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忧郁、呜咽)。
2、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反复朗读感悟,从各个角度交流 各自的阅读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鸟儿的资料,仿照课文再写一份侦察报告。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反复朗读感悟,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内容中概括出相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自学
教法指导:
朗读指导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写有小标题的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海洋图和春天的田野图。谁能给老师提点建议?
生:老师应该再画上燕子、海鸥……
师:对,可是我很久没听到它们的消息,很想念它们,咱们先看看它们怎样了好吗?板书课题:《鸟儿的侦察报告》。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自由读文,想一想:鸟儿为“我”发回了哪些侦察报告?
2、反馈自读情况。
A、野鸡妈妈孵不出小野鸡。
B、燕子在哭泣。
C、海鸥飞不起来了。
D、鸟儿迷失了方向。
3、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不幸的事呢?请四名学生分别读四封侦察报告。
4、听了这些鸟儿的不幸遭遇,你有什么感受?在小组里说一说吧?
5、全班交流。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鸟儿朋友给作者发回的四份侦察报告贯穿全文,控诉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滥用农药、化学品、石油泄漏、排放废气等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带来了令人心痛的恶果。
三、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自查生字。
板书设计:
鸟儿的侦察报告
野鸡妈妈孵不出小野鸡。
燕子在哭泣。
海鸥飞不起来了。
鸟儿迷失了方向。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感悟课文主题。
1、如果你是燕子妈妈,你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
2、能带着这种感情给大家读一读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侦察报告之二”。
4、怎样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呢?谁有好办法? (保护环境,保护鸟类)
5、海鸥是海洋的清洁工,海鸥到哪里去了呢?谁来做一下海鸥自述。
6、学生根据“侦察报告之三”以海鸥的口吻讲述自己的遭遇。
7、刚听说燕子在哭泣,又听说海鸥也飞不起来了,作者的心情怎样?
8、指导读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
9、作者怀着这种心情收到了第三封报告,谁愿意代表鸟儿来做自述?
10、学生代表鸟儿自述。
11、鸟儿的心情如何?带着体会读一读。
12、你们想去营救它们吗?作者也立即行动去营救鸟儿,但是没有成功,他的心情怎样?读出他的心情。(同桌互读)
三、课文拓展。
1、作者希望更多的鸟儿能在洁净的天空里欢乐地飞翔、歌唱,你是不是这么想的?怎样做才能实现呢?
2、请同学们为保护环境说一句话吧!
3、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鸟儿朋友不会再受到死亡的威胁,也会听到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会看到鸟儿展翅飞翔的雄姿。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查找有关人类不当行为对鸟类造成伤害的资料。
板书设计:
鸟儿的侦察报告
野鸡妈妈孵不出小野鸡。
燕子在哭泣。
海鸥飞不起来了。
鸟儿迷失了方向。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本文从客观实际出发,摆事实,讲道理,提出充足理由,得出明确结论的说理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大有好处,应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对隆中对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诸葛亮怎样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分析当时形势,推断未来发展,为刘备确定了建立帝业的政策和策略,从而认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远见。教学过程 中注意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导入 新课
1.出示预先准备的《三国形势图》。
2.东汉末年,广大农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纷纷举行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3.东汉统治者利用地方豪强镇压农民起义军,因此各地豪强武装扩大了势力,各据一方,互相混战。当时袁绍占有现在的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北部一带,势力最大。曹操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以几万兵力打败袁绍几十万大军之后,到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成为势力最强大的军阀,整个黄河流域,几乎都在他的控制范围。
孙权占有长江下游一带,包括现在的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浙省北部,以及安徽省的宣城、江西省的吉安等地。刘表据有现在的湖北省荆州二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省。张鲁占据了现在四川省北面的汉中一带。
刘备在公元186年靠镇压黄巾军起家,只有几千人马,没有地盘,先后曾依附曹操、袁绍等人。曹操袁绍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到汝南活动,扰乱曹操的后方。公元201年被曹操赶到荆州投奔刘表,屯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次亲自到现在湖北省襄阳县城西20里的隆中访问诸葛亮,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二、板书课题,解题
对,对策。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
三、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
1.学生默读。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借助工具书、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陇亩(lǒng) 倾颓(tuí) 猖獗(chāngjué)
存恤(xù) 夷越(yí)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3.学生个别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要求读准音,断准句,明确句读,不读破句。
4.学生齐读全文。
四、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五、师生共同分析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介绍人物和身份。
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明确:“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学生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二、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在这一部分里,诸葛亮十分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推断了未来的发展,为刘备确定了建立霸业,复兴汉王朝的政策和策略。
1. 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明确:“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2.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4.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明确: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明确: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明确: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7.建立根据地以后,诸葛亮告诉刘备进一步应该怎么办?
明确:根据地解决后,就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但如何“信大义于天下”“成霸业”“兴汉室”呢?因此诸葛亮进一步为刘备谋划了北伐曹操的战略蓝图,指明了建立根据地以后应该如何行动。
谈如何北伐曹操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1)条件如何?
①有政治资本;②深得人心;③人才荟集。
(2)怎样准备?
①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积蓄力量;
②民族关系上,“和”“抚”各部族,解除后顾之忧;
③外交上联合孙权,共击曹操;
④内政上革新政治。
(3)如何行动?
①等待时机,兵分两路;②钳形攻势,直取中原。
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先主曰:‘善’!”则含蓄地流露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悦,表明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
在这段对策里,诸葛亮针对刘备提出的问题,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具体分析了敌我情况和相互间的利害关系,为刘备确定的“成霸兴汉”的建国策略具体周详。从后来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来看,其预见性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惊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见识。
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层层深人,摆事实,讲道理,有根有据,结论明确。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教师评点第四段。
最后写“关羽、张飞等不悦”,实际上是从侧面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依赖。“犹鱼之有水也”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满足心情,证明了诸葛亮的惊人才能的确是名副其实,从而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的“自比管仲、乐毅”和人称“卧龙”。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第4段。
2.把下面的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硅,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亮少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认识泉水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课前准备:
预: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会给课后的生字组词语。
教学过程:
检:
1、课件出示生字词,同桌互读互听,检查生字是否读准。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阅:
一、谈话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吗?在哪儿见过的,什么样子?
2、 出示泉水图片欣赏。
了解:泉水是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根据温度可分
为:温泉、冷泉和普通泉。
二、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丁丁冬冬的泉水唱着歌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那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它,那芬芳扑鼻的花香抚摸着她,她高兴极了欢快地向前跑去,她都去了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4、5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来。
(1)指名汇报:板书(水池、平地、果园、山谷)
(2)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让我们随着泉水去山腰的水池去看看吧!说说她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汇报)板书:姐姐、多(出示课件)
(2)“天然水塔”指什么?(没有污染的水源,在这里指泉水。)
(3)你觉得泉水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呢?(自豪)谁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泉水说的话?(指名比赛读)
(4)如果你是山里的姐姐你会对泉水说什呢?(指名说)
师:看来泉水是个热心肠啊!为山里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那就让我们
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泉水姑娘帮助了山里的姐姐后,又来到了山间的平地,这下又会遇到谁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汇报:板书:杜鹃花
师:火红的杜鹃花在干什么呢?这说明了泉水怎么样?板书:清
(2)谁来读读泉水的话?指名读。
(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你还能用“……像……”说句子吗?指名说比喻句。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泉水的话可以看出泉水又帮助了火红的杜鹃花。让我们替杜鹃花说声:谢谢吧!
过渡:泉水继续流着,它流到了果园,也穿过了山谷,她又会遇到谁呢?
4、同桌合作学习4、5自然段:
(1)同桌互相读一读并说一说:
汇报:遇到了果树,板书: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a.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拟人)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果树非常渴。)
b. 泉水说了什么?你从泉水的话中知道了什么?(甜、帮助人后快乐) c.她还遇到了谁?指名回答。板书:画眉鸟 它在尽情地歌唱,可以看出它非常的高兴,是因为泉水在帮它伴奏呢!板书:美。很美很美的琴声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谁来美美地朗读泉水的话。
小结:泉水姑娘好不好?是啊!它用那清甜的水滋润着成长的果树,
用它那优美的琴声为画眉鸟伴奏,真是每到一处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图。
(2)你喜欢她吗?你觉得泉水怎么样?
板书: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过渡:无私奉献的泉水,听到了你们的表扬高兴极了,丁冬,丁冬,欢快地弹着琴跑下山去……
5、齐读课文6、7自然段:
理解:“好多同伴”(小溪、江河)约定大海里见。
师:说得真好,作者用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大自然的知识告诉了我们,无数的河流,小溪最终都会流入大海。
6、想不想去欣赏那欢快的泉水呢?(想)请同学们说说。
四、回顾全文,整体感悟。
1、读完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
板书:关心别人,乐于助人
2、我们应该怎样向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五、指导写字。
拓:
1、泉水美不美?这么美的泉水姑娘你们舍得它停下吗?
齐读第7自然段。丁冬,丁冬……
2、这里的省略号你怎样理解?(泉水还会去很多地方)
好,那就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泉水姑娘还会流到哪里去?还会
做什么好事?
3、我们应该学习泉水什么品质呢?(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么做呢?(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写:
1、在拼音生字本上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
板书设计:
山腰姐姐 多
平地杜鹃花清
果园果树 甜
山谷画眉鸟美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很神奇,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特点
1.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轻轻地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庐山的云雾。
2.默读2、3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齐读。(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能给人如此奇妙的感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生读,师巡)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成红色) (板书:千姿百态)
2、“ 千姿百态”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样子
3、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样子呢? 一生回答后,老师再与学生接读这几个比喻句:师说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4、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哪一幅图对应书上哪一句话,说说你的.依据。
A: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①山头的云雾
②“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③白色绒帽
B: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①半山的云雾
② 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③一条条玉带
C: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①山谷
② 弥漫:充满,布满
③茫茫的大海
D: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①山峰
② 遮挡:遮蔽拦挡
③巨大的天幕
5、齐读这一段话
师述:大家看,这一段中,作者第一句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后四句再详细介绍庐山的云雾是怎样千姿百态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总分写法。
其次,作者在写每一种云雾又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写得既生动又具体。再看,这四句话,虽然都写云雾,但写法又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试着来用一用这些写作方法。
6、出示填空,试着背诵
庐山的云雾( )。
那些( )在( )的云雾,就像是( );
那些( )在( )的云雾,又像是( )。
云雾( )山谷,它是( );
云雾( )山峰,它又是( )。
总结:本段围绕中心句,从四个方位展示了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静态美。(板书)
过度: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节,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指读,齐读。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瞬:一眨眼 息:一呼吸
3、理解“变化之快”,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理解“变化之多”,变成了哪些事物?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仅仅只变了书上的这几种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想象一下,庐山云雾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理解“变化之大”,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5、怎样才能读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能表现云雾变化快的词句可以读得重一些,快一些。
6、指名读。评价。
7、齐读。
小结:这一段和第二小节一样,也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庐山云雾的动态美。(板书)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播放画面 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吸引了游人,游人都不想回家了。这就是流连忘返
你曾经在哪玩得不想回家呢?用上“流连忘返”造一个句子。
同学们,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出示第一节)当你
庐山的美远不止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引读: 景色秀丽的庐山
同学们请看:播放画面:
六、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古至今,有许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从而留下了传世佳作。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著名的两首。
(出示、齐读古诗。)
师:你喜欢庐山吗?为什么?
其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是美丽的风光。我们应为生在这美丽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陶醉其中吧,齐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置身于多重对话关系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意义。从而达成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目标。
三维目标
认知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九个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年轻护士用母爱唤醒小女孩儿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母爱可以拯救一切,它是任何力量都无法相比的,感受护士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理解小女孩儿苏醒过来的原因;
理解“母爱可以拯救一切”这句名言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悬疑导人,情迷离,急于求知。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同学们来看一下(板书母爱),请大家齐读。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相信同学们也深有感触,谁想说一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爱你的?是啊,母爱的方式有多种,只要它存在,不管有多深,总会显现。母爱可以改变一切,甚至可以拯救孩子的生命,让奇迹发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八》去感受一下母爱的力量。(板书)
二。 自读自悟,情燃烧,构建认知。
1。我会学: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主要读准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我能认:检查识字情况。
3。我来说:课文讲了()用()唤醒小女孩儿的故事。
4。我会读:
5。师生品读:课件出示三句话,逐句分析读法:
①女孩儿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引读:女孩儿多么想有妈妈陪伴她,帮助她逃离死神的魔掌,所以……
②女孩儿能不能活下来,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
引读: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经用尽了,女孩儿现在需要的是自救,所以……(设疑:从这两句中,你能否知道女孩儿对谁充满生的渴望?是啊,女孩儿命悬一线,这一线生机就在妈妈身上,不禁让我们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起来——只要女孩儿的妈妈来了——她的妈妈会来吗?)
③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引言:花一样的生命呀,怎忍心看她在春天就凋零?什么力量才能挽救她呢?)请同学们走近那位可敬的'护士,用笔画出描写她的语言行为的句子,去感受一种神奇的力量。
学生速读6——10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
三。 拓展延伸,情深化,发展认知。
学习自选课文《第三个遇难者的电话》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语言描写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 读写结合,情升华,提升感知。
小练笔:
运用语言描写,写一段我和妈妈的小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