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音乐教案[实用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唱歌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唱歌音乐教案1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经常看见幼儿踩着大人的鞋悠闲地晃来晃去,不时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玩得非常开心,因此我萌发了设计这个活动的念头。我想来自幼儿身边的物品幼儿更有感性认识,让幼儿乐于探索、兴致盎然的物品更具艺术魅力。
活动目标:
1、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3、尝试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5、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室外环境。
2.报纸、挂历纸、硬纸板、木板、塑料布、铁盒、铁盖、塑料瓶等。
3.音乐磁带一盒、小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
1、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教师:今天你穿谁的鞋子?幼儿:(我穿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姐姐的运动鞋、奶奶的布鞋、妈妈的'靴子……)
2、教师:我们穿上大鞋从活动室走出来有什么感觉?幼儿:(脚上感觉非常松、很暖和、很舒服、很爽;踏起来声音很响;脚有些穿不稳当;人变高了;觉得有些站不稳好像要摔倒;像走在小山坡一样、像踮着脚尖走路)
3、教师:我们去踏踏地上的物体,听听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有没有一样?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不同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4、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感觉怎样?
幼儿:(踏在铁盒、铁盖上,像铃铛、打雷的声音;踏在塑料袋、报纸、挂历纸上,像小雨、蛇爬行的声音;踏在木板上,像打鼓的声音、地震的声音;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踏在铁盖上,像开枪的声音……)
分析:幼儿穿上大鞋很兴奋,对不同鞋子的讲述准确,对穿上大鞋的感觉描述丰富,对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描述生动有趣,出乎常人的意料。
二、游戏引导
1、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将幼儿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归类,进行声音节奏练习。
如:打鼓: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小铃: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丁零零丁零零丁零零
小马跑步驾驾驾驾驾驾驾驾驾
2、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并发出相应的声音。
分析:幼儿对声音节奏练习兴趣浓厚,练得十分投入。
三、自由创编
1、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真好听,你还能不能编出更好听的节奏型呢?小朋友可以互相学学,也可以邀请老师参加。
2、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并将幼儿创编的节奏型及时记录下来。
分析:由于教师对幼儿创编节奏型的记录,满足了幼儿创编的成就感,幼儿乐此不疲,创编出的节奏型多种多样。
四、成果分享
1、自由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和朋友创编的快乐,相互交换节奏型踏节奏。
2、教师:你们的大鞋都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我们来表演一下,让幼儿边看记录的节奏型边踏节奏。
分析:由于是自己创编成果的展示,幼儿很有主人翁的感觉,很得意。
五、兴趣延续
1、延续幼儿的兴趣,充分感受穿大鞋的乐趣。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大鞋都会唱歌,我们合在一起来唱一唱。让我们快乐地动起来吧!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踏大鞋合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来表现。
2、区角活动延伸:
探索区——继续探索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
音乐角——继续创编节奏型,尝试自己记录,或穿上大鞋合着音乐表演。分析:配上音乐,幼儿边表演边踏节奏,十分合拍。
活动反思:
园大班的,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较差,具有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所以我在本次音乐中为幼儿准备大鞋和小鞋,运用“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和爱好。
一、导入部分。我各出示爸爸鞋和鞋,请幼儿说说穿上鞋发出什么声音,请个别幼儿试穿表演,其他幼儿听听有什么不同的声音,幼儿说出了很多,如:咚咚咚、嚓嚓嚓、踢踢踢等,可幼儿说不到我要求点子上,这时可以让幼儿直接听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这样一下子就能引导到主题上,也可以避免导入时间长。
二、学唱部分。我让幼儿欣赏后,以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记住歌词,为歌唱活动做准备。图谱非常清楚,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们看着图谱来记住歌词,孩子们在图谱的引导提示下掌握得很好!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内容,兴趣也很高。学唱了三遍,幼儿基本上都会唱歌曲,达到了预期目标。刘提出,左手伴奏可以再轻点,以便幼儿能听清歌词内容。学唱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化。还有,作为我班有这样程度的歌唱能力,可以采用分组唱、轮流唱、对唱等来尝试,以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唱歌音乐教案2
《来唱歌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探讨声音的兴趣,感受与体验不同的声音。
2、能整齐地演唱和背唱《来唱歌》,表达活泼、愉快的情绪;体验集体演唱的乐趣。
3、体会节奏:× × | × -| × × | ×- | × × |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
× × | × × | × - ‖
三 四 五 六 七
教材分析:
《来唱歌》是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四二拍。音域从c到a,是处于低幼儿童发声的`最佳表现状态。两乐句节奏工整,是儿童最易掌握的,表现了集体唱歌的愉快性与“唱”、“和”的一致性,是一首很适合低幼衔接的歌曲。
× × | × -| × × | ×- | × × |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
× × | × × | × - ‖
三 四 五 六 七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组织教学
放音乐给学生听。“小朋友,这首歌好不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唱歌。”
2、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体会节奏:
× × | × -| × × | ×- | × × | × × | ×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五
× | × - ‖
六 七
教给学生拍手,边拍边念,并启发学生自己填词,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教师弹琴,学生跟着轻唱。
5、找小老师教唱歌曲。
6、分组比赛演唱歌曲。
7、师生共同讨论歌曲律动。
8、边唱边离开教室。
唱歌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2、能大胆的在集体前进行表演。
3、体验自己会表演的成功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习
1、《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发音清楚的进行演唱。
2、《小朋友爱唱歌》引导幼儿发音清楚的唱准音阶
(二)引导幼儿复习歌曲
1、幼儿随老师伴奏进行演唱
教师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进行进行引导,提醒幼儿发音清楚的演唱。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动作
(1)教师放录音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演,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模仿
(3)幼儿集体随老师一同边唱边表演
3、鼓励幼儿为大家表演
(三)结束
鼓励幼儿为家人表演自己学会的新本领,引导幼儿在音乐曲中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学习。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动。
唱歌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节奏游戏,逐步掌握× 0 × 0 × 0 × 0 、×××× 、 ×× 、× 0的节奏,学会演唱歌曲小青蛙学唱歌”.
2、尝试创编部分歌词,体验演唱不同的象声词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嘴巴)X为张开的`嘴巴,0合拢的嘴巴。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进教室。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快听听有谁来啦?”
2、玩节奏游戏。(根据各班情况调整学习节奏的方法)
(1)出示节奏图谱,幼儿看图用不同身体动作演示节奏图谱。(幼儿自己创编拍身势)
小动物们走累了,先休息一会,我们一起来玩好玩的游戏吧。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嘴巴)这些嘴巴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你会用身体动作拍出图谱节奏吗?”(可先学习休止,十六分音符可以最后学)
(2)尝试用嘴巴发出不同的声音演唱节奏图谱。
小朋友真厉害,能用身体的不同动作演示节奏图谱了。你们能用嘴巴发出的声音来演唱图谱吗?我们试一试吧?”
3、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出示青蛙图片。
这幅节奏图谱真有趣,能拍身体动作还能唱歌,小动物也想来和我们一起学本领了,快看看谁想学唱歌呀?(小青蛙)。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青蛙是怎么学唱歌的?”
(2)幼儿念歌词。小青蛙学唱歌,嘴巴是怎么样?它喜欢在那里唱歌呀?怎么唱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幼儿学唱歌曲小青蛙学唱歌”。
4、启发幼儿创编歌词,体验演唱不同的象声词所带来的快乐。
小青蛙学得真快,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想学唱歌呀?想一想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在什么地方唱?怎么唱的?”
引导幼儿大胆创编歌词,重点唱好象声词。
5、听音乐表演,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唱歌游戏吧。”
唱歌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感受一起唱歌的快乐。
2、萌发幼儿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
控制歌声的`强弱
活动准备:
游戏场景、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听听、唱唱小动物的歌声
1、幼儿入座,用歌曲最后三句的节奏拍手欢迎客人老师。
2、用歌声请出4个动物
(1)公鸡“喔——喔——”
(2)小羊“咩——咩——”
(3)小狗“汪——汪——”
(4)小猫“喵——喵——”
3、小动物再次躲猫猫,幼儿和着钢琴声请动物出场。
二、唱唱小动物的歌
1、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1)你喜欢哪个动物的歌声?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句练习。
(2)练习:“大家一起唱歌”提示最后一句要转个弯。
2、我们来学动物唱歌
(1)和着琴声一起唱
(2)区分不同的轻重演唱
三、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
1、介绍场景(4个不同动物的家)
2、游戏规则:教师唱前句“公鸡公鸡”,幼儿接唱“喔—喔—”
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
4、更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
2、本次活动的目标涉及的认知及能力方面完成的很好,课程环节上具有递进性。
3、课程中教师的语言具有有效性,右耳朵常规非常的好。
4、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在游戏中让幼儿感知节奏。
5、出现的问题是:最后环节幼儿选择乐器,教师的引导语还需完善。
唱歌音乐教案6
活动目标:
1、区分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能用不同的语言节奏大胆想象、表现青蛙的叫声。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张(能容纳活动中的幼儿)
活动过程:
一、合作游戏"荷叶和风",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
1、出示荷叶:
"小朋友,你们看,这会是什么?我们一起把它打开吧!""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倾听高音区轻柔缓慢的音乐,体验游戏"小风和荷叶""听!风来了,你觉得这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轻轻的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呢?"
3、倾听低音区强烈快速的音乐,体验游戏"大风和荷叶""又有一阵风吹来了,听!这又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大风吹来时,荷叶又会怎么样呢?"
4、交替进行高低不同的音乐,愉快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风会变吗?仔细听音乐里的风是怎么变的?""风停了,荷叶怎么样了?"
二、体验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
1、出示荷叶上的青蛙。
"谁最喜欢荷叶?"(青蛙)"小青蛙们,我们一起跳到荷叶上吧!"(幼儿轻轻跳上荷叶)
2、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青蛙的叫声。
"青蛙在荷叶上喜欢干什么?它是怎么叫的呢?"(幼儿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表现)"原来青蛙有那么多不同的叫声,它就像我们人一样,不一样的节奏就好像在说不一样的话。""呱呱!呱呱!"(你好!你好!)"呱呱呱呱呱呱呱!"(今天我呀真高兴!)"呱呱呱!呱呱呱!"(真热啊!真热啊!)……
3、试着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
说明:当幼儿对青蛙的叫声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对幼儿的.兴趣进行迁移,借助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叫声来提升幼儿对音乐高低变化的认识。"来来,我是一颗菠菜,菜菜菜菜菜菜……"这首歌曲幼儿非常熟悉、喜爱,它的旋律很具诙谐幽默的感染力,体现老青蛙和小青蛙歌唱时的愉快心情,更重要的是它的音域跨度也很适宜大班幼儿的嗓音特点。因此,将这首歌曲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改编翻唱,并借助指偶表演一定能引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4、初步尝试同声合唱。
"你喜欢小青蛙还是老青蛙的歌声呢?为什么?"(幼儿自由选择演唱)"虽然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因为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尝试同声合唱)说明:在熟悉的歌曲、音乐的高低变化、自主选择的叫声这三者的融合中,幼儿不仅获得了音乐的要素,更体验到了歌唱的快乐!
三、音乐游戏:青蛙下水歌曲《数蛤蟆》是幼儿熟悉的歌曲,将歌曲中的"蛤蟆"改编成青蛙,引导幼儿做出青蛙跳水的动作,在游戏中结束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习,练习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
唱歌音乐教案7
教材简析:乐器造型的了解是小学阶段造型艺术表现的一部分内容。分成绘画、塑造、应用、创造表现四部分。本课在学生获取乐器方面情感的基础上,了解乐器的主要特征及美感,从而画出自己设计的乐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技能,为以后的创作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参与目标:激发兴趣,培养感情,乐于表现。
2. 提高性目标:抓住乐器特征,大胆的表现乐器的造型。
3. 发展性目标:培养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孕育创新技能。
教学难点:情感的表现。
学生的学
千百年来,通过美术这一途径,人们表达了内心的丰富感情。极大的充实了精神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积累乐器领域的感情,把这一领域的感情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是所学的最大目的。本课教学,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氛围内,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积累情感,最终结合自身特点,用领悟的表现手法去表达自身情感。开头区段,学生的情绪还处于课间那种热烈跳动的不安定状态,他们的情感还处于课间那种热烈跳动的不安定状态,他们的情感还没有得到调动,所以学生的学还处于一种盲目阶段,所以在开头区段,通过欣赏教师创造乐器的美,及讨论、欣赏各种类型的乐器美,使学生乐于表现这种美。这样,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下,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迅速调整到最佳位置,从而培养积累了充分的感情。在教学的第二区段,学生的感情已积累,表现的欲望激发出来,他们可以进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这种想象有一定的模式及大量的感情积累。所以,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为稚拙的笔触之中,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童趣。当学生陶醉于自己所创造出的美之中时,也就到了创作课的第三区段。在这一区段,学生的情绪已趋向松弛,并急于希望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本课采用“把我们教室布置成音乐的天堂”的展示方法,把自己的作品随意贴在教室墙壁上。以一句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让乐器发出美妙音乐的同时,可以让它的造型也富于美感。作为对学生在本节课上的造型活动的肯定。
教师的教
本课设计力求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从而提供了创造活动的最适宜环境。所以,教的重要任务就是创新技能的孕育。本课教学时,主要分以下几部分。
一、 激发形象思维,——创新技能形成的前提
欣赏并不仅仅是提高兴趣,激发美感,而且随着形象信息的储存,往往能激发思维的飞跃,产生新的思想。这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普遍过程,特别是欣赏教师的作品,使学生容易把握乐器的美及乐器的特征。
二、在讨论中促使发散思维
在教师范作后,以一句“为什么老师添了几笔,同学们就看出是乐器呢?然后,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得出创造时必须抓住乐器的主要特征。又如,在本课教学中,展示了大量的乐器图片。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说的话题,想象的空间,更为学生下一步塑造大量的形体提供了创造的原形
三、创造中调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但有时很难选择模式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认知水平与表现能力存在个性差异。而在集体中的个人创造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情况,他能在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中完成创造。
四、在总结中进行集中思维
通过自己的创造思维过程,使学生在集体讨论中提出的设想和各种解决办法得到验证,而且,在实际的创造形象过程中,又积累了许多信息。所以,总结有效的方法经验使创新技能逐渐向高水平发展,为今后的再创造打基础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将学生作品集中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创新技能的培养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步表达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感情。
说教学过程()
一、 欣赏(学生学是导入情感,教师教是激发形象思维)
1、 欣赏教师的创作。
2、 欣赏歌曲“快乐的乐器”听一听里面有那些会唱歌的乐器(揭题)
3、 展示乐器的图片(没有用真实的乐器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用平面形式表现,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二、讨论(学生学是积累情感,教师教是促使发散思维)
1、 你知道那些乐器?
2、 你最欣赏那些美丽的乐器?
3、 从造型、色泽方面讨论一下,它们美在那里?
三、创造(学生学是表现情感,教师教是调和创造思维)
画出你喜欢的乐器,要注意乐器特征的体现,及美感的表现。
四、 总结(学生学是交流情感,教师教是集中课堂思维)
让学生用作品布置教室(音乐天堂)让本节课知识有节有序地进入学生思维信息库,每一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感。人们让他发出美妙音乐的同时,也在造型上富于了独特的美。
唱歌音乐教案8
教学内容
一、玩一玩:唱起来哟
二、唱一唱:《乃哟乃》《多愉快》《摆手舞》律动:跑
三、听一听:《快乐的音乐会》《快乐的啰嗦》
四、编一编:转圈舞
五、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唱准sol mi do三个音,上教版一年音乐教案第二单元。认识打击乐器:小鼓、碰铃。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认识大三弦。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土家族、彝族音乐的特点;并在音乐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表演。
二、在"玩一玩"的游戏中唱准sol mi do三个音。
三、通过师生互动,学会土家族摆手舞的简单动作,并初步了解土家族、彝族的风土人情,认识彝族的乐器大三弦。
四、能用学会的舞蹈动作创编一个转圈舞。
五、认识打击乐器小鼓、碰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以学唱民歌,学跳简单的民族舞蹈为主,在民族音乐于民间舞蹈的韵律中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轻松与快乐。在游戏式的练声曲中学唱sol mi do三个音,学唱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扩展音乐人文知识,了解我国是个民族的国家,并有许多能歌善舞的民族。
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唱sol mi do三个音。
二、学唱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扩展音乐人文知识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唱起来哟
1、模唱唱名和歌词
1=C 2/4 11︱3 3︱3 3︱5 5︱5 5︱3 3︱3 3︱1 1︱|
唱起来哟唱起来哟,跳起来哟跳起来哟
2、把学生分成两组,用对唱的方法,一组唱"唱起来哟',另一组接唱"跳起来哟"。
3、分三组,一组唱sol二组唱mi三组唱do 4、移调练唱,正确、自然发声。
5、用小鼓、碰铃伴奏。如:"唱起来哟'敲碰铃,"跳起来哟"敲小鼓。
三、学唱《乃哟乃》
1、走进土家族村寨,简单介绍土家族的服饰及房屋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上教版一年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2、学习土家族摆手舞的简单动作,把学生分成两组:围成一个大圈,随着《乃哟乃》的音乐跳起摆手舞。并在活动中熟悉歌曲旋律,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3、学习歌曲,介绍歌词中的"乃哟乃,乃哟嗬"是快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轻读歌词。
4、听音乐,用手的'动作表示旋律线的高低起伏,感受音的高低变化。
5、学会歌曲后边唱边表演摆手舞,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教学反思:本课学生感受个土家族的音乐,并能随着音乐跳起土家舞。学习热情高,氛围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快乐的啰嗦》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上节课学习的土家族歌曲《乃哟乃》,并通过服饰上的对比区分土家族和彝族。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彝族的风土人情和天下第一大三弦。放《快乐的啰嗦》为背景音乐。
3、播放民族乐器合奏《快乐的啰嗦》,让学生认识感受弹拨乐器合奏这一形式,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和热烈的场面。
4、复听乐曲,模唱主题。
5、听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再听,用动作表示出来。
6、学习几个彝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7、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体会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
教学反思:本课学生并初步了解土家族、彝族的风土人情,认识彝族的乐器大三弦。感受了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差异。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多愉快》
1、有欣赏曲《快乐的啰嗦》导入,学生轻声哼唱主旋律。
2、教师范唱后带领学生朗读歌词。
3、完整演唱歌曲
结合彝族舞蹈动作边唱边跳。
4、律动"跑"
要求: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一拍两个动作如:
X XX X双手叉腰,双脚随着半拍节奏交替小跑。要自然屈膝,富有弹性和韵律。
三、表演转圈舞
1、分组
按班级实际人数分组,也可自愿组成小组
2、分组创编舞蹈动作
3、表演转圈舞
4、学生互相评价,评选最佳小组。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听赏《快乐的音乐会》
1、初听:完整地聆听歌曲。在音乐会上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2、复听: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注意倾听音乐。
3、创设参加音乐会的情境,学习演奏打击乐器小鼓、碰铃。
4、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演奏?
5、试着为歌曲《快乐的音乐会》伴奏
6、全体学生参与音乐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乐曲的情绪。
唱歌音乐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会用不同的音色、节奏表现三种不同状态的小鸡叫声。
2、尝试用铃鼓的不同玩法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3、体验模仿不同小鸡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
2、四只不同形象的小鸡(棒棒鸡 害羞鸡 打嗝鸡 双胞胎鸡)、大小不同的鸡蛋图谱。
3、铃鼓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播放音乐 幼儿进场
1.播放《母鸡孵蛋》音乐
师:“你们听,母鸡妈妈在孵蛋呢,我们去瞧一瞧吧。”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边进场。
2、找位子坐下
师:哇,母鸡妈妈一共生了几个蛋啊?你们想知道母鸡妈妈的蛋是怎么样的吗?那就赶快坐下来吧。
3、展示鸡蛋
师:你们瞧,这就是母鸡妈妈生的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
二、基本部分:感受并学唱不同小鸡的叫声
师:母鸡妈妈生了三个不一样大的蛋,有的大有的小,你们猜猜这个大蛋里的小鸡会是什么样的呢?
1、请出棒棒鸡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鸡?这只鸡有肌肉,说明他怎么样?(很强壮)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强壮呢?(请3-4个小朋友学一学强壮是什么样的。)
就是因为这只小鸡很强壮,所以鸡妈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棒棒鸡。
(1)教师示范唱,让幼儿感受音乐
师:棒棒鸡要给我们唱歌咯。(教师范唱,边唱边放上大圆圈图谱)
你们觉得棒棒鸡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声音粗粗的,大大的,响亮的)
那它唱歌的时候叫了几声啊?它是怎么叫的?(请2-3个幼儿试试)
(2)学习棒棒鸡唱歌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学棒棒鸡的唱歌好不好啊?要用粗粗的、大大的声音唱哦。(教师拍手唱歌)
师:现在我把你们都变成变成棒棒鸡,用粗粗的声音来唱歌哦,请你们加上强壮的动作哦
幼儿模仿棒棒的动作唱歌(鼓励幼儿站起来唱)
2、请出害羞鸡
师:听到棒棒鸡的唱歌声,第二个蛋里的小鸡也忍不住要出来了
(出示图片害羞鸡)你们看,这只小鸡长什么样子啊?它的脸怎么样啊?(红红的)它的眼睛闭上了,
小脸红红的,这是什么表情啊?(害羞)害羞是什么样的呢?请3-4个小朋友上来做一做、学一学。
师:这只小鸡说大家好,我是害羞鸡,我也想唱歌给你们听。
(1)师:你们觉得害羞鸡唱歌的.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啊?(细细的、轻轻的、小小的、慢慢的)。
(2)师:害羞鸡说我来唱给你们听(教师示范唱,边唱边贴上小圈图谱)
它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啊?害羞鸡唱歌的时候叫了几下啊?请个别幼儿学一学,教师鼓励唱的好的幼儿。
(2)学习害羞鸡唱歌
师:现在请你们都变成害羞鸡,用轻轻的、细细的声音来唱歌哦,还要加上害羞的动作,你们做的到吗?
(鼓励幼儿站起来唱)
3、请出打嗝鸡
师:“呃、呃,你们好,我是打嗝鸡,呃,我也会唱好听的歌哦。”
谁从最小的蛋里出来啦?(打嗝鸡)你们会打嗝吗?请小朋友试试。
师:你们猜猜打嗝鸡会怎么来唱歌呢?
(1) 幼儿猜一猜、唱一唱
教师出示图谱,师:你们看,这是打嗝及唱歌时候的图谱,你们猜一猜它会在什么时候打嗝呢?请你们
看着图谱来唱一唱,谁愿意?(请个别幼儿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现在我把你们都变成打嗝鸡,请你们来唱歌。唱歌的时候不要忘记打嗝哦,还可以加上动作哦。
4、完整唱一遍
划分三块区域
师:现在我要请这边的小朋友变成棒棒鸡,等会你们要唱出什么样的声音?
中间的小朋友我要请你们变成害羞鸡,害羞鸡的唱歌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这边的小朋友你们是谁?打嗝鸡唱歌的时候会怎么样?
音乐开始咯。(边唱边做动作)
三、用铃鼓表现不同的音乐节奏
1、请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式给不同的鸡伴奏。
师:小鸡们唱的太好听了,铃鼓宝宝也被吸引来了。
那铃鼓宝宝有哪些玩法呢?请你把铃鼓宝宝从椅子底下拿出来玩一玩,等会告诉我好吗?。(幼儿自由玩半分钟)
教师小结:现在请你们把铃鼓放回原来的地方,原来铃鼓有很多种玩法,可以用来拍一拍、还可以摇一摇、也可以抖一抖。
师:现在我们要用这些玩法给小鸡们伴奏了,强壮的棒棒鸡我们可以用什么玩法呢?害羞鸡唱歌的时候
我们可以用什么玩法给它伴奏呢?打嗝鸡唱歌的时候铃鼓宝宝会怎么办呢?
2、边唱歌边用铃鼓演奏
现在就请小朋友来学三只小鸡用它们的声音来唱歌,并且要加上铃鼓宝宝哦。
四、结束环节(出示双胞胎小鸡)
师:鸡妈妈又孵出了小鸡,你知道他们是怎么什么鸡吗?(双胞胎鸡)
那它们又是怎么样唱歌的呢?我们回去想一想,下次再来听它们唱歌,好不好?我们回家了,带上铃鼓宝宝哦。
唱歌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大声唱歌”,尝试分辨歌中音色的强弱,并能用肢体动作及相应乐器表现歌中角色声音的变化。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6、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7、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与歌曲相关的图片、歌曲MP3
活动过程:
1.听歌曲,找角色。
⑴大家一起来唱歌
说说歌中的角色并模仿它们发出的声音。(教师将幼儿找到的角色图片贴于黑板)
师:赵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歌中都有谁在唱歌?它们是怎么唱的?
2.分角色,辩声音。
⑴幼儿听辨角色唱歌声音的'大小。
幼儿根据歌中角色唱歌声音的大小进行归类。
师:请你们帮我找找看,在这首歌曲中谁唱歌是大声的?谁唱歌是小声的?
⑵师生共同验证角色大小声音归类正确性。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们帮它们找的朋友对不对?(听歌曲)
师:(出示唱歌图片)我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也在唱歌,看看他们谁是大声唱歌?谁是小声唱歌?
小结:原来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秘密。
师:下面我们也来唱一唱,我小声唱歌,你们大声唱歌。(先引导幼儿进行清唱练习,再跟音乐练习)
师:现在我们交换一下,我大声唱歌,你们小声唱歌,我还要请一位小老师来帮帮我,等会轮到你们小声唱歌的时候你就举着图片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唱,好吗?(跟音乐练习)
⑶探索角色唱歌的节奏型。
师:在大声唱歌里,小狗唱了几声?(恐龙、雷公)
师:小声唱歌里,小猫唱了几下呢?(母鸡、钢琴、时钟)
⑷分组对唱
幼儿分组用动作、声音表现角色大声和小声地唱歌。
3.乐器一起来唱歌。
⑴听声音,猜乐器。
⑵引导幼儿探索用乐器表现声音强弱。
⑶集体合作用乐器表现歌曲“大声唱歌”。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用小乐器一起来唱唱歌。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了音乐活动的快乐,认真倾听音乐,注意力比较集中,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动作,这与充足的前期经验以及直观的图片是分不开的。
唱歌音乐教案11
教学内容
唱歌《小红帽》
教学目标:
1 用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学会歌曲之后,能跟着老师模唱歌曲曲谱。
3.背唱这首歌曲。
4.分组编创、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可提问学生: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
(2)请了解的同学简要介绍《小红帽》故事内容。
2.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聆听范唱。
(2)教师钢琴伴奏(慢速),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歌曲。
(3)教师播放伴奏录音,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4)教师钢琴伴奏,带领学生模唱歌曲曲谱(慢速、分句教唱)。
3.分析歌曲
(1)教师提问: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
(2)哪几个乐句相同?哪几个乐句相似?
(3)歌曲哪个乐句与其他乐句不同,是对比的.关系?
(4)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
(5)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
①根据旋律线的走向,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②根据乐句的相同、相似与不同,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
4.表现歌曲
(1)用轻快的声音,运用力度、速度等要素完整表现歌曲。
(2)背唱这首歌曲。
5.编创、表演音乐童话剧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童话剧《小红帽》由几个部分组成?(《出发》、《森林中的狼》《遇险》《获救》)
(2)分组编创、表演其中一个部分。
(3)分组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选配音乐、编配打击乐器、编创表演动作等。
(4)全班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
唱歌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谣,学习看图谱演奏。
2、尝试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图片、乐器:打棒、碰铃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谣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演奏。
活动难点:用碰铃演奏十六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
师:有一位修鞋匠老爷爷他手中的锤子也会唱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
二、互动学习
(一)欣赏歌谣,初步理解歌谣
师:老爷爷手中有几种锤子?(出示大小锤子图片)
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
(二)再次欣赏歌谣,感知大小两种锤子的节奏
1、师:大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1)
师:敲了几下呢?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师:大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再来试一试。
2、师:小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2)
师:敲了几下呢?
师:小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3、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拍手表现两种锤子的轻重
三、探索交流
(一)学习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
1、师:我们一起看图拍一拍老爷爷修鞋的地方。刚才我们拍了手,还可以拍哪里?
2、跟随音乐看图谱感知节奏。
(二)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1、师:小朋友真棒,知道在修鞋的地方拍手,说词的地方摆头。瞧,老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呢。(出示打棒、碰铃)
师:你们认识吗?
2、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大锤子在敲?
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小锤子在敲?
3、幼儿分两组分别使用打棒和碰铃。(教师巡视检查幼儿乐器的用法)
4、师: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试试:大锤子唱歌当当当当,小锤子唱歌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三)看图谱完整演奏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演奏(提醒幼儿说词部分乐器休息)
2、教师小结:乐器的使用以及小锤子的演奏
师:小朋友想一想碰铃怎么就敲得快了?
3、幼儿互换乐器,感受不同音色的乐器所演奏的'效果不同。
四、拓展延伸
师:这首歌谣叫《锤子歌》,老师将图谱放到表演区,小朋友可以试试除了用打棒和碰铃伴奏,还可以用什么乐器?反思: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由于小班幼儿没有太多的演奏经验,对于他们来说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选择了歌谣《锤子歌》。
活动反思:
这首歌谣琅琅上口,便于理解,同时还有孩子们喜欢的象声词“咚......”“叮......”,并且通过大锤、小锤的对比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音乐的轻重、快慢。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颇有难度。例如:在本次活动中,小锤子敲了八下,小班幼儿没有那么强的自控能力,不可能正好敲八下。只要幼儿能跟上节奏,音乐停,乐器不敲即可。怎样能让幼儿用碰铃给小锤伴奏时既敲得快还要节奏清晰,那就在于两个碰铃之间距离的掌握,离得太近听不清敲的节奏,离得太远跟不上节奏。要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来探索发现这一秘密。由于小班幼儿没有配器的能力,因此我给幼儿提供了打棒和碰铃两种乐器。幼儿可以根据乐器的音色来和大锤、小锤进行匹配,为幼儿后面学习配器做铺垫。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仍有3名男孩对于后面的集体演奏环节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是分组演奏,所以存在等待现象,他们3个是急切的想敲击乐器,但是老师不允许,所以后面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
唱歌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用眼神与同伴交流,在与同伴目光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幼儿在“白收唱歌笑呵呵”音乐伴奏下跟着教师做律动。
(2)音乐停止,教师请幼儿找到一个朋友,看看多方的眼睛里有谁。
小结:原来当我们找到自己好朋友,望着对方的眼睛,会发现你们都在对方的眼睛里,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这样的.歌曲。
2.分段学习歌曲。
(1)师:刚才我们都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来哦自己,我们一起告诉你的好朋友吧。幼儿跟唱歌曲“你的眼睛里,有呀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呀有个你。”
(2)师,看到你在朋友的眼睛里,你会怎么样(非常高兴)。幼儿跟唱“我们两个人,对呀对面坐,拍手唱歌,笑呵呵,笑呀笑呵呵。”
3.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2)幼儿跟唱歌曲,提醒幼儿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幼儿演唱歌曲。
4,创编歌词。
师:老师刚刚让小朋友怎么坐的呀?师:好朋友对面坐可以做什么游戏呀?
师:我们来学下面的歌词:我们两个人,对呀对面坐,拍手唱歌,笑呵呵,笑呀笑呵呵。
3.引导幼儿仿编歌词。
(1)师:我们除了与朋友一起“笑呵呵”,还可以干什么?
(2)教师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的仿编歌曲唱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为歌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唱歌音乐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风趣,活泼的风格,感受说唱艺术。
2、学习节奏,并能创编歌词与简单的节奏。
3、演奏中养成爱护“器乐”和与同伴相互配合的习惯,培养幼儿对物体音色变化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实物:盆、碗|、碟、杯、筷子(幼儿人手一份)。
2、节奏图,预备一些创编的节奏图。
3、歌曲磁带,幼儿已学会歌曲。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各自扮演小动物去参加“演唱会”入场后坐下。
(二)教师出示四种物品,带领幼儿认识它们,了解他们的不同的音色。
1、请四位幼儿分别敲击四种物品。
(1)教师:它们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它们的音色会不同呢?
(2)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材料的不同,形状大小等不同原因会影响其音色会不同。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歌曲前半部分后,进行新授节奏xxxx|xxx|练习。
1、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歌曲
(1)教师:你觉得这首歌怎样?幼儿:好听,活泼,有趣。
(2)教师:盆、碗、碟、杯唱的是什么节奏呢?你能拍出来吗?
2、教师出示节奏图,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教师可分别敲击盆、碗|、碟、杯,幼儿齐拍)。
3、分角色进行演奏。(将幼儿分成四组,完整联系曲子)注意提醒幼儿保护物品,敲击时“轻”“小心”。
(四)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活动
1、盆、碗、碟、杯是我们的生活用具,可以唱歌,那还有什么生活用具可以唱歌?请幼儿说出后,教师任选四样,请能力强的幼儿将歌词编进歌曲里。(桌、椅等)
2、请幼儿给另选的“乐器”创编新的节奏。教师:你还可以让他们唱出什么节奏呢?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教室或家里寻找可以“唱歌”的东西敲击它们,听听它们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怎样敲击会更好听。
唱歌音乐教案15
活动目标:
1、探索瓶子乐器声音的不同,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根据声音的不同为乐曲伴奏。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自制的瓶子若干。(可乐瓶中装有黄豆,矿泉水瓶子中装有米粒或沙子)
2、音乐《森吉德玛》。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
1、分段欣赏第一、二段音乐,大胆想像和表达:你听了这段音乐好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对音乐的感受。
二、探索瓶子乐器的不同声音
1、幼儿自选瓶子乐器。请你玩一玩,听一听,有什么发现?
2、幼儿交流探索的情况。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乐器?你听到的声音是会样的?幼儿用嗓音动作进行模仿。如沙沙沙、当当当等。
3、幼儿创编瓶子乐器的节奏。
怎样让瓶子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加好听呢?幼儿用瓶子乐器摇出不同的.节奏,教师简单记录,并引导其余幼儿一起演奏创编的节奏。
三、尝试为音乐配乐器
师:第一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可以用哪一种瓶子来演奏呢?为什么?请幼儿试着用乐器为两段音乐伴奏,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风格和效果。
四、积极演奏音乐,体验演奏活动的快乐
1、幼儿自选乐器,轮流为音乐伴奏。
2、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3、请一幼儿学习小指挥进行演奏。
【唱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唱歌音乐教案02-16
唱歌音乐教案05-16
小班音乐唱歌教案04-17
音乐教案-会唱歌的乐08-17
中班音乐教案:大声唱歌09-30
青蛙学唱歌音乐教案08-24
《青蛙唱歌》中班音乐教案07-05
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01-26
《青蛙唱歌》中班音乐教案01-16
大班音乐青蛙唱歌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