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教学设想】
本课识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小组分自然段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我选我干什么?
2、再自由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⑴ 自由发言。
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
四、创造性的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
3、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经和生字成为好朋友的大声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从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们的名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带有生字的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二、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发表见解:你认为王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找优点
1、小组内互相说说同学的优点。
2、集体交流。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优点。
4、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训练
1、课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2、学生练习读。
3、仿照例子说句子:
课件出示: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学生练习。
五、学写生字
1、小组讨论课后我会写中的生字,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一些。
2、集体交流,互相提醒,教师范写点拨。
3、学生描红仿写。
【板书设计】
爱劳动
王宁 有礼貌 我选我
关心集体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较感兴趣。识字放在熟读课文之后,学生掌握较好。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时,也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从效果上看,二年级的孩子对课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应适当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课文延伸到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自己以及别人的优点,增强自信心。课后的读读说说,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有的同学有时会出错,应多加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在自读的基础上理解较为重要的文言实词;
进一步辨析虚词中的介、副词;
认真诵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中勾践在逆境之中不气馁沉沦,克己自励发愤图强的精神。
教学实施:
1、板书:(《国语》)::国别体
独立串解课文
分辨虚词(介、副)
讨论理解人物
2、难句释疑(课前同学相互解疑,教师个别点拨)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希:资,储备:希,细葛布
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副词。
遂使之行成于吾:成,达成讲和。
仇雠敌战之国:雠,仇敌。
将不可改于是矣:于是,这种局面。
子苟赦越国之罪:苟,如果。赦,赦免。
服之而已:服,使动。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其,自称代词。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以,因而。中原,泛指原野。
于是葬死者:于是,自此。
去民之所恶:去,远离,不做。
卑事夫差:卑,谦卑地。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使…为奴仆。
广运百里:广运,方圆,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同率。蕃,繁殖、生息。
壮者无取老妇:取,娶。
公与之母:与,提供。
公与之饩:饩,食物。
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纳宦其子:宦,使学和养。
而摩厉之于义:摩厉,切磋。
必庙礼之:庙,在庙堂上,名作状。
十年不收于国:收,征收。
耻吾君于诸侯之国:耻,使…受辱。
今越国亦节矣:节,克制。
请姑无庸战:无庸,不用。
越四封之内:封,境。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穿着。
国人皆劝:劝,鼓励。孰是君也:是,这样。代词。
3、大家做:虚词用法小归类(课前):
其
代词,他的,他们的。例:①执其手而与之谋。②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代词,他。例: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代词,自己的。例: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指示代词,那些。例:其达士。
副词,同“岂”,难道。例: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于
介词,例: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于是”属介宾短语。
以
介词,例:以乱易整,
连词,而,例:
①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②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已
助词,同“矣‘,了。例:虽悔之,亦无及已。
副词,已经,例:今已服矣。
4、多媒体课件及导语:(课件另详)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写的。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恨,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们结合历史事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越王勾践是如何实现心中理想的。
5、资料: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一样都是左丘明所作,亦无定论。它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国语楚语下》)。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它具有史家“尚实录,寓褒贬”的传统,也能运用形象思维来写史,具有较强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言谈为事实而发,事实又作为言谈的验证。它着重记述“邦国成败,嘉言善语”,故名为《国语》。它叙事比较完整,着力于通过对话,验证于行动,虚实相生,详略有致地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思想。
吴越是春秋后期兴起地两个大国,两国经常攻战不休。公元前496年,吴攻打越,吴师战败,吴王阖闾受伤死去。夫差整军三年,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败越,又乘胜攻入越都。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后讨伐吴国,在五湖(今太湖)大败。率五千甲兵退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并使人向吴王求和。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三年,回国后“十年生聚”,一方面为保命存国,施行缓兵之计,忍辱含垢图生存,一方面引诱吴王肆无忌惮地膨胀称霸诸侯的野心,压服齐、晋,夺得霸主之位。《左传》说夫差“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又说吴王不恤民力,“视民如仇”,穷兵黩武,凋敝不堪。勾践终于在鲁哀公二十二年冬(公元前473年)灭吴。
6、课文结构:
全文共三部分,分别为:
战败求和(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卧薪尝胆(第三至第四自然段),
同仇灭吴(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7、人物形象大家谈:
勾践:城府深沉、败而不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坚韧者
胸怀大志、有胆有识、处变不惊、急能任人――政治家
8、小话题:
1)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越王纳谏,吴王拒谏
2)文种对勾践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批评的?
明确:批评勾践平时不注意任用谋臣与武将,而到兵临城下时才想到寻找有用之才,为时已晚。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用贾人与蓑笠作比。
3)伍子胥反对议和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吴月两国是世代的仇敌;吴越两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两国不能并存;吴国占据中原无利可图,而占据越地则得益非浅。
9、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练习二、三。
2、补充练习
【基础知识训练】
①下面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后乎:没有你的后代吧。
B、成而去之:达成协议以后离开。
C、纳宦其子:由公家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
D、庙礼之: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
分析:A项错了,“无乃”相当于“只怕”,表推测,应改为“恐怕太迟了吧。”
②下面带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C、吾不能居其地::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D、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既呼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分析:A项的两个“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B项的两个“之”都是助词,连接定中结构;C项的两个“其”字都是第三人称代词;D项的“其”一个是语气副词,表诘问,译为“岂”,另一个是第三人称代词。
③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悔之,亦无及已。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C、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D、令仕者无取老妇。
E、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④下列括号里补出的词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勾践)遂使行成于吴。
B、(吴)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C、(勾践)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
D、(民)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分析:D项有错,应补出的是“勾践”,意思是勾践哭着埋葬百姓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死了一样伤心。这表现他非常关心百姓的死活。
⑤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果行,国人皆劝
劝君更尽一杯酒
C、遂使之行成于吴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
D、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⑥、下列各句中对“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B、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受到)
C、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了解)
D、失其所与,不知;(通“智”)
⑦下面对课文的意思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被吴国的军队打得退到会稽山时,虚心听取大夫文种的意见,并派他去吴国讲和。
B、伍子胥进谏吴王夫差,不可与越国讲和,太宰私纳越国的美女,劝夫差与越国讲和。
C、勾践决心更改治国之政,一面讨好麻痹吴国,一面鼓励百姓休养生息,重视贤人,终于做到国富民强。
D、国之父兄认为越国十几年的克制已经够了,要求对吴国报仇,勾践马上答应了他们。
分析:国之父兄要求对吴国报仇雪耻时,勾践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继续检讨自己的过失。在大家的一再请求下才答应了,并要求大家旅进旅退,同心协力。
【延伸阅读训练】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月:“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10、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五、作业:
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
教学反思: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通顺,找一找文章中讲了哪几位小朋友,再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在活动中认识了生字,还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对教材钻研得不够深,教材该挖掘到的没有把握好,让人有一种“走过场”的感觉,这样的课堂就缺乏了一些内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德育渗透:
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朗读感悟
学法指导:
合作 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梦想”。“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2、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今天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我们学习这一课要解决哪些问题。
2、学生交流。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
3、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4、交流:
(1)生字词。(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a、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他的梦想是怎么实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说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出示非洲缺水的图片文字资料。
3、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二)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体分几个步骤?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交流。
(1)筹集70块钱(板书)
为攒够这70块钱,瑞恩都做了些什么?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感受70元的来之不易。
b、是啊!瑞恩为了攒这70元钱,牺牲了多少玩儿的机会,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板书:坚持不懈)
(2)筹集20xx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xx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妈妈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是啊!瑞恩的梦想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唤起了他们的爱心。(板书:唤起人们的'爱心)
(3)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板书)
同年9月,当他听工程师说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20个人干10天才可以完成时,他——读: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到20xx元,再增加到买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
4.回顾梦想实现的经过
四、感情升华,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3、 假如你就是这5000多名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对瑞恩说什么?(谢谢你,瑞恩!)
瑞恩的井没有打好之前,你喝不上干净的水,从现在开始你能喝到干净的水了,你想说什么?
你曾亲眼看到自己的亲人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你想说什么?
你曾亲眼看到自己身边许许多多的伙伴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你想说什么?
4、对于非洲乌干达安格鲁的村民来说瑞恩的梦想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板书:带来生存的希望)
5、小结:
同学们,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它给瑞恩以动力,使瑞恩坚持不懈地奋斗;它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们,唤起了人们的爱心;它是使安格鲁的村民喝上了干净的水,给非洲人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寄语:梦想给人动力!
梦想唤起爱心!
梦想汇聚爱心!
梦想给人希望!
板书设计:
17* 梦想的力量---创造奇迹
攒70元钱 (给人动力)
筹20xx元钱 (唤起爱心)
买钻井机 (汇聚爱心)
给人希望
课后小结:
课文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靠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虽然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
3、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从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名言,揭示课题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
⑵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
⑶“汗水”指什么?(勤奋)
⑷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
2、揭题《才能来自勤奋》揭题解题:
读课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才能来自勤奋”的`意思。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点名了这个课题,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二、理清脉络:
仔细读读首尾这俩自然段,认真想想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馁、呕
2、释义:毫不气馁、挑灯夜读、通宵达旦、坚持不懈、享誉中外、举不胜举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逐节朗读。
(2)、思考:为了说明“才能来自勤奋”,课文举了哪些人的事例?结合完成作业P6中的填表。
修改意见
2、举例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该段,思考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爱因斯坦并不聪明?又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他的“勤奋”?
A、做的小板凳,遭到同学的嘲讽、老师的斥责。
回忆课文,当时他的同学是怎样嘲讽、老师是怎样斥责他的。
B、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
(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却毫不气馁,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请你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7年,终于)
(4)、按照上述学法学习爱迪生这一事例。(从不是神童、勤奋、惊人的成就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5)、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P61、2、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天智并不聪颖,然而却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靠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读该段,说说这是个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按照学习爱因斯坦的事例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并体会“段首句子的作用。
四、朗读2——4自然段,概括这三个事例所揭示的道理。
五、朗读全文,小结领悟中心思想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3。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4、5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