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唱歌音乐教案

唱歌音乐教案

时间:2024-05-16 11:56:48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唱歌音乐教案【大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唱歌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唱歌音乐教案【大全15篇】

唱歌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感受、辨别几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体验探索的乐趣。

  2、培抄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小型打击乐器4、5种,黑板。

  --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乐袭器,如:铃鼓、碰钟、木鱼、三角铁等,让幼儿看一看、敲一敲,感受、熟悉其音色,并记住它们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后边敲2、3种幼儿熟悉的打击乐器,请幼儿听辨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3、玩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让幼儿不看乐器,只听声音说2113出老师敲打的乐器名称。

  开始时,一次敲打一种乐器,逐渐地可连续敲打二三种乐器,请5261小朋友听辨...

  4、教师加入歌曲,放慢速度清唱,幼儿集体听猜。4102

  引导幼儿1653跟老师学唱①~④小节,教师唱后半部分,并请小朋友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5、待幼儿熟悉歌曲,教师将其中的'“小朋友们”处替换成班上幼儿的名字,请幼儿说出这是什么乐器在歌唱。

  听录音机宝宝来唱,小朋友一起跟唱。

  6、引导幼儿做游戏:

  将幼儿分成三组,各拿一种乐器。

  教师或请个别幼儿在幕布后按节奏敲一种乐器,拿这种乐器的幼儿则根据听到的声音随之按节奏敲打。

唱歌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掌握歌曲的节奏型,看图学唱歌词,体会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荷叶一片;故事图画4幅;节奏图;彩笔筒人手一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小跳蛙》,带领幼儿出场。

  师: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到池塘边去看看吧!(播放音乐,幼儿随老师学青蛙进教室)

  师:咦!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大荷叶)

  师:哦!原来是一片大大地、绿绿地荷叶呀!我们和荷叶宝宝一起静静的躺在水面上休息一会儿吧!闭上眼睛。(将荷叶放在地上,幼儿围着荷叶坐下)

  二、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1、播放音乐,轻风。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感觉这是一阵什么样的风?

  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哦!美美的风、轻轻的风、温柔的.风吹在荷叶宝宝身上它会怎样动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再次播放音乐,轻风。师幼一起轻轻抖动荷叶转一圈)

  2、播放音乐,狂风。

  师:哇,又来了一阵风,你感觉这又是一阵什么样的风?

  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如果大风、狂风、龙卷风都吹来了,荷叶宝宝又会怎么样动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再次播放音乐,狂风。师幼一起狂抖动荷叶转一圈)

  师:嘘!风停了,让荷叶宝宝休息会儿!(示意幼儿坐下)

  3、弹奏音乐,辨别音乐的强弱。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两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哪段音乐代表轻风,哪段音乐代表狂风。(分别弹奏,让幼儿比较音乐的强弱)

  4、游戏。

  跟着老师弹奏的音乐,幼儿做出相应的风吹荷叶的动作。

  5、音乐停止。

  师:风,总算停了,太阳出来了。你们知道谁最喜欢呆在荷叶上吗?(引导幼儿说是青蛙)我们一起学青蛙跳到荷叶上吧!(集体坐到荷叶上)

  师:小青蛙是怎么样唱歌的?(幼儿模仿青蛙不同的歌声)

  教师小结:哇,你们学得可真棒!小青蛙可会唱歌了,它可是一位“天才音乐家”,我们一起来学小青蛙唱歌吧!

  三、掌握《小青蛙》的节奏型。

  1、出示节奏图,比较不同,认识附点,学习打节奏。

  师:第一张节奏图上面的两个叉叉一条横线是一拍,那么第一张节奏图我们一共要打四拍。(教师示范)

  师:第一张节奏图与第二张节奏图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第二张多了附点)当遇到附点,打拍子的时候手要抬高点。

  2、教师教幼儿看图打节奏。(彩笔筒人手一个)

  3、引导幼儿发现除了老师发的彩笔筒,还可以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拍打节奏。

  四、看图学习歌词,将歌词带进节奏。

  1、依次出示图片,每张图片代表一句歌词,引导幼儿看图边打节奏边学唱歌词。

  2、教师完整示范表演歌曲。

  3、幼儿跟音乐完整表演歌曲。

  五、歌曲表演。

  可分小组表演。一组唱歌,另一组打节奏。或一组边唱边拍打身体,另一组边唱边拍打地板。

  结束:

  小朋友们,你们表演得可太棒了。听,外面有好多青蛙都看见你们精彩的节目了,都说想和你们比比赛,看谁才是第一名,走,跟着老师去挑战吧!(播放音乐《小跳蛙》带领幼儿出去,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优美的音乐、琴声、辅以提问和插问,引领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地感受、体验、探索音乐的变化。自主地用动作表现音乐的高低、快慢。从荷叶与风的大小变化,联系到荷叶上的青蛙,从倾听风的变化声,转换到拨动荷叶动作和表现不同的风速。在学习歌曲上,运用节奏图与歌词故事图,让幼儿自主发现节奏图上的符号,认识这些节奏符号,学会正确地打节奏。并看故事图,理解歌词内容,将歌词带入节奏中歌唱。

  活动中还有许多处理不当的地方。如:语言带有强制性,过渡语衔接不自然;在出示打节奏的物体时,教师应讲解清楚其敲打的方式,或让幼儿自主探索;在打节奏时,可以让幼儿尝试一下打快节奏,也可以让幼儿用各种物体来打节奏;歌曲表演时,可将幼儿分组表演,丰富歌曲表演形式。

唱歌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发出声音,体验“身体唱歌”的乐趣。

  2、能在简单的音乐中按节奏发出声音。

  3、能主动探索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

  难点:能在简单的音乐中按节奏发出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歌曲导入:《我的身体》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好吗?表演《我的身体》。

  提问:在这首歌曲当中,我们知道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呢?(头、肩、胸、腰、腿、膝盖、小手、手指头、小脚、脚趾头)

  2、弹琴唱《找部位》

  那我们现在来玩个找部位的游戏好吗?我来问,小朋友来回答,并赶紧用小手把他指出来。

  二、寻找身上的声音

  1、探索小手发出的声音。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棒呀!能用小手指出我们身体的这么多部位!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幼儿闭眼,教师拍手。

  师:“听到什么声音了?”

  幼:“拍手的声音。”

  师:“这种声音是老师拍身体的哪一部分发出来的?”

  幼:“拍手。”

  师:“老师拍手可以发出声音来,你们拍拍自己的.小手,能发出声音吗?”

  引导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拍手:掌心对掌心,手指对手指。

  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用手拍出了好听的声音,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还能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出声音呢?”

  3、请2-3名幼儿演示自己寻找的声音。“想好了吗?谁来表演一下?”(及时表扬)

  4、教师跟着幼儿,模仿一些滑稽的声音,如嘴唇开合发出的声音,捏住鼻子发出的声音,左右脚交替的声音,用嘴发出的声音等。

  5、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能够发出这么多有趣的声音。

  三、读谱配音

  1、可是啊,刚才小朋友一起发出那么多的声音,我都听不清楚了。那为了使我们发出的声音更好听,老师有一个办法。

  出示图谱,按节奏分别念一念,边有节奏地跟念边用手打击身体。

  2那用我们学到的这种方法试试,看看是不是很好听。

  3、在《库奇奇》的音乐中用身体表演。

  现在就让我们用身体来唱歌吧!

  四、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周围的声音。

  刚才,我们用我们的身体发出了好听的声音。其实声音是无处不在的,那我们在我们的活动室找找,有哪些不同的声音。

  2、小结离场

  今天,我们除了用身体来唱歌,还找到了我们身边的很多不同声音,那么在我们家里、在上幼儿园的路上、在我们操场上还能找到很多的声音,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声音吧。

唱歌音乐教案4

  教材简析:乐器造型的了解是小学阶段造型艺术表现的一部分内容。分成绘画、塑造、应用、创造表现四部分。本课在学生获取乐器方面情感的基础上,了解乐器的主要特征及美感,从而画出自己设计的乐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技能,为以后的创作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参与目标:激发兴趣,培养感情,乐于表现。

  2. 提高性目标:抓住乐器特征,大胆的表现乐器的造型。

  3. 发展性目标:培养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孕育创新技能。

  教学难点:情感的表现。

  学生的学

  千百年来,通过美术这一途径,人们表达了内心的丰富感情。极大的充实了精神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积累乐器领域的感情,把这一领域的感情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是所学的最大目的。本课教学,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氛围内,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积累情感,最终结合自身特点,用领悟的表现手法去表达自身情感。开头区段,学生的情绪还处于课间那种热烈跳动的不安定状态,他们的情感还处于课间那种热烈跳动的不安定状态,他们的情感还没有得到调动,所以学生的学还处于一种盲目阶段,所以在开头区段,通过欣赏教师创造乐器的美,及讨论、欣赏各种类型的乐器美,使学生乐于表现这种美。这样,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下,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迅速调整到最佳位置,从而培养积累了充分的感情。在教学的第二区段,学生的感情已积累,表现的欲望激发出来,他们可以进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这种想象有一定的模式及大量的感情积累。所以,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为稚拙的笔触之中,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童趣。当学生陶醉于自己所创造出的美之中时,也就到了创作课的第三区段。在这一区段,学生的情绪已趋向松弛,并急于希望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本课采用“把我们教室布置成音乐的天堂”的展示方法,把自己的作品随意贴在教室墙壁上。以一句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让乐器发出美妙音乐的同时,可以让它的造型也富于美感。作为对学生在本节课上的造型活动的肯定。

  教师的教

  本课设计力求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从而提供了创造活动的最适宜环境。所以,教的重要任务就是创新技能的孕育。本课教学时,主要分以下几部分。

  一、 激发形象思维,——创新技能形成的'前提

  欣赏并不仅仅是提高兴趣,激发美感,而且随着形象信息的储存,往往能激发思维的飞跃,产生新的思想。这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普遍过程,特别是欣赏教师的作品,使学生容易把握乐器的美及乐器的特征。

  二、在讨论中促使发散思维

  在教师范作后,以一句“为什么老师添了几笔,同学们就看出是乐器呢?然后,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得出创造时必须抓住乐器的主要特征。又如,在本课教学中,展示了大量的乐器图片。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说的话题,想象的空间,更为学生下一步塑造大量的形体提供了创造的原形

  三、创造中调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但有时很难选择模式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认知水平与表现能力存在个性差异。而在集体中的个人创造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情况,他能在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中完成创造。

  四、在总结中进行集中思维

  通过自己的创造思维过程,使学生在集体讨论中提出的设想和各种解决办法得到验证,而且,在实际的创造形象过程中,又积累了许多信息。所以,总结有效的方法经验使创新技能逐渐向高水平发展,为今后的再创造打基础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将学生作品集中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创新技能的培养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步表达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感情。

  说教学过程()

  一、 欣赏(学生学是导入情感,教师教是激发形象思维)

  1、 欣赏教师的创作。

  2、 欣赏歌曲“快乐的乐器”听一听里面有那些会唱歌的乐器(揭题)

  3、 展示乐器的图片(没有用真实的乐器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用平面形式表现,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二、讨论(学生学是积累情感,教师教是促使发散思维)

  1、 你知道那些乐器?

  2、 你最欣赏那些美丽的乐器?

  3、 从造型、色泽方面讨论一下,它们美在那里?

  三、创造(学生学是表现情感,教师教是调和创造思维)

  画出你喜欢的乐器,要注意乐器特征的体现,及美感的表现。

  四、 总结(学生学是交流情感,教师教是集中课堂思维)

  让学生用作品布置教室(音乐天堂)让本节课知识有节有序地进入学生思维信息库,每一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感。人们让他发出美妙音乐的同时,也在造型上富于了独特的美。

唱歌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用眼神与同伴交流,在与同伴目光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幼儿在“白收唱歌笑呵呵”音乐伴奏下跟着教师做律动。

  (2)音乐停止,教师请幼儿找到一个朋友,看看多方的眼睛里有谁。

  小结:原来当我们找到自己好朋友,望着对方的眼睛,会发现你们都在对方的`眼睛里,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这样的歌曲。

  2.分段学习歌曲。

  (1)师:刚才我们都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来哦自己,我们一起告诉你的好朋友吧。幼儿跟唱歌曲“你的眼睛里,有呀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呀有个你。”

  (2)师,看到你在朋友的眼睛里,你会怎么样(非常高兴)。幼儿跟唱“我们两个人,对呀对面坐,拍手唱歌,笑呵呵,笑呀笑呵呵。”

  3.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2)幼儿跟唱歌曲,提醒幼儿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幼儿演唱歌曲。

  4,创编歌词。

  师:老师刚刚让小朋友怎么坐的呀?师:好朋友对面坐可以做什么游戏呀?

  师:我们来学下面的歌词:我们两个人,对呀对面坐,拍手唱歌,笑呵呵,笑呀笑呵呵。

  3.引导幼儿仿编歌词。

  (1)师:我们除了与朋友一起“笑呵呵”,还可以干什么?

  (2)教师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的仿编歌曲唱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为歌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唱歌音乐教案6

  教学内容

  唱歌《小红帽》

  教学目标:

  1 用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学会歌曲之后,能跟着老师模唱歌曲曲谱。

  3.背唱这首歌曲。

  4.分组编创、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可提问学生: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

  (2)请了解的同学简要介绍《小红帽》故事内容。

  2.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聆听范唱。

  (2)教师钢琴伴奏(慢速),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歌曲。

  (3)教师播放伴奏录音,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4)教师钢琴伴奏,带领学生模唱歌曲曲谱(慢速、分句教唱)。

  3.分析歌曲

  (1)教师提问: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

  (2)哪几个乐句相同?哪几个乐句相似?

  (3)歌曲哪个乐句与其他乐句不同,是对比的关系?

  (4)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

  (5)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

  ①根据旋律线的走向,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②根据乐句的相同、相似与不同,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

  4.表现歌曲

  (1)用轻快的声音,运用力度、速度等要素完整表现歌曲。

  (2)背唱这首歌曲。

  5.编创、表演音乐童话剧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童话剧《小红帽》由几个部分组成?(《出发》、《森林中的狼》《遇险》《获救》)

  (2)分组编创、表演其中一个部分。

  (3)分组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选配音乐、编配打击乐器、编创表演动作等。

  (4)全班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

唱歌音乐教案7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动物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谁来了

  价值取向:了解小动物的叫声,尝试学小动物的叫声。

  1、红红的鸡冠,早上早早起,是谁?(公鸡)我们和公鸡打招呼吧。(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话来打招呼)

  公鸡是怎么和我们打招呼的?(喔--喔)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谁来了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羊是怎么和我们打招呼的?我们来学一学。

  3、走路静悄悄,爱吃鱼,是谁?(小猫)我们也有礼貌地和小猫打招呼吧。小猫怎么和我们打招呼的?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二、学唱歌曲

  价值分析:学唱歌曲,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三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班级了,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来唱歌。那我们两只小耳朵来听听小动物唱的歌吧!)

  1、(播放音乐)你听到小动物怎么唱的?(鼓励幼儿随便唱)

  2、教师示范唱一遍,引导幼儿一起念歌词。

  3、小朋友也来和小动物一起唱歌。

  4、小动物,一边唱,一边还做动作呢!师生边唱边表演

  5、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一起来唱歌(戴胸饰表演)

  三、延伸活动

  1、还有许多小动物唱歌声音很好听的,启发小鸭子怎么唱的?……

  2、那我们去找更多的小动物唱歌,看,它们都走来了……(表演:走路,自然结束)

  讲课后的反思

  每次讲课后总会有很多的感悟,这次讲课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比以前有所进步,尤其是课堂驾驭能力有所提高,感觉自己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仔细回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选材上,我根据托班孩子好模仿、好动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音乐游戏《小动物走路》,并精心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2、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我以“去树林游玩”为主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四种小动物并学会了它们走路的'样子,带领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高兴地玩耍,快乐地学习。

  3、由于托班孩子年龄小,在课件制作上,我精心制作了动画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形象地学习,模仿小动物走路。

  虽然自己在活动中总体表现良好,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托班孩子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物接触的少,因此,导致了我在活动中所提的问题不太恰当,以至于有的孩子回答不正确。;比如:在出现小花猫这幅动画的时候,我问:“小花猫是怎么走来的?有的孩子不是回答,而是模仿爬在地上学小花猫走路。见此情景,我随即另提出一个问题:“小花猫是静悄悄地走来还是重重地走来?孩子们一听,便说是静悄悄地走来,这样一问,便掌握了小花猫走路的样子。

  其次,在课件制作上,虽然自己精心制作得比较好,但是为了让小动物跟随音乐按顺序表演,由于电脑知识欠缺,没有制作出自己想要的那种效果,因此,自己以后要在课间制作上多下功夫。

  最后,这次讲完课后,感觉自己在课堂上语速还比较快,性子还比较急,想急于完成活动目标,自己以后要尽量克服,使自己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完美。

  有了以上的一些感受,我想自己以后会多加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唱歌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感受唱歌的乐趣,体验歌曲 所表达的意境。

  .学习用乐器打拍子,发展音 乐表现能力。

  .从乐器的声音联想星空的景象,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歌曲《小星星》(歌曲或音乐欣赏磁带或CD)。

  .星星及月亮头饰、荧光棒。

  .三角铁、串铃、铃鼓等乐器。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 播放歌曲《小星星》,或老师示范演唱。

  小星星

  1 1 5 5 ︱ 6 6 5 - ︱4 4 3 3 ︱ 2 2 1 - ︱

  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 满 天 都 是 小 星 星 ,5 5 4 4 ︱ 3 3 2 - ︱5 5 4 4 ︱ 3 3 2 - ︱

  挂 在 天 空 放 光 明, 好 像 许 多 小 眼 睛 。

  1 1 5 5 ︱ 6 6 5 - ︱4 4 3 3 ︱ 2 2 1 - ||

  一 闪 一 闪 小 星 星, 满 天 都 是 小 星 星 。

  2. 请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摇晃手上的发光物品,例如荧光棒等。

  3. 老师和幼儿分别戴上“月亮”和“星星”的头饰,请幼儿一边唱,一边幻想自己在漆黑的`天空中跳舞。

  4. 请幼儿想象:“如果星星能发出声音,你认为它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请幼儿随意敲打不同的乐器,寻找能代表星星发亮的声音。

  5. 请幼儿思考:“你认为哪一种乐器最能代表星星?”

  6. 请一组幼儿敲打乐器,另一组幼儿唱歌。

  评价

  能跟随节奏敲打乐器。

  能演唱歌曲。

唱歌音乐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并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片,钢琴。

  2、虫子一串,青蛙指偶两个(老青蛙、小青蛙)。

  活动过程:

  1、出示荷叶,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片大大地、绿绿的荷叶呀,我们让她静静的躺在水面上吧!(师生手持荷叶站在原地不动。)

  2、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师:风儿吹来,荷叶会怎样呢?听,风吹来了,是什么样的风?(另一教师弹轻风的音乐)请你们猜一猜,轻轻的风吹过来,荷叶怎么动?(轻轻的)荷叶是轻轻的柔柔的抖动。(师再次弹轻风,师生共同轻轻抖动荷叶。)我们转起来,轻轻地抖起来,踮起脚尖。(师生小碎步转、抖动2遍。)

  师:听,又来了一阵风,是什么风?(师弹狂风音乐,幼儿听。)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我们边听边抖动荷叶。(再次弹狂风,师生抖动荷叶。)

  师:嘘!风停啦,(师生停在原地)我们都知道风是会变的,让我们来跟着风声来变化着抖动荷叶吧!(弹两种不同的音乐,师生共同变化抖动荷叶。)

  3、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声音的变化。

  (1)师:风停了,荷叶停在了水面上(师生把荷叶放在地上),小朋友,荷叶上是谁最喜欢坐得呀?(小青蛙)小青蛙们,我们一起来跳上荷叶休息一会!(师生共同跳上荷叶,坐下来。)

  (2)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师:小青蛙,你们最喜欢坐在荷叶上干嘛?是怎么叫得?(个别幼儿学叫)这只青蛙叫得真好听,还有节奏呢?其实,青蛙叫不一样的声音就是在说不一样的话,听我说:××▕××▕你好!你好!×××▕×××▕真高兴!真高兴!那你们能不能把叫声也像说话一样说给大家听呢?(幼儿学说)说得真好!还有谁叫出不一样的呢。(鼓励幼儿学)

  (3)倾听音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区分老青蛙、小青蛙。

  师:你们看,(出示指偶)荷叶上有两只青蛙,他们在荷叶上愉快地唱歌,我们来听听是谁在唱?(配班老师弹两段不同节奏的青蛙音乐,幼儿倾听。)

  先是谁唱的?后面的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再次倾听)小青蛙唱的歌是怎样的?是跳跳的,还是连连的,细细的还是粗粗的?(跳跳的、高高的、细细的.)老青蛙呢?(连连的、低低的、粗粗的)

  师:老青蛙说:我要跳到荷叶上去玩。小青蛙说:我也要去。(老师情景表演)他们见了面唱起了歌,(问幼儿)谁先唱?(老师示范唱一遍小青蛙)该轮到老青蛙唱了。(示范唱一遍老青蛙)我们跟着小青蛙唱一遍,好吗?(幼儿学唱,师生一起唱。)小青蛙的声音是细细的,老青蛙的声音是粗粗的,和我一起唱。(师生一起清唱)

  师:青蛙的歌好听吗?谁愿意做老青蛙呢?谁愿意做小青蛙呢?(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记住要唱出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声音哦!(幼儿分组唱2遍)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结束活动。

  师:哎呀!我们唱得肚子好饿啊,我们去捉害虫吧,一起把荷叶收起来。噢!对了!我们是怎么跳得?听到高高的声音就跳得高高的,听到低低的声音呢?(配班老师放高低的音乐,幼儿听音乐跳。)来捉害虫啦![教师手拿竹竿上的虫子,高高低低,幼儿跳着捉。]哇!好累啊,我们回家啦!

唱歌音乐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风趣,活泼的风格,感受说唱艺术。

  2、学习节奏,并能创编歌词与简单的节奏。

  3、演奏中养成爱护“器乐”和与同伴相互配合的习惯,培养幼儿对物体音色变化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实物:盆、碗|、碟、杯、筷子(幼儿人手一份)。

  2、节奏图,预备一些创编的节奏图。

  3、歌曲磁带,幼儿已学会歌曲。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各自扮演小动物去参加“演唱会”入场后坐下。

  (二)教师出示四种物品,带领幼儿认识它们,了解他们的不同的'音色。

  1、请四位幼儿分别敲击四种物品。

  (1)教师:它们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它们的音色会不同呢?

  (2)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材料的不同,形状大小等不同原因会影响其音色会不同。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歌曲前半部分后,进行新授节奏xxxx|xxx|练习。

  1、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歌曲

  (1)教师:你觉得这首歌怎样?幼儿:好听,活泼,有趣。

  (2)教师:盆、碗、碟、杯唱的是什么节奏呢?你能拍出来吗?

  2、教师出示节奏图,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教师可分别敲击盆、碗|、碟、杯,幼儿齐拍)。

  3、分角色进行演奏。(将幼儿分成四组,完整联系曲子)注意提醒幼儿保护物品,敲击时“轻”“小心”。

  (四)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活动

  1、盆、碗、碟、杯是我们的生活用具,可以唱歌,那还有什么生活用具可以唱歌?请幼儿说出后,教师任选四样,请能力强的幼儿将歌词编进歌曲里。(桌、椅等)

  2、请幼儿给另选的“乐器”创编新的节奏。教师:你还可以让他们唱出什么节奏呢?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教室或家里寻找可以“唱歌”的东西敲击它们,听听它们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怎样敲击会更好听。

唱歌音乐教案11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 p,并能正确的运用到音乐中。

  2、通过个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自己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热入手,通过感官,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的运用到音乐中。

  教学难点:《小动物唱歌》中f p的.运用及弱起小节的掌握。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歌词、动物图片、头饰、水彩笔、黄豆、米、各种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律动进教室)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咱们一块开车出去玩玩吧。

  师生随《小司机》音乐律动进教室。

  (课件出示大森林图片,播放《小司机》音乐)

  1、(课件出示大森林)

  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里,瞧!动物们玩的多开心呀!你们听,他们在唱歌了。

  2、(播放乐曲《小动物唱歌》)

  3、师:小动物们唱的真好听,我们也想加入他们,这时候,猫妈妈出现了,(课件出示图片)他想让我们回答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小猫怎么叫呢?我和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4、学生自由讨论:小猫怎么叫?猫妈妈叫声与小猫们叫声有什么不同?

  总结:小猫的叫声比较小,比较轻;猫妈妈声音比较大,比较重。

  5、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猫妈妈请你们到森林里作客呢?我们也做一回小动物吧。(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课件出示大森林图片)

  6、师:森林里还在唱着歌呢!我们一起去拍手听歌吧。

  录音机播放乐曲,学生拍手,同时投影出示歌词。

  7、师:刚才我们听了这首乐曲,你们知道歌曲中写了什么吗?

  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又是怎么叫的呢?

  学生回答:在唱歌,有小猫小狗。

  师相继出示歌词、图片。 唱歌

  小猫(图片)

  小狗(图片)

  8、学生模仿这两种动物的叫声。

  9、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10、师:小猫有两种叫声,一种大,一种小,如果我们把它运用到歌曲中呢?

  11、难点练习, f 喵 p 喵 真快乐(旋律)

  12、唱完了小猫我们再来唱唱小狗吧。

  出示歌词中小狗的歌词。

  13、师:刚才我们听小动物唱的歌,现在我们自己来唱吧。

  学生唱:《小动物唱歌》

  三、音的强弱。

  1、师:我们现在知道,声音有大有小,有轻有重,这是猫妈妈告诉我们的,而它现在又要介绍两位远到而来的客人给大家。

  (出示投影,f p的自我介绍)

  2、提问:我们知道原来声音是有强有弱的,而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声音是有强有弱的呢?(引导学生以动物叫声,脚步等来表现声音的强弱)

  3、师:听说小动物们个个都很能干,我今天就准备了一些米和黄豆,你们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自做一个沙锤,听一听,米做的沙锤和黄豆做的茶锤在声音上有什么不同。

  (六人小组合作,自做沙锤,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成果展示,要求比较两种声音的不用之处。

  5、用沙锤为《小动物唱歌》伴奏。

  四、编创歌词

  1、小动物们,刚才我们只唱了小猫和小狗,其它的动物生气了,他们也想唱唱自己呢。

  学生自由编创歌词。

  2、个别表演,请个别小动物上台边唱边表演。

  五、小结

  师:小动物们,天色要晚了,我们离开,回家吧。播放《小司机》,学生边唱边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唱歌

  小猫(图片)

  小狗(图片)

唱歌音乐教案12

  教材简析:乐器造型的了解是小学阶段造型艺术表现的一部分内容。分成绘画、塑造、应用、创造表现四部分。本课在学生获取乐器方面情感的基础上,了解乐器的主要特征及美感,从而画出自己设计的乐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技能,为以后的创作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参与目标:激发兴趣,培养感情,乐于表现。(面向全体)

  2. 提高性目标:抓住乐器特征,大胆的表现乐器的造型。(针对个别)

  3. 发展性目标:培养创新技能。(面向将来)

  教学重点:孕育创新技能。

  教学难点:情感的表现。

  学生的学千百年来,通过美术这一途径,人们表达了内心的丰富感情。极大的充实了精神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积累乐器领域的感情,把这一领域的感情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是所学的最大目的。本课教学,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氛围内,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积累情感,最终结合自身特点,用领悟的表现手法去表达自身情感。

  开头区段,学生的情绪还处于课间那种热烈跳动的不安定状态,他们的情感还处于课间那种热烈跳动的不安定状态,他们的情感还没有得到调动,所以学生的学还处于一种盲目阶段,所以在开头区段,通过欣赏教师创造乐器的美,及讨论、欣赏各种类型的乐器美,使学生乐于表现这种美。这样,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下,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迅速调整到最佳位置,从而培养积累了充分的感情。

  在教学的第二区段,学生的感情还处于课间那种热烈跳动的不安定状态,他们的感情还没得到调动,所以学生的学还处于一种盲目的阶段,所以在开头阶段,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迅速调整到最佳位置,从而培养积累了充分的感情。

  在教学的第二区段,学生的感情已积累,表现的欲望激发出来,他们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这种想象有一定的模式及大量的感情积累。当学生陶醉于自己所创造出的美之中时,也就到了创作课的第三区段。在这一区段,学生的情绪已趋向松弛,并急于希望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本课采用“把我们教室布置成音乐的天堂”的展示方法,把自己的作品随意贴在教室墙壁上。以一句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让乐器发出美妙音乐的同时,可以让它的造型也富于美感。作为对学生在本节课上的造型活动的肯定。

  教师的教本课设计力求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从而提供了创造活动的最适宜环境。所以,教的重要任务就是创新技能的孕育。本课教学时,主要分以下几部分。

  一、激发形象思维,――创新技能形成的前提

  欣赏并不仅仅是提高兴趣,激发美感,而且随着形象信息的储存,往往能激发思维的飞跃,产生新的思想。这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普遍过程,特别是欣赏教师的作品,使学生容易把握乐器的美及乐器的特征。

  二、在讨论中促使发散思维――创新技能形成的手段

  在教师范作后,以一句“为什么老师添了几笔,同学们就看出是乐器呢?然后,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得出创造时必须抓住乐器的主要特征。又如,在本课教学中,展示了大量的乐器图片。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说的话题,想象的空间,更为学生下一步塑造大量的形体提供了创造的原形

  三、创造中调和创造性思维――创新技能形成的关键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但有时很难选择模式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认知水平与表现能力存在个性差异。而在集体中的个人创造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情况,他能在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中完成创造。

  四、在总结中进行集中思维――创新技能的提高

  通过自己的创造思维过程,使学生在集体讨论中提出的设想和各种解决办法得到验证,而且,在实际的创造形象过程中,又积累了许多信息。所以,总结有效的方法经验使创新技能逐渐向高水平发展,为今后的再创造打基础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将学生作品集中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创新技能的培养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步表达自己在某

  一领域的感情。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学生学是导入情感,教师教是激发形象思维)

  1、欣赏教师的创作。

  2、欣赏歌曲“快乐的乐器”听一听里面有那些会唱歌的乐器(揭题)

  3、展示乐器的图片(没有用真实的乐器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用平面形式表现,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二、讨论(学生学是积累情感,教师教是促使发散思维)

  1、你知道那些乐器?

  2、你最欣赏那些美丽的乐器?

  3、从造型、色泽方面讨论一下,它们美在那里?

  三、创造(学生学是表现情感,教师教是调和创造思维)

  画出你喜欢的乐器,要注意乐器特征的体现,及美感的表现。

  四、总结(学生学是交流情感,教师教是集中课堂思维)

  让学生用作品布置教室(音乐天堂)让本节课知识有节有序地进入学生思维信息库,每一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感。人们让他发出美妙音乐的同时,也在造型上富于了独特的美。

唱歌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1、 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 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

  3、 创编出不同的节奏。

  4、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室外环境 报纸 硬纸板 长凳 塑料布 铁筒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

  教师:看看我们脚上穿了什么样的鞋子?

  幼儿:

  1、我穿妈妈的高跟鞋。

  2、我穿爸爸的大鞋。

  3、我穿姐姐的运动鞋。

  4、我穿奶奶的布鞋。

  5、我穿妈妈的靴子。

  教师:我们穿上大鞋走走、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

  1、脚上感觉非常松。

  2、踏起来声音很响。

  3、脚有些穿不稳当。

  4、人变高了。

  5、我觉得有些站不稳。

  6、像走在小山坡一样。

  7、像踮着脚尖走路。

  教师:我们去踏踏周围的其它物体,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和教师提供的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有什么感受。

  幼儿:

  1、踏在铁块上,像铃铛的声音。

  2、踏在铁块上,像打雷的声音。

  3、踏在塑料袋上,像小雨的声音。

  4、踏在木凳上,像打鼓的`声音。

  5、踏在大型玩具上,像地震的声音。

  6、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

  7、踏在铁盖上,像拍巴掌的声音。

  二、游戏引导

  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

  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并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

  三、自由创编

  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还能不能唱出更好听的歌呢?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唱唱、听听会唱出什么不一样的好听的歌。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唱歌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跟老师一起听音乐打节奏,并感受活动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杯子、筷子、咚咚锵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

  1、看一看:出示杯子,今天唐老师请你们认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呀?

  2、说一说:说说它叫什么名字?平时我们用杯子做什么?

  3、杯子说他是会唱歌的杯子,你相信吗?

  师:小朋友,你们听杯子唱歌啦!

  4、教师用筷子有节奏地敲打杯子(音乐咚咚锵里的 节奏),引起幼儿兴趣。

  5、好不好听?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意图:出示杯子引起幼儿的兴趣。用提问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为下面幼儿为音乐伴奏做铺垫。)

  二、敲一敲

  1、发餐具,请幼儿自由敲打。

  2、好玩吗?你们想敲出更好听的声音吗?

  3、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敲打。

  师:真能干,你们敲的真好听,太棒了。现在请你们保管好手中的杯子和筷子,跟老师一起来听一首音乐《咚咚锵》

  三、试一试

  1、听音乐

  师:这首音乐真好听,刚才我们是拍手,现在要是我们用手中的杯子和筷子给它来点伴奏让它更好听。

  2、试一试: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听音乐敲节奏。

  3、提要求:前奏的`时候我们点头,听好音乐跟着音乐节拍敲。

  4、请幼儿听音乐敲节奏。

  (意图:幼儿喜欢敲敲打打,让幼儿自己敲打,感受活动的快乐,并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尝试着跟着音乐敲打,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和节拍感。)

  四、演一演活动结束

  1、唱歌伴奏。

  师:这首歌啊是我们最喜欢唱的了,而且唱的可好听了,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看我们,那我们就表演给他们看一下吧,唱的时候要怎么样?(要用会唱歌的杯子伴奏。)

  2、太棒了,表演得真好,表扬一下自己吧。(大家一起很开心的敲餐具)。

  (意图:以表扬的方式,增强幼儿下次学习音乐的兴趣。)

唱歌音乐教案15

  【设计意图】

  “秋风起,树叶飘,飘来飘去像舞蹈,沙沙沙沙唱歌谣”。秋风中舞动的大小、颜色各异的树叶总是最吸引幼儿的目光。不同大小的树叶在风中“唱歌”的声音是不同的,而不同大小的风吹来时,树叶“跳舞”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如何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充分挖掘各种树叶在风中“歌唱”、“跳舞”时蕴含的音乐元素,让幼儿在看、听、说、唱及游戏中充分感知音乐旋律及其音的强弱、高低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幼儿喜欢的音乐活动“树叶唱歌”。

  【活动目标】

  1.在观看手饰演示、分段听辨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用轻快、柔和和缓慢、沉重的唱法表现小、大树叶随风飘落的形象。

  2.能积极参与游戏,用身体动作表现各种树叶在不同的风中的舞动姿态。

  【活动准备】

  1.布制大树叶一张。

  2.手饰:小树叶(颜色浅黄绿),大树叶(颜色深黄绿)。

  【活动过程】

  1、游戏“风和树叶”,初步感受音乐变化。

  (1)出示折叠的布制树叶,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拉开看看,是什么?

  幼:布做的大树叶。

  师:如果一阵风吹来,树叶会怎么样?

  幼:会抖动起来。

  (2)倾听“微风音乐”(音乐附后),集体游戏“微风和树叶”。

  师:风吹来了,我们来听一听是一阵什么样的风?(钢琴伴奏)。

  幼:温柔的、轻轻的微风。

  师:微风吹来的时候,树叶会怎样晃动?

  幼:会轻轻地动起来。

  师:那我们听着音乐,让树叶轻轻地动起来吧!

  师生一起拉着“树叶”的边缘,听音乐以小碎步慢慢行进,边抖动边旋转树叶,表现树叶在微风中飘动的情形。

  (3)倾听“大风音乐”(音乐附后),集体游戏“大风和树叶”。

  师:听,又有一阵风吹来了,听听是一阵什么样的风呢?

  幼:大风。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是大风?

  幼:因为音乐是重重的、低低的、快快的。

  师:大风吹来啦,树叶快快地飘动起来!

  师幼一起拉着“树叶”的边缘,随着音乐抖动“树叶”,表现树叶在大风中飘动的情形。

  (4)交替倾听“大风音乐”和“微风音乐”,游戏“风和树叶”。

  师:仔细听音乐,风是怎样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的,我们让树叶随着风快乐地跳舞吧!

  师幼一起随着音乐的变换,表现树叶在大风、微风中不同的飘舞情形。

  评析:通过游戏“微风和树叶”、“大风和树叶”、“风和树叶”,充分调动幼儿感知音乐旋律及其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为下一环节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特点的两段歌曲。

  (1)用不同的语言节奏表现树叶唱歌的声音。

  师:树叶被风一吹,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幼:沙 沙 | 沙 沙沙 | 沙-‖。

  师:它发出的声音,还有节奏呢!谁会像树叶一样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幼1:沙沙 沙沙|沙—‖。

  幼2:沙 —|沙 沙 |沙沙 沙沙 | 沙—‖。

  师:树叶的声音就像我们人说话一样,不一样的节奏就好像在说不一样的话。我们一起学学树叶唱歌的声音吧!(教师或个别幼儿唱出不同的节奏,幼儿模拟演唱。)

  评析:幼儿在创造性的`交流、练习、表现中,不仅初步感知歌曲的相关内容,更有效地感受了语言节奏这一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

  (2)完整欣赏,学唱歌曲。

  ①借助手饰,感知、理解歌曲。

  教师左、右手分别戴上大、小树叶手饰,进行表演:

  小树叶和大树叶相互打招呼:小树叶遇见了大树叶,它连忙有礼貌地用它那清脆的声音打招呼:“沙沙!我是一片小树叶!”(声音高、细)。大树叶见了小树叶也用它低沉的声音热情地说:“沙沙!我是一片大树叶!”(声音粗、低)。小树叶和大树叶就这样认识,在一起快乐地唱歌。

  ②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

  在手饰演示下,教师分别演唱小树叶、大树叶的歌。

  师:我们听一听,是谁在唱歌呀?

  幼:小树叶。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是小树叶在唱歌?

  幼:小树叶唱歌的声音是高高的、细细的,象小朋友在唱歌。

  师:听听大树叶唱歌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大树叶唱歌的声音感觉是低低的、粗粗的,象老爷爷在唱歌。幼儿教育网

  评析:树叶手饰的演示能恰到好处地配合教师形象的演唱,使幼儿能更好地感知大、小树叶的不同形象特征,有效地化解理解和演唱歌曲的重、难点。

  ③幼儿分段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树叶唱歌吧!

  教师以手饰等方式提醒幼儿注意小树叶、大树叶唱歌声音的不同:小树叶的歌声是轻快、柔和的,大树叶的歌声是缓慢、沉重的。

  3.游戏:“风和树叶”,进一步感受、表现音乐。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分别表现树叶随大风、微风“跳舞”的姿态。

  评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不同变化,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合理地体现了音乐活动动静交替的原则。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精妙之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巧妙诱趣。我们以拟人化的方式,巧妙地创设了一个生态式、情景化、游戏性的音乐教学环境,幼儿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为支持,融入活动中,使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巧用音乐。虽然活动中出现了四段音乐:微风音乐、大风音乐、小树叶的歌 、大树叶的歌,但细听音乐会发现其旋律结构其实是相同的,只是在调式、速度上作了变化处理,这样有效地减轻了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负担,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3.巧化难点。在活动过程中,以大、小树叶手饰让幼儿形象地感知音乐的不同性质,各音乐元素被充分地挖掘,幼儿多种感官被充分地调动,如在模仿树叶发出歌唱声时,幼儿不仅节奏感得到了锻炼,对音的高低、强弱等也有了一定的感受。

  4.巧设环节。我们采用了游戏的手段,从开始部分利用布制的大树叶做“风和树叶”的游戏,到中间部分借助树叶手饰学唱歌曲,再到最后部分幼儿独立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大风、微风跳舞的情形,活动环节巧妙生成、有序开展、层层递进,体现了活动设计的独特匠心,使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生动演绎。

  附音乐:

  微风音乐:

  1=C 2∕4 轻快柔和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2 4 3 2 | 5 5 5 | 5 6 3 4 | 2 2 | 2 4 3 2 | 1 — ||

  大风音乐:

  1=A 2∕4 缓慢沉重

  1 1 | 2 4 3 2 | 5 5 5 | 5 6 3 4 | 2 2 | 2 4 3 2 | 1 — ||

  歌曲:树叶唱歌

  小树叶的歌

  1= D 2∕4

  1 1 | 2 4 3 2 | 5 5 5 | 5 6 4 5 | 2 2 | 2 4 3 2 | 1 — ||

  沙 沙 我是 一片 小树 叶 沙沙沙沙沙 沙 沙 沙沙 沙沙 沙

  大树叶的歌

  1= A 2∕4

  1 1 | 2 4 3 2 | 5 5 5 | 5 6 4 5 | 2 2 | 2 4 3 2 | 1 — ||

  沙 沙 我是 一片 大树 叶 沙沙沙沙沙 沙 沙 沙沙 沙沙 沙

【唱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唱歌音乐教案02-16

唱歌音乐教案05-16

小班音乐唱歌教案04-17

音乐教案-会唱歌的乐08-17

青蛙学唱歌音乐教案08-24

《青蛙唱歌》中班音乐教案07-05

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01-26

《青蛙唱歌》中班音乐教案01-16

中班音乐教案:大声唱歌09-30

大班音乐青蛙唱歌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