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并确定材料。
2.学习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1.学习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并确定材料。
2.学习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揭示作文题目: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读题。
2.读“习作要求”。试说写好本次作文有哪几点具体要求。
((1)审清题意。(2)选好事件。(3)经过写具体。)
3.自学习作提示。
(1)如何审清题意,划出交待方法和要求的一句话。
(2)仔细琢磨题目每个词的意思,解说对题目选材范围和要求的理解。
4.课堂交流。讨论上述问题,综合归纳板书:
亲身经历一件事
时间、地点不限
内容:好事愧疚的事新鲜事乐事有意义的`小事
重点理解:
(1)“亲身经历”是什么意思?(必须是自己参与的真事,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胡编乱造。)
(2)“亲身经历”的事很多。哪些事有必要写下来?(明确“有意义”,必须给人以启示,或赞扬好品质、好思想,或总结经验教训,或批评不良行为。)
5.交流材料,开拓选材思路。
(1)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事(简要说清这件事的时问、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为什么选这件事写?(说清楚这件事的意义。)
展开说,适时评价:材料是否“亲身经历”;事情的积极意义是否明确。
(2)小结。
联系习作材料,强调:①善于选取亲身经历的小事写。小事涉及的人物少,场面小,时间短,情节简单,容易写好。②在经历过的众多小事中进行比较,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事情的发生有远有近,以选最近发生的写为宜,近期的事记忆较新。
6.指导习作。
(1)复习。写事的文章我们已写过不少。复述记叙的基本要求。(①六要素完整;②经过部分分几步写;③写好重点一步。)
(2)学习“参考片断”,自学后讨论:
①片断写什么内容?(“我”偷改考卷被发现后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
②划出反映“我”内心活动的句子。说出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板书:被发现--老师批评--同学们议论
(乱极了)(像锤于打)(悔,限)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我”的感情。)
④小结方法:在叙事中要写好语言、行为,写好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 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查阅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材料,幻灯片。
学生准备
课本、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生词
学习多音字放假 寒假 请假 假如 假设 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通过字典帮助解释。钦佩:敬重佩服。钦:敬重。 难怪:怪不得。表示明白了某种情况的原因,就 不觉得奇怪了。 乖巧:讨人喜欢。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认读字,写多音字,并给多音字组词。 通过字典帮助解释。 让学生认读 认读字。扩展知识,学习词语。
三、熟读课文
1、我给大家介绍半边井的知识,从哪里来的?
2、我们看看爷爷是怎么说的。
3、原来半边井是因为有一半井口露在墙内,所 以叫半边井。为什么要把一半井口露在墙外呢?
4、那是不是只有我家有半边井啊?你从哪里看 出来的?
5、这些人家挖半边井,让穷人从井里免费挑水, 你觉得这样好不好?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什么? 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文章最后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谁知道鹿港为什么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了解鹿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游客在巷子里 走来走去? 为什么会盯着围墙下瞧个不停? 是爷爷说的.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没有能力雇工人挖井。为了让他们也有井水喝,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 挖在围墙下,井口一半在墙内,一 半露在墙外。这样一来,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 因为有些人家没钱挖井,没水喝, 所以把井口露在墙外面,让他们也喝到水。 不是。“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挖在围墙下,”肯定不止一家有半边井。 好。体现了人与人的互相帮助, 互相关爱。 从很久之前,鹿港的人就互相帮 助,互相关爱。现在还在延续这种 关爱。 指名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通过连环问题,引 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四、作业
1、复习1-7 课生字,听写。
2、熟读所学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复习巩固所学知。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文言文教学是高一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学习兴趣受到影响。而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恰恰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和保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更是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设计就是想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读懂课文,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设计提要〕
本设计根据各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一段:画图法第二段:导游法第三段:描述法第四、五段:法第六段:讲解法
〔实施步骤〕
一、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
2.在课文疑难处打上记号。
3.初步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
二、学习第一段
每大组推举一名代表上台,根据第一段内容在黑板上画出详图。
画完后比一比,哪一组的代表画得最好。
各组的学生都可以为本组上台的代表帮助和意见。
〖说明本段有“阴”“阳”“东”“西”“南北”等表方位的词,有“汶水”“济水”“谷”“古长城”“日观峰”等表示地点的词,如果能准确画出详细示意图,就说明这一段读懂了,示意图上出现的问题也正是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多个示意图一比较,孰好孰差,谁对谁错,也就清楚了,教师再适时点拨,问题也就解决了,学习兴趣也激发起来了。
三、学习第二段
每两人一小组,分好工:一人根据第二段内容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另一人根据登山路线图写出游览导游词,二人必须紧密配合。
完成后,每大组抽一个小组上台演示:一人画一人讲(边画边讲)。教师根据情况作些提示或指导,最后讲评。
〖说明此段是重点段,有叙述有描写,难点较多。画登山路线图着重熟悉作者所经过的地方:京师(起点)、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之限、泰安、泰山南麓、中谷、中岭、西谷、泰山巅、东谷、天门(终点);导游词着重解决登山时间、行走距离、登山情况、途中所见,以及适当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读懂、读通,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四、学习第三段
要求学生根据第三段的描写,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日出的情景,分别描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抽2-3人发言,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发言作出评论,教师作。
〖说明此段是写得最好、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但作为文言文,今人读来稍嫌简略,加上学生这方面的经验不够,所以学生难以真正领会作者笔法的高超,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五、学习第四、五段
要求学生从第四段中摘录出表现泰山人文景观的词语;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说明这两段没什么难点,不难读懂,但关系到游人对泰山的总体印象,不能忽视,用法做一个.,能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留下较深的印象,。
六、学习第六段
教师介绍“桐城派”代表人物、文学成就及其艺术特征和风格,重点介绍作者姚鼐。
〖说明有关作家生平创作及重要文学流派的知识是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
七、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抓住特征巧妙烘托和语言简洁生动的特色。
〖说明的艺术特色非常突出,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体会得到,不需过多讲解。
八、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说明可适当补充一些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
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生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 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生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
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同学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生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生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板画。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我长大啦!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和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
引导同学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生长录” 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板画。
五、总结全文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生长录”上。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及要求: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生字的意思,尝试背诵课文。
2.学习2个生字:游、伞。
3.通过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体验,进而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和感受为什么小作者最后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图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春姑娘快走了,热情的夏姐姐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2.你觉得荷叶怎么样?
3.板书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
(1)看看诗中一共有几个小节(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生词:热情透明游入穿梭眨眼一柄大伞举着嬉戏花丛荷塘
三、讲读第一段
1.谁来当当热情的夏姐姐,向小朋友们打个招呼?
2.出示句子:想变点儿什么?
(1)指导朗读:(2)齐读:
四、讲读第2—4小节
1.小诗人想变点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2—4小节,找一找。
2.指名说
3.小诗人想变的东西可真多,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最想变成这里的什么呢?(指板书,生接说)
雨滴出示句子: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4.指导朗读
小鱼
(1)鱼的种类很多,你想变哪种鱼呢?
(2)指导朗读:谁也想变小鱼游一游?
蝴蝶(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
蝈蝈
(1)听,是谁在唱歌?(相听听蝈蝈的歌声吗?)出示蝈蝈的`叫声。指名生齐答。
(2)指导朗读
星星和月亮
师引读生接读
五、讲读第五小节
1.当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时候,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只是因为这荷叶又大又美,小诗人才想变的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小节吧!(自由读)
3.指名说
4.小伙伴们多喜欢这大伞一样的荷叶啊!小鱼来了——生接读,雨点来了——生接读。
8.荷叶还会给哪些小伙伴带来快乐呢?
9.荷叶可以给这么多小伙伴带来快乐,怪不得我——引读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10.齐读第五小节
六、小结
1.指导背诵
2.夏日天来了,小朋友们除了想变书上描写的这些事物,你还想变点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3.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多快乐!请我们每个小朋友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设计: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
雨滴 小鱼∣
↓∣
蝴蝶 蝈蝈 ∣
↓∣
星星 月亮∣
↓∣
最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美国教育家随意指定三个中国孩子做一个游戏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人不仅要智力发达,还需要有爱心并具有忘我、无畏的品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1个认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孩子具有爱心、忘我、无畏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课题质疑导入
同学们,这个词你们认识吗?(板书:聪明)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的同学谁聪明,为什么说他聪明呢?那么聪明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第13课,继续探讨聪明是什么 (板书课题) 如果为课题加个标点符号,你们认为加什么合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不丢字、不加字,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字卡,检查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自由读1—4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 这三个孩子是精心挑选的吗?(不是) 你能把随意换个词说说这句话吗?
2、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个游戏的规则,谁来读一读? 你们觉得这个规则怎么样?(紧张、害怕)
3、 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出示游戏规则,师生共读。
4、 是呀,这确实是生与死的选择呀!那你能用如果……就……这个句式说句话吗?
过渡:面对这生死攸关短短7秒的游戏,三个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玩这个游戏?请同学们轻声读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三个孩子神态的词语。
惶恐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说说吗?
孩子们为什么会紧张害怕呢?
教育家神秘的眨了一下眼睛,你们猜此时他在想什么?
游戏结果怎样呢?(成功了)
你觉得孩子完成的速度怎样?(很快) 你是怎么知道的?(全部时间不到5秒)
让我们一起数5个数体验5秒钟的短暂。
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孩子以惊人的速度完成游戏。合作的如此有秩序,如此临危不乱,真值得人敬佩啊!看到这种场面美国教育家(惊呆了) 他为什么会惊呆?(指名回答) 过渡:是呀,美国教育家看到这一切惊呆了,此时,他有很多的问题想要问问孩子们。
快速朗读第6自然段 预设问题:这段话中哪几句话让你最感动?
指生说,并读一读感动的话语。
出示课件字幕。分析三次对话。从中你能感觉到他们是什么样的中国孩子?
课件出示:为什么不争先逃命? 他最小,我应当让他呀! 为什么不先逃生? 三个人里我最大,应该最后离开。 那你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吗? 宁可我被淹死,也不能淹死弟弟们。 板书:爱心、忘我、无畏 过渡:这是多么朴实的话,但十分精彩,这种平凡的表现,却显出精神的可贵。现在,老师特别想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你们想吗?男同学扮演小男孩,女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扮演教授,让我们来一起合作读读这段,共同体验那份感动。
5、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被感动了,孩子们朴实稚嫩的话语也深深感动了美国教育家:(师手势,生接读)第7自然段。
6、教师引读,学生感悟;
■仅有7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生)他最小,我应当让他呀! 这颗爱心已打动了美国教育家(生接读)泪水‘唰’地一下从美国教育家的眼里涌了出来。他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仅有10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生接读)三个人里我最大,应该最后离开。 这种忘我的精神怎能不让教育家感动:(生接读)泪水‘唰’地一下从美国教育家的眼里涌了出来。他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仅有10岁的小女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生接读)宁可我被淹死,也不能淹死弟弟们。 这种无畏的品格使教育家震撼了,他再也忍不住了: (生接读)泪水‘唰’地一下从美国教育家的眼里涌了出来。他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7、这三个孩子的做法仅仅是聪明吗?
8、小结:是的,聪明的人不仅要智力发达,还需要有爱心并具有忘我、无畏的品格。
四、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许许多多充满爱心,忘我,无畏的人,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结合周围实例)
五、回顾课文,提出希望。
结束语:孩子们,用你们的爱心去呵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吧,用你们忘我无畏的品格去感动所有的人吧,用你们的真诚去与人合作吧,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做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