读课文

  ↓

  四、感知课文

  ↓

  五、小结

  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问题设计如下:

  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2)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

  3)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见文中批注)

  4)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见文中批注)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3.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探究: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给课文分层次,怎样分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议论。

  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出发点不一,分法也不一,只要理由充分,思路正确,教师应该予以肯定。教师的`分法供学生参考。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观照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习默读,体会文中有趣的地方。

  教学难点:

  在默读感悟中受到美好童心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CAI、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能说说为什么吗?(出示各种姿态的猫,学生感受猫的可爱)

  有一个小朋友,她也很喜欢猫,她的名字叫(板书:卡罗尔),谁能读读?(要求领读,齐读,出示课文插图,认识卡罗尔)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板书“和小猫”),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她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校正字音。

  3、教师范读。

  三、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1、出示其余生字及“我会读”图标,各自认识,不会读的向同桌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推荐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3、指名认读生字,交流方法,并组词、说话。

  4、游戏:认真听,仔细想,找字卡——根据教师的讲述、表演,从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摆在桌子上。

  (1)、不上不下(卡)

  (2)、兔子的尾巴不见了(免)

  (3)、土撒在热水上(垫)

  (4)、明白的反义词(糊涂)

  (5)、妈妈做饭的地方(厨)

  (6)、做一下“蹭”这一动作。

  (7)、学猫叫。

  (8)、出示绒线团,学生找出“绒”

  5、生字搬家:(出示组合后的词,指名读,轮流读)

  舒适、软垫、多余、绒线团、糊涂、厨房、蹭着、洛阳、卡车、抽屉、罗汉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问题。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并作上记号,再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教师辅导。

  3、小组交流,各组归纳出本组意见。

  4、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有趣的语气读,其它学生听后提意见,教师范读。

  五、拓展思维,强化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质疑问难,释疑

  七、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和谐相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 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解释:四月

  3. 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1、背诵古诗

  2、解释::绿遍 白满川 子规 才了

  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 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板书:景美 人忙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

  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

  2.品读,感悟 “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课件出示图片)

  (2)品读 “绿”。

  (3)理解 “白满川”。(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品读,感悟 “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现在这子规就在细雨中啼叫,你能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

  (2)板书:子规啼雨

  (3)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第3、4句古诗。

  2.解读“蚕桑”,了解养蚕人的辛劳。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

  (师简介: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养, 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能用一个字来赞美一下这里的人民吗?)

  3.抓字 “才”“又”,体会“人忙”

  师: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 又)

  4.这两行诗写出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四、课堂检测

  1. 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3、.拓展:师: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板书设计]

  23.乡村四月

  景美 绿原 白川 热爱和欣赏

  子规啼雨

  人忙 闲人少

  才了 又 同情和赞美

语文教案 篇5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黄昏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协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九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发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黄昏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语文教案 篇6

  二年级语文秋游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词语。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秋天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1 秋游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齐背练习1中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是什么?

  2. 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 秋天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有(),有()。要求学生用“有“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词。

  (3).识记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 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 指名读。

  2. 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 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 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句子。

  (3).你觉得秋天天空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是秋天哪里景象?秋天农田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有……”,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 描红练习。

  2. 比一比,再组词。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据提供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 ),有( ),有( )。大家( ),多开心呀!

语文教案 篇7

  散文凝炼质朴,蕴藉秀美,生动有趣。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载体,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习价值。文学作品的阅读题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学作品里面现代散文又占了更大的分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师着力探究的问题。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进行了情境教学和合作探究教学,如:歌曲导入、真情访谈、激情辩论等。

  【要点:研修主题的切入点和课例】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

  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以“爱”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为了上好《散步》这课,我准备了很久。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几首歌曲,决定用中央电视台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的FLASH来激情导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流程设计为“情境导入”、“赏读文本”、“互动感知”、“分享体验”、“回报亲恩”五个环节。

  进入“互动感知”环节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余娇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甘萍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张琼辉同学却反对:“虽然母亲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陈小梅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抉择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学生“现场访谈”、“赏读文本”、“回报亲恩”的精彩表现,我对这节课比较满意。

  【要点:课前预设】

  前一天上预习课时,我发现“赏读文本”环节,很多学生能找出优美或精彩的语句,但因为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朗读时语气、语速、重音把握不好,赏析也不到位。“回报亲恩”环节,学生的思路不开阔,只一味想到怎么做,形式太单一。反复思考,我忽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要点:课堂实际效果】

  第一、不切实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对于末尾一句“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必强求,可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之间“爱”的角度进行点拨。第二、平时授课,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思路不开阔,解决问题形式单一。在“回报亲恩”环节中,我提示学生可采用绘画、唱歌、写感恩话等形式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第三、教学手段的使用还不够丰富。对于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钻研和使用不够。

  【要点:教学反思】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就我而言,比较满意的是在处理美点时,我原来的想法是每个小组一一展示,可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可能时间不够,于是,我就临时决定,第一组具体说,其他组说出不同的和没有的,这样既保证了时间又避免了重复,课堂的完整性体现的很好。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啊!我喜欢音乐,所以选了几首乐曲,《让爱住我家》、《 相亲相爱》,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被带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课改对一个老师的多元要求,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要点:理论支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储备。

  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如每课的生字词、文学常识、作家生平、课文的写作背景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课前运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来加以解决,教师可制定一套有效的检查方案,如小组检查并记录完成情况,教师抽查,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把学生的预习作业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学生的预习效果形成互补,共同提高。这些固定的知识,属于积累型的知识,学生只要愿意做,是能有效的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固定知识的学习就会有较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为进一步开启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关键。

  【要点:感悟与反思】

  从全局来看,整个课堂上对于营造一种和谐活跃互动的气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措施还需要努力挖掘。这一堂课对我自身来说是一种新模式的尝试,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希望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础上,自己的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