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方法设计 删减比较、对比朗读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二、 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 自读全文:
2、 查生字掌握情况:
3、 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 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 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2、 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说明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五、积累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凌空翱翔的鸟儿。将这样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②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对词语的理解。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注意引导关键词:
“大约”、“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庞大家族”、“有些”、“其中”、“一些”,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1、 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 指名逐段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3、 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4、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做好知识储备。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2、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提出不懂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教学,针对学生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把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时,可以通过教师引读、对比朗读等方法,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在学生讲述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 1、读一读,填一填:
⑴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 )经过( )的演化,( )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亿万年前,一种()羽毛的恐龙( )同类,飞向蓝天,
( )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⑶ 地球上的( )恐龙( )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 )身体。
⑷ 数千年后,它的后代( )成一个形态各异的( )家族。
2、读一读,说一说(每组里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第一组:
⑴ 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⑵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第二组:
⑴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⑵ 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3、以“走向恐龙”为主题,开设图片、资料展。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 课后反思 为了突破本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和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这一重点,备课组讨论所形成的框架式预案力图以“直击重点段”的方式,采取读──说──读的过程来达成这一目的。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根据我班学生的实情,我对这一思路和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一是对课文设计中的“理清课文线索”作重点处理,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二是在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上,将复述作为体会用词准确性的方法;三是在设计上,让学生背诵感兴趣的部分,让孩子们积累、内化;四是在拓展学习中,主题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力图从这四方面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内化知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过、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历二代便骤然灭亡,所以后人总爱在秦的暴灭上作文章,而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秦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小胜大?或,六国何以由强趋弱,转胜为败?历史学家语焉不详,文学家往往指斥不当。
贾谊《过秦论》主要指责秦之过,但对秦的胜利(六国的灭亡)之因也作了简要的剖析:在六国,“争割地而奉秦”,使秦国“有余力而制其弊”;在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这种剖析顾及斗争的双方,是辨证的;但分析不尽准确,因为并非这六个国家都争着割地奉秦。
历史的`年轮又增加了一千二百余年,北宋策论大师苏洵注目这个历史课题了,于是有《六国论》出。
《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偏不鞭强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历史的严肃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赂敌为安的悲剧结局,乃是有感而发,它具有现实批判的针对性(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会进一步认识);它不足600字,言简意赅,机锋雄辩,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三性”合一,使得本文兼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学生自读注释一)补充两副写“三苏”的对联: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三、阅读课文
学生先初读,扫清语音障碍;再齐读。
四、疏通字词
学生自译。补充(板书):
重要字词:率、厥、弥、判、速、洎、殆
词类活用:小/大则……、义不赂秦、却、礼、西向、日削月割
古今异义:其实、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
通假字:厌、当
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
一词多义:暴、与、犹、亡、始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一、导入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教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为什么使你难忘?
2.揭题:
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3.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再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第2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一、回顾复习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再现情景
1.速读课文第二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3.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朗读。
4.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并交流一下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默读课文第三段
1.读一读,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自由读,再指名读。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全文
1.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说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五、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1.准备名人故事交流与尊师名言交流活动。
2.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送给你的教师表达自己的祝福。
语文教案 篇4
自读目标
1、背诵并翻译全文。
2、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3、品味鉴赏本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自读重点
让学生在熟读并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自读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简介赵太后:
赵太后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她是一位颇为开明的太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用权者曰:“岁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用权者不说,臣奉使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通“顾”,难道。)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赵威后问齐使》
三、介绍背景: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继位,因他年幼,故四赵太后执政。新老交替,又加太后新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支撑门面,但国势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下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不得不向齐国求救兵,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以幼子长安君为人质。
四、通读全文
1.注意读准字音
游说()唾沫()强谏()有郄()恃粥()
耆食()老媪()接踵()膏腴()
2.注意断句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②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③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也。④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⑤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五、分析阅读第一段:
讨论字词
1.“赵太后新用事”中“用”的意思是什么?我们讲过它的哪些用法?
答:“用”的意思是掌管,它的意思还有:①作用(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②在(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③使用(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④物资(精兵足用)⑤任用(遂用豪杰之士将军)⑥服从(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2.“兵乃出”的“乃”是何用法?前面我们学习过这种用法吗?请举例。
答:“乃”的意思是才的意思,副词。《勾践灭吴》中“然后乃求谋臣”的“乃”也是这种用法,强调时间或条件。
3.“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中“令”作何讲法?它的用法还有哪些?
答:“令”的意思是使、让;它的用法还有:①号令(乃号令三军曰)②诏令(令初下,群臣进谏)③命令、指派(乃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④县令(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⑤你(令尊春秋几何?)
讨论课文内容:
1.齐国要求以长安君作为人质,为什么赵威后不答应?
答:因为长安君是她的小儿子,她十分偏爱他。
2.作者在开头给读者展示的是一个怎样的赵太后?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是一个私心重,目光浅短且独断拒谏的赵太后,这样写可以更加突出触龙的讽谏艺术之高超。
小结:本段写赵威后拒谏,为触龙出场提供背景。
六、分析阅读第二段:
讨论字词
1.“老臣病足”中“病”的意思是什么?我们还学过其它的用法吗?
答:“病”的意思是有病,其它用法还有:①穷困(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②疾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③生病(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曾不能疾走”中“曾”是什么意思?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曾”的意思是竟;它的用法还有:①尚,还(而计其长曾不能盈寸)②并(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同“增”,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故愿望见太后”中“故”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别的用法吗?
答:“故”的意思是所以;它的用法还有:①缘故(是故败吴于囿)②老交情(过故人庄)③旧的(故技重施)
4.“乃自强步”中“强”是何用法?你能说它的别的用法吗?
答:“强”的意思是勉强;它的用法还有:①竭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②强大(夫秦强而赵弱)③使强大(强国富民)
5.“少益耆食,和于身也”中“少”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常见用法?
答:“少”的意识是稍微;它的用法还有:①缺少(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②与“多”相对(人民少而财有余)③年轻(少小离家老大回)④小(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讨论文章内容
1.龙为什么先从饮食坐行这些小事谈起?
答:这恰是他的明智之处,一可以消除太后的顾虑;二可以制造轻松愉快的气氛。
2.太后之色”为何“少解”?
答:因为触龙没有谈让长安君作人质的事情,自己心理防线瓦解了。
小结:本段写触龙委婉谈起生活琐事,显示了触龙劝谏讲求策略的聪明才智。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略。
二、分析阅读课文第三段:
1.“而臣衰,窃爱怜之”中“衰”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别的用法吗?
答:“衰”的意思是老;它的用法还有:①衰竭,减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减少(日食饮得无衰乎)③脱落(乡音无改鬓毛衰)④衰弱,衰败(民衰力微)
2.“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中的“数”是什么意思?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数”的意思是数目;它的用法还有:①几(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②多次,屡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③计算(不可胜数)
3.“贤于长安君”的“贤”是什么意思?“亲贤臣,远小人”的“贤”又作何意思?
答:“贤”的意思是超过,后者的意思是贤良的意思。
4.“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中“长”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别的用法吗?
答:“长”是永远的意思;它的用法还有:①年龄大(孰与君少长)②与“短”相对(带长剑兮挟秦弓)③长久(天长地久)④经常(茅檐长扫净无苔)⑤做长官(尔瓮长铨)⑥长处,优点(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5.“太后曰:‘然’”中“然”的用法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然”是对的意思,《陈涉世家》中“吴广以为然”中的“然”用法与此相同;它的用法还有:①这样(然则余固不幸而遇张乎)②同“燃”(以须炉火之然也)③认为对(沛公然其计,从之)④……的样子(杂然相许)⑤然而(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6.触龙为什么要谈自己的儿子?
答:他是想用自己为儿子作长远打算的事来感染赵威后。
7.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儿女?
答:为他们作长远打算,让他们经受磨练,不能过于溺爱。
赵威后是否受到触龙的感化?从哪里可以看出?
答:已经受到感化,从“太后曰:‘然。’”可以看出。
小结:本段写触龙托子,表现触龙的劝谏艺术的高明。
三、分析阅读四五段:
1.“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中“尊”的意思什么?它还有别的用法吗?
答:“尊”的意思是尊贵,它的其它用法是:①使尊贵(今媪尊长安君之位)②尊敬(尊老爱幼)③同“樽”,酒器(出其尊彝)。
2.“而挟重器多也”中“重”的用法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重”的意思是珍贵的意思。它的用法还有:①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②与“轻”相对(金人十二,重各千石)③重视,敬重(上以无隐,益重之)④加重(故赏之酒肉,而重之以辞)⑤层(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⑥重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3.“恣君之所使之”中“使”的用法是什么?它的用法还有哪些?
答:“使”的意思是派遣,它的用法还有:①使者(两国交兵,不斩来使)②假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让,使得(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质于齐”的“质”在文中是什么用法?
答:“质”是名动用法,意思是作人质。
小结:这两段写触龙劝说赵太后及派长安君到齐国作人质。
四、汇总通假字:
1.日三四里,少益耆食。(“耆”同“嗜”,喜爱。)
2.太后之色少解(“少”同“稍”,稍微。)3.没死以闻(“没”同“殁”,死。)
4.必勿使反(“反”同“返”,回来。)5.奉厚而无功(“奉”同“俸”,俸禄。)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2.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主、书、门”等带点的字。体验“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重点)
3.能正确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难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词卡。(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闯关,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玩个“我来指,你来说”的小游戏,好不好?
2.教师指鼻子、眉毛、嘴巴等身上不同的部位,学生认真观察,快速说出表示不同部位的名称。激励学生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
3.导学:看到我们玩游戏,《疯狂动物城》里的朱迪警官也来了,朱迪警官还想带我们去疯狂动物城里玩一玩、逛一逛呢,你们想去吗?
4.闯关游戏:读词语。
(1)教师说明闯关游戏要求:准确读出城堡大门上的词语,并把它贴到朱迪身上相应的部位。
(2)多媒体课件出示:城堡大门,贴满词卡的图片。学生浏览词语卡片。
(3)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正确朗读词语,再相互之间比赛正确认读词语。
词语:眉毛 鼻子 嘴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腿 脚尖
(4)读准字音的学生获得字卡,并且把字卡贴在朱迪身上相应的部位。(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贴出,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观察是否正确。)
5.识记生字——眉、鼻、嘴。
(1)过渡:我们能够正确读出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记住它们呢?
(2)“眉”字的识记: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目”。
多媒体课件出示:“眉”字的演变过程。
(3)“鼻”字的识记: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鼻”字的上面是自己的“自”。
(4)“嘴”字的.识记:提到嘴首先想到的是“口”,然后是“嘴角”的“角”,再加一个“此”,就是“嘴”了。
6.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黑板上词语出现最多的一个部首是“月字旁”。
(2)同桌合作找出带有“月字旁”的字。
预设:脖、臂、肚、腿、脚。
(3)小组合作说一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
预设:胳膊、脑、肩膀、胆、肤、胖……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带有“月字旁”的字表示身体某一部位。
7.小结:通过游戏互动,学生们正确地认读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词语,闯关成功。多媒体课件展示:城堡大门开启。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游戏、小组合作读词语、归类识字等多种方法,总结带有“月字旁”的字与身体有关,突破“趣味识字”的难点,由此构建起“做游戏——认名称——学生字”的体系。
二、游戏闯关,字词句运用
1.过渡:同学们在朱迪的带领下继续往前走,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走呀,走呀……快睁开眼睛看啊(多媒体课件),城堡的果园里种满了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一定很甜。
2.游戏闯关:摘苹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
(1)教师指出闯关要求,准确读出苹果上的词语即可得到苹果。
(2)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胆子、粽子、镜子、爸爸、妈妈、哥哥、故事、月亮、时候。
(3)学生先小组内合作将字音读准,小组派代表读词语,正确读出词语摘一个苹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
3.运用词语造句。
(1)导学:同学们真是收获满满啊,摘到了这么多苹果。老师还能用两三个苹果上喜欢的词语造句子呢。(老师示范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例如:小的时候,每天睡觉之前妈妈会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从前,我胆子很小,爸爸给我讲了很多英雄的故事,渐渐地我也变得勇敢了。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喜欢的两三个词语说话。
预设: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玉盘。
我很喜欢吃妈妈包的糯米粽子。
(3)集体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教师将说得比较好的句子板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齐读。
(4)指导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读法。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4.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说出自己知道的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
预设:爷爷、奶奶、蚊子、黄瓜、狐狸、漂亮、葡萄。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游戏比拼,字词句的运用,学生们准确地认读词语,并总结带有轻声音节词语的规律。
三、游戏闯关,书写汉字
1.导学:同学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开心,接下来朱迪要带领我们到动物城堡里的游乐园逛一逛。但是,我们要完成以下任务才能进去。
2.多媒体课件出示任务卡: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按照正确笔顺书写“主”字。学生书空和老师一起写“主”字。
(2)师生同步竞争书写“门”字。看谁写的笔顺正确。
(3)男女同学派代表在黑板上比赛书写“书”字,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4)同桌之间竞争书写“我”字。教师提示独体字书写时按照正确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进行书写。教师巡视观察。
3.总结带点字书写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几个字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点”。
(2)总结带点字的书写规律:笔画“点”在字的上方或者左上方时先写点;“点”在字的右上方时,后写点。
(3)根据“点”的书写特点,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带点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闯关、师生竞赛、男女生比拼、同桌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写字卡上按照正确笔顺书写带点的汉字,并且总结带点字的书写规律。
四、回顾全文,布置作业
1.导问:今天大家跟着朱迪玩得开心吗?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今天有哪些收获呢?
2.总结:本节课朱迪带我们来到了动物城,通过闯关游戏,我们认读了带有“月字旁”的生字,准确地读出了带有轻声的词语,还能用两三个词语写一句话,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了带有笔画点的汉字。我们不仅玩得开心,还收获了很多知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跟朱迪说再见吧!
3.作业布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再次感受学习收获的快乐,培养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作业的布置加强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来识记汉字。
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一、诵读比赛,日积月累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朱迪去疯狂动物城里逛了逛。这节课动物城堡里还举行了赛诗会呢,想不想参加?
(2)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热闹的赛诗会。
(3)揭示课题:诵读诗歌比赛。齐读题目《寻隐者不遇》。
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提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之间借助拼音读,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汇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订正。
3.精读古诗,熟读成诵。
(1)导学:同学们已经读准了字音,接下来我们展开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正确、流畅。
(2)多种方式诵读:小组比赛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边评边读、齐读。
(3)指导学生通过二人对话的方式识记诗歌内容。
(4)分角色朗读诗歌。教师扮演诗人,学生扮演童子。师生合作以对话的方式进行诵读。
(5)学生自由背诵,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6)教师抽背,鼓励同学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4.小结:我们跟随着朱迪参加了赛诗会,并且运用了多种方法诵读诗歌。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方法诵读诗歌。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主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以多种方法练习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情景中灵活运用方法,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绕口令比赛,和大人一起读
1.导问:我们参加了快乐赛诗会,朱迪还给大家请来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妞妞赶牛》的图片。
3.导学:从图片上看到了主人公是谁?在做什么?揭示主题。
预设:主人公是妞妞,妞妞去赶牛。
4.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重难点发音的生字。
5.朗读表演:教师示范读绕口令。
6.结合图画演示,师生逐句学习绕口令,正确读准字音。
7.多种方式诵读:小组比赛读、同桌互读。在自然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感受绕口令内容、字词的发音等。
8.角色竞赛,分角色、分小组,和同伴朗读。学生有
韵律快速读绕口令,教师对朗读方法予以纠正指导。
9.活动小结:今天我们快乐地学习了绕口令《妞妞赶牛》,说一说你哪一句读得最好。通过复述,让学生对不同语句进行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妞妞赶牛》内容的认知。
10.延伸活动: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里人一起读这首绕口令。
设计意图:绕口令是汉族传统的语言游戏,将声调极易混的字,组成反复、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本环节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学生在认识了相近字音的汉字,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对读绕口令的韵律感、语速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设计分为三个环节,从认到读,从读到写,在活动中有规律地进行学习。第一环节以认读为主,并在认读中总结汉字的书写规律,根据总结的经验进行拓展练习。第二环节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对带有轻声字的词语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带有轻声字词语的读法和规律,并拓展练习运用两三个词语造句。第三环节以写为主,在正确、美观的书写汉字的基础上能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同一个笔画出现在不同位置,书写的笔顺不同。
第二课时设计分为两个环节,两个环节以读为主。第一环节熟读成诵,不仅会读,在读的过程中还以多种方式诵读诗歌。第二环节,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对读绕口令的韵律感、语速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学生在认读汉字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会观察、总结,把总结的方法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并且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认知,在读中感受中国语言魅力与博大精深。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8 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③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猫到秋天不会收到很多小鱼。
(6)看图读读全段课文,说说小猫错在哪里?(小猫看见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实,他就学着种小鱼,可他不动脑筋,不想想小鱼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会长出很多小鱼的)
师述:小猫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不动脑筋,把别人的办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这里来,就不对了。
7.练习背诵。
(1)填空练习背诵。
小猫( )( )( ),把小鱼(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①小猫干什么了?
②小猫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填空:
农民种( ),收到( )。农民种( ),收到( )。小猫种( ),收不到(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