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情分析:
九年级是学生紧张复习备战中考的一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复习,查漏补缺,扫除知识点上的障碍,突破重点难点。巩固知识、反馈发现不足,考试是常用的手段,他们的试卷在书桌上堆积如山。实践证明试题训练显然不是多多益善,学生有五门中考必考科目,实际上是七科,每门学科有各自学科的特性和学习方法,理科在于多训练,文科关键在阅读积累,但也需要适度训练。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试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关注学情、考情,尝试着一些变革,争取多一些实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字词正音、形
②、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③、古典文学名著的理解与把握
能力目标:
①、学习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②、掌握信息材料提取的方法。
③、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把握写作过程中拟题、组材和语言的表达。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信息材料提取的方法。
2、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难点:
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拟题、如何扣题、如何出彩。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回顾,确认目标:
1、自主反馈:
学生对照试卷,明白此次考试个人得失。
2、教师介绍试卷结构:
本次试题内容符合中考题型,包括四大版块:基础知识以及运用(23分)、古诗及文言文阅读(17分)、现代文阅读(30分)、作文(50分),这是对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其中失分严重的是综合实践题中的材料归纳、概括、现代文阅读和作文。
3、考试情况简要分析:
从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同学们存在以下问题:
①、基础知识不牢固,一些该得的分数没有得住。如文言诗文的考查题、文学名著的赏析题还有不少人出错。
②、平时归纳的做题方法没有掌握。一些有难度的题,有些做题方法虽然多次强调,出错依然较多,所以讲到的方法还要注重落实;
③、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能深入文本,仔细探究,问题的答案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进去,筛选有效信息能力比较差,把握不住一段话的重点,抓不出其中的关键陈述对象。
④、思维不缜密,考虑问题不周到或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导致丢分很多。
4、明确目的:
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
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二、复习思考,独立自学
自己对照试卷,再做一遍错题,看有没有改进。
三、问题探究,互学互教
(一)针对“积累与运用部分”存在问题,举例探讨,归纳方法:
1、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题里的材料分析:
⑴学生探究,教师引导:
《水浒传》节选文段里的李逵性格的归纳,多数能归纳直爽、率真。只是第二题对“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体会与看法答得不全面、不具体。这类题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对这些新生词不够理解,但是如果学生能深入阅读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认真组织语言,还是能够正确回答的。微信图标的含义其实就在材料中,只是学生不明就理,胡乱编写。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微信可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也可分享到朋友圈”其实就是它的含义。
⑵归结原因:
本题失分较多,主要还是没有深入材料,想当然的乱写一气。以后一方面要讲给学生方法,另一方面也要留意生活,不断的补充一些新鲜词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针对“古诗文、文言文”中存在问题,举例探讨,归纳方法:
⑴学生探究,教师引导
古诗文第二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展示的画面描述不细腻;
文言文课外阅读理解不透,翻译不到位,致使做题出错。
解答这类题,我们可依照:(屏幕出示)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①、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②、补:补出省略成分。
③、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④、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⑤、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⑵归结原因:
这种题型,学生在做题时要充分考虑文言文这种特殊文体的特点,结合学过的文言知识,认真阅读理解文意,而学生恰恰没有注意到这些。
第二课时
(三)针对“说明文、记叙文”中存在问题,举例探讨,归纳方法
(1)学生探究,教师引导:
以《大脑也要每天洗澡》《生命力的十字绣》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回答说明文、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①、小组讨论,解决能讨论解决的问题。、
②、学生回顾说明文、记叙文文体知识。
③、屏幕展示现代文阅读三读法:
一读,整体感知。 辨析体裁,快速了解文章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主旨是什么。
二读,深入文本,带着问题跳读课文,从文章中筛选文后问题的答案。 三读,总结完善,组织语言。在二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答题内容,合理组织语言,准确表达。
④、小组讨论,提出有困惑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a关于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方法、插叙手法、表达方式等问题可依照记叙文文体常识内容进行解答。
b关于人物刻画的方法及作用分析,以《生命里的十字绣》第20题为例 此类题答题有规律可循,一般3分,答出刻画人物的方法1分,答出作用2分。作用分析又包括结合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感情,所以一个完整的答题内容应该是:刻画人物方法+内容分析+感情,三部分中较难的是结合文本的分析,灵活多变且需要深入阅读,需要反复强调。以第20小题(1)为例,先答出第一部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然后结合文本说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女孩心中的自信、骄傲和乐观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富等。
(2)师生归纳答题注意事项:
①、审读题干的语言。试卷命题者设计题目,题干语言一般是明确的,科学的。考生做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语,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②、关注题目的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考题一般5—6题,涵盖面却很大,考查知识和能力,既有一定的适度,又讲究梯度。因此,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考点,那么在考试时就会从题目中看懂考点,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答题。
③、留心分值的设置。根据分值大小确定答案也不失为一个答题的方法。
④、要学会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依据原文归纳组织问题的答案。如第9题,基本是都是成品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关键字词,然后串联起来即可。
四、反馈矫正,规律固化
端正态度、深入文本、筛选信息、 组织语言。
五、总结训练,拓展提升
《试题研究》中的第186页《长在心上的眼睛》
课堂小结:
通过本次考试及讲评,我们达到了检测的目的,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周恩来总理说过: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的人是傻子。大家肯定谁都不愿意做傻子,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试卷的讲评,及时查漏补缺,使自己的语文成绩和综合能力更上一层楼,老师期待着大家在中考中打个漂亮仗!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02-02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教案01-05
语文讲评课教案01-21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11-12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8篇02-02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8篇)02-02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教学教案09-28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设计教案09-28
试卷讲评课教学反思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