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 引入《氓》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 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 词汇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子 贿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六、小组讨论 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恋爱 婚变 决绝(板书)
七、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1. 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
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3] 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4]朗读第二章,请学生展开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当时女子的心理细微变化。(“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明确:
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B 、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 学习“婚变”部分(三 四五章)
n 朗读第三章,提问:
① 本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② 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同样提到了桑叶,有何特殊含义?
明确: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兴手法可以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⑴ 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明确]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n 朗读4、5两章,提问:
① 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确:女子嫁给男子后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尽妻子的职责,而男子却“至于暴矣” “二三其德” “士贰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
② 兄弟为何嘲笑她?(学生讨论)
总结:(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会对兄弟说什么话?)
a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违背当时礼节。
b兄弟认为女子不懂得顺从丈夫。
③ 推测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和命运?(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女子将一生所有的幸福
寄托在爱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联系现实,不要丧失自我个体的独立性。)
④ 面对男子的背弃,女子是否是忍声吞气,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转意?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⑶集体朗读这部分。
3. 朗读第6章,提问:
① 女子面对男子的背弃是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女子想到了过去要与他偕老的愿望,而这愿望如今让她生怨恨之气。男子的背信弃义斩断了女子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决心要与之断绝关系,即决绝。
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有何含义?(比兴)
A、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B、女子的痛苦没有尽头
C、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③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刚烈的性格特征。
④ 从文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
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特点:勤劳 温柔 善良 坚强
4、 体朗读课文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背诵本诗
5、板书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八、布置课堂作业:课后练习2、3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2个。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并且能够以实际行动爱护她的情感。在当前情况下跟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发言)?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自由读课文)?
2.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实践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2)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出示课件,并谈认识两个字的方法。)?
(3)出示课件,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3.巩固识字。(游戏法检测)?
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指名读词语)?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创设情境读课文。请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就要开了,让我们坐上这列火车,一起去看这幅流动的.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怎样的?(学生听火车开的声音,然后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学生回答所看到的车窗外的景色。)?
2.让我们透过车窗来看看这幅流动的画,(出示课件)你看了这幅流动的画,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看图,想像并回答。)?
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读书中对这一幅流动的画的描写。(自己在小组里练读并指名读)
4.出示对比句子,请学生读,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自由读)?
5.发散思维:火车在不断地前进,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像后回答)
第二小节:(出示课件)?
1.看图谈感受。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学生谈感受,看图说意思
2.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了吗?板书:爱(看课件,指名读、齐读。)
3.看到他如此热爱祖国的美景,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4.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结合实际,自由发言。)
五、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
2.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3.结束语:
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只有那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美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导读、学生讨论。
教学设想:
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说明
(一)引入、
问:课文中有一个从写梅雨瀑过渡到写梅雨潭的句子,请找从学生整体把出来。握课文入手,教明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给学生进入文本
(二)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
1、1、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1)从写开始“追捉”过渡到写步步“追捉”;(2)点体会文中关键句明上段写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衬托美的令人“惊诧”的梅雨潭的的作用,交给解绿。读、理解文本的
2、问:为什么有第一个作用?钥匙
明确: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前,写的是揪草攀石的开始“追捉”,而在这之后,写的则是“步步追捉”;从整体,而涟漪,而水光,而水色,并进而借助联想和想象,与之款款交谈,“拍着她”、“抚摩她”、“吻着她”,送她一个“芳名”。
3、问:又为什么有第二个作用?
明确:所谓“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搭配上其他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就本文来说,作者讴歌赞美的绿是梅雨潭,写梅雨瀑是为了用来突出“梅雨潭的绿”,以更充分地显示绿的“令人惊诧”。即以美的事物衬托更美的事物。
4、朗读第二段,问: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导赏析美地方最美?
明确:美。美在梅雨亭,美在梅雨瀑的水花。
5、问:对于这些美的事物,作者用了哪些美的语言来表现?体会、感受明确:写梅雨亭,用“苍鹰”这个直接展示景物形态的`比喻,作者对美的
用“踞”、“展”、“浮”等动词,逼真地刻画了梅雨亭上下悬空表现,学会和亭角翘向空中的动态形象。写水花,不说溅、不说落、不说飘,感受文学作品而说“送”,说“钻”,即写出了水花的细、轻、冷、滑的质感,所描绘的美。又写出了它的活泼可爱,有灵性,突出了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所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6、朗读第三自然段。
7、问:对梅雨潭的绿,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绿的哪些特点?
明确:比喻:“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她松松……引导体会美的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像明油”;“宛然……碧玉”。表表现手法。现了绿的光洁、明净、透明、润泽。
拟人:“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
语文教案 篇4
1.古诗导入:出示孟郊赞美母爱的古诗《游子吟》。
全班交流感受。
2.师小结:无论严寒酷暑,无论贫穷与苦难,总有一个人支撑着我们,这个人就是母亲;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感动,这种爱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再次去体会母亲浓浓的深情,一起来欣赏作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书,齐读课题。
3.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8课,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4.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1、交流读《游子吟》的感受。
2、自由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2、通过课文内容填空,完成教学目标1。
3.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统领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同桌交流
2.指名填空。
3.教学重点字词
⑴括号里有一个字很难读:龟jun裂,理解词语,读词,想像一下龟裂情形。
谁看到过龟裂的什么?请具体描述一下。
⑵括号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哪一个?“攥”,我数过了整整23划,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写一遍。写完的请举手,牢牢记住的请把左手紧紧攥起来。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作者真的很喜欢《青年近卫军》,他每天想这本书都失魂落魄的。什么样叫失魂落魄?见过别人失魂落魄过吗?那是什么样子的?(心不在焉。心里老想着其他的事,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走路的时候没有劲。)
练习说话。
4、齐读
1、理解词语并运用。
2、全班同学读句子。1.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本课的教学更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由读到悟到说,为他们搭建的是一个锻炼语言、表情达意的平台。
请生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一句话。
交流出示:“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理解词语“震耳欲聋”。“欲”呢?
多么可怕的嗓声!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个句子!
(1)耳朵都要震聋了!这样的声音,迎面扑来,你身在此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
但是我的'母亲呢?她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呀,读——
(2)同学们,这样的声音停止过吗?浏览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说明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止过呢?
“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母亲大声问”
“向母亲探身,喊”
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还有吗?
“接着又对我喊”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3)这七八十台缝纫机一刻也没停止过,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齐读——从我进入工厂,到我离开工厂,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过。读——
(4)小结:当你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有什么感受?
这些感受交杂在一起,怎能不让“我”鼻子一酸呢?
还有哪些地方令你鼻子一酸?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气。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思想教育:认识许多人由于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计,因而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遭受着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
2.阅读指导:理解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例中提出论点的写法
3.写作指导:学习采用连续举出事例来证明同一论点的写法
教学重点
文中六次从不同的.方面运用排比段来论证并归纳中心论点及文章结构的把握
教学难点
例证法(用几个事例证明同一论点的写法)
课型设计
课内自读课
教学方法
小组阅读讨论课
教具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指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作者电脑打出作者有关情况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提前将课文预习提纲发给学生
2.课堂上用电脑将重要的讨论题投影打出
3.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找出疑难
三:破题
1.了解用实物名称“哨子”贯穿全文并作标题
2.运用“哨子”打比方,了解“哨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比喻义
3.拟题训练:重拟一个标题,体现中心论点
四:集体讨论,研习课文
1.小组讨论,完成结构划分
2.重点突破“哨子”的含义及比喻义,电脑打出“哨子”的含义及比喻义
3.引导学生归纳中心论点
4.集体讨论完成课文结构的欣赏,电脑打出相关的知识内容
5.教师答疑
五:课文归纳总结
本文从生活各方面,依次列举种种事例,证明同一论点,是议论文不多见的一种结构样式,课文最后一节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某些人的悲苦是由于对事物作出错误估价造成的,从而告诉我们:只有正确估计事物的价值,才能始终保持身心的快乐。
六;课堂训练
师生共同口头完成《掌握语文》自读练习
七:布置作业
预习《“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复习单韵母:a、o、e、i、u、ü及其四声。
2、复习笔画:横、竖、撇。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学会连字成句,启发学生在例句的基础上说出不同句式的句子。
4、学会朗读儿歌,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意思。
5、在写字姿势的自评与互评中,让学生能初步懂得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并给予同伴公正客观的。学会赞赏同伴的长处或给予诚恳的意见。
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书空汉字,发现横、横折、横折钩等笔画的不同。
2.指导学生根据“谁干什么”的句式连字成句,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句式说话。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水彩笔,苹果教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和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准备了许多又大又甜的红苹果,要把他们送给今天在识字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谁愿意来争取?
2.出示课题:识字游戏3齐读。
二.拼拼图,拼出一个大苹果
1、出示拼音卡片。谁先来认一认这些红苹果。请学生开火车认读六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
四人小组内进行认读。
出示课文中的空白苹果和旁边的汉字,请学生用彩色笔在自己的书上完成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并检查读写姿势。学生画彩色的大苹果。
校对,给完成正确的学生送上“苹果”奖励。
集体认读。
三.看清楚,不要晒错衣服。
1、出示题目及其要求,和学生一起读题,指导理解题意。
2、板书:“横,竖,撇”指名读出笔画名称。
3、指名一人示范。(王:横,横,竖,横。王字里有三横,我把衣服挂到竹竿上。)
4、学生自己完成练习,校对。老师巡视指导,并检查读写姿势。
5、将容易混淆的生字再书空一遍。
四.从刺猬身上选几个合适的‘苹果“,连成句子,看谁连的句子多。
1、看刺猬先生来了,他身上背着这么多苹果,只要你能把苹果上的字连成句子,你就可以把这个苹果摘走。指名学生尝试。
2、示题目要求及例句。老师示范例句:牛吃草。什么吃草?牛干什么?
我用了刺猬身上的三个苹果组成了一句话,我就可以得到三个苹果。请你们自己也试一试,我们的要求是用“什么干什么”来连句子。
学生自由准备,在同桌内交流。
全班交流:
(1)用“什么干什么‘的句式进行交流,正确的就可以得到苹果奖励,并可以进行累积。
(2)根据句式的要求来补充完整。
(3)你想想还能用上我们已经学过的字词来说一句话吗?再加上表示时间、地点、心情等的词语把句子说得更丰富些吗?
五.点点小拳头,月大月小我会说。
1、你们想听吗?请大家一边听一边认真看,想想有什么规律吗?
2、老师示范儿歌并做动作。学生找出其中规律。
:大家的观察很仔细。其实这种以拳关节的凹凸来判断大小月的做法是我国古人流传下来的。一般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中二月只有28天。这样的计算方法能帮助古人比较正确的计算日期,确定气候的变化和各种节气。
3、大家想让自己的小拳头唱歌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学。老师指导学习儿歌。
4、和好朋友一起读儿歌交流。
六.写字评比
1、提出写字的要求:今天,大家通过做游戏,复习了学过的生字、词语,大家都得到了老师奖励的苹果,现在老师还要给你们每人三个苹果,让你们自己来做小老师,奖励给自己或你们的同桌。我们接下来评比的内容是大家的写字姿势。
2、提示写字姿势:请大家回忆自己每次写字时,“一拳一尺一寸”都做到了吗?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学生自评。
3、互评:还有两个苹果,请你评一评你的同桌的读写姿势,如果做得好,就奖给他两个苹果,更别忘记祝贺他,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做得还不够,那你悄悄的告诉他,希望他以后继续努力。
同桌互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