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18 14:59:4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锦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

  书上14页练习9/①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书上的练习2。

  师:刚才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经常出现,那些结果很少出现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和6出现的情况较少等)

  同一种颜色出现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情况比较多。

  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三、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练习册P9 写数,练习册P45、46

  板书设计:

  双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2、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m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我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谁会写“=”?板书:4 = 4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②小组交流③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〇 4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4〇3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最少

  (4)填一填:

  7〇 3 4〇 9 3〇 3 5〇 8 10〇1

  2 〉□ 6 〉□ 6 = □ □= 8 □和□< 9(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于<大于>等于=

  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第十一课时 连 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音磁带。

  学具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进行“画苹果比赛”,分男女两队,第一轮为双人赛,第二轮为三人赛。

  每轮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判断出胜方。

  师:我们看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老师还注意到了,同学们能计算出3个数相加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新课

  课件演示:先是1条鱼游出来,接着5条鱼一起游出来,又游来了2条鱼。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算式:1+5+2=8。

  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1+5+2=8,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指名说)

  除了这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加连加。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数相加;还可以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加,把加得的数再和第二个数相加。

  三、教师教做课中操

  四、联系生活实际

  师:连加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说我们开学时买作业本,买了2本算术本,2本图画本,4本生字本,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算式是2+2+3=7(可由学生说)。平时你们在哪里用过连加?谁能说一说?(指名说)

  五、动手摆小棒

  让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摆小棒,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个别汇报。

  六、游戏:出手指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其中三名学生出手指,另外三名学生根据

  对方所出手指数写连加算式,游戏轮换进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巡视并进行指导。

  游戏结束,投影出学生写的算式,集体讲评。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记得连加算式怎么读吗?怎样计算连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比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3.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获得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一一对应的方法,清楚表达三个量之间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学习比较这一节内容。

  二、新授

  (一)(课件)说说哪个轻、哪个重?

  1. 介绍图意

  2. 生观察图后说说发现了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3. 再说图意

  (二)摆摆,用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摆。(各4个)

  1. 说说怎么想的?

  2. 说话:()和()同样多。

  (三)摆和说

  1. 摆5只白兔,3只刺猬,1只小猫。

  2. 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3. 猫和刺猬再添上几只就和小兔同样多了?

  三、巩固练习

  14页练一练1、2、3、4、5。

  比高矮,比薄厚,比长短,比大小,比轻重。

  四、小结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比较,比较什么?

  五、作业:

  到家中去找物体进行比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知识迁移推类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相关课件、口算练习卡;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我们来口算,会做的小朋友请举手(出示口算练习卡)

  (当出示9+5=卡片时)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师:小朋友做的真好,静息。

  2.(出示准备课课件)师:1、2!请看大屏幕,会做的小朋友请举手。(当显示8+2+1= 时)这道题该怎么算?

  师:xx同学真棒,回答问题不仅正确而且声音洪亮,表扬他!全班一起说一说!先算,起!

  二、新课

  1.新课引入

  (出示8+3情景图课件)师:继续看大屏幕,请小朋友观察这幅图,盒子里有几支铅笔,我们一块儿数数!(生答:8支。接着按鼠标确定是8支)盒子外呢?(3支)(师指图比画)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提的真好!谁会列算式解决他的问题?

  生答:8+3=11。

  师:真不错,答案都知道!我们再来看这幅图,谁能拖一拖盒子外的铅笔,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请小朋友想一想,会的`举手!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边拖边说)师问:小朋友,你们看明白了吗?

  师:真能干!谁能根据这个小朋友拖的过程,想一想,8+3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算?(生说一步,师电脑演示一步)

  师:谁还会说,请举手!

  师:现在静息!(师准备小树吹塑纸)

  2.主题图的学习

  师:1、2!听徐老师讲一个数学故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现在老师就带我们一。三(四)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师:一块儿数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老师贴小朋友们数一数。生答: 8棵)第二排呢?(师快速贴出,生数6棵)要求一共要植多少棵树,谁来列个式?(生:8+6,师板书8+6)

  师:现在分小组学习,要求:1. 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你怎样分一分,重新放一放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由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学习;听明白没有?(生:明白)现在开始!(切换投影,师巡视指导,挑出不同摆法的两组)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怎样分的?(一组请2人,1个说)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能根据刚才那个小组的方法,说一说,8+6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算?(请一生答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摆法的小组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他们小组又是怎么想怎么算8+6的?(请一生答师板书)

  8+6=14 8+6=14

  / \ / \

  2 4 2 4

  师:你们都会说了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三、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探索

  师:请小朋友想想,说说还有哪些8加几的算式我们没学过?(生答师板书)

  8+3= 8+4= 8+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灵活组合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6、5、4、3、2加几。

  课前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题组练习

  1、谈话:小金鱼昨天也和大家一起学习了6、5、4、3、2加几,你看,它们还给大家出了三组题,想考考哪位小朋友跟它们一样能算得又对又快。大家愿意和小金鱼比一比吗?

  2、出示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3、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比较每组算式中的两道加法算式。

  4、请学生举例练习:谁也能举例说出几组这样的算式考考同桌。

  二、金鱼钻圈游戏

  1、谈话:小金鱼看到大家这样聪明,开心地玩起了钻圈游戏,它们也想比一比谁学得好、算得快。我们也来参加它们的游戏好吗?

  2、老师介绍游戏规则:让两个学生做一下示范,明确游戏方法。

  3、小组游戏,每钻一个圈就列两道加法算式进行计算,如“4+9”,可以说4+9=13,和9+4=13。

  4、组织集体比赛,每一小组里选出4个学生做代表参加比赛。

  5、组织同桌比赛。同桌两人也来比一比,看谁钻得快。

  三、口算比赛(练习十三第4题)

  1、谈话:谁是我们班真正的口算小能手呢?我们再来比一比。

  2、老师记时。

  3、集体订正,及时纠正错,说说错误原因。

  4、针对实际问题,请学生说说想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什么?

  5、请口算优胜者向大家介绍经验。

  四、解决问题

  1、谈话提问:(出示情境图),体育活动是小朋友最喜欢参加的活动。完成练习十三的第8题。

  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和全班交流答案。

  五、拓展练习

  1、下面的卡片中哪两个数相加的得数是11?

  4 9 5 3 7 2 8 6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符合要求的算式,然后请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2、一(3)班有14个同学去春游,每人发一个面包,买哪两袋面包比较合适?

  第一袋装了8个面包;第二袋装了5个面包;第三袋装了7个面包。

  学生听教师读题后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交流。

  六、课堂总结

  说说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的计算,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来掌握。本课的加法基本上都是较小数加较大数,例题促进学生探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特别是除了用“凑十法”外,还可以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鼓励算法多样化。然后安排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本节课请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蓝猫大哥,并创设蓝猫参与竞赛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浓厚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例如在对9添上1就是10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请你帮蓝猫检查一下,它摆得对不对?它少摆了一个,你能帮它想办法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从而让学生自己领悟这句话的意义并受到一次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的教育。

  二、体现数学生活化:在教学0-10各数顺序时,让学生思考0-10顺数在哪儿可以找到?(直尺上、学号、楼号等等)从而引发学生对顺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思考。那么倒数又有什么作用呢?在学生困惑之际,出示火箭发射图提示,再让学生自己发现倒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帮助学生乐于易于找规律:在学生小组汇报完10的九种组成后,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及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小组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方法一:你看到了1和9组成10,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这个规律吗?结果一般学生都能说出:两个数交换了位置。方法二:请你来当小小建筑师,用这几组数字为楼层,你能建出一幢高楼来吗?结果以两个同学为单位互帮互助,按照左1-9右9-1的顺序真的用数字卡片建出了10号大楼。还有个别特别会发现的同学综合了方法一和方法二建了一幢复式楼。即1和9及9和1共为第一层……

  四、鼓励学生互为师生,促进思维多元化:在学习数的.顺序时,让学生看着自己摆好的数字提问,如9的前面是几或比9少1的是几,让学生体验到尽管提问的语言表达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又如在比较大小时,学生看到两张点子图,鼓励学生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有的学生就说比大小,有的就要写算式,有的就说不管做什么都得先数一数。

  《10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评价要点:

  1、 引导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寻找数学规律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唱数字歌

  二、 情景引入新课

  师;大家真是越来越聪明了!所以今天呀,就有一个小客人想来挑战你们哦。想知道是谁吗?

  蓝猫:Hi! 就是我——蓝猫大哥啦!今天我就是来向小朋友们挑战的,你们敢吗?

  学生:敢!

  三、 小组学习

  (一)讨论主题图

  师:好,今天呀,蓝猫和你们一共要闯六关,谁闯的关最多,谁就赢啦!现在马上进入第一关!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自由观察讨论,并汇报。

  (二)10的初步认识

  师:第一关,我们聪明的同学赢了!现在要进入第二关——抢答题了哦,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好,请听第一题:刚才我们说的鸽子数和人数都可以用几来表示呀?

  那就请仔细观察,这个10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请认真听,蓝猫大哥有“蓝猫小知识”送给你们哦!

  蓝猫:嘿嘿,这个我可比你们知道的多。像10这样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就叫做——两位数啦!

  师:这个蓝猫小知识你们记住了吗?请大家再说一遍,像10这样的数叫什么?那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猜得出我们以前学的0到9又可以叫做什么数吗?

  (三)10的基数意义认识

  师:这第二关蓝猫可是露一手了,算他赢了,好吗?好,我们大家要继续努力哦,现在来看第三关吧!请用你们桌子上的10个小圆片摆出最美丽的图案。

  师:请你们帮蓝猫检查一下,它摆得对吗?它错了,你们怎么帮它改正呢?

  生发表意见。

  师:哦,大家真聪明!那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想吗?

  他说得真好,大家跟他一起说一次,好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第十二课时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10根小棒(或花片、狮子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口算减法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快速进行口算,并出手指表示结果。

  二、新课

  小黑板出示图: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说图的意思?(老师一共有8个篮球,分给男生2个。再分给女生2个,还剩下多少个篮球?)

  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8-2-2=4

  教师板书算式,学生跟读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师:算式里的“8”表示什么?第一个“2”表示什么?第二个“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8-2-2=4时,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指名说,教师板书: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是一道什么题?

  学生回答:连减。教师板书课题:连减。

  师:大家想一想,计算连减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连加和连减相比较,小组讨论,指名说)

  教师小结:计算连减,要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先算前两个数,再用他们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三、联系生活实际

  师:平时你在哪里用过连减?(指名说)

  四、动手摆学具

  师:请拿出你喜欢的学具,我们一起来动手摆学具。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摆学具,并列出算式,4人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派代表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同学选择不同的规范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规范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同学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同学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同学体裁会到俺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规范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

  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同学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问:(1)小朋友们,在俺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师:今天,俺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同学齐读课题)

  问: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

  师:今天俺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竞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俺们大家一起来分,好不好?请你们讨论一下俺们6个小组如何分工才好?

  (每个组选择一种物品)

  师问:

  (1)俺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俺们怎样才干防止这种不平安的现象呢?

  (同学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规范分类)

  师:(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俺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同学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俺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他人的整理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同学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们协助他们,谁来?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

  (同学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同学重新汇报后,同学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问: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规范进行分类?

  同学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同学汇报情况。

  问:(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规范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问:(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身手?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同学自由发言)

  五、安排课外活动

  1、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身手做一次小管家,把自身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2、主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地的某大超市、商场的设计家或管理人员,你将怎么摆放物品和划分商场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3. 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 数身边的数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 课后延伸

  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包含第29─ 31页的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数0的含义比较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就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所以教材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把数0的教学单独安排成这一段。并注重通过多种素材,创设为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题材,经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教学0的加法时,我创造的使用教材,将课间休息的小游戏成为贯穿加法教学中的阶梯。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探索研究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有关0的计算方法。

  课程资源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要的是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活用教材,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开发课程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艺术资源等,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分析、观察、体验、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用灵活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努力实现过程性教学目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所以,根据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优势阶段的特点,为了发挥直观教学效率,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物品和符合教学实际的板画教学,通过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使学生感受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更会加强获得新知的密度和效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动起手来乐趣多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2、在矛盾中"我"要探索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激发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在故事中体验0

  1.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结合学生回答板画小猴子)

  2.教师讲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小猴的妈妈留下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他最喜欢吃的水果做午餐。估计妈妈可能给它留下几个桃子?

  3.估计一下盘子子最后能剩下几个桃子?(1、2、0贴图片)

  4.哪个数字没学过?0它代表什么?

  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在生活中寻找0

  1.0像什么?教师范写,一起书空,然后描红,再独立写。

  2.生活中哪儿见过0?

  三、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

  1.课间休息,游戏猜小棒

  2.在游戏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观察教师双手拿的小棒描绘一下,再列式。

  3.出示小鸟图,

  ⑴提出数学问题。

  ⑵怎样列算式?

  ⑶再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4.帮老师解决难题,5-0怎么算?

  四、在活动中练习与应用

  1.游戏:排数序

  2.讲述2004年奥运会中国骄人战绩,从中找出有关数字0的生活常识:

  ⑴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站在跑道的哪个位置可以用0来表示?

  ⑵我国台湾省金牌总数0的突破,总获2枚,了解生活中0的突破的实际意义。

  3.课后延伸

  吃饭分碗筷,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河北版教材18、1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推想、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

  2、会用8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相应的除法试题。

  3、指导学生把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计算联系起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小棒、卡片、电脑电视、小黑板。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谈话激趣

  同学们上节课学得特别的棒,相信这节课表现的会更棒。

  复习8的乘法口诀。学生们表现积极。

  指生背8的乘法口诀。老师这样相信鼓励他们,学生自然学习积极性就会高

  探究与体验

  1、老师这里有48根小棒,你能用这些小棒摆成什么图形。

  教师适时抓住由6根小棒组成的图形来讲解。可以怎样列式?由8根小棒摆图形方法同上。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的.数学的问题?学生动手摆图形,互相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的摆法可能有很多种。

  你是怎样想的?

  举例说明。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参与知识的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巩固8的乘法口诀,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与应用

  1、争夺小红旗,教材18页(同桌为单位)

  2、找朋友;(卡片)

  你能把这些信准确、快速的投到信箱里吗?

  3、电脑出示教材练一练2

  问题讨论:小黑板出示:独立完成后,同桌订正全对组获得小红旗。(前5组)

  学生独立连线。

  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怎样想的?

  汇报。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利用多种形式和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永保旺盛的学习精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会独立思考问题,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问题解决: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情感态度: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

  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糖果、点子图、课件、一粒豆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小礼物,我要把它奖励给表现最棒的同学!有信心得到老师的礼物吗?

  师:想不想看看我手里的小礼物是什么?

  生:三颗糖果。

  生:两颗糖果。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加法的含义

  1.说一说:

  (1)教师演示合并糖果的过程

  师:接下来我要做一个动作,请同学仔细看!

  师:谁能给这个动作起一个名字?(合起来)(奖励一颗糖果)

  师:那合起来之后,一共有多少糖果呢?我们数一数

  师:谁能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师:拿出你的小手,可以用手势表示出刚刚的过程吗?

  (2)出示动态情境图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组有趣的图片,想不想看看?

  A.出示小鸟图片

  师:你看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下这个过程?

  B.出示小猫拍球图片

  C.出示蝴蝶图片

  2.抽象成点子图表示

  师:你们能用点子图,表示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吗?谁来试着摆一摆?

  师:哪幅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师:这是三个圆点,这是两个圆点,把它们合起来,一共是5个圆点。

  师:为了表示合起来,我用笔把这两部分圈起来,表示"合并"。

  (二)了解加法的含义

  师:其实在数学中,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来表示刚刚"合起来"的'过程,想不想知道?用加法算式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加法。【板书:认识加法】

  1.写算式、读算式

  【教师板书:3+2=5】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板书:读作:3加2等于5)

  2.理解算式的含义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算式

  师:谁能结合点子图,试着说一说这个算式?

  师: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认识"+"吗?它是加号,读作:加。加号表示什么?

  这个是?"=",那是3=5?,是2=5?是3+2=5,5是什么?哪来的?

  师:在生活中,这几个情境都可以用3+2=5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一)强化加法的含义

  师:那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加法来表示呢?我们来看看!

  1.出示苹果图

  师:说一说,一共有几个苹果?

  2.出示熊猫图

  师:说一说,一共有几只大熊猫?

  师: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二)儿歌活动《蚂蚁搬豆》

  师:鉴于你们表现的这么好,我们来听首歌曲,活动活动吧!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

  师:其实,这个歌曲中还藏着一个加法算是呢,谁发现了?(奖励一颗糖果)

  师:哇!学得可真好!那敢不敢挑战几个加法题目?

  (三)加法含义的应用

  1. 连一连:

  师:连一连,找出算式对应表示的情境图。

  师:谁先来读一读这几个算式?

  2. 说一说:

  师:结合情境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这个加法算式,在每幅情境图中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 画一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用加法表示呢?

  师:把你想到的把你想到的事例画下来,并写出对应的加法算式。

  师:谁来讲讲自己的小故事?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说的怎么样?

  四、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回归《蚂蚁搬豆》 的故事

  师:这是什么?(一颗豆子)

  师:这颗豆子是蚂蚁的。其实蚂蚁窝里还藏着一个秘密,想知道吗?

  师:蚂蚁们通过团队合作,一共得到5颗豆子,可是被我拿走了1颗,还剩下几颗呢?这个过程又该如何表示出来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看一下,下一节课的内容!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认识加法

  ○○○ ○○

  3 + 2 = 5 读作:3加2等于5 合起来

  一共

  加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四)活动四:找球。

  游戏规则:找一个同学被蒙上眼睛,再找一个同学拿好奖品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同学开始告诉被蒙眼睛同学的行走路线,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告诉得特别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

  三、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20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08-26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01-03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2-0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