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时间:2024-05-17 12:46:50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是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2的课第。这一课 是图像处理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学好了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 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2、本课主要内容

  本节课重点是学习 Photoshop 7.0 的启动方法、工作界面、图片的浏览、旋转、裁切等基本的操 作。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 Photoshop 7.0 的工作界面;熟悉 Photoshop 7.0 的基本功能。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 Photoshop 7.0 浏览、打开图片,学会对图片进行旋转和裁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体验的强大功能;培养注意观察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重点、难点:

  重点:Photoshop 7.0 的启动及图片浏览、打开、编辑。 难点:图片的打开及编辑

  二、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七年级下册,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 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学生应该有兴趣学,也能学好。

  三、教学策略

  通过恰当的情境导入新课,将本课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任务,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 来掌握 Photoshop 7.0 浏览、打开图片,对图片进行旋转和裁切等基本的操作,并通过操作快 的同学的演示,老师的点评来增强学生的成功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时安排

  本课用 1 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机、网络课室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通过极域教室系统给学生展示,魔棒扣图等相关的操受 Photoshop作,让学生感受到 Photoshop 7.0 的神奇魅力,产生对 Photoshop 7.0 的好奇和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把学生分成 A、B、C、D、E 五个组,比一比、赛一赛,并 让学生明白比赛规定和合作方法。

  同学们刚才老师的演示只是 Photoshop 7.0 的一点 功能,它还有很多强大的功能,能对我们的照片进行二次 加工,使照片更美观。同学们想学会这些功能的操作吗?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习这款软件。

  阅读回答

  课件: 展示 Photoshop 7.0 简介,谈话法介绍。

  展示:教学目标

  自主探究 分享交流

  己的学习方式完成“挑战”

  挑战一:Photoshop 的启动与退出 1.Photoshop 的启动

  选择“开始——所有程序 —— Adobe —— P hotoshop”

  自主探究

  2.Photoshop 的退出

  单 ft photoshop 界 面 右 上 角 的 “关 闭 ”按钮, 在 photoshop 菜单栏中选择“文件——退出”命令。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和合作情况,给 以及时指导和要求。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找学生进两位同学分别演示 一位同学指出并说明 Photoshop 工作界面的组成。

  学生活动 观看演示, 感7.0 的神奇

  齐读目标

  分发学案、练习素材和微课文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 查看收到的 文件并观看老 师的演示明确 完成“挑战”的方法

  认识界面

  先独立后合作

  先学会的同学 辅导帮助学困

  挑战二: 第一关: 使用 phoshop 浏览桌面“泉城游生图片”文件夹中的图片

  1. 单ft“文件”菜单,执行“浏览”命令

  2. 在“文件浏览”器找到泉城游图片文件夹 3. 找到要打开的图片并打开自主探究旋转

  第二关:旋转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

  1. 将“泉城游图片”文件夹里的图片“趵突泉水”顺时针旋转 90 度并保存生操作:

  2. 将“泉城游图片”文件夹里的图片“鸟瞰趵突泉”垂直翻 小组合作,转并保存先学会的同学 下位巡视本组

  3. 将“泉城游图片”文件夹里的图片“趵突泉公园简介”旋内其他同学,转 180 度并保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巡视反馈,指导合作。

  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找三位同学分别演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第三关:裁切图片并保存

  打开“泉城游图片”文件夹里面的图片“趵突泉水”,使用裁 切工具突出图片中的三眼泉水进行裁切并保存。

  做法:第一步,单ft文件-浏览,打开图片“趵突泉水”。

  第二步,单ft 裁切工具,用左键拖出适当选区(突出 三眼泉水)。

  第三步,右 f t-裁切或双 ft,裁切出图片。

  各 组 反 馈

  第四步,单ft“文件-另存为”命令,文件名改为“近观趵学 习 中 遇 到 的突泉”,保存到“泉城游图片”文件夹下。

  师巡视指导反馈疑点,指导合作。

  实践创作 展示评价

  “小小设计师”

  请同学们浏览“美丽校园”文件夹中的图片,选择你喜欢 的,利用进行旋转、裁切等操作 Photoshop,制作我的 校园图片集。

  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用 Photoshop来浏览、打开图片,并对图片进行旋转、裁切等操作。

  课下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将你家中的照片进行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动手操作为主,教材用任务驱动方式完成整个网页的设计,通过网页设计中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的处理,向学生介绍网页制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本节主要完成以下任务:启动frontpage并建立网站、应用表格结构设计网页、应用框架结构设计网页,最后完成网页间的超级链接。

  教学重点:应用两种方法设计网页以及网页间的超级链接。

  教学难点:表单设计,表单中有“单行文本框”、“滚动文本框”、“复选框”、“单选按钮”等,教师在讲解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可以适当减少“意见反馈表单”的内容。

  在进行本节教学时可以与已学过的word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路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途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把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网页制作的过程,熟悉网页的各种元素;

  2.掌握网页制作的一些技术和方法,能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

  能力目标: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首先通过学生自身或现实中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在学生所学过的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在教学环节中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动手实践操作、与同学间相互交流探讨来获得,让学生自始自终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手段。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暴露思维矛盾,展示学习的进程,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

  在教学重点(网页制作的技术)、难点(网页制作中文字的编辑,图片、动画的插入)的突破上,应精心设计相关的思考题,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操作演示等方法来解决。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富有个性的个人网站来展示给学生看。首先请学生看一个个人的网站http://zidingxiang.512j.com/,然后请学生看一个初一年级学生使用frontpage制作的网站http://www.nbxiaoshi.net/xsgrzy/,最后请学生观看老师做的网站http://dhzx.lyge.cn。

  通过以上几个网站的介绍,每个学生都已跃跃欲试了。此时教师做一个过渡:“刚才在浏览器中所看到的每一幅画面都是一个网页,这些网页有的美观大方,有的丰富多彩,有的个性鲜明,那么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网页,并在网上发布,以便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呢?”学生一定会说“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网页制作》。教师导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问题建构新知

  1.设疑、导入知识点一:网站的建立

  问题1:在e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wweb”的网站。

  组织教学:(1)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p.135-136的内容

  思考:

  ①新建“站点”与新建“网页”有何不同?

  ②使用新建“站点”有何优点?

  (2)学生演示操作

  (3)学生回答思考题

  (4)学生反馈练习(在d:建立“网站web”的网站)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3

  教学内容:

  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教学目的:

  学会调整多张演示文稿顺序的方法,能使用演示文稿间的切换增强表现效果。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有时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仅用一张演示文稿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制作多张演示文稿,如何安排和在文稿中切换就是一个问题了,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

  1、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

  在powerpoint中每一张幻灯片的顺序是可以调整的,由于演示文稿有不同的视图模式,所以存在不同的调整方法。

  ①、在普通视图模式下,其调整方法是在大纲编辑窗格中,以调整幻灯片图标顺序的方法,来改变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

  ②、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调整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其方法是:在这种浏览模式下,可以看见演示文稿的小样,调整时直接用鼠标把选中的演示文稿拖到适当的位置就可以了。

  2、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一张演示文稿的内容播放完后转换到下一张演示文稿进行播放的过程就叫切换。

  在浏览视图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出现菜单—选幻灯片切换—弹出切换对话框—在其中可以选择效果、换页方式并可以给换页配上声音。

  演示文稿使用了切换效果,能使整体表现能力大大增强,使它变得更生动、更精彩、更活泼。

  三、小结:

  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和切换的方法,产生的效果。

  四、练习:

  1、怎样改变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2、如何实现幻灯片间的切换?《超级链接的应用》

  教学内容:超级链接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演示文稿中链接的涵义,学会创建超级链接制作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链接通常是指计算机信息之间的一种联系方式,信息之间的链接与演示文稿的排列顺序无关,可以从一个信息点直接跳到另一个信息点,从而改变演示文稿间的播放顺序,信息之间的链接不仅仅限于文字,还可以是图像、声音、影片等各种媒体间建立链接。所以也

  叫超级链接。

  2、创建超级链接按钮

  创建超级链接应该有一个链接点,这个链接点应该是一个对象(一段文字、一幅图片、一个图标、一个按钮都可以作为一个链接点)

  自选图形—动着按钮—画按钮—动着设置—确定

  3、创建超级链接对象

  可以通过演示文稿上的对象直接创建超级链接。

  三、小结:

  超级链接的对象与设置方法。

  四、练习:

  1、在演示文稿中使用超级链接会产生什么效果?

  2、怎样在文稿中设置超级链接?

  3、在已做过的文稿中插入超级链接。 《实践—协同制作并展示主题鲜明的演示文稿》

  教学内容:实践—协同制作并展示主题鲜明的演示文稿

  教学目的:进一步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powerpoint协同制作和展示主题鲜明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主题(题目可以自选,但至少应有五个小标题)

  我们的班级

  a、基本情况

  b、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

  c、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d、战果辉煌的体育比赛

  e、勇夺大将的艺术作品

  f、少男少女的个人主页

  二、基本要求:

  1、鲜明的主题和正确的文字表述

  2、丰富的图文资料及合理的组合3、优美的声音、动画效果

  4、多幅演示文稿的顺序合理、切换得当。

  三、制作方式:

  全班分级制作,共分为8个组

  第一组:选一人,负责整体设计统一模板。

  第二组:基本情况

  第三组: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第四组:战果辉煌的体育比赛

  第五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

  第六组:勇夺大将的艺术作品

  第七组:少男少女的个人主页

  四、制作过程:

  五、组合:

  六、演示

  七、小结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4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书信吧,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写起信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电子标签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电子标签的应用。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电子标签,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激发对科技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难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汽车过收费站时通过ETC自动扣费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扣费系统是如何锁定目前通过的车辆信息,是否他们也有“身份证”可以被识别?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电子标签。

  (二)新课讲授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常见的含有电子标签的物品(珠宝电子标签、门禁卡等)图片,并采用教授法介绍电子标签的用途,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总结电子标签的用途:电子标签主要附着在被识别物体上,存储与物体相关的信息,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非接触读写存储器上的信息。在物联网中,电子标签如同物体的“身份证”一样。

  在得出用途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被拆解的电子芯片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电子标签是由哪些部件决定他有这样的用途呢?

  【天线】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出学生鼓励、正面的评价,如:观察仔细,总结到位等。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电子标签的内部主要由芯片、天线(线圈)等部件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图片中有无电源对电子标签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同桌两人进行讨论,得出其分类和其主要特点,

  【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主动标签)和无源电子标签(被动标签)两大类。无源电子标签是最常见的电子标签,当读写器检测到电子标签时发出电磁波,在电子标签周围形成电磁场,电子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芯片,芯片产生电磁波发送给读写器。有源电子标签工作的能量则由自带的电池提供】

  教师并给出积极的评价,如:阅读仔细,归纳概括能力强等。

  之后教师介绍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根据有无电源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得到的分类结果也不同。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分类的表格,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5分钟,尝试根据读写方式、频率高低对其进行分类并填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涉及频率高低时,可以从频率、感应距离、读取速度和穿透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请小组代表进行分析和陈述,学生回答观察结果。

  【按照读写方式,可以分为只读电子标签和读写电子标签。只读电子标签只可阅读,不可写入,成本较低;读写电子标签,可读可写,成本较高。按照频率高低,可以将其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和超高频电子标签。低频电子标签的频率范围为100-500kHz,以125kHz为主,感应距离较短,读取速度较慢,但穿透能力好;高频电子标签,频率范围为10-15MHz,以13.56MHz为主,感应距离较长,读取速度较快,但穿透能力一般;超高频电子标签,频率范围为850-950MHz以及2.45GHz,感应距离最长,读取速度最快,但穿透能力差】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进行鼓励,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总结,从而得出不同的电子标签的分类所得到的结果表格。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学习的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子标签,指出其组成部件的名称;观察身边的各类卡,观察它们是否属于电子标签吗?为什么?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点评同学们听课很认真,记忆力真强。

  作业: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的物品哪些使用了电子标签,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电子标签,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启动与退出Photoshop CS2,能说出软件界面的组成及其功能。

  2.通过动手操作以及自主探究Photoshop CS2的工作界面,提高动手操作与自学能力。

  3.通过Photoshop CS2软件的学习,感受知识和技能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Photoshop CS2的工作界面组成。

  【难点】工具箱及工具属性栏的组成及功能。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美化前后的照片,提出问题:喜欢哪一张图片?为什么?【喜欢右边的照片,因为左边的照片看起来比较暗,不美观】

  教师总结:想要美化照片,需要使用软件来处理,Photoshop软件可以实现对照片的美化,那么Photoshop软件由哪些部分组成呢?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Photoshop CS2的工作界面。

  (二)新课讲授

  1.启动与退出

  教师讲解:要想认识Photoshop CS2,首先需要打开Photoshop CS2软件。

  布置任务:限时5分钟,进行自主探究,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启动Adobe Photoshop CS2?【开始→所有程序→Adobe Photoshop CS2】

  (2)如何退出Photoshop CS2?【执行文件→退出】

  教师总结:直接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也可以启动软件;运用“Alt”+“F4”快捷键也可以退出软件。

  2.窗口组成

  教师讲解:完成启动后,就可以进一步认识Photoshop CS2由哪些部分组成。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Photoshop CS2软件的界面,提出问题:Photoshop CS2软件的工作界面由哪些要素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状态栏、工具属性栏、工作区、浮动画板】

  布置任务: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限时2分钟,完成指认活动。如一名学生指向窗口最上方,另一名学生回答标题栏等。

  教师总结:Photoshop CS2软件的界面由七大部分构成,每个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共同协作可以完成非常美观的作品。

  3.工具箱

  教师讲解:Photoshop CS2的界面由很多部分构成,其中起到美化照片作用的'就是工具箱。

  布置任务:限时5分钟,以信息技术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下问题:

  (1)工具箱的作用是什么?【工具箱是Photoshop工具的容器,存放进行图片编辑过程中的常用工具】

  (2)工具箱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选区制作工具、绘画工具、修饰工具、颜色设置工具等】

  教师总结:有些工具右下角有三角符号“◢”,它表示该工具位置存在一个工具组,可以通过右击或长按鼠标左键两种方式打开。

  4.工具属性栏

  教师讲解:无论是什么工具,最终都需要进行使用,工具箱也同样如此。

  教师演示工具属性栏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调出工具属性栏?【选择某个工具后,在菜单栏下方会显示该工具对应的工具属性栏】

  (2)工具属性栏的功能是什么?【提供与使用某个工具有关的选项】

  教师总结:通过执行“窗口”→“选项”命令,可以显示和隐藏工具属性栏。

  (三)巩固提高

  教师组织“你问我答”的活动,邀请4组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进行一问一答。并根据互动的情况,邀请全班学生进行评选,选出本节课回答得又快又准的同学,并给予奖章表示鼓励。

  比如问:如何退出Photoshop CS2?答:执行文件→退出命令或运用“Alt”+“F4”快捷键等。

  教师评价:反应比较灵敏,回答得又快又准等。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如启动与退出软件的多种方法等。

  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尝试利用工具箱中的工具为自己的照片进行简单的美化。

  四、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6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_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1、数据表格化处理的'一般过程:

  2、表格一般由、和三部分构成。

  3、表头由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对应,用于保存的数据。在数据区域中的每一行,称为。

  第二环节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1、一个电子表格文件称为电子表格的一个,它可以存储多个。

  2、是用于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

  3、第F列与第六行交叉处的单元格地址是;从A2到F10所形成的对角线的矩形区域,可用单元格地址表示为。

  4、激活单元格的方法有:。

  5、在单元格中输入完数据后,可按键进行确认。

  第三环节利用公式计算

  1、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时,公式的开头字符必须是。

  2、改变工作表中的数据,由公式所得到的运算结果会不会自动发生改变?

  3、探究:将公式复制到不同的单元格中时,公式中所引用的单元格地址会不会发生变化?

  第四环节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1、表达式“B3+C3+D3+E3+F3”如果用函数表示,可以写成。

  2、单击编辑栏前面的插入函数按键

  ,打开的对话框是。

  3、Excel中提供了丰富的函数,这些函数的语法与功能,可在中查到。

  自我反思

  1、学习过程:

  遇到的困难:

  存在的困惑:

  2、学习成果:

  已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未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归纳出插入声音和视频的具体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声音和视频的插入。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习插入媒体剪辑,设计声情并茂的演示文稿,在学习中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插入声音和视频的操作步骤。

  【难点】插入声音和视频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回顾如何突出幻灯片的主题?学生通过上节课学习能够回答出可以为幻灯片设置主题、字体和颜色。然后教师讲解:要想让幻灯片更加丰富多彩,除了可以为幻灯片设置主题、字体和颜色,还可以插入声音和视频,让幻灯片变得声情并茂。进而引入新课——《插入媒体剪辑》。

  (二)新课讲授

  1、为演示文稿插入声音文件作为图标

  教师演示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的具体步骤,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完毕后,学生总结归纳核心操作步骤。【插入—文件中的声音—选择声音—选择播放方式】教师评价学生概括能力较强、认真仔细。之后教师补充:演示文稿支持插人wav、wma、mp3、midi、au等格式的声音文件。

  教师接着讲解:除了插入文件中的.声音,也可以插入剪辑管理器中自带的声音,单击“剪辑管理器中的声音”,在软件界面右侧会出现“剪贴画”任务窗格,找到所需的声音剪辑,单击剪辑文件,可将其添加到幻灯片中。

  教师讲解完毕,请学生独立完成在幻灯片插入声音操作,并思考【自动】和【在单击时】这两个选项在放映时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后能够得出结论。【自动为显示幻灯片时播放声音;在单击时是只有单击声音图标时才播放声音】待学生操作结束后,引导学生发现:插入操作完成后,声音文件会在相应的幻灯片中以声音图标小喇叭的形式呈现,可以拖动到幻灯片的任意位置。

  2、插入影片

  学生有了插入声音的知识经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讨论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并归纳操作步骤。【插入→文件中的影片→选择影片→选择播放方式】教师评价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能够学以致用。

  教师补充说明:演示文稿中支持avi、mpg、wmv等格式文件。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如何让插入剪辑管理器中自带的影片?学生根据声音的插入方法不难说出:利用与“插入剪辑管理器中的声音”同样的方法,单击“插入剪辑管理器中的影片”,单击需要插入的剪辑文件就可以完成影片的插入。教师讲解:可根据放映需要选择【自动】或【在单击时】。之后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如何调整窗口大小和位置?学生思考后不难给出答案。【播放窗口被选中状态下,拖动窗口边缘来进行调整,按住左键拖动视频播放窗口可将其放置在当前幻灯片的任意位置】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思维活跃,逻辑清晰。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插入声音和视频的操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合作为学校动漫展的幻灯片插入主题曲和视频,看哪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插入声音和视频的操作步骤。教师可以点评学生听课认真。

  作业:思考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Flash动画,下节课交流。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8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9

  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二、教材内容分析

  1、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大多数软件课的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这有点乏味,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完全自主学习,又会造成学生毫无目的性的状况,因此,在本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以Excel软件的功能简介作为导入,先通过观看视频认识Excel窗口的组成,然后设置录入和修改数据范本的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调整列宽与行高,及对工作表的标签改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数据表范例的基本操作,增加学生对Excel软件有初步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入Excel软件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视频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设置录入数据范表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通过设问、探究、演示、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掌握数据的录入与修改,列宽与行高的调整,以及数据表标签名的更改。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截图。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动Excel的方法提问:启动Excel软件的有哪些方法?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后回答,并演示启动过程。引导学生掌握Excel软件的启动方法。认识Excel的窗口播放Excel软件窗口组成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1.Excel软件的窗口由那些部分组成?2.与以往学习过的软件不同处是,该软件多了哪些部分?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出答案。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地掌握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提问:1.什么是行、列?2.一个工作表中最多有多少行?多少列?3.什么是单元格,活动单元格?阅读课本,找出答案。通过自主学习,理解Excel软件的行、列和单元格的概念。录入和修改工作表数据布置任务一:输入课本中的范例工作表“趣味运动会比赛名次”,教师巡视,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1.单元格的数据输入出错该如何修改?2.A1单元格中的文字输入时为什么会“跑”到B1,c1单元格中去?一个单元格最多可以存放多少个字符?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录入和修改单元格数据的方法。调整表格列宽提问:1.如果想单元格A1不“侵占”后面的单元格,那么该怎样操作呢?如果学生发现了解决的方法,请学生演示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否则由教师演示。2.如果要调整的是行高,该如何操作?思考、实践后找出解决的方法,并演示调整列宽与行高的操作。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并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调整行高的的办法。给工作表标签改名一个Excel工作薄文件内往往包含多少个工作表?我们可以把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看作一个作业簿,簿内有多个页面,每个页面就是一个工作表。工作表默认名为Sheet1,Sheet2...为便于识别,可给工作表标签改名。布置任务二:将工作表标签“Sheet1”改名为“初一运动会”。思考:你能发现有多少种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方法?学生认真听讲,并上机操作修改工作表标签名。通过比喻,促进学生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关系,通过探究,发现和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保存文件与退出Excel提问:如果文件已经录入完毕,需要退出,那么必需先做什么工作?该如何操作?思考、回答问题,并上机操作。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Excel文件的保存和退出。综合练习完成书本后面的实践1.在工作表Sheet2中输入初一计算机成绩。2.把工作表Sheet2标签分别改为“初一计算机”。3.把工作簿以文件名“计算机成绩表”存盘。上机操作。综合应用,巩固技能。3.教学评价

  (一)填空题(1)Excel工作表中的一格称为__________。为了标识表中的每一格,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每格都有一个名称,如图1所示,我们将当前选中的格称为__________。(2)在Excel工作表中每一格默认的宽度是8个字符,最多可以存放到3200个字符,即每格最多可以存放_________个汉字。

  (二)选择题(1)Excel是一种_____

  A.系统软件

  B.程序语言软件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软件(2)以下_____不是Excel的功能?

  A.制作表格

  B.各种复杂运算及分析c.数据管理

  D.图像处理(3)Excel的电子表格文件也称为_____

  A.工作袋文件

  B.工作簿文件

  c.工作表文件

  D.工作夹文件(4)Excel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_____

  A.ppt

  B.wps

  c.doc

  D.xls

  (三)判断题(1)第一次新建Excel电子表格文件时,标题栏内显示的缺省文件名是“sheet1”。(2)在Excel工作表中包括了许多行与列,其中列标号为

  1、

  2、3,行标号为A、B、c。(3)在Excel工作表中行标号为

  1、

  2、3,最多可以到65536行。4、教学资源:Excel第一节.ppt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作为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1)课堂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2)教学任务明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3)本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辅导不足,未能很好地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如基础差的学生,对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的区别,工作表标签名的更改出现差错,这还有待改进。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为网页中的文本和图像设置超链接。

  2、通过教师演示、自主探究等方法,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探究设置超链接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网页制作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网页中文本和图像的超链接设置。

  【难点】网页中图像超链接的灵活设置。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制作完成的“沈阳简介”网站,让学生观察在网站首页上和之前制作的首页有哪些区别?学生会发现有些文字下方出现了下划线,颜色也不同。教师演示鼠标单击首页中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和网页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出现了什么变化?学生发现页面跳转到了另一个页面。教师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当点击页面上的文本或图片时,怎么跳转到其他页面呢?网页之间的联系应该如何建立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建立文本超链接

  教师激发学生思考:如果想要为网页中的文本设置超链接,首先应该做什么?【选中文本】教师表扬学生反应迅速,并进行演示操作,选中文字“地理环境”后,利用“属性”面板,在“链接”右侧选择文件“地理环境。html”,在“目标”下拉列表中选择“_blank”选项,创建文本链接。演示完成后让学生观察文字“地理环境”的变化。【文字变成了蓝色,文字下方出现下划线】

  教师布置任务:尝试自己完成文本超链接的设置,实现单击“地理环境”能够跳转到“地理环境。html”页面。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加以巡视,并提示学生:完成后可以通过单击“在浏览器中预览/调试”按钮,在浏览器中预览设置的超链接效果,查看是否设置成功。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抛出问题:_blank的作用是什么?_blank和_self的区别是什么?教师让学生尝试修改目标中的选项,操作完成后指定学生回答。【使用_blank,是在新的窗口中显示页面,使用_self,是在当前网页窗口中显示页面,不会打开新的窗口】教师表扬学生操作认真,回答的准确。

  教师激发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为文本设置超链接?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课本,自行探究,为文本“风土人情”设置超链接,链接到“风土人情。html”页面。学生操作结束后指定学生说出操作要点。【选中后,在“常用”插入栏中,点击“超级链接”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链接的目标文档,并在“目标”下拉列表中选择_blank选项】教师评价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强,思路清晰。

  2、创建图像链接

  教师提问:如果想要为沈阳简介中的太阳鸟建筑图片设置超链接,是否和文字设置的方法一样呢?教师布置任务:按照设置文本超链接的方法尝试自主操作,实现单击图片后跳转到“太阳鸟介绍。html”页面。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如果是对整个图像建立链接,和文字设置方法一样。

  教师抛出问题:如果想要为图像的部分区域设置超链接,怎样进行设置?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操作,将太阳鸟区域设为链接区域,链接到“太阳鸟介绍。html”页面。讨论后由小组代表演示及讲解操作要点。【选中图像,在属性面板中找到椭圆形热点工具,在图像上拖动,选中太阳鸟区域,并设置链接的目标文档和目标】教师评价学生操作很熟练,并解释:这属于热点链接,单击设置的链接区域,从而跳转到相应页面。图像属性栏中的“替换”中可以写明图片的含义,当图片无法显示的时候,替换中的文字就会显示出来。教师让学生继续完善对图像链接的设置。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了解了如何为文字和图像设置超链接后,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独立操作,将首页中的其他栏目以及图片设置对应的超链接。操作完成后同桌两人进行相互展示,在浏览器中预览是否能够实现正确的跳转。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为文字设置超链接的两种方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点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牢固。

  作业:思考为网页中图片设置热点链接,可以设置两个热点区域吗?

  四、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启动flash5的方法,熟悉它的界面。

  2、掌握引入一个已有动画的方法,并观看自己所引入的动画。

  3、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flash5基本技能,启发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学会独立使用flash5软件。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能力,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锻炼学生,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flash5的时间轴、舞台、绘图工具以及浮动面板的功能。

  教学难点:

  给图库中的对象进行分类,以入图层的命名。

  教学方法:

  讲解法、操作法、演示法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是啊,我想,每位同学都有伴随动画片一起成长的经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看过许多难忘的动画片,大家想知道这些精美的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生:想知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动画的软件:flash,flash5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能作动画,还能做广告宣传等,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逐渐接触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首先指导学生启动flash5,让学生熟悉flash5的界面,了解时间轴的作用、舞台、绘图工具及浮动面板。

  (2)合作学习

  现在就让我们启动flash5动画软件吧,首先同学可以通过开始菜单来进入,和启动其它软件的方法一样,开始—程序—flash5,或者在桌面上有可直接双击进入。

  师让生观察flash5界面并讲解:

  1、时间轴:

  它像电影的胶片,每一小格代表动画的一帧,帧里面装载着动画内容。当你对某一帧进行编辑、修改的时候,只要用鼠标点时间轴与它相对应的小格就可以进入这一帧的编辑状态。

  2、舞台:

  flash5编辑区有一相非常形象的名字,叫舞台。它是创建动画和动画演出的场所。这和以前学过的我们常常把编辑区看成画布和白纸的方式不同。

  有了舞台就要有演员,flash5中的演员是什么呢?它们叫图形和元件(组件),图形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用绘图工具画的或“导入”的图片,元件是什么呢?它是组合在一起的图形,也可以是一个动画效果的按钮,还可以是一段动画,在flash5,中叫“影片剪辑”。

  绘图工具:

  和我们以前学过“画图”软件中的绘图工具差不多。

  浮动面板:要制作一部动画片要有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了进行这些设置,flash5中设计了很多浮动面板。它们分布在屏幕的右侧。这些面板可以在屏幕上随意拖动,来回切换,如果嫌碍事,还可以关闭。如果弄乱了,你可以通过窗口——面板位置——默认规划命令把它们恢复过来。

  好了,我讲了半天,大家对flash5一定有所了解,一定想试试操作了吧,下面我们就来作一个最简单的动画——大海中的一个小鱼在游来游去。

  (一)制作动画

  1、启动flash5

  2、导入图片

  3、在预览窗中出现一条小鱼,单击按钮可以预览动画

  4、用鼠标拖住预览窗中的鱼,将它拖入舞台,随意放在舞台底部。

  (二)预览动画

  可通过“控制”菜单下的“测试影片”进行测试。

  (三)保存文件

  和以住我们保存文件的方法一样,不再重复。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回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要多观察、多动脑、勤动手,制作出更好的作品来,好吗?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2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交APP有哪些主要功能?流行的社交APP有哪些?

  2.了解微信中添加好友的各种方法。

  3.了解微信“摇一摇”参与电视互动的原理、查找歌曲的原理。

  4.了解微信“摇一摇”交友的风险,能正确地使用社交APP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正确地使用社交APP进行交流。

  教学建议

  社交APP的种类非常多,目前最流行的当属微信,因此本课主要以微信为例来介绍社交APP。

  建议本课用1课时。

  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几乎都用微信来进行信息交流,微信比传统的手机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信息功能强大得多,用它不仅可以传递文字及各种文件、进行实时的视频聊天,还可以进行群聊及朋友圈的社交活动,完全了传统的用手机发信息进行交流的方式。

  教材中假设了一个学生结伴看电影的生活场景来探索微信的使用方法,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更合适的任务。

  添加好友的方式很多,也很好玩,但老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的走向,一边演示还要一边启发学生思考背后的原理。

  “摇一摇”有很多奇妙的用法,例如:“摇”电视、“摇”歌曲等,这些奇妙的用法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到对知识、原理的探究中去,而不能只停留在对“摇”本身感兴趣。

  “摇一摇”可以用来添加好友,但由于青少年涉世未深,也许不能理解“摇一摇”添加陌生好友时潜藏的巨大风险,可以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引起学生的警觉,树立风险意识。资源目录有相关文字材料和视频可供教学参考。

  “摇一摇”的操作比较有趣,安排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合作探究,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回家才有操作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摇一摇”添加好友的操作涉及到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问题,在家操作便于家人进一步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进行教育。

  用微信的朋友圈发布信息,可以与朋友分享见闻,交流思想,是使用微信的人最热衷的`事情。用朋友圈传播信息,速度非常快,范围非常广,因此,有些人看中了朋友圈的这个特点,利用朋友圈来传播各种信息。除了各种真假难辨的广告信息,还有各种谣言、各种诈骗信息也不时地出现在朋友圈中,而糟糕的是有些不良信息还是来自身边的朋友。因此需要将朋友圈的这些负面的东西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学会鉴别,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部分内容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资源目录有相关文字材料和视频可供教学参考。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程序中的对象及对象的三要素,能够在编写程序中正确运用。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便,激发学习编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象三要素的含义。

  【难点】对象三要素的区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VB编写的“求圆面积”程序,提问VB程序编写程序的基本步骤,学生能够根据之前所学得出答案:建立程序界面、设置对象属性、编写程序、保存程序、运行与调试程序等5步。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内容掌握的很扎实。教师进行引导VB语言实际上是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那其中的“对象”指的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引出课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1、程序中的对象

  教师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当前流行的一种程序设计思想。提问学生上节课学习的“求圆面积”程序是有什么组成的?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出答案:由窗体、命令按钮、文本框、标签和图像等类型组成。老师可以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很流畅,然后教师总结这些类型在面向对象程序中都可以称之为对象,编程就是用对象组装程序。

  2、对象的三要素

  此时教师引导VB中的对象有各自的属性、事件和方法,它们构成了对象的三要素。

  (1)属性

  教师让学生打开上节课编写的“求圆面积”程序,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对象的属性并举例说明。【属性决定了对象的具体特征,如“标签”对象中,大小、位置、颜色以及标签中显示的`文字都是标签的属性】此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探究能力很强,理解的也很到位。

  (2)事件

  教师演示运行“求圆面积”程序输入圆半径值后,单击“计算”按钮,执行存放在按钮对象中的程序,告诉学生这种单击动作称为对象的事件。之后请学生自主上机操作感受一个对象可以响应多种事件,然后请学生回答都有什么事件。【单击(Click)、双击(DblClick)、按下鼠标键(MouseDown)、移动鼠标(MouseMove)、启动窗体(Load)等】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强。

  (3)方法

  教师让学生以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方式,结合教材和上机操作,讨论在VB中,各种对象中包含的不同的方法并举例说明。【窗体对象中包含Print(打印)、Line(画线)、Cls(清除显示内容)等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对象的内部封装了现成的、可以直接调用的程序,这些程序称为方法。

  (三)巩固提高

  将题本当中的探究学习作为巩固提高,让学生参考教材去编写“涂鸦”程序,提醒学生程序原理是在同1个窗体中输入3个相对独立的程序段,并请学生说出,程序中分别用到了哪些事件,调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出:用到了MouseDown、MouseMove和DblClick3个事件;调用了窗体中的Line、Cls等方法。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如教师提问对象的三要素,学生说出属性、事件、方法等。

  作业:预习程序基本知识。

  四、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Flash软件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和动画补间动画,并能说出两种动画的区别。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过程,完成补间动画的制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3.通过补间动画的制作,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作品的乐趣,体会创建“动画片”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形状补间动画和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形状补间动画和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活动,教师和学生分别绘制一个蜻蜓飞翔动画,完成后探究以下问题:

  (1)学生是如何制作蜻蜓飞翔动画的?【利用逐帧动画制作的】

  (2)通过观察教师的作品,教师与学生的作品之间有什么不同?【教师的作品只有首尾关键帧】

  教师总结:逐帧动画几乎可以表现任何想表现的内容,但是如果逐帧动画的帧数很多,制作就会非常繁琐,而补间动画只要绘制首尾关键帧,即可自动生成动画。那么如何制作补间动画呢?本节课围绕“苹果园”动画以及“下落苹果”动画为例展开本课教学。

  (二)新课讲授

  1.“形状补间”动画

  教师讲解:补间动画包含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首先来学习形状补间动画。

  教师播放由三个橙色圆的图形变成“苹果园”3个红色字的动画,提出问题:动画中有什么变化?【动画中颜色改变、形状变化成文字】

  布置任务:限时3分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补间动画的概念是什么?【确认第一帧和最后一帧后,中间的画面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生成中间帧过渡画面的过程称为补间,生成的动画称为补间动画】

  (2)补间动画的首帧、尾帧中,对象属性有什么特点?【形状、位置、颜色、大小等属性可以不同】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要点:首帧的内容是橙色的圆,尾帧的内容是红色的“苹”字。

  教师演示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在Flash软件中建立第1帧和第30帧的内容?【无色笔触橙色填充,在第1帧画圆;右击第30帧中“插入空白关键帧”,在第30帧写红色“苹”字】

  (2)在制作补间动画时,如果使用图形元件、按钮、文字则必须打散再变形,打散的操作步骤是什么?【选定“苹”单击“修改(M)”中的“分离(K)”,将“苹”打散】

  教师总结:形状补间动画只能对矢量图对象进行设置,矢量图对象被选中时,对象上会出现白色的均匀的小点,如果使用图形元件、按钮、文字则必须打散(分离)再变形。

  2.“动画补间”动画

  教师讲解:接下来探究动画补间动画的特点。

  布置任务:限时5分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展示的“下落苹果”的动画以及“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1)动画中的`苹果有什么变化?【苹果边旋转边下落,位置和角度属性有变化】

  (2)如何制作“下落苹果”动画?【选定第1帧,将“苹果”图形元件拖到上部合适处→右击第40帧,插入关键帧并将“苹果”图形元件移至下部合适位置→单击第1帧,在帧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动画】

  教师总结:“动画补间”动画的首尾关键帧上都不能是矢量图对象。非矢量图对象被选择时会出现蓝色或灰色的外框。对象一定是要组合在一起的,千万不能打散。

  (三)巩固提高

  完善“苹果园”的形状补间动画和“下落苹果”的动画补间动画后,请学生对比两个动画,并观察时间轴的区别。

  【形状补间是淡绿色背景+长箭头,动画补间是淡紫色背景+长箭头】

  教师进行评价,评价要点:善于发现、总结,表述得非常清楚等。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形状补间和动画补间的区别,学生说出区别在时间轴和首尾帧对象属性。

  作业:制作蛋糕变形成“生日快乐”文字的形状补间动画。

  四、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域名的概念和格式,解释域名和IP地址的关系。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交流能力。

  3.在参与讨论、游戏等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域名的概念及格式。

  【难点】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带领学生回顾网络终端之间如何实现相互访问,并随机请学生回答。预设学生能够较准确地回答出问题的答案:通过IP地址进行相互之间的访问。教师可以点评学生对于之前所学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之后教师顺势提出“IP地址作为一串数字并不好记忆,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代替IP地址去标识网络终端?”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新课——因特网的域名地址。

  (二)新课讲授

  1.域名的格式

  首先,教师给出一些常见域名(如www.baidu.com、www.nju.edu.cn等),请学生以横排四人为单位,给学生3分钟时间,对比这些域名的共同特点并尝试总结出域名的组成和格式;活动结束后随机抽取小组代表说出他们的讨论结果。【一个完整的域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用英文句号“.”来分隔】接着,教师讲解访问顺序:先写要访问的服务器名,如“www”,再从“小”到“大”书写这个服务器所在的地址,规定最后一个英文句号右侧为顶级域名或一级域名,如“.com、.cn”,左侧的部分为二级域名,二级域名左侧为三级域名,以此类推。教师设置自主探究,请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卡片后说出DNS的作用。【实现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翻译】最后,由教师补充介绍域名管理机构:全球为“因特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中国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ping命令的使用

  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用ping命令测试连接状态的内容,说出使用的ping命令的注意事项。【命令为ping+空格+本机IP,空格不能少】教师补充:而ping命令查找一些域名的IP地址的命令格式为:ping+空格+域名。教师请学生尝试自主完成用ping命令查找一些常见域名的IP地址,并将查询结果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填写完成之后,请学生将查找好的IP地址输入到浏览器的地址栏中后按回车键,验证自己查找的域名的IP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观察发现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明确“在全世界没有重复的域名”这一内容。

  (三)巩固提高

  教师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在多媒体上展示常见的顶级域名并给学生一定时间识记;然后进行课堂小游戏:教师给学生发放顶级域名和对应机构、国家的小卡片,请学生以横排4人小组为单位快速将相对应的卡片拼在一起,速度最快的小组获胜。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必要时由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

  作业: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DNS的工作原理,用Word制作资料小卡片并与其余同学分享收获。

  四、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1-21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1-04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1-16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1-02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最新12-10

(荐)初中信息技术教案01-15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20篇07-06

初中信息技术word教案11-06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5篇)11-0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