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时间:2024-05-18 07:45:00 七年级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集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

  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

  教学设计: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出示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教师]之所以我们和这个小朋友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显示]地图“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提问]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填图]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填图]一个半岛是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是马拉加斯加岛、一个海湾是几内亚湾。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学生填图]在板图中填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教师提示]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雨林气候中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承转]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和我们的新朋友一起生活在哪里。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上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先介绍大家。)

  [学生]分别介绍斑马、角马、长颈鹿、狮子等野生动物。

  [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

  [提问]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上面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个小朋友的家乡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

  [学生]讨论

  [学生]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承转]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课前请同学先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上请他们来介绍。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介绍]就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进行介绍。

  [提问]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出示亚洲和非洲雕塑图片),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课下讨论,和美术老师交换意见。

  [提问]上面我们小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美丽、富饶、神奇.....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我们的小朋友美丽富饶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辅导读图8。31“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1998年)”

  [学生]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

  [板书]单一商品经济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注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下发工作资料,并参加讨论)

  [活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学习小组内的3—4人代表其他国家;学习小组内的1—2人代表加纳。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各小组汇报(略)

  [引申]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

  [讲述]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讨论](略)

  [提问]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

  [学生]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形成OPC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

  [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承转]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板书]人口、资源、环境

  [提问]请大家把非洲发展中的上述环节填入图中。

  [引导]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讨论]每个小组把提出的建议作提纲纪录。

  [引申]请把你们小组的建议,按最重要(1条)、次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的小方块中,并思考理由。

  [学生]讨论(略)

  [小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概况

  1、位置范围和组成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地形 -- 以高原为主

  3、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几内亚湾) 热带草原 干季 草原枯萎 湿季 草原茂盛 热带沙漠 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4、人口与人种 主要以黑种人为主 分布 文化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什么叫单一商品经济?

  后果

  解决方法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明确亚洲的范围。

  分析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位置和范围。

  展示亚洲的范围及分区

  学生活动:(1)总结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线和主要分区。

  总结讲述:亚洲跨三带,临三洋和二洲,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主要位于北温带。共分为6个分区,我们中国位于东亚。

  展示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总结亚洲的地势特征。

  (2)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根据其流向分析特征。

  总结: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2、河流特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海洋。长江、澜沧江等流入太平洋;叶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找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总结:1、气候复杂多样。缺水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大陆性气候强。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展示季风气候示意图

  学生活动:找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分析其风向和性质。

  总结列表:

  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

  冬季风高纬度内陆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风低纬度海洋偏南温暖湿润

  补充: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播放洪涝灾害的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资料,分析季风气候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总结:1、有利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

  2、降水不稳定,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和数量柱状图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柱状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在亚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分析亚洲人口特征。

  总结:1、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东亚有中国和日本,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有印度尼西亚。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增长最快的是非洲,亚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长快。

  展示亚洲人口分布图

  分析: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亚洲人口分布规律,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总结: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长造成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图片

  讲解: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经济发展的差异

  展示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

  学生活动:做课本14页读图题。

  分析: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沙特依靠丰富的石油发展很快,新加坡和韩国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国。

  展示新加坡示意图。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点,总结其发展经济是怎样因地制宜的。

  总结: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中,地理位置优越,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航运和旅游,利用中东的石油发展炼油业,成为发展很快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

  二、教授新课

  ㈠新大陆(简单介绍,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

  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

  2、读图6-28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北美洲:

  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南美洲:

  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15 w以西。

  ⑵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

  3、介绍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的异同之处。

  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重点::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总结作业情况。

  二、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绘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两个三角形,利用板图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三、教授新课:

  对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6-32 6-38读图分析

  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对照板图回答各地形区的名称。在板图中分别标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区的代号: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16指导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势起伏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

  南美洲:世界第四(600米);地势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轻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冰川最广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四、练习:教材27页第1、2、3题。

  五、小结:强调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对比。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书25页26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6—47、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

  二、气候特征(指导学生读图、读书)

  1、根据书25页图6-41和图6-42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气温。(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

  2、根据书26页图6-43分析美洲的降水量。(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3、根据书26页图6-44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

  17候的各个主要因素。鼓励学生总结。

  北美洲: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较齐全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3.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大

  南美洲:1.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三、河流(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

  课时安排: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语言,政治区划等。

  ⑵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⑶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⑴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⑵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美洲的气候特征。

  二、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美洲的国家像美国、加拿大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经济大国,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闻名的国家。

  (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人口与经济

  阅读美洲政区图,分别找出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通过指图辨认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美国——华盛顿、加拿大——渥太华、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1.人种(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这一部分知识。)

  通过书上29页阅读材料分析强调北美洲以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为主,黄色人种为原始居民、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誉为“世界人中大熔炉”、说明美国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

  2、语言

  美国和加拿大通行英语,加拿大东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语。

  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数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和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

  介绍拉丁美洲的范围、名称来源

  3、经济

  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为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②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之支柱的工业体系。

  ③墨西哥是与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④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⑤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突出地位。

  ⑥南美洲以农矿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能源矿产以石油最为重要,金属矿产以铁、铜、铝土为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大量出产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态。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标,自主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样形成的吗?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板书:形成、分布、形态)x

  (三)交流展示,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平原地区。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寒冷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交流答案。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

  三、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拆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考这个问题。(保护or拆除)(保护,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察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巩固: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通过这节课的,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

  学习目标:

  1.能够看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够说出不同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并说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

  学习重难点:亚洲的地理位置。

  知识链接: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导入:播放中东的战争新闻,请问中东在什么地方?——亚洲。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自主预习: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2、亚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亚洲的海陆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经度范围:

  4,、亚洲的纬度范围:

  合作探究:读课本P3图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预习:阅读P4-5,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的大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

  合作探究

  1、读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

  2、大致认识亚洲的一些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亚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分别为、、。达标测验:

  1、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C、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峡或运河,不是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

  3、2011年3月24日,缅甸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缅甸位于亚洲的哪个区域?()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4、与亚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邻的大洲分别为()

  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洲

  5、中国位于()

  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教后反思: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2)

  一、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2.亚洲的位置特点

  (二)、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2—3页“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2)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维度范围;

  (3)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4,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读图6.4,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哪一个地区?这一地区中有哪些国家?

  (2)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1、亚洲东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

  2、人们通常按,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_________地区.

  3、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亚洲东北以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

  5、亚洲面积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学效检测: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

  C大洋洲D亚洲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时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区,中国地处哪个地区:()

  A南亚B北亚C东亚D西亚

  教后反思: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课时)(3)

  一、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亚洲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2.亚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称

  3.亚洲之最

  (二)、重点: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4—6页“地形和河流”部分内容。

  1.读书上第4页图6.5

  (1)用笔圈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

  (2)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书第6页图6.7和6.8

  说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不同点?

  3、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陆地最低点

  (7)世界最大半岛

  (8)世界最大群岛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x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x,黑种人占x 。和x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读第90页,完成以下问题。

  1、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4、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xx。美国原有居民是xx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xx。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

  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自学知识我展示:(5~6分钟)

  1、读图8—48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因生产而出名。

  5、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2.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能力目标:

  通过“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认识美国农业的特点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原因。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美国是西半球北美地区的一个移民国家。它的领土由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三部分组成,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

  板书: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讲授新课]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3阅读材料“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图表。

  抢答:1.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大豆、棉花、牛奶、鸡蛋)

  2.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肉类)

  分析:让学生确认主要农产品在美国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后明确美国农业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通过阅读分析统计资料,使学生能够看懂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资料。

  设疑: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呢?

  观察:课本P83图9.6和图9.7.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这两张代表性的图片总结出美国农业的生产过程都已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是典型的现代农业。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大规模地使用机械化手段和专业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高居世界前列。同时意识到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必然原因--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

  板书:1.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2.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

  设问: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

  读图:课本P85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配合阅读以下材料,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并记住各农业带的名称。

  阅读材料:农业地区专业化主要是指:美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在每个农业区内,以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如乳畜带内拥有全国奶牛的1/3,生产全国牛奶、乳制品的1/2;玉米带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的3/4、大豆的60%,这里利用玉米作饲料,饲养占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

  板书:3.农业带的名称和分布

  提问: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那么美国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河流等主要自然要素有何特点呢?

  读图:课本P82图9.5“美国的地形”和P84图9.8“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让学生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看看它们位于美国本土的哪个方位,说明美国本土的海陆位置--三面临海,航运便利。

  2.让学生观察美国本土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哪一带?说明本土的纬度位置--处于温带,有利于农业生产。然后再看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哪一带?(寒带)夏威夷位于哪一带?(热带)

  3.让学生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说明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然后让学生读图指出世界最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指导学生读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说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河流,世界第四长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河流、湖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而且为河湖联运、河海联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让学生观察“美国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美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降水量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中部和东部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通过上述的读图分析可知,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那么,美国的各个农业带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例析:1.读乳畜带的地理位置B,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乳畜带的主要因素后,教师补充:由于这里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乳、肉、禽、蛋的市场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2.读玉米带的地理位置A,让学生根据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分析玉米带为什么要分布在该地区。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该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而且这里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很好,适合玉米生长。同时提示学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作物,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有多种用途,但是大部分作为饲料。美国畜牧业十分发达,所以玉米带和畜牧带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3.读棉花带的地理位置C,让学生了解棉花带现在的状况。教师可以补充说明过去的情景,该地区地势低平,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很适合棉花生长,美国棉花的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2%.

  小结:通过上述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地形、气候(气温、降水)、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参照A、B、C三个农业带的分析思路和注释的方式,结合课本图9.5和图9. 8,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综合地形、气温、降水等多种因素,分析出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亚热带作物带的形成原因。在此教师要强调对自然条件的综合利用。

  点拨:在各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进行点拨,让学生边把各农业带的影响因素填写到课本P85图9.9中D、E、F的说明窗口内。

  D.小麦区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黑土肥沃,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冬冷夏热,适合小麦的生长。

  E.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高山地区,由于这里地势较高、降水较少,只能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而且这里的畜牧业主要是用于牧畜,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地区提供瘦的畜类,如将瘦的牛卖到玉米带再育肥后出售;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

  F.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地带。主要是因为这里纬度位置较低,属于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地势低平,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扩展:组织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1.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有什么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等)

  2.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请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建议。(美国农业的发展为中国指明了一个方向,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的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产品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也要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商品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等)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独具特色。

  2、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通过分析巴西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建设布局的变化,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2)以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要进行一次“巴西之旅”,为了能够充分享受这次旅行,我建议同学们先了解一下巴西的基本概况。

  教师:多媒体出示8—51图

  学生读图分析巴西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位置特点—纬度位置、海陆信置地形特点—亚马列孙平原、巴西高原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总结:巴西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

  教师:巴西不仅是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而且还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和面积居前6位的国家。因此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的几个大国家之一

  教师:圣保罗不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还是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出示课本图8—56。

  学生分组探究:巴西的资源状况和工农业的发展变化。工业组:矿产(铁矿石)—工业分布(东南沿海)

  农业组:农作物(咖啡、甘蔗、柑橘)—农产品(咖啡、蔗糖、橘汁)历史组:单一经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二战前:单一经济(农产品、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二战后: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现代工业跃居前列。 总结:巴西已经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读图中是否注意到:巴西的能源矿产不多,那么巴西政府是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能源矿产短缺这个问题的呢?

  学生1:与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学生2:巴西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学生3:巴西还加强了海底石油的开采。??

  第二课时

  “巴西之旅”第二站——巴西利亚

  教师:我们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首都城市——巴西利亚。

  教师:多媒体出示巴西利亚城市风光片(无条件可用图片代替)学生:伴随幕后解说,仿佛置身于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漫步于繁花似锦的城市街头,体验着巴西的腾飞。

  教师:通过欣赏巴西利亚风光,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学生1:为什么巴西利亚位于热带,却四季如春?

  学生2:世界著名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为什么巴西的`首都却从沿海迁到内陆?

  教师:巴西将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不仅体现了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内陆的开发和管理请同学们课后讨论一下,这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在意义上有什么异同?

  教师:我们愉快的“巴西之旅”即将结束,现在是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富有神秘感的一站,希望同学们拿起你的相机,记录下你在不同寻常的经历,留下美好的回忆。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强化位置的重要性;强化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二、讲授新知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

  (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

  (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范围

  3.位置

  (1)纬度位置(10°S──23°26′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设计意图】区域位置和范围的学习,主要采用了读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根据地图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读图点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会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会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过渡:用多媒体展示泰国等国受暴雨侵袭、洪灾肆虐的情景,过渡到对东南亚气候类型与特点的认识。师出示探究问题:

  (1)泰国主要是哪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多发洪涝灾害?

  (2)东南亚的稻米与气候条件有何关联?

  (3)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除稻米外,东南亚还成为了世界上哪些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地,这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地区如何分布?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发现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思考其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师要求学生观察下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

  (1)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

  (2)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得出相关结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3.师继续出示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图思考,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1)假如你是A地的一位农民,应该在何时播种何时收获?

  (2)在B地又该如何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A地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应该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拓展延伸:6─10月盛行西南季风,是雨季;11—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是旱季);B地位于马来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应该随时播种,全年都有收获。

  4.师继续出示探究问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又有什么影响呢?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收获和以前所学的知识,先自己进行推理,然后查阅教材上的“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验证,小组成员间再进行合作交流。

  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1)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菲律宾: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5.教师出示反馈练习:假设你去东南亚旅途,就会有这样一个发现:东南亚人喜欢吃米饭,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物产是影响居民食物结构的主要原因。

  6.拓展延伸:多媒体播放东南亚丰富的物产景观图片,培养学生感悟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2.位置3.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类型2.农业生产

  四、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3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

  2.通过地形图分析:

  (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2)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学生以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四、小结和作业:回顾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做配套练习。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能力目标: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过程,掌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运用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以谜语引入:大江之中——河内;长鼻盛会——万象;举头望明月——仰光(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简单介绍。)

  三、讲授新课

  ㈠国家、首都、居民

  1、国家:

  利用挂图指图。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技巧。读图7-8,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缅甸——仰光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

  巴加湾市东帝汶(最新独立)

  其中与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2、首都(沿河分布)完成书上37页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读图,积极主动思考地理问题。

  3、居民

  利用书38页的课文总结强调,从课文中使学生注意到新加坡的华人、华侨,引申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㈢马六甲海峡

  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

  ㈣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6页图7-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4

  教学课题: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选编的“认识大洲”中的第二节内容。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地理位置、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物产和人口与经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通过对地形图及各种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③学会用图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过程与方法:

  ①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②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非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非洲是一个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使学生掌握非洲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非洲以热带为主的炎热气候。

  教学方法:

  1.主要运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结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综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科书、地图册、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一个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长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热的大洲,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个大洲吗?(非洲)那这一节就让我们向这个神奇的大洲进军,一起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自主学习

  根据第一节学习大洲的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动一:请同学们浏览教材P1617,完成下面练习。

  1、读图,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非洲在(东或西)半球的西部,穿过非洲中部,、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写纬线名称)。

  (2)海陆位置:东临,西临,北隔及与相望,东北与之间隔着狭长的,并以为陆上分界线。

  活动二:描画非洲轮廓图,并填出非洲周围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讨论: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设计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活动三:读非洲地形图,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读P6图1-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陆面积广大,被称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东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陆边缘的山脉外,大多是海拔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势,。

  (4)极具特色的地形(三个“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纵贯东部的。

  (5)读P18阅读材料:东非裂谷带及撒哈拉沙漠

  简单了解东非裂谷带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质地貌特征;认识撒哈拉沙漠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6)读课本图P21-1;P161-17比较欧洲和非洲的海岸线特点,并在非洲图上找出:最大的半岛_、最大的海湾、最大的岛屿_。

  每位同学完成自主学习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将图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炎热的气候

  活动四:(1)读非洲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非洲的气温特征:

  (纬线)横贯非洲中部,、、(纬线)分别穿过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温度带),非洲平均气温在摄氏度以上。非洲气候特征之一是气温。北半球7月份的炎热中心在地区。

  由此可得非洲气温特点是:气温高。这就是它被称为“热带大陆”的原因。

  (2)读非洲年降水量图,总结非洲降水特征。

  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降水;南回归线附近大陆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点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区广。

  (3)读非洲气候类型图,总结非洲的气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气候类型。非洲热带雨林气候

  的南北两侧是气候类型。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气候类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气候类型。

  由此可得,非洲的气候带受因素影响,以为中心呈对称。

  (设计思路: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丰饶的物产

  阅读非洲主要的矿产与农产品分布图,并分类。

  矿产资源:铬铁矿、金刚石、黄金、石油、磷酸盐等。

  动植物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剑麻、花生、香蕉、枣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长颈鹿、斑马、非洲雄狮等

  水力资源:刚果河、尼罗河(让学生通过阅读图

  1-27,找出有关两河的水文特征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地图,总结问题的能力。)

  (五)、人口与经济

  非洲既然被称为“富饶大陆”,按理说经济很好,但为何又被称为“经济落后的大陆”呢?

  (1)读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的大洲。

  (2)据20xx统计,有7.94亿人口,总数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压力沉重的同时,经济上受到几个世纪以来的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部门单一,且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非洲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互相联系的观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动题。

  四、师生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P20——21活动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教学直观、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够,学生的参与面还较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意义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2、教具的运用比较单一,即使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个别同学脱离课本,完全依赖于课件,只注重了浏览课件这种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课件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臵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臵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臵。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臵。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臵还要了解其海陆位臵。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臵,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

  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臵、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臵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臵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臵,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臵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臵、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位臵

  纬度位臵: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臵: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6-08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1-07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8-19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1-1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5-16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05-17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优秀]01-08

【热门】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2-14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1-18

【热】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