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2 08:22:1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指导

  1.初中学习散文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丰富语言文字的积累,提高表达情感的技巧和能力。

  2.教材特点:

  本册书安排了11散文,说明散文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重点,散文是学生积累词汇、陶冶情操的良好素材,是为学生范例的有效。

  3.学情特点:

  通过上学期对散文的初步感知和前面几散文的学习,学生对散文应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基本的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找出中心句、抓住关键词,以整合、概括其中心内容及特点。在语言积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现实生活中,七年级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对于大自然中的众多物象还不了解,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更是陌生。

  4.平中语慧教学:

  让充满智慧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让高效美感的结构改变教学的思路。

  (1)我即语文

  (2)以案说法

  (3)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夏季不同节气的物候特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3.学习细致的观察和形象化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思路,领会作者情感;

  2.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3.通过对形象化语言的学习,能模仿说话、。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观察的兴趣;

  2.启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导入语)前面我们刚刚伴随着林斤澜的春风,和朱自清先生一起深深陶醉在姹紫嫣红的春天里,今天我们又将和著名作家杨德祥一起走进火热的夏天,高唱《夏天的旋律》,歌唱美丽的大自然,歌唱美好的生活图景,感悟人生永恒的真谛。(出示标题)在同学们的眼里,夏天又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换句话说,夏天有什么代表性的景物和人的活动呢?说到夏天,可以说是个非常非常美好的季节。夏的夜晚,在梧桐树下,驰骋着梦想,许许多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流动着时尚元素的街头,许多的太阳帽,舞动的曲子,漂亮的姑娘一闪而过,给街头增添了不少的风景。作者杨德祥他不仅看到了夏天的颜色、形象,而且还感觉到它有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就像一曲美妙的歌曲一样,有动人的旋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夏天的旋律》。

  一、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中描绘的夏日风景。

  1.带着对夏天的热爱之情朗读课文,读书时看有哪些不认识的字、词,划一划,然后同学们一起解决。

  2.建立每一部分的阅读信息摘录卡片:物像库、音效库、色彩库、百味居、诗词苑(或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二、传授整体感知文章线索和行文思路的方法。要求:快速浏览、跳读。

  ①分几个小标题?小标题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方法:抓小标题跳读,了解文章结构线索]

  ②从标题中的“旋律”入手,抓与“旋律”相呼应的句子,探解“旋律”的含义。[方法:抓标题,找呼应,了解文章行文思路](提示:旋律一般用在音乐上,描写音乐的句子就是)

  ③提问:在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当中,有没有特别重点观察描写的一种景物?这种景物刚好反映了夏天旋律的变化过程?[方法:抓着反复出现的事物,了解文章行文思路。]

  三、帮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句快速理解文本的阅读方法

  1.方式:师品读示范,分小分别组阅读六个节气,比一比

  哪个组获得的信息多,推荐代表交流展示。

  2.: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先范读,我是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先读、后想,思考节气的特色是什么?再告诉大家我是怎样找出这个特色的。(教师生情并茂地范读)

  师:老师读得是大暑这个节气,老师也读出了许多,迫不及待的想和我的快乐,我觉得关键词有”高音符”“酣畅淋漓”“最高音”从这几个词中,我看出大暑这个节气的旋律是高亢的,”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头老是昂得高高的”我看出大暑是夏天中最热的节气,”该冷就冷,该热就热,不冷不热五谷不接”这个句子中我看出大暑虽然很热,但热的天气对某些庄稼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还从”秋就要分娩”看出大暑过后将是秋天.通过以上内容我看出作者对大暑这个节气也是很喜爱的.老师看出了许多内容,你们也看出来了吗?

  3.学生活动。

  四、研读发掘:研读“立夏”和“芒种”这两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的。比较两部分描写的不同之处。

  1.过渡语:

  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我们之所以能读出这么多内容,是因为作者观察的很精细,而且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观察才得到的,观察之后用笔描写,描写的时候特别注意想象和联想,特别注意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写,所以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这么令人向往。下面我们就以一,三两段为例,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请两位同学用你那优美的声音来展示这两个节气的优美景色,同学们边听边想,他们读得好不好,读出了作者的感情没有,读完之后同学们讨论讨论,在这两节当中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怎样在描写。从选材和情感、句式等各方面进行比较。

  2.学生活动。

  3.:[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歌:调动感官细观察,眼耳鼻舌身挥洒;色形声色和味道,想象修辞巧添花]。

  五、品读:

  赏析你最喜欢的章节,画出欣赏的句子,并说出欣赏的理由。

  (提示:从词性、句式、修辞、感情色彩、词义等方面赏析)

  [基本句式:本句采用了……(写法或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基本过程:先美美地读,用美读来感染人,再用赏析来说服人。学生老师都可以点评。

  学生:如何品析美词佳句。

  六、拓展创新:

  课件展示一组景物画面,学生仿照课文的语言想像描写。欣赏、。

  1.过渡语:

  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美词佳句,一定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描绘,也一定能写出同样好的文字来。

  2.展示课件图画,帮助学生完成由图画走进文字,又由文字想象图画,再由图画创造文字的转换迁移过程,同时减少学生思维时间,一个创造想象平台。

  3.生仿写,然后在班上展示,由学生对其作品进行。

  七、全文。

  诗人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自然风光无限,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长出角须触摸自然,我们会发现美无处不在,人生美不胜收,生活无限美好。

  八、板书设计

  夏天的旋律

  立夏竞相争艳快喜热爱夏天

  小满孕育成熟满

  芒种编织快乐忙热爱大自然

  夏至充满活力活

  小暑果实累累趣热爱生活

  大暑享受炎热乐爱

  过程景色特点情感主题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

  2、对学生进行扩词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按时间顺序排列词语。

  3、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对联有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按时间顺序排列词语。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对联有一步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一起去语文乐园游玩了,你们高兴吗?那好,让我们快出发吧。

  (二)词语超市。

  1、先来看看词语超市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课件出示词语:

  地毯乳汁青草亮光火花洪水丝带贝壳笛声

  2、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读准字音。

  3、再课件出示:

  洁白的地毯甘美的乳汁茂盛的青草美丽的火花

  滔滔的洪水柔和的亮光黑亮的丝带五彩的贝壳

  悦耳的笛声

  4、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些加上修饰语的词语,说说有什么感受。(词语描写得更生动。)

  5、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通过读体会形容词的意思。

  6、练一练。

  ()的贝壳。

  请学生从上面的词语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练习。选择词语说一句话,鼓励学生在平时注意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三)填一填。

  1、请学生自己看看这道题,想一想这道题什么意思。

  (让同学们用春字和花字组四个词语。)

  2、请学生试着自己先说一说,然后把组好的词语说给旁边的小伙伴听听。

  3、同学在全班发言,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有新意的组词,教会学生欣赏美。

  (四)排一排。

  1、请学生自己看看这道题,想一想这道题什么意思。尤其是多读读例句。

  (让同学们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排序。)

  2、请同学们自己做做下面两道题。

  3、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答案,有问题时请组里同学互相订正。

  4、教师在全班订正,教会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欣赏。

  1、请学生自己读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短文,说说这篇短文的'主要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和同桌商量商量。

  3、理解内容后再请同学们读读短文,说说小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小解缙很聪颖、调皮)

  4、读出小解缙的聪颖、调皮。读出曹尚书的气愤无奈。

  5、读后也可以请同学们分角色演一演。

  (二)写字板。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两行字,想想这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是一副对联。)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可以请学生先描一描,然后再写。

  (三)语文生活。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题目要求。

  2、请同学们先在课下收集一些春联。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老师请学生在全班读读自己找的春联,并说说春联的意思。

  4、老师发给学生一些红纸,请学生抄写春联。

  5、在班内开展一次春联展示会。可以请学生试着编一些春联。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渎自悟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xx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

  二、学习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 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

  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

  配乐唱。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

  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形近字:禹()旺()壤()汤()陕()寓()汪()嚷()烫()浃()

  ⑶词义: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洪水。)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洪水的折磨,苦苦诉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会。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鲧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偷息壤驱赶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杀死。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继承你志,带领人们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的苦战治服洪水。

  五、学习课文,解鲧治水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①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②注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说半天,他也没有理会。”③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半天,谁也没有理会他。”④理论,交涉;⑤照料,处理。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第③项)

  c.教师小结: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再也不能袖手旁观,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⑴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洪水,露出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洪水,但最终的结果

  又是如何呢?

  ⑵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鲧,夺回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识记生字词以及作家作品。

  能力目标: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作者五次读《海的女儿》的感受,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寓理于事,以叙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

  情感目标:

  学习人鱼公主顽强.坚定.永不放弃的精神,做一个热爱读书,有精神追求的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生举手回答

  巩固基础知识

  三、学生速读课文,筛选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筛读能力和对有用信息

  把握能力

  提问:

  1、作者几次读《海的`女儿》提问由易到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都在什么时间?(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

  2、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

  3你最欣赏人鱼公主什么品质?(方法总结,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明确

  筛读方法:1、从题目入手,抓住主要内容。

  2、学会自问,带着问题读课文。

  3、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4、次要内容一眼带过

  四、分析课文

  本文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读《海的女儿》,的不同感受,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她每次读书都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教师范读一段二段,提朗读要求。

  2指一名学生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方法指导1先读课文,总体感知划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语句。2细细揣摩,抓住关键

  3通过作者的感受,你能用四个字简单3总结概括,提炼感受概括吗?

  作者后四次读《海的女儿》的感受,按让学生了解论证思路照我们分析第三段的方法依次进行。

  (提高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朗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作家毕淑敏读童话《海的女儿》竟然经学生谈体会,教师多角度指导,对历了四十年的过程。通过她的不同感受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你能知道他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1生字解词

  2.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7

  【《断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2、 理解并分析短诗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诗歌鉴赏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拓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教学设想】

  布置同学预习五首短诗,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从同学课前预习作业情况看,多数同学对于这五首诗的主旨把握均较为准确,也存在多种解读,最大问题在于许多同学在阐述诗歌主旨的解读过程时,表述还欠严密,赏析时还不能做到有理有据。因而,在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情况时,须特别强调在陈述本组观点之后需阐明这些观点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许组员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和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解读《断章》

  1、介绍作家作品:

  卞之琳(1910—20xx),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对象。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2、整体把握

  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觉得不全懂,似乎简单的字眼里藏着很深的道理。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这样看来,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却能通过这样一首极其短小、通俗易懂、画面鲜明的小诗表现出来,其高超的`表现技巧令人佩服。

  三、问题探究:

  1、《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2、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诗,你说呢?

  关于《断章》这首诗的旨意,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桥头的“你”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楼上人梦中的“装饰”。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另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诗人自己说他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他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原来,《断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过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创造。

  3、 这是我中学时代很喜欢的两首诗,当我读着《断章》和《错误》时,这两首诗就在眼前晃着,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其中的原由?

  明确:阅读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很相似。(可就诗意与同学简单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读诗若能抓住诗中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作者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4、品读《断章》,讨论小结:从字面上看,《断章》极其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觉得简单的字眼里蕴藏着很深的道理。仔细品味,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5、学生分组讨论,力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1)请组长汇报本组解读《断章》的总体情况;

  4、课件展示学术界对《断章》的几种解读;

  教师可提供几组有关《断章》诗意的资料:

  A)学者、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B)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中的花朵。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C)《断章》这首小诗,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触景生情,储藏在记忆中,当还远远早于这个日期”。“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小结: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教师要抓住“你”“风景”“明月”“梦”几个意象作适当的补充。)

  6、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当场背诵。

  四、拓展延伸

  补充余光中《连环》一诗,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无达诂、个性化解读这种阅读特点。

  连环——仿卞之琳诗意

  余光中

  你站在桥头看落日 /落日却回顾 /回顾着远楼 /有人在楼头正念你

  你站在桥头看明月 /明月却俯望/俯望着远窗 /有人在窗口正梦你

  【教学总结】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只有四行的小诗可以算作卞之琳的代表作之一,题目叫《断章》。这原本是他一首长诗里的四句,因不甚满意,便删去了其他诗句,只保留了这四句,我认为删得确实妙。

  这首诗清新质朴、寓含哲理,睿思藏于字句之间,是典型的朦胧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眼前是否闪过一个镜头:你站在桥头凝望着远处秀美的风景,而同样在楼上看风景的人也将你纳入这窗外的景色之中,陶醉在风景中的你不知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作者正是用这样一个具体的意象,道出了抽象的哲理。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类似的位置,物与我,我与他,他与你之间都有着内在的关系,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同样影响着别人,就像那看风景的人会成为风景,谁知道那位楼上看风景的人会不会成为另一个看风景人的风景呢?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两句用了两个“装饰”,点出了“你”为止的变化。当你望着窗边皎洁的明月含着甜甜的笑进入梦乡时,你不会知道,也许一个陌生人在梦中梦到了你,你装饰了他的梦。这节可以看作与上一节不相承接,各自成章,但它们表达了同样的道理,通过位置的变换对比和两幅充满诗意的图画,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直很喜欢《断章》,含蓄的字句中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会像一些华丽而空洞的诗篇被历史遗弃。

  静静地看风景,静静地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不也很快乐吗?

  倚在窗前看风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看风景的女孩突然抬头,目光似乎与我对视,这一刻心中滑过一丝感动。《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据说作品是一首长诗断章,朦胧的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短短几行明白易懂,而读者却在其中获得极其丰富复杂的感受。

  在我看来断章是一种状态也可以是一种态度。有的人断章取义,对事物无法洞悉全部,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这种状态通常让人觉得可笑,而另一种断章则有一种欲说还休的`美感,类似“难得糊涂”“不求甚解”的境界。前者多少有些功利色彩,所以会大作深究盲目总结,而后者显示悠然超脱。生活不是作学术研究,可以用定律公式推出个子丑卯,试问世间人,世间事无穷无尽,变换莫测,有什么能够真真却却明明白白地剖析清楚呢?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所以用断章的态度面对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断章不是不让人逃避现实,而是让人看清这个世界,培养一种良心的心态。有些事已经发生,断章最美好的部分,把它深埋记忆,有些事正在发生,断章最当下的部分,脚踏实地,坦然面对。有些事将要发生,断章最积极的部分,把它当成指引前的灯塔……甚至一片云一滴水一只蚂蚁都能让我们断章,去捉最细微的那丝触动,感受最美的绽放。

  “ 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在苍茫的世界里我们何其渺小,面对生活,太纯粹的清醒有时难免疲惫与徒劳,于是只得断章,断章身边匆匆走过的身影,断章眼前的风景,断章远方若隐若现的未来,断章这个世界,断章着我们自己。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别人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必追问,无须深究,只是此刻,就很美。

  论诗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其实作为言情诗来读,诗味才足呢!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浓郁隽永的情思,那把玩不尽的戏味,那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园地》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