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页到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五。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好吗?
二、口算练习
1.第5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全班校对。随机抽几道说说计算方法。
2.第8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小组校对,并说说计算方法。
3、第10题。
要求:以大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最早拿到红旗。
三、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第2题。
要求:看图列出四道算式,并进行全班交流,然后再寻找加减法的联系。
2、课件出示第6题。
师:你看懂了什么?
师: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3、独立完成第7、9题。
要求:在学习小组里校对。
4、课件出示第11题。
(1)、学生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
(3)、全班校对。
5、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聪明屋的题目。学生齐读数学信息和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的'方法。(对特别有想法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练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的练习比较过程,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在计算前先估算得数范围的习惯。
3.使学生体会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估算习惯的养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比较唤起回忆。
34+2=2+35=61+8=
34+5=2+53=80+17=
34+20=20+35=3+36=
34+50= 20+53= 37+20=
①学生独立做题后,观察第一竖行的题目,再看第二竖行的题目,再看第三竖行的题目,分层比较。
②选一组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③集体核对计算结果并统计结果。写一写,读一读。
二、计算练习估算培养
1.完成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选个别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过渡:计算之前怎样检测计算的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和对题进行估算。
2.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65+30=4+52=60+13=53+20=
56+3=25+4=31+6=20+35=
①出示对比题组卡片,说说得数是几十多
②计算看看你的得数和估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③小结: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审题,检查正误。
3.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完成练习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47+2○47+204+75○75+4
50+48○40+503+66○30+66
①学生独立比较填写。
②交流:你是怎样比的?
鼓励学生运用“找相同比不同”的思想,找出每道题目中相同的部分,明白剩下的部分越大结果越大。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七第4题
①从图中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②边读边画出问题,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全班交流想的过程,列式计算并解答。.第8题
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全班交流、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对本单元的知识,哪些掌握地比较好,哪些还需要努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与描绘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及他人身体上的左右位置关系。2、认识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和观察的能力,渗透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有用的生活数学,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照片说出物体所处的左右位置。
教学难点:说出面向学生的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媒体:软件、课题、卡片制作:左、右。
课前学生准备:
1、你写字拿笔的手是(左手/右手)。
2、你吃饭拿碗的手是(右手/左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你的左手和右手分别可以做哪些事情?区分左手和右手。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找一找、摸一摸自己身体上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
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左手、伸出右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眼睛。
小卡片认语文字:左、右,你是怎样区分这两个字的?
2、摆摆说说、理解左边与右边。
(1)教师说学生操作:拿出橡皮、学具盒、数学书、文具盒、铅笔。
把书放在中间、把橡皮放在最左边、把铅笔放在最右边、
把学具盒放在橡皮的右边、把文具盒放在铅笔的左边……
(2)学生说说: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什么在什么的左边?什么在什么的右边?同桌讨论:尝试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的位置关系。
(3)同桌合作,自由摆放,互相说,及时交流。
3、联系教室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的认识。
(1)说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指定某个学生,说出他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4、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个本领。出示课题。
二、实践活动,体验“相对”,加深理解。
1、判断实物的左右
(1)师:老师有一只手套,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它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为什么?
(出示实物)
生1:只要看大拇指在哪里就知道了。
生2:我用自己的手放上去试试,哪只手放得对就是了。
生3:我看它和我的哪只手大拇指朝一个方向的,就是这只手。
师:大家想的方法都很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如何判断左右。(板书课题)
(2)师:刚才同学们都说看它的大拇指,可如果是穿着鞋子的.脚呢?看不出脚趾,我们该怎么判断呢?看看你的左脚和右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脚的左和右吗?
2、判断图上的左右
(1)与观察者是同方向的类型
①看书P8/两幅图,说说左和右
(2)与观察者不是同方向的类型
②看书P8/3两幅图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生:先把自己当作图中的人,再判断。
③游戏:
师:同桌面向同一个放向(向左转)
刚才的游戏中你和你的同桌动作的方向是一致的吗?
同桌面对面,做同样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的动作正好相反
师:对了,就像照镜子,面对面观察到的结果是相反的。
3、理解以不同参照物为标准,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1)游戏:请五六名小朋友到前面,拉手围成圈。
师:说说某某小朋友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师让这位小朋友自己说说他的左右两边各是谁?
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和他看到的不一样呢?
生1:面对面
师:大家说得对!因为我们看的时候是以自己为出发点的,而某某小朋友是以他自己的位置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不同。
三、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1、联系实际,上下楼梯情景。
(1)靠哪边上下楼梯是正确的?为什么?进行表演体验,进行思想教育。
(2)引导感悟与体验:方向不同,位置也不同。
2、看照片小组谈论,完成教材相关习题。
小组合作--动手演示--观察自身--得出结论
四、总结下课、20以内口算的训练与强化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与描绘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
2、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巩固环节中,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情感与价值观:
利用游戏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区分躯干上的左与右。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参照物,描述出不同物体各自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猜字谜,看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出示)
谜面一: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左)?
谜面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右)
师:是呀,小朋友都能又快又准确的猜出这两个字,但是你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区分左和右呢?(板书:左与右)
二、游戏
1、听口令做动作。(课件)
师: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命令,如:伸出右手,抬起左脚、摸摸右耳……谁又快又准确,谁就是冠军了,为了比赛更激烈,我们先一起来热热身。
(游戏)
2、排排座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请一部分小朋友上来排一排,各自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都是谁?再请这些小朋友围成圈,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是谁?
三、分析辨别
1、出示图片1,师:你知道这是左手还是右手吗?为什么?师:所以我们可以在照片下的空格里写上“左”,表示左手。
2、相对的位置关系师:出示一只手(左)这是我的左手,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拍拍手,说说那是你的什么手?这是我的右手,请小朋友和老师拍拍手说说是自己的哪只手?为什么老师是左手而小朋友是右手呢?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老师和小朋友是面对面的。
师:面对面称为相对。当两个人在相对位置的时候,左与右是相反的。
再举例,进一步巩固。
师:与同学们面对面,这是我的右脚。
生:这是我的左脚。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游戏:同桌两两相对,拍拍说,伸伸脚,摸摸小耳朵,并相互用左与右说说。
3、出示课件(图片3)
师:这是左还是右?说说为什么?生:图片中的手和我们是相对的。
4、出示课件(图片4)
这个小女生的耳朵是左还是右?学生可以模仿照片中的动作判断出左和右。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课题:认识图形(二)——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法:情境演示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和实验探究法。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角体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我们今天还要来认识一些新的图形朋友。
出示课题认识图形(二)——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图形。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在小组里摸一摸、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感觉平平的,是一个平的面。对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长方形)
教师展示长方体拆分成6个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点,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2、摸一摸正方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在小组里摸一摸、说一说。对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正方形)
教师展示正方体拆分成6个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感知正方形的特点,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3、摸一摸圆柱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在小组里摸一摸、说一说。圆柱体的上下面的感觉和旁边的面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对!上下的面是平平的,但旁边的面却不是平的。这样的面就不是平面。
4、摸一摸三角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在小组里摸一摸、说一说。三角体上有两个三角形和两个平行四边形。
5、教师课件出示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来辨认。
6、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讨论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三、闯关游戏
同学们学的真棒!敢和老师一起去闯关吗?
第一关:给图形涂上颜色,在拼出你喜欢的图案。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学生思考后上台来根据要求涂色。
第二关摘果子。
按要求把相同的果子摘下来。
第三关数一数。
数一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几个?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有学习了那些图形朋友?谁来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说后个别汇报。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下,在家庭、学校、商店等哪些地方用上了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与爸爸、妈妈、同学进行交流。
六、板书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上课日期
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过程与方法: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认识计数单位“百”,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出示第33页图。
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自学共思
1.先估一估,图上一共有多少只羊?
2.用自己的方法数数,图上有多少只羊?
合学共研
1.课件示例1。
(1)数数----一个一个(或一根一根)地数,从一数到三十;从一数到五十二;从一数到一百。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十根十根的数,数十次就是一百。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之间的关系。
2.课件示例2。
(1)明确几十的组成。(摆小棒)
(2)明确几十几的组成。(摆小棒)
展学共享
1.课本第35页“做一做”。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延学共促
1、估一估两种夹子各有多少个?P38练习八第一题。
(1)观察两种夹子,哪种颜色的夹子比较好数?为什么?
(2)数黄夹子有什么好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独立完成P38练习八第二题。
先圈出10颗,再估计并记录结果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
(1)我能数出下面各数后面连续五个数。
二十七五十六七十三八十八
(2)在下面各数后面数出4个数来。
三十七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五十九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九十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能力提升
3个十和5个一组成()32个一是()
6个十是()8个一和1个十组成()
3.思维拓展:写一写。
51、53、( )、()59
38、()、34、32、()、()
90、()、( )、93、94、()
80、79、()、()、()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读数、写数
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啊,这几天天气晴朗,星期天有没跟爸爸妈妈出去玩啊?(有)
我们看,蓝蓝双休日就和妈妈去了动物园玩,但他碰到了一些问题,小朋友,你们愿意帮一帮他吗?(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描述:他数了一数,有64只鸽子,50只小鹿,9只老虎,26只兔子…。接着妈妈准备考考蓝蓝:
(1)鸽子比小鹿多多少只?
[预设]学生列式计算:64-50=14(只)
(2)老虎比小鹿少多少只?
[预设]学生列式计算:50-9=41(只)
(3)兔子添上几只就和小鹿同样多?
[预设]学生列式:50-26=?(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50-26
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答案,教师要追问他是怎么算到的?)
同桌同学讨论计算方法
师:我发现小朋友讨论出了很多方法,有摆小棒的,有用计数器的,还有小朋友用竖式计算的。
[预设]
生1:我准备借助小棒来计算(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
50我们可以用5捆小棒来表示,50-26,怎样拿掉2捆6根呢?
我们不妨拆开一个整捆的,现在5捆小棒变成了4捆加10捆单根小棒,我们从10根小棒中拿掉6根,从4捆中拿掉2捆,这时还剩下2捆和4根,所以50-26=24
(教师在圈小棒的过程中,提醒学生1捆小棒拆开来就是10根单根小棒“1个十就是10个一”)
请小朋友结合图在自己座位上说一说,然后大家一起说说过程
生2:我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计算
师:恩,很好!刚才我们是用摆小棒发现50-26=24,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验
证一下,刚才用小棒摆的结果对吗?
问:50应该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啊?
生:十位上拨5颗珠子(师生共同演示)
师:那减26应该怎么减那?由于个位上的0不够减6,因此要向十位上借“1“ 在十位上拨去1颗珠子,就是在个位上拨上10颗珠子,“这里教师要突出说明1个十就是10个一”然后在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这时计数器上个位上还剩4颗珠子,十位上还剩2颗珠子,所以50-26=24)--(师生共同演示)
☆生3: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
师:是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也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那怎样计算那?(教师一边板演过程,一边讲注意点)
(1)先用纸遮住左边十位上的数
师:个位上的0够减6吗?(不够)
师:那怎么办哪?学生讨论(预设:可以向十位借“1”)
(2)拿开遮住十位上的纸
师:为了表示个位向十位借了“1”,我们通常在十位上画一个小圆点。这里借的“1”表示1个十, 1个十就是10个一,10个一减6个一就是4个一,所以4要写在差的个位上。
(3)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的'数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十位上的数,发现5已经被借掉了“1”,剩下4就是4个十,4个十减2个十就是2个十,十位上应该写2,所以结果是24。
5 0
—2 6
2 4 (板书)
注意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这里的1是指1个十;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戴上小圆帽的数要少看1
2.教学“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竖式掌握了吗?请你们把书本翻到90页来“试一试”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说说思考的过程。
(学生自述过程)
小结:刚刚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了50-26这个减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有摆小棒,有用计数器还有利用竖式计算。今天老师就是和大家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揭示课题
三、巩固训练
1完成90页想想做做“1”
师:接下去老师和小朋友来做几个练习,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统计错误人数)
2.当当小医生
师:现在这里有几道算式,有几道有一些“小毛病”,你们愿意当当小医生来帮它们治治病吗?
3.填一填
师:刚刚蓝蓝和妈妈看到了很多动物,现在他们看到有两个班级的生物小组正在收集昆虫标本,你们愿不愿意一起帮他们去算一算,填一填。
蝈蝈蚂蚱黄粉虫蜘蛛一班捉的只数231816二班捉的只数1913合计405162
4.拓展提高:
师: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填一填,再算一算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你们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啊?(竖式)那你们说说竖式要注意哪些地方啊?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
教学目标:
1、在用回形针进行摆拼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的感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拼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载频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奥妙,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难点: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彩色回形针拼成的图案、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学生准备:
彩色回形针、胶水、卡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有回形针拼成的图案。
拿出一颗回形针:同学们认识它吗?
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用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
学生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图形?
你想不想亲手做一幅美丽的图案?
二、活动:拼图案
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学生活动
3、展示制作结果:
①你们拼的是什么?
②每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
③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师: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欣赏图案。
四、课堂小结:
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42、43页,第四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四个基本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能从复杂图案中辨认出几种图形,并利用图形特征进行创作设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几顶数学帽:一顶观察帽、一顶思考帽、一顶想象帽,在今天数学之旅中你可能会用的上哦!
活动一:动手做
【展示我的作品】
课前我们一起利用前几课认识的平面图形创作了自己独特的作品,刚才董老师展示了我的作品,那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分享,介绍你的作品是什么,并提出一个有关图形的问题,再与大家交流,我要把这顶观察帽借给大家,仔细看才能回答问题。
还有那么多同学想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下面就请大家像刚分享的同学那样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作品吧,开始。
看了同学们刚才的作品,我想说“原来数学可以创造艺术”,这是一幅画展中的作品,还有一位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就用最简单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设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掀起一阵潮流。看了他的作品啊,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成为艺术家。
你们还想再一展身手,进行设计创作吗?
活动二:动手画
我们全班有13个小组,下面就请组长拿出点子图,四人分工合作,用平面图形设计一个自己组的标志,在这董老师要请大家戴上这顶想象帽,尽情创作。
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分享你们设计的小组标志?
同学们的设计太棒了,从你们的设计当中老师还感受到了各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今后你们还会一起迎接很多学习上的挑战,你们会更加亲密无间;
其实无论之前我们见过的方格图还是今天用的点子图都是我们画图和研究图形的好帮手,曾经有一位奥地利的数学家皮克就曾利用点子图推导出了计算格点图形面积的公式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点子图。
活动三:动手涂
接下来难度要升级了,我们的图形朋友们藏在了一个复杂的图形当中,你们能从中找出哪些图形呢?它由几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谁来分享?谁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发现?
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找到▲图标,试着涂一涂吧。
大家真了不起,有这么多发现,看来大家都拥有了一顶属于自己的观察帽,那接下来我们就用刚才的发现来玩一个游戏。
活动四:动手玩
游戏的名字叫鱼网捉鱼,这是小鱼,这是鱼网,出示规则,清楚了吗?这个游戏,只有观察帽可不够了,老师还要送你思考帽,好开始吧。
刚才同学们玩的特别开心,还有些意犹未尽,没关系,课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更大的鱼网,同学们可以尽情的玩。
接下来还有更广阔的图形世界在等着你们。
广阔的图形世界
说到图形,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科学家阿基米德,请听听下面的介绍吧!(音频)
还有更好玩的呢,这两幅图是著名数学谜题爱好者克利夫设计的经典谜题,除此之外,还曾有一门古老的科学叫“神圣几何学”,你们想挑战一下以上三个谜题吗?请把学单翻到背面,任选一个你最想试试的图形开始吧,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开始吧!
回顾小结
好了还没找到答案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研究,今天我们通过四个活动走进了图形世界,你有哪些收获呢?今天的你能成为数学小达人吗?可以试着回答学习单上最后的问题,如果答对了,恭喜你是今天的数学小达人,答不出来也没关系,你可以想办法去寻找答案,今天的课就到这了,希望你们能带着这三顶数学帽,甚至更多的数学帽,去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第四单元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版块。该节课的重点是进一步认识几种常见图形的特征,能用各种图形,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动手操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本节的追求。为此,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生动、主动、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交流的机会以及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饶有趣味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让他们在动手中培养发散思维,初步形成创 新意识,为自己班级设计班标这个实践流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本次多次设计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精神,让学生共同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集体的力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 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发展学生合作意识。
3、在拼一拼、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4、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体会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剪刀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展板、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现大树、太阳、小草、小鸟、牧童骑牛图。)
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1:有红红的太阳、小鸟。
师:还看到什么?
生1:小树、草。
生2:小孩骑着黄牛。
生3:这幅图里有好多图形。
师: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幅图中有好多图形。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生1:牧童骑牛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奖励给你一个五角星。漂亮吧?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呢,我把它奖励给那些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太阳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树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生2: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师:看到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觉得你们都是一些爱动脑筋的孩子。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图形,问生你认识它们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这些图形)
师:课下我让同学们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物体,你们带来了吗?(生:带来了)
师:拿出你带来的物体,你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上面的图形吗?(小组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图形)
生1:我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2:我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从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面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各种形状的图片,你们能把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织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1:我们组分了5类,长方形分了一类,正方形分了一类,圆形分了一类,平形四边形分了一类,三角形分了一类。
小组2:我们是按颜色分的
师:你们的这种分法很有道理。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按形状分类后的图形。
师指着小组1分出的大大小小的长方形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都是长方形?
生1:长长的,直直的。
生2:有4个角。
师: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吗?
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生1:四四方方的。
生2:方方正正的。
生3:有4个角
师:噢,那平形四边形呢?
生1:也有4个角,师:谁来说三角形的`样子?
生1:3条边,3个角。
师:圆呢?
生:圆圆的,弯弯的。
师:圆的边是弯曲的,其他图形的边是直直的。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可要注意看。
师:看它是什么形状的?(横举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这样放呢?(斜举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这样还是长方形啊?
生:是。
师:再看,(横着举平形四边形)它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呢?(斜着举平形四边形。)
生:平形四边形。
师:大家个个都有火眼金睛,太棒了!
师:看,小牧童也来向大家祝贺了(出示情境图中的“牧童骑牛”图)
师: 一上课时有的同学提出,牧童骑牛图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现在谁来说一说?
生:牧童骑牛图是由长方形、三角形、圆、平形四边形拼成的。
师:这是同学们自已提出的问题,会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活动四: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我们带的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生4:我们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旗的形状的长方形的。
生5:我们图书角的图书版子的形状是平形四边形的。
生6:我们的画画笔盒子的底面是圆形的。
师:看到同学们即善于观察又善于思考,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现在老师再带大家到生活中去走走,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
师: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这节课我们学习 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
生2:我知道了每种图形的样子。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图形中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创作培养儿童的观察、推理、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课件、图案串、图案纸条、图形等
学具:彩色笔
重点:找规律
难点: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创设情境
T: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猪收到一份礼物,你们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2无规律
T:我先拿出一串,露出六个汽球,你能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吗?
T:这么多不同意见,真难猜啊。
②有规律
T:拿出一串,露出六个有规律排列的汽球,你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吗?(2循环)
T:小朋友们猜的真准啊,为什么前面一串我们猜不出,后面一串都猜出来啦?
(因为后面一串是有规律的)
2、揭题
T:说的真好啊,像这样按一定顺序重复排列叫有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小黑板揭示课题)
3、挑战
T:课件出示:黄红黄红黄红黄红xxx,后面是什么颜色?按什么顺序排列?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小象装扮六一庆祝图
1、观察
T: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彩旗、灯笼、花朵、小朋友)
2、找规律(课件演示)
T:你能找到这幅图里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吗?它有什么规律?
☆彩旗的规律是按照红黄红黄两个一组反复出现
☆灯笼的规律是按照紫色红色紫色红色两个一组反复出现的
☆花朵的'规律是按照绿色玫红绿色玫红两个一组反复出现的
☆小朋友的规律是按照一男一女一男一女两个一组反复出现的
(多人说,说完整,同桌互说)
2小象不仅把房子装扮漂亮,而且屋外插满旗子,摆满木块,你知道后面是怎么摆的?
蓝、黄、黄、蓝、黄、黄、蓝、黄、黄、xxxx、xxxxx
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圆柱、正方体、圆柱、圆柱、圆柱、----
3表扬说得好的同学,拍手,生跟着拍,为什么都会拍?
还会拍出有规律的不同节奏吗?
4你还能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吗?(先欣赏再说)
三、动手创造规律
1、涂上合适的颜色,使他有规律.
2、小组合作创造规律
T: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个信封,请小朋友们用信封中的图片来创造规律,贴在纸条上,贴完了请组长贴到黑板上来。(校对)
T:你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吗?
3、我们班男孩和女孩按一定规律可以怎样排队?
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考点分析: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能够准确的给物体分类。
教学工具
多媒体,吸铁石。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比较分类整理前后的差异。
了觖分类的含义: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操作活动
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见课件)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看图解决问题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操作活动
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由给定标准到自选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选择源自于实际需要,体现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相加,总数是一样的。】
三、加深理解,再次讲授
课件出示铅笔图
1、仔细看图,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分法?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梳理出分类的标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橡皮分,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5、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车涂上颜色,再分出飞机和船,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细致涂色,涂色均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以气球为例,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气球的总数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分类结果相同”,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这个道理。
板书
第1节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一分,数一数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21
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17
19
15
21
24
40
读作:十七
十九
十五
二十一
二十四
四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数学下册教案03-16
(经典)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08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0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5-1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7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