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9 07:06:2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中心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课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板书:

  1.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楚王

  城旁开洞 城门关 钻洞 访问狗国当然钻洞 只好 没有人了打发你来 访上派上访下派下

  不中用 派这来 赔着笑 齐国人没出息做强盗 柑橘淮南又大又甜 在齐 安居乐业 积 淮北 又小又苦 在楚 做强盗 赔不是

  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蝉、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的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课文描写了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下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认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特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请大家打开课文,学习18课(板书课题:雷雨, 学生齐读两遍)

  讲析:有积雨云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2、一般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谁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3、欣赏录音读课文(边听边看课文),刚才大家听了录音读课文,感觉雷雨怎么样,请看看课文两幅图画。(仔细观察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问:第一幅图是什么景象(雷雨前)?第二幅图又是什么景象(雷雨后)?能说出图的意思吗?

  图一: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大风,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赏雨。

  图二: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小朋友呼吸凉爽空气。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齐读、个别读、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3、认识词语。(压下来,垂下来,彩虹,黑沉沉,逃走)

  出示小黑板:越来越亮、一阵、蝉叫、蜘蛛。(齐读)

  4、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①、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②、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③、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课文哪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

  2、自由朗读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问:课文中,写了雷雨几个方面

  4、问:大家找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并在课文上做记号。

  5、教师引读课文。(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雷雨前的句子.(板书: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蜘蛛在雷雨逃走这一景象,我们回忆在一年级学过的《要下雨了》这一课知识的内容,这都是下雨之前的景象

  小结:1、作者写什么景象

  2、乌云--大风--闪电--雷声--越下越大--雨渐渐小了。(板书)

  ②、第二部分

  A、指读雷雨中的句子。结合看图下雨时远处是模模糊糊、看不清。

  B、看图2:雨过天晴,空气新鲜,雨声雷声从大到小,无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个别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③、学习第三部分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学习后部分,齐读,板书: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指名读句子,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边读边体会)

  归纳

  用几句话概括雷雨前后的变化(雨前天色暗,雨中电光闪,雨后彩虹出现。)

  (五)、小结

  雷雨是自然现象。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体会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前几天我们这里刚下了几场雷雨,请大家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六)、巩固练习

  填空

  1、清新的空气迎面( )来

  2、一条彩虹( )在天空

  3、蜘蛛从网上( )下来

  4、蜘蛛又( )在网上结网了。

  A、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B、彩虹是怎么形成?

  C、分角色读,雷雨前、中、后。

  D、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

  雷雨前

  一阵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雷

  雷雨中 越来越大----渐渐小了 抓住特点,观察有序

  雨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雷雨后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读一读《门字歌》,识记用门做部首的字。

  2、巩固复习学的多音字,能够正确书写、组词。

  3、阅读欣赏《兰兰过桥》,认识潜水桥,塑料桥等。

  4、听故事,能够听懂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5、学会制作读书卡,学会积累资料,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重难点、关键:

  1、巩固复习会认、会写的字以及多音字,积累词语。

  2、动手制作读书卡,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门字歌》,识记用门做部首的字,帮助学生正确区别形近字。

  2、巩固复习多音字,能够正确书写及组词。

  3、阅读欣赏《兰兰过桥》。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门字歌》,其他正音。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应的生字卡。

  4、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字能进门字。

  5、教师小结。读儿歌巩固,引导学生借助儿歌帮助自己区分形近字。

  二、写一写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共同点。

  3、说说书写门字框的字应注意什么?(门框大,里面小)

  4、学生写一写,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作业,集体评析。

  三、多音字组词

  1、学生自由完成练习。

  2、集体讲评。大家一起读一读。

  3、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学过的`多音字,并口头组词。

  4、再读文中的练习,读中巩固。

  四、阅读欣赏

  1、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集体纠正。

  3、想一想短文中介绍了几种什么桥?他们各是什么样的?

  4、拓展延伸:你们还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桥?

  5、欣赏一些设计独特的著名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故事《馅饼里包了一块天》,回答问题。

  2、学会制作读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1、听故事,提要求:认真倾听,思考:馅饼在天上飞的时候,上面坐了哪些小动物。

  2、同学间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动物的名称。

  3、教师再讲故事,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4、教师给予适当的肯定。

  二、学做读书卡片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读过什么课外书呢?

  2、指名说说自己读的课外书的作者、主要人物、讲什么。

  3、教师引入对读书卡片的认识。有时候我们读的书太多,容易遗忘怎么办呢?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个记住自己读过什么书,书讲了什么内容的好办法。

  4、教师出示读书卡片:你们看,这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你们别小瞧它,它的作用可大了。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读读这张卡片上写了什么?

  5、学生听完,说说这张卡片有什么作用。

  6、教师总结:对,我们读完一本书,可以制作一张这样的读书卡,这样就容易记住自己读过的书,书上讲的是什么内容了。

  7、引导观察一张读书卡包括那些内容?

  8、学生动手做一做读书卡片。

  9、互相交流、欣赏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三.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师:奇怪是什么意思?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生:不,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生:没有)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生:不是)同学以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也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2)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WW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3)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案-十一 学问和智慧。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

  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二、 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讨论并归纳: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十一 学问和智慧》。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 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一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四、 默读课文1一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

  讨论并归纳:

  学问:是一种人生必备的工具,是根据人的兴趣日积月累而成的。

  智慧: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五、 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并归纳。

  讨论并归纳:

  主要区别是一个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另一个不能得到启示,浪费时间。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件” “具”两个生字, 认识一个偏旁——秃宝盖。

  2、学习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读中识字,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在病床上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字卡、学生喜欢的一两件玩具。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我们生活的大地吗?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录像片:高山、山谷、平原、山林、海洋、沙漠、丘陵、田野等 影象资料。 ) 被子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生活用品,在这里,被子与大地有 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被子大地》 (齐读课 题) “被”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二、熟读课文,在读文中初步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小节序号,圈出文中生字。

  3、试着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文章中的主人公生病了,他把 被子看成了大地:被褥能铺成山林,铅制的兵丁在上面行军;床单 就像海洋,舰队在上面行驶;枕头可以叠成高山??他是快乐的`被 子大地的主人。 )

  三、学习第一小节,认识、书写两个生字“件、具” 。

  1、 (第一句中的“只好”要读出无可奈何的语气) (出示一件件玩具)指读,齐读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件” “具” 。

  区分:一件玩具,一件件玩具,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在课文中还有这样一个词组,你能找到吗?(一座座城市)一 座座说明什么?你能不能照样子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组?

  2、指导书写“件”、“具”。

  (1)引导观察 “件”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具:上半部分不要写得过宽,具里面有三横,横与横之间的距 离要分均匀。

  (2)学生练习书写。

  四、作业。

  1、玩心爱的玩具。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件玩具 被子大地 山上

  山谷 平原 喜爱被子大地

语文教案 篇9

  “儿”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就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这种现象叫做“儿化”。同学们别小看“儿化”,它在意思的表达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一、有些词儿化后表示喜爱的心情。如:

  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

  二、有些词儿化后表示“小”、“少”的'意思。如:

  小孩儿、竹棍儿、门缝儿、一会儿

  三、有的词儿化后表示温和的态度。如:

  您慢慢儿地说、我和你说说贴心的话儿

  四、有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如:

  盖(动词)——盖儿(名词)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五、有些词儿化后意思变了。如:

  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识生字5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预习课文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自然界处处蕴藏奥妙,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生字5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自然界处处蕴藏奥妙,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走路的奥秘”。

  2、(板书课题)齐声朗读

  二、预习课文,学习字词:

  (1) 预习课文

  要求:⑴课文读通顺(默读,划出生字词,划分小节)

  ⑵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蘸 觑 足

  ⑶词语会读,能讲讲词意

  2、交流预习情况

  ⑴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读通、读顺

  ⑵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囔 蘸 觑

  ⑶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

  (用动作理解 “嘟囔” “蘸” )

  (联系自己理解 “足” )

  (理解 “面面相觑” )3、字词积累

  表示说话的词语有:嘟囔、( )、( )、( )表示神态的词语有:面面相觑、( )、( )、( )三、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起初大家以为蚂蚁是怎么走路的?

  读读句子,说说大家的猜测

  2、那么,蚂蚁走路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用“----”划出有关句子 “原来,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角架”。

  3、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①我们研究蚂蚁走路的奥秘分别用什么方法?

  ②结果怎样?

  4、各组交流

  5、这些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心情怎样?有没有变化? 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6、小结:要揭示科学奥秘不仅靠好奇,更需要毅力和智慧。7、齐读课文。

  四、语音直播厅

  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你有什么发现吗?交谈一下。

  五、课后积累,照样子写词。

  例:面面相觑

  (AABC)形式

  彬彬有礼 炯炯有神 斤斤计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