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

时间:2024-05-07 08:06:14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严肃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叮嘱

  28画杨桃审视

  老师启发严肃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2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取笑,要善待他人。

  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父亲和老师相同教育观点的对比,老师和同学的不同看法和态度的对比,同学们前后不同认识和态度的对比),充分的对话描写(画杨桃这件事情的经过主要在人物的对话中展开),是这篇课文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的鲜明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计理念】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

  【教学过程】

  (上课前在黑板左侧板书: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教诲;在黑板右侧板书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谈话激趣,揭题启读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平常画画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怎么要求你们啊?(指名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画画的事情。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23、画杨桃。(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来读课文。第一遍读,大家比一比,谁读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的过程中,遇到有生字词,用方框框出来,读到难读的地方,千万别放过,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明白了吗?现在开始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走到学生当中,个别指导,了解学情,捕捉三位读书典型:读得最有表情的一位,读书时习惯最好、姿势最正确的一位,最后读完的一位。

  (师:刚才教室里书声朗朗,老师听得都陶醉了!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同学站起来。第一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因为他(她)刚才读得最投入,表情都读出来了!第二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因为他(她)刚才读书时的姿势最端正,习惯很好!第三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因为大家都读完了,他(她)还在读。读书速度有快有慢很正常,但通常情况下,别人都读完了,没读完的同学也会跟着停下不读。他(她)不是这样的。这是很认真,很实事求是的一种学习态度,老师很欣赏!)

  2.师:在课堂上,能够站起来,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现在看到黑板左边老师板书的这几个生字新词,谁能站起来,走上讲台,当当老师领着大家读?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教师随机指导读准“叮”“审”“晌”等的字音。

  3.师:现在请大家拿起笔,给课文标小节号,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19)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课文从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直接讲了画杨桃这件事情的经过。(2—18)那么剩下的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和画杨桃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三、深入研读,体悟事理

  1.指名读抄写在黑板上的课文最后一段话。师: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教师的处理引导:

  a.“教诲”是什么意思?师:能不能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什么词语?(教育、教导)“教诲”就是“教育、教导”的意思,“诲”这个字的意思和“教”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教育、教导”的意思。

  b.“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师: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中“他们”指谁?(老师、父亲)“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谁理解了吗?(他们的教导对我一生都有作用,都有好处)

  师:这段话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却是作者对这件事情的一个评论,点明了这件事情对我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学习课文,就善于要抓住这样的带有评论和总结性的关键语段去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2.师:父亲是对我的教诲是什么?课文哪里写了?(第一自然段)谁愿意站起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他(她)读得怎样?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写父亲对我说的那些话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叮嘱)是啊,不是一般地说说,而是“叮嘱”。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叮嘱”的语气来。(指名读,从读的语气上作评价;师范读这一句,然后全体齐读。)现在,大家读明白了“叮嘱”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再三嘱咐,再三交代别人应该怎么做)父亲叮嘱我什么呢,能概括地讲吗?(指名说,板书: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师:第一自然段也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但通过这段话,却引出了画杨桃这件事情。结尾一段说“这位老师讲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这里“老师讲的话”(在黑板上“老师讲的话”下面划横线)具体指的是什么话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画杨桃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去发现吧。

  师:作者在记叙画杨桃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发现没有,语言表达上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什么?(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谁和谁的对话?(老师和同学)。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2—18自然段),老师读叙述性的话,女同学读老师说的话,男同学读同学们说的话。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

  分角色朗读。

  师:刚才的朗读,我们把文中的对话的角色弄清楚了。谁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学生概述:“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开始都笑了。老师让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大家发现杨桃原来是像五角星的。老师教育我们不要忙着笑别人,先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看到是什么就应该画成什么样。)

  进一步点拨引导,加深理解体会:

  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看到的杨桃像个五角星。“我”按照父亲的叮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师:“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画得很准确。“我”把作业交上去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自信、愉快、希望得到表扬)

  师:可是结果呢?(同学们都哈哈大笑)同学们笑什么?为什么笑?(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认为我画错了,画走了样。)

  师:同学们这样笑“我”,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难过、伤心、气愤……)

  师:同学们都哈哈大笑的时候,有一个人没有笑,是谁?(老师)是啊,老师不但没有笑,而且做出了一个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举动,是什么?(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去“审视”。)“审视”是什么意思?(很认真地看,很专心地观察)谁来学学老师的样子“审视”一下,很遗憾没有杨桃,就“审视”老师手中这本书(老师持书站立于讲台上,指名1—2位同学到前排靠边的位置上“审视”)。

  师:经过一番审视,老师又露出了一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表情,是怎样的表情?找到这句话了吗?(指名读)。同学们都笑了,老师为什么这么严肃呢?(因为老师发现“我”画得对,画得准确,同学们取笑“我”是不应该的。)

  师:“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怎么回答的?(“好──笑!”)你注意到课文写同学们这个回答的`时候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一个破折号和一个感叹号)怎么读好这两个标点符号呢?(师生一对一角色对话练习朗读。随机引导认识破折号的用法:表示声音拖长,同学们拖着声音笑“我”。)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个词语──“半晌”,是什么意思?(好一会儿)老师好一会儿都怎么样?(神情严肃,没有说话)那这“半晌”老师可能在想什么呢?联系下文思考思考。(老师在想,怎么让同学们知道“我”并没有画走样,不应该取笑“我”。)

  师:于是,老师又做出了第二同学们意想不到的举动,是什么?(请笑的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结果这几个同学看明白了什么?(杨桃真的像五角星,“我”没有画错,他们取笑“我”是不应该的)这个时候,这些同学心里会觉得怎样?(不好意思,很难为情)我们分角色来体会一下文中的对话。我是老师,谁愿意做同学?

  师生一对一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师:“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呢?生:“像……五……五角星。”(随机引导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师: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这位老师可以严厉地批评取笑别人的那几位同学了,可是,老师又显露出了第二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神情,是怎样的神情?(和颜悦色)“和颜悦色”是怎样的神情?谁能学一学这样的神情?(指名学)谁能“和颜悦色”地来读一读老师说的那番话?(指名读,关注读时是不是带着“和颜悦色”的表情)。

  师:现在,请大家看到黑板,你知道课文最后这段话中“老师的话”具体是指哪些话了吗?(指最后“和颜悦色”地说的这些话)

  师:对,就是这番话。现在,我就是那位老师,那么你们是谁呢?(同学们)对,你就是文中的同学们,你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曾经笑“我”的同学,我现在要和颜悦色地对你们说一番话,你们认真听,认真想。等下听完了,如果你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有话要对老师说,就说明你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领悟。

  教师角色背读,学生倾听。听后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文中同学的角色,交流体会。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明白文中这位教师所教育的道理,体会文中这位教师善待学生的品质。

  师:老师的这番话,仅仅是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画画吗?你觉得还暗暗地在告诉同学们什么?(讨论,交流,明确:不只是在教同学们怎么画画,更是在教同学们也包括我们在内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随机板书:实事求是、善待他人)

  师:是啊,作者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请大家再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学生齐读)也希望这位父亲和这位老师的教诲,能使我们一生受用!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

  叮嘱、审视、半晌、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位老师的话连同我父亲讲的和颜悦色、教诲实事求是善待他人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3

  【设计思路】

  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教学目标】

  1、认准生字、读通课文,把握故事梗概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板块解读文本,逐步挖掘主题

  3、初步认识“实事求是”的内涵:感受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教学现场】

  一、情境体验、导入新课

  师: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生:有趣。

  师:(对照课前板书: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生:想。

  师: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

  生齐读: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生: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第2段)

  师:你不仅将这段话读得非常流利,而且带上了自己的感情,真不错!

  生: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第1段)

  师: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你来当小老师领读吧!

  生:叮嘱。

  生齐读:叮嘱。

  生:于是,老师请这几位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第13~16段)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

  生: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坐回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第18段)

  师: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生: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如此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第19段)

  师:刚才你把带拼音的这个词读得很正确,再来读一读。

  生:教诲。

  生齐读:教诲。

  师:“教诲”是表示有教育意义的话语,所以“诲”字是言字旁,(师范写),很多同学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能没有注意到这里的笔顺应该是点-横-点,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注意写字的`姿势。

  (生练写,师巡回)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生:同学们对我的画大声讥笑的情景。

  生:老师对我们说的教诲。

  生: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对话。

  生:我画得那幅很像五角星的画

  师: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听单志明老师执教的《画杨桃》有感

  《画杨桃》是支老师上得相当成功的一堂课,单老师敢于去挑战,不为别的,就为这,我们就该为他鼓掌。单老师短短的三年教龄,却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我们也该为他喝彩。

  单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板块教学

  这节课的教学,单老师紧抓“老老实实”一词切入教学,并以此为突破口,将文本分成三大版块:“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由此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老老实实作画”,“老老实实评价他人”,“老老实实做人”,层次分明,脉胳清晰。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我觉得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我曾请教过名师,你们是怎样去解读文本的,他们的答案是统一的,他们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悟不出什么时,你就去读课文,一遍两遍甚至几十遍,读着读着,课文中含着的意思就出来了。其实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吗?是的,一个老师能把课文读得多深,学生就能读得多深。从单老师对文本的把握,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及时的评价等,可见单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较强,文字底蕴较深。

  二、指导朗读,丰富语感

  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这节课上,单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也达到了学生对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中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在初识“实事求是”板块中,单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可以联系上文1~2段结合句子去发现。”在丰富“实事求是”板块中,单老师又是这样引导的“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两则对话不同的味?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起分享,合作读一读。”

  正所谓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都是有缺陷的,没有缺陷的课堂是遗憾的,整堂课,学生完全照着老师的预设走,可以说课堂十分流畅,但如果这堂课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再多一些的话,或许就会有未曾预约的精彩,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同学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同学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俺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同学围绕课题质疑:

  ⑴谁画杨桃?

  ⑵怎样画杨桃?

  ⑶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⑷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考虑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俺”,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安排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括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俺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⑴这个自然段告诉了俺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⑵“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⑶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⑴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⑵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俺”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同学说出自身看到的样子。(让同学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协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协助同学理解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让同学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⑴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⑵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⑶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同学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⑴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⑵前两句告诉了俺们什么?

  ⑶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⑷同一事物,当他人和自身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⑸什么叫相信自身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他人影响。)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⑴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⑵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俺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⑶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他人的看法、想法和自身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他人的看法、想法和自身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他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身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假如俺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俺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俺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优秀03-08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01-30

小学语文教案:画杨桃01-07

小学语文:《画杨桃》08-15

《画杨桃》优秀教案08-15

语文《画杨桃》的优秀教案设计08-26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6篇)02-01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6篇01-30

语文 -画杨桃08-15

小学语文教案:画杨桃7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