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7 09:38:4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1、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弄清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伤仲永》教案推荐。

  2、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让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

  3、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灵活适应《论语》中的有关知识。

  教学步骤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教师讲一个“年级死囚犯,在临刑前咬下母亲半边耳朵”的故事。

  2、讨论,年轻人的行为如何理解?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进入课文学习,同时开发学生听话,分析能力,并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感受口头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伤仲永》教案推荐》。教师应以学生的看法为主。教师不作统一要求。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师:这是一个令人遗憾,令人痛心的故事。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笔下也有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你指导是哪篇课文吗?

  说明:此项设计是为了“课题的书写。加深了印象。

  2、朗读课文,参考注意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内容梗概。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感知全文,掌握故事梗概,为下一步训练作铺垫。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高、指导。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疏通文章的障碍。为下步训练作准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课题中“伤”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为什么而“伤”?

  2、方仲永的才能有和变化?

  3、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此三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重点在对原文的理解与应用。

  4、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

  5、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儿子,会怎么样做?

  说明:此二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外延伸

  1、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因为两文都涉及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2、结合课文,说说现实社会中与之类似或相反的现象。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深刻灵活今后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

  五、作业

  说说学习《伤仲永》一文的感受。

  六、反思:

  1、初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障碍,特别是在朗读方面、断句、节奏、语气语调都有一定的难度。要加强朗读,力争在理性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和体会,更要加强多种形式的朗读。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没有想象的这么好,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半懂半不懂,遗憾的教学中应重点注意。

  3、讨课题完成比预料的好,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模仿仲永及仲永父亲的语气进行劝说很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可加强训练。

语文教案 篇2

  秋天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知识要求:学会7个生字及新词,认识13个字。

  3、能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秋天是天气转凉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

  难点:“转”“黄”的写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秋天景象的图片、音乐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些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板书课题)你的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2、 展示:师生展示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资料,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教师总结。

  (二)、进行新课

  1、抽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正音,自主学习课文生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的预习情况。(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读错,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可以组什么词;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2)、课堂内交流生字学习情况,抽学生教读、教学生书空,教师指导,板书重点。

  易错音的字:多音字:“转”zhuan (转凉转换转化) zhuan(转动转圈)

  翘舌音字:爽收霜边音字:凉

  三拼音字:转凉爽霜降香黄后鼻音字:丰 v去掉两点的规律:菊

  易错形的字:转排(注意笔顺)

  课堂组词(开火车形式进行),说结构、偏旁教师简要板书。

  (3)、学生自由书空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巩固。

  3、 再读课文思考: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

  (2)、给课文生字组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认课文生字,听写部分生词。

  2、 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点?

  板书:八月——秋天到九月——秋收忙十月——寒霜降

  (二)、学习新课

  1、 抽生读课文第一节

  ★读懂了些什么?重点了解:天气变化(天转凉、风变爽);有关蟋蟀秋天活动的只是。

  ★你还知道秋天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吗?还有其他的一些动物他们在秋天干什么呢?

  ★ 你喜欢秋天这样的天气吗?谁来读出喜爱的感情来。教师通过让学生体会重读部分表现特点的词语的方法读出感情。

  2、 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看书上插图,学生回答。齐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 “秋收”什么意思?农民伯伯秋天都收了些什么呢?

  ★ “田野翻金浪”指的是什么?

  ★ 农民伯伯丰收了,他们心情怎样?谁来读出这种心情?指导朗读,着重从快慢、轻重上进行指导。

  3、 在秋天,同学们喜欢什么景物呢?同桌交流收集的关于秋天景物的资料,说说为什么喜欢他。自由读课文第三节,这一节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大雁排成行,去干什么呢?喜欢吗?读一读。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你喜欢上秋天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如:画一画秋天的景物;写一些关于秋天的句子;读一读描写秋天的文章。

  (四)、指导诵读

  1、 总结课文,理清这首诗歌的顺序,感知文章写法。

  写了些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板书总结回答)

  2、 按节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背诵。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课文

  2、 画一幅秋天的画或者抄一段描写秋天的文章,用来办教室墙报。

  (纸张大小教师统一,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附:板书设计:

  八月——秋天到 (天转凉 风变爽 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 (鱼虾肥 瓜果香 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 (枫叶红 菊花黄 大雁排成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千万不能不动脑筋,盲目地模仿和跟从别人的道理。

  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图,问:小朋友们喜欢猫吗?喜欢它什么呢?猫会抓老鼠的本领和它身上的器官是分不开的,你能说一说吗?

  2、大家说的真不错,你们对猫可真了解。可是有一只爱美的小化猫,竟然学着自己的主人刮起了胡子,结果在一次抓老鼠的行动中撞得头破血流,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在只可爱的小化猫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小猫刮胡子(板书课题,学生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后的生字,再读两遍。

  2、给每个自然段编上序号。

  3、选择自己最爱读的自然段,读给全班听。

  4、学生评议。

  5、全班齐读课文。

  6、教师范读,学生听,听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识字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后,开火车认读。

  3、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刮胡子、肥皂、干干净净、镜子、狡猾、脑袋、追捕、鼻青脸肿、耐心、头破血流

  四、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8个生字,学生认读,拼出拼音。

  2、给这8个生字组词。

  3、和小组同学一起用自己的好办法识记生字。

  4、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

  5、教师范写,重点注意:干、血、净、脸、旁

  6、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7、教师讲评。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干干净净、头破血流、胡子、洗脸、旁边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到第二自然段。

  1、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以下词语:两腮、聚精会神、

  4、看图,看看图上小花猫是怎样看主人刮胡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齐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主人刮胡子的聚精会神,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的认真。

  6、主人走后,小花猫会想什么?又会做什么?赶快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读,然后齐读。

  7、小花猫是怎样刮胡子的呢?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说一说吗?

  8、齐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5到8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为什么小花猫会鼻青脸肿呢?

  3、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7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原因。

  4、指名回答。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花猫为什么学主人的样子,把胡子刮掉了?它错在哪里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着边表演边讲这个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

  三、理解准确用词的特色。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二、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课前预习,文字上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学生无问题,不必多花时间。)

  导言。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提问:预习时,要求制作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读课文以后,填写前两项(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勺,填得怎样了?抽查,评价,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米四个句子。

  小结(指导边看课文边在书上的某些段本写明要点,并在一些句子下边标单横线,不要离开课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层次:

  (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

  (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

  (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

  (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2.段落的条理: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提示;第九段的写法,是不是总与分的结构关系呢?回答,明确:这一段是用疑问句开头,提出问题,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说明,没有总结的句子。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种有总有分的方法。

  提问:《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它传播厂有关石拱桥的哪些知识?试从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来理解。提示课文句子: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4.大拱的两肩上,一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5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议论,回答,明确:

  1.传播石拱桥的结构知识。

  2.传播石拱桥的历史知识。

  3.传播卢沟桥的结构知识。

  4.传播赵州桥的结构知识。5再现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小结: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传播有用的知识的文章。上边五个句子,就是从结构、外形、历史各方面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现在先初步了解;以后还要进一步探讨。

  三、布置作业

  思考,上边举出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与它们相同的表述方法。

  复习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与记叙文的区别。

  三、写说明文要准确运用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上一节课举例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回答,明确:1.运用比喻;2.引用古籍;3.用数字;4.解说;5摹写。(板书)提问:文中还有与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吗?思考、议论,准备回答。

  二、教读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后,指导根据课文回答。(板书)

  1.用数字:第四段,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第五段,说明赵州桥的外形、规模。第六段,说明卢沟桥的外形、规模。第十段,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发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马可·波罗的游记,赞美卢沟桥,唐代张骂的《朝野企载》写卢沟桥的外形。(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写桥的`设计。

  3.比喻:第一段,写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说;第二段,说明石拱桥的历史、形式、构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赵州桥洞像一张弓,然后作解说,两种方法结合,说明设计的效果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小结:(一)用数字、引用有关资料、解说、比喻,都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来属于修辞的范畴,而在说明文中引用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约定俗成地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了。解说,是对事物作必要的阐述,也就是阐明事理(如的第二段)。(二)说明方法,还有:判断,例如,中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等句子。判断要注意的是必须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绘制图表,能使说明的对象有系统、有条理、一目了然(上一节课已实践过)。比较,例如,第六段中写永定河水发,来势很猛,常冲毁河堤,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使人印象鲜明。举例,例如,在我国的石拱桥中,举出了赵州桥、卢沟桥,最有代表性。(三)除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下定义的方法,待以后有机会再举例子说明。(四)至于摹写,只是为了对事物特征作直接介绍,使人容易认识,它并不像记叙那样是为了给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补充板书)总之,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阐明事理,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这就是说明文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就是符合说明文特征的典范。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并用《中国石拱桥》印证,就可以明确,说明文同以记叙、描写手法为主的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

  提示:说明文要准确说明对象,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例如,第三段中说到旅人桥,用大致、可能,是根据在写作文时仅仅能占有的资料,还不可能有更确凿的证据。如果去掉大约、可能,就变成绝对的结论语气了。又如,第二段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是从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来写的,这就准确地写出人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词语次序,不可移动。试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语言运用准确的例子来。学生看课文,议论,准备回答;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提问。回答,明确(举例):第三段,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既表明石拱桥多;接近于到处都有却又不是到处都有。第五段,在当时可算,从时间上相对地说,不犯绝对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省、巧、高三个字,不仅用得准,而且用得精,位置决不能变动。

  小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文章内容的严密性,达到预期的说明效果。

  三、当堂巩固

  指名朗读。要求;熟悉全文,加深印象。朗读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上的注音,不要脱离课本而板书注音。陡()、墩)等课本上无注音,可作补充。

  四、布置作业

  (一)体会下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比较早。

  2这座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3.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二)介绍赵州桥四个特点,第二点同第三点能不能互换?

  (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积累·联想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互查。

  板书设计(一)

  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

  │桥名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结构特点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一)全桥只一个大拱,长374米,桥洞像一张弓(二)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近拱圄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板书设计(二)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1.数字说明(应当正确无误)

  2.引用说明(古今资料,科技书刊)

  3.比喻说明

  4.解说说明(阐述事理)

  5.判断说明

  6.图表说明

  7.比较说明

  8.举例说明(有代表性)

  9.定义说明

语文教案 篇5

  一、《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语文教案-韩愈短文两篇。

  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的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二、《马说》结构内容

  文章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千里马的遭遇。

  第1段,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指出正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才终被埋没、摧残。

  第2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

  第3段,抨击了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三段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千里马的被埋没、被摧残,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所造成的,是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的人造成的。“千里马常有”,而“执策”的庸人却曰:“天下天马!”这强烈的对比,是一个极大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三、《马说》写作特点

  1.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

  2.清晰的条理

  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惟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四、《马说》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马,却只能屈辱于低*人的手中,(和其他的马)一块死在马厩里,不被人称为千里马。

  能够跑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完一石谷类,喂马的人却不懂得以千里马(的食量)而去喂它。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都无法显露出来,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马叫了,也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还拿着鞭子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是真不识好马啊。

  五、《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谋篇立意

  韩愈在这篇赠言中,既对董邵南不得志的遭遇予以深切的`同情,又以诚挚的感情,殷切的希望,对董邵南提出忠告。以“董生勉乎哉”的微辞,劝他到叛变未息、割据剧烈的河北之后,要提高警惕,不要走入歧途。并让他到河北后,要以忠臣望诸君和义士高渐离等为榜样,劝其主和其他豪杰之士归顺唐朝。固然,这是劝告董邵南的赠言,但文中也明显的表现韩愈主张统一、反对分裂的儒家“大一统”的思想。

  六、《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结构内容

  文章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劝勉,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韩愈短文两篇》。

  第1段,写董邵南在京城不得志,往游燕赵之地,一定会有所遇合,鼓励友人努力。

  第2段,写古往今来风俗移易,社会环境变化了,燕赵之行也可能没有什么结果,友人应有思想准备。

  第3段,嘱托友人替自己凭吊望诸君墓,并向燕赵豪侠之士致意:当今圣上英明,赶快出来为国效力吧!隐有劝友人不要离开京城之意。

  七、《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写作特点

  1.多用典故,引经据典,如“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指荆轲、高渐离之类的风尘豪侠;其次还有“望诸君”、“屠狗者”。

  2.跌宕起伏,含蓄婉转,作者先对友人的举动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笔峰一转,以朋友的身份规劝他去河北之后能劝说河北豪杰效力于朝廷,写作意图跃然纸上。

  3.韩愈写这篇文章,能因事立意,在较短的篇幅里,表达了充实而完整的思想内容。在赠序这种文体上,脱前人窠臼,颇有独到之处,劝告之意鲜明,语言含蓄、深微屈曲,文笔畅快简洁。

  八、《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译文

  燕赵之地古来就有许多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董先生来长安应进士科考试,连续多年不被主考官赏识,空有学识才干,忧郁地到(河北)这个地方去。我知道您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的。董先生要努力啊。

  说起来像您这样不走运的,如果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珍惜的,更何况燕赵之士出于他们的本性呢!可我曾听说风气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凭您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先生要努力啊。

  我由您的事有所感想。请替我凭吊望诸君的墓,并且留心观察一下当地的集市,还有过去(像高渐离一类)屠狗的人吗?替我向他们致意:“当今圣上英明,赶快出来做官为国效力吧。”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2.体味韩愈在《马说》中表达的对人才被压抑、埋没的愤懑之情。

  3.品味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4.初步了解“说”和“序”的文体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提示”中字词的音、义,“易”“策”“食”的各个义项和‘马之千里 者”“子之不遇时”的句式特点。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3.体会韩愈对董邵南的同情、劝勉和劝阻等复杂的感情。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解说:四个步骤: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思路;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体味作者 的见解主张、思想情感;研读课文、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拓展阅读、拓展视野、迁移 知识、培养筛选信息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2.发现法。

  (解说:原则同讨论法,步骤分两步走:一是学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导入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二、学习新知:

第一节

  验收责任

  请学生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二节

  教学责任

  朗读背诵课文,学会诗中的生字。

  一、亮责任

  背诵默写课文,学会诗中生字。

  二、落实责任

  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学生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习旧字。

  浇 民 耳 帝

  (2)请学生说出新字。

  晓 眠 闻 啼

  (3)指导重点字。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三、验收责任

  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5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三节

  教学责任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一、亮责任

  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说一说,并能写成一段话。

  二、落实责任

  1.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3.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4.提出写话要求。

  (1)格式。

  教学过程

  (2)注意标点。

  (3)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

  三、验收责任

  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