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5-15 11:44:19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必备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案【必备15篇】

小学美术教案1

  课题:变一变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美工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2、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具学具: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边出示范例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

  师: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把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四、课后拓展:

  1、将制作好的作品挂在自己的书桌上。

  2、可用此法布置班级。

  3、制作小书签。

小学美术教案2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同学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来设计一小块地毯,然后再拼成一块大地毯。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同学运用剪贴和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指导同学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和各种颜色的纸。

  同学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

  活动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块,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

  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示自身独特的设计。

  按设计方法不同同学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同学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活动四: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

  “地毯展销会”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与整理:提醒同学收拾好学习用具。坚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

  让同学尝试用更多的旧资料,如布、线、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1、是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札记:

  由于优秀教案上的失误,上第一个班时一局部同学把本课设计地毯与xx时的设计手绢混淆了,虽然做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是当与他人的拼在一起时就显得很单薄、很纤弱。所以在上另两个班时,我先将手绢与地毯的图案进行了比较,使同学对二者的图案风格有一个直观地认识,这样再做设计时就再没出现手绢式的小地毯了。

小学美术教案3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教案1:保护文物

  课堂类型:

  综合 探索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 、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绘制宣传小报

  2、培养学生提高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一张手抄报完成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博物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了解一下它的沧桑历史。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影片中,圆明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火烧圆明园,肆意抢夺文物

  (二)自主探索

  通过视频观看,引出文物的珍贵,学生尝试总结文物的概念

  1、.文物古迹:

  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包括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艺术成就。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文物资料

  三、创作体验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这些文物呢?

  保护文物、绘制宣传手抄报(督促学生保持班级卫生和整洁)

  四、评价交流

  五、课后拓展

  1、向学生展示黑龙江的出土文物,通过对身边文物的了解,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操。

  2、建议课后同学们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继续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的传统文化。

  3、将随堂制作的手抄报和文物仿绘布置在班级。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教案2: 象形文字的联想

  【教材分析】

  象形文字,是人类祖先通过描募实物形状而发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读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学情分析】

  教材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的比较欣赏导入,激发小学生猜想、比较的同时,也初步感知古文字的字形是来源于实物的描摹,小学生从探究玛雅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意思开始,激发兴趣,体会各国不同的古文化,更由于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小学生可以描描画画,并用丰富的色彩使之变成有趣味的画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感知象形文字。

  ⑵了解象形文字描摹实物的特点。

  ⑶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慧眼识字”活动中,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实物的特点。

  ⑵在欣赏讨论中,了解文字与画面结合的描摹实物的特点,感受人类想象,创造的能力。

  ⑶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⑵体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丰富形象思维能力。

  ⑶培养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感知象形文字及国画的表现手法。

  ⑵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2、难点:

  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

  【教学方法】

  游戏法,启发式,谈话法,探究体验比较法,展示法。

  【课前准备】

  1、教具:

  象形文字的课件,象形文字的示范画,板书卡片,做画工具: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2、学具:

  收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准备创造象形文字的美术工具:纸碟、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3、环境布置:

  准备象形文字的直观感受作品——岩画,布置环境营造文化情景氛围;将学生作品展示板放在美术室,摆好六人为一组的课桌。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教学策略】

  突出美术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1. 欣赏课文中的“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并进行比较,猜一猜,

  哪些是画?哪些是文字?它们像什么?它们想说什么?

  2. 说一说,象形文字是怎样演变成今天的文字的?(从意象——简化)的过程

  3. 想一想,小朋友是怎样根据象形文字的形状进行想象的?

  4. 猜一猜,小朋友的画想说一个什么故事?小朋友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

  5. 说一说,你见过用象形文字装饰的物象吗?

  突出美术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把象形文字变成什么?

  1. 选择一个或多个象形文字进行有序或无序的重复书写,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2. 选择一个象形文字,并将其放大,加粗笔画,进行装饰;

  3. 创造一个象形文字并进行变化,创作成与字义相关的形象。评价。

  1. 想象力丰富。

  2. 图形与字义相符。

  3. 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猜一猜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有个新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他就是“乌龟爷爷”。你

  看,他还带了一份礼物,注意观察,就藏在里面,看谁发现了?

  ⒉出示岩画

  ①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今天“乌龟爷爷”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有趣的象形文字。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文字,为了记录事情,就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

  ②小结:这个用图画方法来记事是很有趣的,可是时间一长,人们觉得这个记录方法并不方便,于是人们创造了又像画又像字的符号,后来我们把这个符号叫做象形文字。

  1、学生进行猜图游戏活动。

  2、学生看岩画,了解象形文字的来历。

  出示课件

  1、激发学生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2、学生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以及岩画和文字的关系。

  二、思辨探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欣赏感悟:

  1、了解各国象形文字

  同学们,在古时候,象形文字的运用很广泛,你们知道除了中国,其它国家有象形文字吗?老师知道课前有很多同学找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2、“慧眼识字”的游戏

  ①象形文字有什么特点呢?

  ②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被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现的象形文字吧!谁来说?

  ③这些象形文字和我们现在的文字一样吗?为什么?

  ④小结:原来象形文字有描摹实物的特点。

  3、揭示课题

  ①今天让我们一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象形文字的联想”。

  ②出示课题——板书

  4、现场示范

  教师边讲边示范。

  观察比较:

  ⒈刚才,老师用几个象形文字组合的完成一幅画。下面欣赏另外几幅画,它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联想?

  小结:原来是用了重复和排列的方法。

  ⒉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的象形文字,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样通过联想把象形文字变成一幅画?

  ⒊同学们,你们都有很好的想法,老师这里有两幅画,哪一幅的构图好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画面要饱满。

  1、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2、小组分享交流。

  3、学生进行慧眼识字的游戏,并大胆讲述对象形文字特点的看法。

  4、学生观看,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意象美。

  5、学生参与讨论。

  6、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7、个别回答,教师有针对性指导。

  8、学生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

  展示出现的象形文字

  出示板书

  出示课题

  教师用中国画示范

  出示范画

  出示课件

  让学生了解各国的象形文字。

  三、自我构建

  (一)课堂作业

  造型表现:

  ⒈出示作业要求。

  将象形文字联想成一幅画:构图饱满、富有创意。

  ⒉学生创作活动。

  ⒊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板上。 学生在参与尝试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二)欣赏评价

  欣赏评价:

  ⒈同学们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为什么?

  —学生发言。

  1、欣赏各小组展示的作品,交流感受。

  2、学生充分评议。

  出示展板

  通过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分享学习的快乐。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总结提炼:

  ⒈在生活中,象形文字还可以美化我们身边哪些物品?

  ⒉老师也找了一些用象形文字美化的生活用品,请欣赏。

  ⒊老师还找了一幅画,谁来猜?

  —这是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这个文字象是一个“人”字,又象是一个“京”,他似画非画,似字非字,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所在!

  ⒋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这些象形文字都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我们要向他们那样,用自己的双手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

  学生分小组,联系生活举例回答。

  出示课件

  1、学生感知象形文字与生活中的关系。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人文艺术的熏陶。

  3、激发学生将美术兴趣内化为成功的动力。

  【板书设计】

  象形文字的联想

  象形文字的特点 描摹实物

  【教学反思】

  1、采用游戏激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象形文字的兴趣,从而掌握象形文字的特点。

  2、通过演示趣味性冲击力极强的视觉形象课件,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3、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欣赏用中国画,表现象形文字的意象美。

  4、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象形文字。

  5、学生探讨作业的表现方法。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画面。

小学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生活中的“线”,了解各种线的形态(直线和曲线、硬线和软线)及其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通过拼摆组合成各种有趣的形象,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拼摆、组合的方法,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体验、交流和实践,学生充分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了解线条对美术表现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生活中的线材进行创新。

  教学策略

  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特性,比如软材和硬材,以及了解线材的拼摆组合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线材的组合规律拼摆出各种与众不同的形象;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与体验中,充分感受线材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大家都来做是一节造型与表现相结合的课程,大家都来做学生通过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排列、组合来表现具象与抽象事物,也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大家都来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大家都来做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大家都来做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大家都来做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小学美术教案5

  一、填空

  1. 立纸浮雕造型中,我们通常用较厚的纸如卡纸、铅画纸来造型,避免用薄纸。

  2. 做变化柱子时,首先确定好纸柱的基本形是圆柱,还是三角柱等。

  3. 做综合纸版画时一般选用有特殊肌理的材料来制作底板,常用的材料有棉花、树叶、纤维板等。

  4. 综合纸版画剪贴时不能太琐碎,画面可以简洁单纯些。

  5. 综合纸版画是利用拼贴、刻线、贴线、撕揭、揉纸等主要技法

  6. 印制纸版画应注意油墨和颜色的分量。

  7. 暖色类主要的颜色有红、橙、黄。而冷色类主要有蓝、绿为主

  8. 大自然中常见的暖色的景物有晚霞、秋收田野、火焰。常见的冷色景物有夜色、海景、草地。

  9. 在色彩的相对性中,红色相对于紫色显得暖。紫色相对于黄色显得暖。黄色相对于橙色显得冷,橙色相对于绿色显得暖。蓝色相对于绿色显得冷。

  10. 以冷色为主画的风景是冷色凋的风景。

  11. 以红黄色为主画的风景是暖色调的风景。

  12. 色调是彩色画面上色与色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

  13. 奇怪的图形被广泛用于广告、招贴和插图。

  14. 创作奇怪图形时,要求简练、幽默使人一目了然。

  15. 拉坯成型是——种古老的陶艺成型方法,适宜制阼圆形的陶艺。

  16. 烧制陶艺作品的窑炉有煤窑、煤气窑、油窑、电炉、柴火窑等.

  17. 陶艺烧制方法主要有一次烧成、二次烧成、氧化烧成等。

  18. 陶艺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

  19. 徒手捏制法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方式: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通气孔。

  二、实践题:

  1、我们家乡新建哪些漂亮的桥,你能为家乡设计一座新桥吗?

  2、利用学过的色彩知识,并结合点线面画性格。

  3、你能为自己设计一款汗衫吗? (要求:先画出汗衫的外形,再在上面设计-图形,涂上漂亮的色彩,写上简法有趣的文字)

  4、我“未来的家”是什么样你能设计吗?

小学美术教案6

  课题:第二课〈〈卡通大亮相〉〉

  课时:五课时之一

  课型:教研课

  授课教师:薛苇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

  2、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设计的手法认识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动画片《西游记》影碟及相应VCD音乐光碟、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课前上查找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片并存在移动盘上带来课堂、彩笔、32开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按八人小组坐好,并摆放好学具。

  二、谈话导入

  1、师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它哪里?

  学生答:《西游记》里的歌。

  师补充:这首歌我们很熟悉,是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2、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断。

  3、师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你们知道的真多。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为什么?

  (学生举手谈)

  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师明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板书课题)

  三、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卡通形象,学生将课前找到卡通图进行展示。

  2、学生小组讨论: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听取意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四、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卡通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象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雪孩子》、《蓝皮鼠和大脸猫》,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2、师生共同设计台灯的卡通形象。

  教师黑板画一盏台灯的写实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盏台灯变化为一盏卡通灯?(生述:愿意)

  那你们说出变化方法,老师画。(教师按学生所说画)

  学生共同设计的作品,教师鼓励,同时针对学生想法缺陷进行进一步设计完善。

  五、自我实践

  1、学生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师巡视指导。(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

  2、选一些表现跳、跑等动态的作业利用投影仪展示。

  师问:这些形象老师觉得设计得不错,就是有一点点不足,你们发现没有?

  生猜答,师再问:从它们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吗?(不明显)

  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设计更明了、生动。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课件显示解决办法——利用曲线、直线、折线等辅助线条增加动势效果。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

  六、展示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被选出作品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将自己作业展示出来,并自评。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

  七、课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通过上、看书等途径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全课结束。

  板书设计(略)

  课后:

  本课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歌曲、片断着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实践过程中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对卡通图形的鉴赏能力得以提高,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卡通形象。从学生参与学习态度、作业效果看,这节课不失为一节成功的美术课,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小学美术教案7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选择特征明显的动物脚的图片资料,富有情趣的大自然音乐片段,录音机,演示绘画材料等。

  ●学生准备: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签字笔、墨汁等。

  (根据学生自由选择所喜欢的绘画工具)

  (二)教学过程:

  ●导入:闭目倾听表现动物的优美音乐,你能说出有哪些动物在乐曲中出现吗?

  ●体验:回忆自己所熟悉的动物,模仿动物在行走时的表情和动态。

  ●欣赏:引导学生观赏有特色的动物图片,注重对不同脚的观察和认识。

  ●启发:哪些动物的脚最吸引你?能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吗?

  ●讨论:选取你最喜爱的动物,与同学相互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动物的脚?

  ●创作:用所带的绘画工具,画一幅神奇而美丽的动物的脚,要抓住脚的特征,注重独特性,新颖性。

  :作业观察,相互提出对完成作业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反思:在人口急剧增多,环境严重污染的今天,许多动物将面临灭绝的困境,我们将用怎样的行动来保护动物和我们的家园呢?请用语言描述或写成小短文,抒发内心的感想。

小学美术教案8

  课型:

  讲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等13个生字,会写“扎”等7个生字。学习“爪”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娟娟、太阳公公为什么笑了。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体会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令人快乐的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新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在读书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讲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设疑,导入新课。

  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二、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1、认生字。

  2、认词语。

  3、游戏“捉迷藏”。

  4、写生字。

  5、放松一刻。

  三、读读画画,学习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找出小鸟的两次对话。

  3、学习“草窝窝”部分

  (1)读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为什么小鸟说娟娟的'头发是草窝窝了?

  (3)娟娟的头发这么乱,你想对娟娟说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两只小鸟的对话。

  (5)娟娟是怎样做的?

  4、学习“蝴蝶花”部分

  (1)读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2)为什么小鸟说娟娟的头发是蝴蝶花?

  (3)指导感情朗读两只小鸟的对话。

  5、对比、体验小鸟的两次对话。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议论:娟娟为什么笑了?太阳公公为什么也眯眯笑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齐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有哪些像草窝窝一样乱糟糟的景象?见到有哪些像蝴蝶花一样美丽的景象?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再齐读。

  3、小组交流,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4、游戏:找朋友(巩固生字的认读)。

  5、用生字扩词,说句子。

  6、游戏:词语接龙。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会写字,集体认读。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蝴蝶花

  草窝窝蝴蝶花

  (乱)(美)

  《蝴蝶花》拓展资料

  白墙上的黑手印儿

  马路上跑来小秋秋,边走边跳边拍球,球儿碰着果皮箱,咕噜噜滚进污水沟。秋秋好不容易把球捡起,污水却沾满了双手,他望着白墙想了个办法,啪!啪!两巴掌,手印儿壁上留。说来也真奇怪,这手印儿老爱缠住小秋秋,不知要找他做朋友,还是和他做对头?秋秋上学打这儿经过,手印儿向他招招手:喂!快来呀,我的好朋友秋秋回家排队走,步子迈得雄赳赳,手印儿朝他摇摇手:哼!别装蒜,羞!羞!羞!秋秋打定主意,绕开手印儿,马路那边走。哪知,手印儿远远朝他指是你,是你!别溜,别溜!秋秋挺起脖子偏着头,可还是免不了转头瞅一瞅,呀!手印儿像举手告老师:瞧!是秋秋让我在这儿出丑!夜晚,秋秋睡在床上,拳打脚踢,又喊又吼,妈妈把他摇醒,他说:黑手印儿抢我的球是呀,好孩子干了不光彩的事,心上总像压着块大石头。秋秋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把这块心上的石头搬走。这天,大家看见墙下有个孩子,踮起脚,昂着头。用小刀轻轻把那黑印儿抠,一脸盆石灰水放在身后。过路的一位阿姨说:看!多么可爱的小朋友。这时,秋秋的脸红了,你说他是高兴,还是害羞?

小学美术教案9

  <一>-故事导赏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在这我为大家准备了齐白石大师的两则幽默故事:先讲《看你横行到几时》。

  在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一下满堂宾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 ——“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故事讲到这,哪位同学齐白石大师这字画的意思?

  生:借螃蟹横着走来讽刺大特务头子。

  师:接下来我再讲一个《不倒翁》的故事。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师:那幅不倒翁画就是这幅(课件展示)。

  (学生们听完故事和看了画都笑了)

  <二>新课学习:

  1、质疑、思考: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这个幽默故事大家都听明白了,知道国画大师是如何与敌人做心理战的。大师能用字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还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呢?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写文章、唱歌,动作表演、儿歌或诗歌)。

  2、开启创编

  师:还记得我们在音乐课中学习的手语歌曲《感恩的心》吗?现在我们来创编动作,用自己肢体语言表示熟悉的物体,让其他同学猜

  (学生用手在身体两则做鸟飞的动作;用双掌叠起做鸭嘴;模仿踢足球、跳绳等)

  3、出示课题:《小桥、流水、森林》

  师:现在我们一起用肢体语言分别表现小桥、流水、森林所组成的景物。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做动作)

  4、开启其它艺术形式

  师:我们学过不少古诗和歌曲,是否记得有关描写小桥、流水、森林的歌曲或诗歌。

  生:上学期音乐书中《两只小山羊》歌曲中就有小桥和流水。

  师:对,《两只小山羊》是我们三年级音乐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表演,那请大家现在同桌间一起再来边唱边表演。

  (学生非常兴奋,边唱边用手在头顶做羊角表演两只小山羊过桥)。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个个都是个优秀的小演员。哪位同学能记起有描写小桥、流水或森林的古诗或儿歌?

  生:曾几写的《三衢道中》。

  师:那大家一起诵读此诗。

  (生齐朗读)

  师:(竖起大拇指)好极了,学校若举行班集体朗读比赛,我们班一定能拿一等奖,希望以后多积累些古诗或美文佳句。

  (学生又踊跃举手回答)

  师:今天我们的古诗朗读到此为止,什么时候我们可利用班会课举行班级朗读比赛。

  5、范例欣赏——欣赏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师:前面同学们听了国画大师齐白的幽默故事,现在我们来欣赏他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不过请大家带着问题来欣赏:画面上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的名称改为其他的?假如要你来修改这幅作品,你会作何改动?

  生1:画只大青蛙。

  生2:题目改成勇敢的小蝌蚪。

  师:这幅画表达了什么内容?

  生1:小蝌蚪找妈妈,在寻找妈妈的声间。

  生2:小蝌蚪听到妈妈的呼唤,一起赶回家。

  师:这幅画的题目是《蛙声十里出山泉》,你能感觉听到蛙声吗?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了这些感觉?

  生1:能,画面上有蝌蚪,有蝌蚪就应该有青蛙。

  生2:能,小蝌蚪是青蛙妈妈的孩子,青蛙妈妈是不会丢下自己的孩子的,应该守护在她的身边。

  师:这些同学太富有想象力了。那么请问你们喜欢这幅画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

  生1:我喜欢,画面让我看到了奔流不息的小河。

  生2:我喜欢画面中活泼可爱的小蝌蚪。

  6、简介《蛙声十里出水泉》的背景。

  师:我给同学们讲讲这幅的来历。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亦是一个难题。齐白石了解后,据说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可见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对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

  7、播放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指导欣赏希施金(俄罗斯)的《森林的早晨》,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家、画家如何用音乐或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

  8、质疑、思考

  师:在音乐中你感受到森林中有什么?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好像有鸟的叫声。

  生2:我似乎看到有好多人在森林中跳舞。

小学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

  2、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美术游戏中尝试以不同纸村组织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教学准备:

  废旧挂历纸、电光纸、海报、各种大小的纸盒、纸箱、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回忆:

  “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各种各样的房子,你见过的最漂亮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在哪里?你梦想中的最漂亮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建筑。欣赏:师生共同欣赏不同建筑风格的图片。

  教学理念:

  我们生存的星球上有着丰富的建筑格局与样式,它们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课本第36页引导学生欣赏了天坛的祈年殿,它创建于明代,有三层蓝色琉璃瓦屋顶,建在一座圆形的基座上,阳光下,蓝、红、白、金分外耀眼。

  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建筑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喜欢它?

  选材:

  如果你用旧报纸或旧的海报,上面的一些画面也许可以成为你的小建筑的最好的挪花纹,(赏析优秀作业)“动动脑筋,比比谁想的.最巧妙?”如果我们用基本形表现,都可以用哪些形状?在童话故事里、在游乐场里、在你的想象中,建筑有哪些可爱的小窗?小门?

  创作:

  选择适合的颜色,剪出建筑各部分的基本形,摆一摆、看一看。在装饰细节时注意添加一些有生活情趣的摆件,如:随风飘动的窗帘、门前的小路、甚至一条跑来的小狗……也许不会非常形似,但只要儿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很轻松地表现出来了,就会是一幅好的作品。欣赏:对于学生作品的欣赏,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既对创作者起到鼓励的作用,又对集体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开拓大家的思路。

  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你最想住在谁设计的建筑里?”为什么?

  学生自我评价——“我最喜欢我的小建筑的那一点?”“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再让我进一步改造,我会把哪里做得更好?”

小学美术教案11

  课型

  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课题

  线条的动与静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方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思考不同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2.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一)课前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张方形纸飘落的轨迹(一般呈之字形折回状态飘落)、观察乒乓球跳动的轨迹,并用线条记录下来,观察教室里的门框、墙角线等,也用线条把它们记录下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3、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4、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三、学习体验

  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成果,交流评价

  五、课堂小结

  1、谈收获

  教师归纳:平直的线,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要表现静止的感觉,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货让人感觉激越,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

  2、发展阶段

  学生欣赏现代建筑、高压线铁塔、路灯等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思考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哪些物体?怎样表现?

  学生欣赏绽放的礼花、荡漾的水波、飘舞的雪花等录像或图片,说说这些景致适合用怎样的曲线来表现(礼花的线条应该是极有弹性的,适合用弧线来表示;水波的线条流畅而温和,可用波浪线表现;雪花飘舞的线条轻盈而有些散乱,适合用浅色并且比较毛糙的线条来表示……

  教师出示几个适合直线、曲线表现的主题:水平如镜、波涛汹涌、春风轻抚、车水马龙、日月如梭、窗明几净、宁静的月夜……

  学生讨论并交流他们认为适合用直线或曲线来表现的主题,教师将合理的部分演示出来;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思考如何表现并交流;学生可以选择用绘画、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

  教学参考资料:

  1.名师名画

  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

  B.凡高----《向日葵》

  C.《抽象画》

  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抽象主义不同于20世纪的其它流派,它不是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2.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祗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表现主义画家。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便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年前后画出来的。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积极支持表现主义运动,并为之扩大影响。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 + 直 =温暖、平和

  暖 + 曲 =热烈?⒒犊?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 曲 =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 + 直 =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体验静止与流动的感觉。

  2、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请你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线条的动与静

  横线

  直线 竖线

  斜线

  波浪线

  曲线 折线

  螺旋线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感到不足的是,我没能很好地把握时间,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一个相互评价的平台。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画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小学美术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课《农家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场景,相对而言农村孩子对自然景观较为熟悉,本课的学习是绘画,剪贴,制作与活动的综合体验,通过不本课,即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又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愿望和憧憬,并体验到活动的愉悦感。

  学情分析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为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农村的美景,引起学生对农村环境的关注。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创造出农民劳动的情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艺术互动中,体验画画过程的乐趣。

  难点:尝试让学生独立构图,注意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歌好听吗?

  生:听过,好听。

  板书课题。

  师:你们喜欢农村吗?现在老师这里有几张美丽的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生:喜欢,想看。

  播放(课件):欣赏美景

  展示农村美景的图片。

  1.教师介绍这四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述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2.学生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他的'原因。

  3.学习后的汇报和工作。要多鼓励和表扬发言的同学。

  二、巧设活动,快乐学习

  活动一,画出自己心中的农村

  活动二,举办以美丽的农村为主题的小画展

  三、拓展教学内容,畅谈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从农村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农民画家以真诚,朴实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他们的画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强烈,画面热闹,他们用画笔表现出我们的新时代,新生活,真了不起。

  小结:许多同学刚才都能用线和形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情感,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景物,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美术作品。

  四、布置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13

  课题:

  校园里的花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叶、枝杈的形态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教具学具:

  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学生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发展阶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时子还垂下来。等学生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前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教学拓展:

  1、出示用其它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用纸和其它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小学美术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一)编缉指导思想

  本课从破壳而出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创造,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创造的领域。

  生命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他们想知道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是从哪里来的。而卵生动物的鸟类在孵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让学生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时候,是需要吸收补充很多营养才能孕育生成;了解小鸡出生的时候,就需要自己用嘴巴和脚挣破蛋壳的包裹,显示生命的力量。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的不同感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

  图例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鸡出壳开始引入,“许多动物都是自己破壳出生的。当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妈妈见到自己的小宝宝,又会说些什么?”这些话语激发学生从一个有趣的角度,去关怀、去聆听、去感悟生命带给我们的惊喜。

  生命形式无奇不有,除了小鸡、小鸭,当然还有小海龟、小鳄鱼等等,就连小鱼、小虾、小蜘蛛,都是从密密麻麻的卵里爬出来的。本课的教学思路,除了从自然生命的规律发展出发,从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出发以外,也以孵化作为引子,根据生命形成的过程,延伸到创作的发生、发展、生成的过程,希望学生能大胆联想,创造出新颖的、表现独特的作品来。

  (三)教学内容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五)学习材料

  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3.胶棒、彩纸、剪刀。

小学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用夸张的方法制作面具,学习制作方法。(了解、练习)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接受)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制作一个自己喜欢 立体面具。教学难点:五官的粘贴。教具准备:不同形象的面具范作若干、废报纸、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表演入题

  1、导语:送小朋友一件神秘的礼物。

  2、出示三个袋子,到门口打开,听到音乐声进来。

  3、学生表演。把面具展示在黑板上。

  4、你想做一个吗?

  5、出示课题:面具

  二、制作步骤

  1、这三个面具都是什么形状?板画:三角形、正方形、菱形。

  2、还可以做成其他形状吗?什么形状?

  3、学生汇报,教室板演。

  4、教师示范(学生共同参与)。u 选一个自己最喜爱的脸型。u 还少什么?做嘴巴。学生从教师做好的.嘴巴中选一个贴好。u 做鼻子。学生比赛(2分钟),要求:新颖、快。讲评:选一个最好的贴上。u 做眼睛。注意:剪洞的方法,洞的距离。u 做其他装饰。(如耳朵、胡须等)u 用纸条固定。

  三、面具欣赏

  1、看书本:哪一个面具或哪一个面具的哪个部分最新颖?

  2、欣赏世界各地的面具。(小学美术同步练习第十册)

  3、学生讨论:准备做一个怎样的面具?有何新颖之处?

  四、学生作业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要求:新颖。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游戏自由表演四人小组选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六、课后延伸用其他材料做做看。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01-07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教案07-31

小学美术教案06-01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5

小学美术教案06-12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4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6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