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

时间:2024-05-16 07:24: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体味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以学生们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实物引入新课学习,并出示目标。(多媒体课件展示)

  2.阅读指导:

  a.写了什么?

  b.为什么写?

  c.怎样写的?

  检查预习

  腌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囊萤映雪 肃然起敬

  教师小结:

  作者的语言功力非凡,注意从文中摘录、积累精彩的语句。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学生自主思考、明确,教师引导、小结。

  以上题目意在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这是文章的主题内容,作者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作者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这样做有意义吗?

  ——领会文章主旨: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这也正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2.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仿照范读录音,可以个别朗读、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

  a.口语色彩浓厚且带有淡淡的幽默。

  表现在好用短句,文中时常穿插朴素的大白话或是淡淡的幽默,信口而出,自然而然,令人备感亲切。

  b.古汉语的'点缀。

  朴素的现代口语与典雅的古汉语相映成趣,倍添典雅之美和艺术韵味。

  c.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d.适当地运用方言。

  文中个别地方有所体现,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汪曾祺在语言上的追求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几个方面在这篇文章中都有传神的表现。

  体验

  读了本文,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原因、感受或启发),要求多运用自然恰当的口语。

  师生互动,共同交流。

  总结全文(略)

  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

  2.将“体验”的内容写成一篇600字的文章,要求说真话,诉真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2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关于端午的鸭蛋的优质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下面,我将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分析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这篇文章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蕴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品析精彩语句,学习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难点)

  3.学会感受平淡生活中蕴涵的乐趣,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学法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从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朗读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心品味,收到到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效果,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点批注的的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吗?(端午、仲秋、春节)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不尽相同今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体验江苏高邮的.端午节(这个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投影,简介作者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投影“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给生字注音,教师订正字词的读音、释义

  2.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读课文,边勾画圈点出重要语句,出示思考题: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这里可以加以追问,引导学生分析出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课文的内容:写了家乡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留恋热爱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思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1、3)

  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赏析,这是讲读本文的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品味语言

  三、品读赏析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有3点: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有体现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体现这三个特点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①“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③“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的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教师以复习提问的方式指导赏析语句的方法:123赏析语句的方法1.分析句式特点或修辞手法及作用 2.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妙处3.概括句子的含义4.分析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根据作者语言的三特点进行赏析

  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归纳语言特点:1口语色彩浓厚:(好用短句,时时穿插朴素的白话)2古汉语点缀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4淡淡的幽默

  通过赏析,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的意蕴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目标2,意在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赏析能力,学会阅读欣赏)

  四、拓展延伸 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童真童趣……那么,读了文章,你们会想到家乡的哪种风俗,留给你怎样的美好回忆? 请模仿本文的情趣和语调,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民俗(如过年发压岁钱,中秋吃月饼,丢沙包等)

  设置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从身边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五、课堂小结:这篇民俗散文,以小小的鸭蛋为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童心童趣、对故乡的缅怀和对民俗的追念用闲适自由的笔墨,表达了对家乡的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1.完成拓展延伸的写作训练,整理成300字以上

  2.“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这也说明我们传统文化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清谈谈你对保护传统文化财富的认识

  (这个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3

  端午的鸭蛋(简案)

  西周中学 夏君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下面请同学们看三首古诗,猜猜看这些诗所描述的都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幻灯显示1:看诗猜节日

  二、简介作者

  幻灯显示2:汪曾祺简介(请一位同学朗读)

  三、师生合作读课文。

  教师读第一部分,请两位同学续读第二、三部分。

  四、理清课文结构

  1、提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内容。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给课文的第一段,第二、三段和第四、五段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同桌互相讨论)

  幻灯显示3: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2、在介绍家乡端午的风俗时,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风俗?

  幻灯显示4: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3、其中详细介绍的是哪几种?为什么要详细介绍?

  ……由对“十二红”的介绍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写“家乡的鸭蛋”。行文挥洒自如,闲适中透着严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独具匠心。

  五、精读课文第二、三段,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1、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幻灯显示5: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喜欢的句子,你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出以上这些语言特色吗?)

  2、学生再读课文第二、三两段。

  六、简析课文第四、五段。

  家乡的鸭蛋不止是名气大,优点多,它同时也是构成家乡端午风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曾给许多孩子带来无限的乐趣。

  提问:作者在写“端午的鸭蛋”时主要写了与鸭蛋有关的哪些趣事?

  (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七、归纳本文主题

  提问:从对端午风俗的回忆,对家乡、端午的鸭蛋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充满童趣的儿时生活的怀想。)

  八、看新闻,谈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则与我们的课文有关的新闻。这则新闻在去年曾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关注。

  幻灯显示6:新闻

  提问:读了这则新闻后你有什么感受?

  九、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掩、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等词的读音、字形。学习运用“肃然起敬、囊萤映雪”两个成语。

  ⑵ 了解作者和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⑶ 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⑷ 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

  ⑵ 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掌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⑶ 揣测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示手法,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同学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包括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词荟萃等,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朗读法:

  本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干体会得出。教师应指导同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风味来。好的朗读是课堂教学胜利的一半,文章的深意在朗读中自会出现。

  3、讨论点拨法。

  4、涵泳品味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创设教学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整体掌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交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二、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

  多媒体播放各地端午风情画。

  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端午的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然后各组推荐较有价值的资料全班交流,图片由实物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朗读或投影显示。

  教师也可酌情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内容如下:

  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粽节、粽包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与“大端阳”(五月十五)之分。

  2、端午节的起源:

  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各族英雄人物的说法也较盛行,这里面包括替父报仇雪耻的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为操练水军而创设龙舟竞渡的越王勾践、威震西域的伏波将军马援、反对朱棣篡位的谏臣刘景、岁暮捉鬼的钟馗、忠于爱情的蛇仙白娘子等。另有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道教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汤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3、端午节的礼俗、食俗: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后世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与食俗──诸如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浴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无不出自避兵鬼、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之目的。

  4、端午节各地不同风俗:

  较流行的有龙舟竞渡,也叫赛龙船,传说是为了拯救落江的屈原。其他的活动还有插艾、贴符、挂图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抽查同学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⑴ 给加粗的字注音。

  腌 门楣 苋菜 城隍庙

  ⑵ 辨析形似字。

  籍:____________________

  藉: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释义并造句。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囊萤映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四位同学回答。

  明确:⑴ yān,méi,xiàn,huánɡ;

  ⑵ 籍(jí,籍贯),藉(jí,狼藉;jiè,慰藉);

  ⑶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地表示敬意。囊萤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2、同学大声读 课文,要求尽可能读出文章的风味、情趣。

  3、全班推选两位同学示范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4、教师范读第2段,同学跟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整体掌握文意

  1、提问:请概括文章各段的段意,就文章的思路,谈谈自身的看法。

  同学考虑,然后同桌之间交流看法,同学自由发言。

  明确:课文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第4段涉和端午的鸭蛋,着重写端午的“鸭蛋络子”。第5段写吃鸭蛋、玩蛋壳。第6段是补笔。

  文章的`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课文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有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然后介绍家乡的鸭蛋──高邮咸蛋,最后涉和正题,写端午的鸭蛋。

  教师根据同学分析板书:

  端午风俗 家乡鸭蛋 端午鸭蛋

  2、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同学仔细读第1段,教师提醒同学注意“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还有一个风俗……”这些提示性的句子。

  同学明确:作者家乡的端午共有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前五种较普遍,后两种较独特。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一个小小的鸭蛋凝聚着情趣、诗意和作者的满腔深情。

  五、安排作业

  中秋节是我国的保守节日,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你们家乡中秋节有哪些保守习俗。模仿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以“家乡的中秋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为开头,100字左右。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5

  端午粽子里的鸭蛋大家吃过吗?这篇《端午的鸭蛋》作者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想必作者家乡端午的咸鸭蛋真的特别好吃吧。下面由小编为你带来关于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的鸭蛋阅读材料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的鸭蛋阅读题目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①段:

  第②段: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3.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C处: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5.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6.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7.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

  1.①家乡鸭蛋的名声。 ②家乡鸭蛋的特色。

  2.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3.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淡淡的幽默。 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4.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5.清代 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

  6.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7.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6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这篇文章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蕴。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品析精彩语句,学习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难点)。

  3、学会感受平淡生活中蕴涵的乐趣,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学法

  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从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朗读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心品味,收到到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效果,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点批注的的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吗?(端午、仲秋、春节)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不尽相同今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体验江苏高邮的端午节(这个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投影,简介作者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投影“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给生字注音,教师订正字词的读音、释义。

  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读课文,边勾画圈点出重要语句,出示思考题: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这里可以加以追问,引导学生分析出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课文的内容:写了家乡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留恋热爱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思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1、3)

  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赏析,这是讲读本文的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品味语言

  三、品读赏析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有3点: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有体现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体现这三个特点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①“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③“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教师以复习提问的方式指导赏析语句的方法:123赏析语句的方法

  1、分析句式特点或修辞手法及作用。

  2、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妙处。

  3、概括句子的含义。

  4、分析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根据作者语言的三特点进行。

  赏析

  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归纳语言特点:

  1、口语色彩浓厚:(好用短句,时时穿插朴素的白话)2古汉语点缀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4淡淡的幽默

  通过赏析,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的意蕴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目标

  2、意在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赏析能力,学会阅读欣赏)

  四、拓展延伸

  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童真童趣……那么,读了文章,你们会想到家乡的哪种风俗,留给你怎样的美好回忆?请模仿本文的情趣和语调,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民俗(如过年发压岁钱,中秋吃月饼,丢沙包等)

  设置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从身边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五、课堂小结:这篇民俗散文,以小小的鸭蛋为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童心童趣、对故乡的缅怀和对民俗的追念用闲适自由的笔墨,表达了对家乡的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延伸的写作训练,整理成300字以上。

  2、“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这也说明我们传统文化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清谈谈你对保护传统文化财富的认识。

  (这个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01-1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十七课端午的鸭蛋06-04

《端午的鸭蛋》08-16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08-17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08-16

《端午的鸭蛋》 308-16

《端午的鸭蛋》 108-16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06-11

语文八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