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大象》音乐教案

《大象》音乐教案

时间:2024-05-18 10:13:03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优)《大象》音乐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象》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大象》音乐教案15篇

《大象》音乐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串铃,学习用手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动的方法。熟悉串铃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故事情节变化,学习用笨重的体态和收缩的动作分别表现大象和小蚊子。

  在教师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在重重敲大鼓时能保持不动并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二、活动准备

  1、串铃人手一幅、大鼓一只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大象和小蚊子》

  3、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大象和小蚊子的经验。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声音怎么样?(引导幼儿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谁会模仿大象走路?(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动作表现)

  2、师:你们见过小蚊子吗?小蚊子和大象比较,身体怎么样?

  它飞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呢?(引导幼儿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谁会模仿小蚊子飞呢?(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动作表现)

  3、师:请你们猜一猜,大象和小蚊子之间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二、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老师讲述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1、师:大象走路的声音是怎样的?小蚊子飞的时候是什么声音?

  最后大象生气跺脚时发出了什么声音?

  2、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超大的大象走路吧!(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夸张的体态表现大象的`笨重)

  3、师:再来学一学超小的小蚊子飞吧!(引导幼儿用声音和收缩和轻巧的脚步来表现小蚊子的灵巧)

  三、出示串铃和大鼓,引导幼儿认识并听其音色。

  1、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乐器呢?(串铃)它是什么样子呢?

  2、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动串铃,幼儿倾听)

  3、师:老师刚才是怎么拿串铃的?(再次摇动串铃,幼儿观察)

  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动串铃吗?(带领幼儿空手练习动作)

  4、师:你觉得串铃摇起来的声音像刚才故事里哪个动物发出的声音?

  5、出示大鼓:这是什么乐器呢?它发出的声音像故事里哪个动物?

  四、再次讲述故事,学习用串铃演奏。

  1、老师讲故事,示范用串铃模仿小蚊子飞。

  2、学习用串铃演奏。提醒幼儿,不演奏的时候每个人的串铃都不可以发出声音。

  幼儿和老师分别用串铃和大鼓表现故事:小朋友用串铃模仿小蚊子飞,老师用大鼓模仿大象走路: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大象》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与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运用小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3.感受和体验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

  活动准备:

  《大象与小蚊子》音乐,图谱、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初步感受音乐。

  1.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会讲故事的音乐,它讲的是大象与小蚊子的故事。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大象与小蚊子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呢?

  2.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

  提问:大象与小蚊子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呢?你从哪里听出来?

  二.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根据角色创编身体动作。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做大象走、跳的动作,引导幼儿创编大象赶蚊子和蚊子飞、叮、被踩扁的动作。

  2.提问:

  (1)小蚊子们是怎么飞的呢?谁来学一学。

  (2)蚊子会怎么叮大象?为什么要叮那么多下呢?

  (3)大象会用身体什么部位赶蚊子呢?可以从哪些方位赶蚊子。

  (4)蚊子被踩扁了是怎么样子的?

  三.听音乐做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引导语:"现在,让我们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说一遍!

  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完整用手部动作做一遍,教师的语言进化为精简的语言指令。

  四.出示图谱,教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提问:这里还有一张特别的图片,叫做图谱,把这个故事都画下来,能帮助你们表演这个故事,这个图谱里有几种颜色?猜猜哪个颜色部分是大象的故事?哪个部分讲的是小蚊子?

  小结:蓝色表示大象的故事,红色表示小蚊子的故事。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引导语:现在我们看着图谱,一起来学一学大象的样子来散步吧!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1)第一遍,教师带着幼儿跟着音乐、看着图谱做动作。

  (2)第二遍,教师指图,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五、分角色表演游戏。

  1.幼儿演大象、教师演蚊子。

  引导语:刚刚我们和音乐玩了一遍游戏,现在老师来和你们玩一次。老师演大象,你们来演小蚊子。椅子就是你们的家,大象来赶你们的时候要赶紧跑回家!

  2.幼儿分角色表演:幼儿分成两部分,一半演大象,一半演小蚊子。大象和蚊子在活动室中间进行游戏。

  引导语:这中间就是森林,大象出来围成一个圈进行散步吧!小蚊子现在家里安安静静的,等大象睡着了你们才能出来哦!大象赶你们了,你们要赶紧跑回家坐下来。

  3.幼儿交换角色玩游戏《大象和蚊子》。

  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在表演区自由表现《大象和小蚊子》的音乐游戏。

  大班音乐:大象与小蚊子(律动)活动反思设计意图: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结合《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较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与音乐、节奏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

  对这首音乐的'感受:第一次听到这首音乐的时候,有角色的表现性,对于我班的幼儿来说是特别喜欢的,他们对于动的、倾听的、说的这一类的都是十分的感兴趣的,特别是角色扮演这方面是十分的投入的,平时的他们会表现的投入、兴奋,易激发他们的情绪,甚至他们的投入、兴奋情绪会表现的有些过,我觉得这个音乐会令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大象与小蚊子》。

  反思:

  这个活动结束后的一些感受:通过几次的修改和尝试,又结合音乐的性质,我选择采用了分段式的欣赏和表现,一方面是分段式地结合故事情节,帮助幼儿通过理解故事,结合音乐来大胆地表现;另一方面是分段式给幼儿留有空间去想象大象与小蚊子的动作、神态,清晰地知道去如何的表现。

《大象》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

  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粉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林老师给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象(播放课件),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 1 1 | 3 1 | 1 3 | 1 |,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

  提问: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

  这时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

  提问:小鸟的声音和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

  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

  教师小结:在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

  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分角色表演

  (1)看屏幕,找游戏规则。

  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

  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

  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 (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

  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象)

  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教学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大象》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象走和小鸟飞的不同音乐性质。

  2.能随着音乐变化做大象走和小鸟飞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挂图、音乐

  活动过程:

  1.律动《春天》导入。

  2.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

  (1)幼儿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出示图片,再次倾听音乐,感受不同音乐性质。

  (3)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探索大象走和小鸟飞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3.分角色合作表演。

  (1)男孩扮大象,女孩扮小鸟。听到"大象"音乐时,小鸟蹲下,大象围着小鸟走;听到"小鸟"音乐时,大象蹲下,小鸟围着大象飞。

  (2)交换角色合作表演,表演时,教师鼓励幼儿表演,要用眼睛看着自己的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大象》音乐教案5

  ●活动来源:

  小兔和大象音乐形象鲜明、单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幼儿想像与表达。并且一个轻快、活泼,一个笨重、缓慢,彼此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便于幼儿对比性地感受与学习。

  《兔跳》音乐为已感知过的音乐,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象》音乐缓慢而沉重的特点。考虑到幼儿爱模仿,喜欢和教师一起做音乐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我们以音乐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

  因为9月份是小班幼儿人园分离焦虑期,支教团决定本次活动用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有情节的游戏中,感受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

  2.根据音乐的变化,尝试用适宜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表现。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小兔乖乖》的故事,会玩《小兔乖乖》的音乐游戏。

  物质准备:

  背景道具,小兔头饰,娃娃桌上一部电话;一名教师扮演狼和大象。

  ●活动过程:

  1.快乐的小兔子重点引导幼儿能较合拍地和兔妈妈一起听着音乐欢快地做动作。

  2.音乐游戏“小兔乖乖”

  (1)小兔看家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兔妈妈歌唱时的声音,感受轻快与活泼的特点。

  (2)狼来了帮助幼儿分辨出狼歌唱时粗哑的声音并做出反应。

  (3)妈妈回来了幼儿能分辨出妈妈歌唱时优美动听的声音并做出反应。

  重点提问:“妈妈的歌声和大灰狼的歌声有什么不一样?”

  3.音乐游戏“大象做客”

  (1)猜猜谁来做客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沉重而缓慢的特点,想像符合音乐特点的形象。

  重点提问:“这个朋友走路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个朋友走路的音乐和咱们《兔跳》的音乐听起来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让幼儿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

  (2)大象来了重点引导幼儿听音乐模仿大象沉重而缓慢的动作。

  (3)小兔和大象做游戏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

  最后跟随大象到大象家做客,结束活动。

  ●活动评析

  作为音乐领域的活动,《小兔和大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将优秀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作品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内容。

  近二十多年来,幼儿园教育改革强劲而快速的步伐带来了教育教学全新的面貌——前卫与强烈的时代感、多样化与综合性,然而,经典却日益远离我们而去,甚至被人们忘却。实际上,多少年来,真正在孩童时期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却是那些真正的经典之作。

  《小兔乖乖》是被人们吟颂了几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其简明而又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而又形象鲜明的人物、不断重复而又富有韵律感和吟唱性的歌谣,撞击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明晰着孩子们爱与憎的对象,增长着孩子们的智慧与勇气,加深着孩子们的爱与亲情。

  《兔跳》和《大象》的乐句也都选自名家的经典名曲,塑造了非常典型的形象,使孩子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

  2.用有趣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与情节贯穿始终。

  小班末期和中班初期的幼儿,开始对情境和情节有了明显的关注和兴趣,生动有趣、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音乐活动《小兔和大象》正是选择了《小兔乖乖》这样一个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贯穿活动始终的情节,使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活动热情。而简单形象的道具——小门、小桌和电话,兔妈妈、大灰狼、大象的头饰,也引导着孩子们进入了故事的情节与情境。同时,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随着情节的发展,用自己的角色与幼儿深入地互动与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3.适时重现典型乐句,引导幼儿想像并建立音乐形象与典型乐句之间的联系。

  当一段典型乐句出现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妈妈的歌声与大灰狼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这个朋友走路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个朋友走路的声音和咱们《兔跳》的音乐听起来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上述这些问题引导着幼儿想像和思考,让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和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幼儿想像符合音乐特点的形象,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想像。因此,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观察他们的表达和表现,在幼儿想到一种音乐形象时,适时地再现典型乐句,引导幼儿建立音乐形象与乐句之间的联系,以使幼儿不断根据乐句的音乐特点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想像和认识,并根据狼、兔子、大象三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产生不同的情感。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大灰狼和大象可以由教师扮演,也可以由大班幼儿扮演。这个活动还可以在幼儿园进行展演,班际间的交流与资源共享会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收获。

  总之,经典的作品、符合年龄特点的形式、教师的积极投入和引导技巧,是保证音乐活动高质量的重要因素。让经典走近孩子,让教育充满智慧!

《大象》音乐教案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大象》音乐教案7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的性质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2、幼儿能理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做游戏。

  3、幼儿能准确分辨大象和小鸟的音乐。

  4、培养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幼儿能用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教学准备:挂图、音乐、大象和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激趣,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课前律动。

  二、基本部分:

  1、故事引入: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动物朋友跟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猜一猜它们是谁呢?

  (2)教师出谜语引出大象和小鸟

  一身毛,尾巴翘、飞来飞去喳喳叫(小鸟)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比手还能干。(大象)

  (3)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观看图片,认识小鸟和大象,观察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4)教师讲故事《小鸟和大象》幼儿认真领会小鸟和大象在故事中的情绪变化。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上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的可高兴了。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头上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的大象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

  2、听音乐分辨小鸟和大象的歌曲。幼儿想象自编动作。

  (1)听小鸟音乐,让幼儿说一说这是哪个动物在跳舞?幼儿听小鸟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飞翔、唧唧喳喳叫、跳圆圈舞等。

  (2)听大象音乐,让幼儿说一说是哪个动物在跳舞?幼儿听大象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吸水、喷水、洗澡、跳舞、走路、转圈等。

  (3)听大象和小鸟游戏的.音乐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洗澡、转圈、跳舞等动作。

  (4)教师小结提醒幼儿:大象因为特别大、身子象小山一样,所以它跳起舞来动作比较笨重。小鸟因为比较小,身体轻,跳起舞来动作灵巧、可爱。

  3、游戏:

  (1)老师用刚刚的故事给小朋友编了一个《小鸟和大象》游戏,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好不好?

  (2)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a根据故事情节将幼儿分成大象和小鸟两组,分别戴上头饰,刚开始“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部分,扮小鸟的幼儿听小鸟的音乐舞蹈。

  b“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部分,扮大象的幼儿准备走,扮小鸟的幼儿飞到大树后面藏起来。

  c“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上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的可高兴了。”部分,扮大象的幼儿听大象的音乐舞蹈。

  d“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头上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的大象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部分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

  E、最后教师说“天黑了,小鸟和大象互相再见回家去了。”幼儿互相做再见的动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大象和小鸟玩的高兴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朋友们也要象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跟你们做朋友。

《大象》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活动反思: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大象》音乐教案9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学学大狗熊与小老鼠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讲规则

  大狗熊来了小老鼠来了——模仿游戏。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对手臂带动手腕震动表现节奏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用指挥动作表现:的儿~~~~~的儿~~~~~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

  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

  四、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大象》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图谱。

  2、音乐磁带。

  活动内容:

  一、激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提问故事内容。

  三、欣赏乐曲,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受乐曲。

  2、看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乐曲结构。

  3、幼儿倾听乐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动作表现乐曲。

  四、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大胆用动作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用动作表现乐曲。

  3、交换角色用动作表现乐曲。

  3、幼儿分角色表现乐曲。

  4、与客人老师互动表现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运用图谱的`演示,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视听欣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乐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与动作相符的动作感受理解乐曲,让动作使乐曲更具体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儿对乐曲的印象。

《大象》音乐教案1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 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小象》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先提示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大象的知识,吃什么、住在哪里?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2、聆听《大象》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他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大象》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情境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用串铃表现小蜜蜂的快乐;

  2、乐意唱唱动物的歌,模仿动物的动作。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一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已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小蜜蜂》,象走、小蜜蜂叫声的录音,串铃(幼儿人手一个),多音滚筒一个,大鼓一个,立体制作的一头。

  【活动过程】

  一、听赏低沉缓慢的音乐,感受的音乐形象

  师:这是什么地方?谁来了?(多媒体演示森林的背景画面,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

  师:大大的动物走路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请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在音乐的节拍中加入鼓声,让幼儿感受。)

  师:谁来到了草地上?你为什么觉得是?(出示的.背影,请幼儿猜猜讲讲,做做的动作。)

  师:今天,天气真好呀!在草地上散步,走着走着走累了,就在大树底下睡着了…(边讲边演示多媒体动画,引入故事情境。)

  师:今天的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穿了一件花背心。)

  二、听辨蜜蜂的叫声,感受串铃的声音

  师:听!可能是谁?(播放蜜蜂的叫声,请幼儿听听猜猜。)

  师:哪个音乐魔盒的声音像小蜜蜂飞来的声音呢?(教师分别用圆舞板和串铃在一个空盒子里发出声音,请幼儿听辨。)

  幼儿玩串铃,伴随音乐哼唱由《伦敦桥,快倒啦》改编的歌曲《我是一只小蜜蜂》我是一只小蜜蜂,飞呀飞,飞呀飞!我是一只小蜜蜂,快快飞呀。

  三、深入故事情境,体验玩串铃的快乐

  师:小蜜蜂看到了的花背心可能怎么想、怎么做?(请幼儿想一想、做一做。)

  师:小蜜蜂在草地上飞呀飞,突然发现前面有许多美丽的小花,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真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呀!我去采蜜吧!(边讲边演示媒体动画。)

  师:小蜜蜂飞到身上,会怎样?(请幼儿大胆地想象的动作,感受刮奏蛙鸣筒。教师根据幼儿的想象,随着甩鼻子、甩耳朵、甩尾巴等动作配上刮奏。)

  教师出示纸做的立体,请幼儿扮小蜜蜂进行游戏——随着背景音乐,“小蜜蜂”一边玩串铃一边哼唱,飞到“小花园”(的花衣裳)采蜜。当出现刮奏时,“小蜜蜂”立即飞回,停止呜叫(串铃停止)。

  师:小蜜蜂又飞来了,听!有什么变化?你的串铃能变出几只小蜜蜂?(由轻至响地播放蜜蜂的叫声,请幼儿倾听声音的轻和响,并用串铃演奏出声音的轻响变化。)

  师:这是什么声音?这么多小蜜蜂飞来,又会怎样?(教师即兴将歌词“我是一只小蜜蜂”改唱为“许多蜜蜂飞来了…”,请幼儿用串铃表现,并将刮奏改为大鼓,鼓励幼儿想象并模仿鼓声和表现的动作。)

  师:(媒体演示跺脚的动作)越来越多的小蜜蜂飞来了,忍不住啦!“嘣!”跺了跺脚说,“小蜜蜂,我是!那是我的花背心,可不是小花园,你们到别处去采蜜吧!”(引导幼儿说:“对不起,!我们打扰你了。”“小蜜蜂”边玩串铃边飞向真正的小花园…)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大象》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能听辨出轻快、沉重的音乐变化。

  2、在教师的带领下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小鸟飞、小鸟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动作。

  3、活动时,能寻找适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小鸟飞、小鸟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欣赏音乐《小鸟和大象》。提问:

  1、这两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同?

  2、哪里是轻快的、活泼的?

  3、哪里是缓慢的.、沉重的?

  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提问:

  1、用什么动作表示欢快的音乐呢?

  2、用什么动作表示沉重的音乐?

  三、音乐与图片匹配。

  1、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2、根据音乐匹配图片内容,并提问。

  四、听音乐分段练习做动作。

  A段做小鸟飞和小鸟吃食的动作。

  B段做大象走和大象喝水的动作。

  五、在教师的指导下听音乐,完整的开展韵律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并用语言提示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六、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大象》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与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运用小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3。感受和体验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大象与小蚊子》音乐,图谱、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初步感受音乐。

  1。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会讲故事的音乐,它讲的是大象与小蚊子的故事。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大象与小蚊子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呢?

  2。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

  提问:大象与小蚊子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呢?你从哪里听出来?

  二。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根据角色创编身体动作。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做大象走、跳的动作,引导幼儿创编大象赶蚊子和蚊子飞、叮、被踩扁的动作。

  2。提问:(1)小蚊子们是怎么飞的呢?谁来学一学。

  (2)蚊子会怎么叮大象?为什么要叮那么多下呢?

  (2)大象会用身体什么部位赶蚊子呢?可以从哪些方位赶蚊子。

  (3)蚊子被踩扁了是怎么样子的?

  三。听音乐做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引导语:"现在,让我们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说一遍!

  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完整用手部动作做一遍,教师的语言进化为精简的语言指令。

  四。出示图谱,教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提问:这里还有一张特别的图片,叫做图谱,把这个故事都画下来,能帮助你们表演这个故事,这个图谱里有几种颜色?猜猜哪个颜色部分是大象的故事?哪个部分讲的是小蚊子?

  小结:蓝色表示大象的故事,红色表示小蚊子的故事。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引导语:现在我们看着图谱,一起来学一学大象的样子来散步吧!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1)第一遍,教师带着幼儿跟着音乐、看着图谱做动作。

  (2)第二遍,教师指图,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四、分角色表演游戏。

  1。幼儿演大象、教师演蚊子。

  引导语:刚刚我们和音乐玩了一遍游戏,现在老师来和你们玩一次。老师演大象,你们来演小蚊子。椅子就是你们的家,大象来赶你们的时候要赶紧跑回家!

  2。幼儿分角色表演:幼儿分成两部分,一半演大象,一半演小蚊子。大象和蚊子在活动室中间进行游戏。

  引导语:这中间就是森林,大象出来围成一个圈进行散步吧!小蚊子现在家里安安静静的,等大象睡着了你们才能出来哦!大象赶你们了,你们要赶紧跑回家坐下来。

  3。幼儿交换角色玩游戏《大象和蚊子》。

  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在表演区自由表现《大象和小蚊子》的音乐游戏。

  大班音乐:大象与小蚊子(律动)活动反思设计意图: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结合《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较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与音乐、节奏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

  对这首音乐的感受:第一次听到这首音乐的时候,有角色的表现性,对于我班的幼儿来说是特别喜欢的,他们对于动的、倾听的、说的这一类的都是十分的感兴趣的,特别是角色扮演这方面是十分的投入的,平时的他们会表现的投入、兴奋,易激发他们的情绪,甚至他们的投入、兴奋情绪会表现的有些过,我觉得这个音乐会令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大象与小蚊子》。

  反思:

  这个活动结束后的一些感受:通过几次的修改和尝试,又结合音乐的性质,我选择采用了分段式的欣赏和表现,一方面是分段式地结合故事情节,帮助幼儿通过理解故事,结合音乐来大胆地表现;另一方面是分段式给幼儿留有空间去想象大象与小蚊子的动作、神态,清晰地知道去如何的表现。

《大象》音乐教案15

  设计意图:

  大象有着长长的鼻子、象小山一样的身体;而小鸟有着娇小、灵巧的身体,大象和小鸟都深深的印在孩子们的脑筋里,孩子们平时喜欢模仿它们。而"大象与小鸟"这段音乐欢快,给人一种快乐的感受,老师给予了其一个美妙的故事情节更使人愿听、想听,从而再想要去表现。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AB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风格,尝试用大象和小鸟的动作进行表现。

  2、在活动中听辨高低音,并用肢体、乐器的方式感应音乐的欢快和缓慢。

  活动准备:

  ppt、大象和小鸟的胸饰若干、音乐、手鼓、沙锤。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出示ppt森林背景(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大象和小鸟》,大森林的早晨空气真新鲜,小动物们都还没有睡醒,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沉重的声音"咚、咚、咚、咚"。树上的小鸟被吵醒,(出示小鸟图片)揉了揉眼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来了。(小朋友们猜猜有可能是谁来了?真棒,猜对了,是大象来了。)出示大象图片。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咚、咚、咚、咚"对小鸟说:起床了,我们一起做早操吧。小鸟拍拍翅膀说"好呀好呀"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师问:你们觉得大象的.声音听起来应该是怎么样?

  幼答:(很粗、很沉、很低)师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相比怎么样?

  幼答:(轻巧、很细、很好听)

  二、听音乐《小鸟和大象》,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分小鸟和大象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分别倾听A段与B段音乐,初步感受音乐问:

  (1)在刚刚这两段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大象和小鸟的声音)

  (2)怎么听出来的?(粗的是大象的声音,细的是小鸟的声音)小结:在我们刚刚的听的音乐里有两种声音,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听到的大象的声音,听起来很沉,很低,更重,就像在地上走路;高音就像我们听到的小鸟的声音,很清脆,像小鸟在天上飞翔问:在音乐里是谁先出来呢?(大象)然后又出来的是谁呢?(小鸟)再接着呢?(大象)再接着呢?

  (小鸟)在音乐的后半段,有什么变化呢?(大象和小鸟同时出现)

  2、再听音乐,验证第一次听的对不对。听到大象的声音,就伸出手来左右划;听到小鸟的声音,就扬起手来在天上飞。

  三、游戏将小朋友分成两队,并分别戴上大象和小鸟的图片。

  问:听到大象的声音时,小鸟怎么办?

  听到小鸟的声音时,大象怎么办?

  (听到大象的音乐时,小鸟不动;听到小鸟的音乐时,大象不动;听到大象和小鸟的音乐时,一起动。)(音乐结束:每一个小鸟找一个大象做朋友)

  四、听辨乐器音色,并用乐器进行合奏师:有两个乐器宝宝,它也想来给你们伴奏。你们认识他们吗?(手鼓、沙锤)敲打鼓,你们觉得她应该给你们哪一队伴奏,为什么?那沙锤呢?——(第四遍音乐)高音:沙锤低音:手鼓鼓大象组拿手鼓,小鸟组拿沙锤,跟着音乐合奏表演。

  五、活动结束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离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大象》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大象》音乐教案05-16

(优秀)《大象》音乐教案11-25

(热)《大象》音乐教案05-17

《大象》音乐教案(精选20篇)01-13

《大象》音乐教案(精选21篇)03-31

小班大象和小鸟音乐教案12-27

小班音乐大象和小鸟教案03-08

中班音乐教案:小鸟和大象02-07

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鸟06-23

小班音乐小兔和大象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