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
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教学时间:23课时
26 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语文教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小学教学设计网 更多精彩教案]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 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读课文中的带读字:加、偏、旁、认、结、构、读、写、词、语、扩、句、吹、扶。
2、学会6个生字:江、法、树、倒、苗、字。认识偏旁:三点水、木字头、单人旁、草字头、宝盖头。知道生字的结构:江、法是左右结构,树、倒是左中右结构,苗、字是上下结构。
3、会根据生字组词。根据生字造句。
4、会举例加偏旁可以构成生字(如;红、好)以便加深加偏旁构成汉字的方法的印象。
5、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二、教学安排:
2个课时。
三、课前准备:
挂图一副,写有生字与词语、句子、偏旁、笔画的卡片。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新偏旁和生字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笔画:横、撇折、竖、横撇、竖弯钩、提、横折。
(2)复习第一课生字。
(3)告诉学生:前一课我们学了《合起来,认一认》。知道了两个单独的汉字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新汉字。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加偏旁,认一认》。这一课我们要学的是一个偏旁加上一个汉字可以构成一个新汉字。
2、看卡片认字。
引导学生看卡片,卡片上写有偏旁:三点水、木字头、单人旁、草字头、宝盖头;熟字:工、去、对、到、田、子。
3、字词教学。
(1)学生根据拼音,认读教学字与带读字。
(2)由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同时指出学生读错的字词。
(3)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意。
①江: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工字,合起来读江,长江的江,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江。)
告诉学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江。
②法: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去字,合起来读法。)
告诉学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法。
③树: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木字旁,中间是又字,右边是寸字,合起来读树。)
告诉学生这是左中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树。
④倒: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单人旁,中间是至字,右边是立刀旁合起来读倒。)
告诉学生这是左中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倒。
⑤苗: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田字,合起来读苗。)
告诉学生这是上下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苗。
⑥字: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子字,合起来读字。)
告诉学生这是上下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字。
(4)总结生字的结构,归纳出字形结构相同的字。
(5)再让学生读一遍偏旁、生字、词语、以加深印象。
4、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树、倒。因为这两个字笔画较多。
注:学习基础较好的班级,新偏旁和新笔画的教学,可以出示拼音。让学生运用拼音自己学会,以增强自信和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朗读生字、词语、句子,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进行练习以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让学生朗读课文一遍。
(2)指名认读偏旁、生字和词语。
(3)让学生指出生字的结构,并且指出那些字的结构是相同的。
2、组词教学。重点是江、树、苗。
利用生字进行组词,并完成课后练习3。
(1)江除了组成词语长江之外,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2)树除了组成词语长江之外,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3)苗除了组成词语长江之外,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3、朗读句子,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1)指名读句子大风吹倒了小树。我把小树扶了起来。
(2)让学生按照这种方式利用其他生字进行造句,以便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4、回顾全文,揭示课题。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加偏旁,认一认。这篇课文是教我们一个汉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构成一个新的汉字。这是我们汉字构成中的一条规律。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认识许多汉字。
5、练习指导。
让学生在练习中举出其它加偏僻构成新汉字的例子(例如:红,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纯真的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几年的学校生活,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逛古城、数小桥、到纳西人家、吃丽江粑粑)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课文重点写什么?(“我”和乌丽娜数小桥。)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
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训练,感悟表达。
1、乌丽娜这样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课文最后一部分表现了什么感情?
(我对乌丽娜的思念之情。)
2、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交流发言。
四、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板书设计:
逛古城
10 我和乌丽娜 数小桥 热爱丽江古城
到纳西人家 友谊纯真诚挚
吃丽江粑粑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文中的小朋友屁股印上两道杠杠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要养成倾听的习惯,不能只听半句。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师: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放松放松,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老师说出上半句,看谁能猜出老师下半句想说什么?看你们想的和老师想的是不是一样的。(游戏可自己摄入)
这个游戏好玩吗?其实,大家刚才的补充的都是对的',但是只有少数同学猜中了老师要说的话,所以,我们只有用心的听别人把话说完,才能知道别人究竟想说什么。
(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就不这样,他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不等别人说完就以为自己知道了。后来,这个小朋友闹出了笑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只听半句》。(看着老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出示目标(教学目标)
三.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105面,
1.自由地朗读课文。
2.听清楚读书的要求:字音要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来帮忙。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出示无论??都??)
质疑问难:从这个词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2、从第一小节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听任何人讲话都只听半句的男孩。
再次质疑:课文中写了哪些人跟他说话了?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他说话了呢?(板书:奶奶、爸爸、老师、园丁)
3、课件出示他们的话,指导朗读。
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说话总是慢吞吞的。
爸爸: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你来(严厉地、和气地、和蔼地)读读。
老师: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老师说的话。有的老师很严肃,谁能严肃的读读。
园丁叔叔:谁能想象着用你见过的叔叔的样子来读读 师生配合读。
看着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
4、奶奶可能说什么呢?(天热了,你要多喝一点水) 评:你真是个会说话的孩子;哦,原来奶奶是这个意思 爸爸说??
你们的想法可真多,可是在生活中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我们就要耐心地把话听完。可是,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认为的呢?(课件出示)师、男、女生配合读。
5、这可真是一个又顽皮又没有耐心的孩子。同学们想想,除了奶奶、爸爸、老师说的话他只听半句,在生活中还会有谁和他说话,他只听半句呢?
这真是一个只听半句的小男孩,你们在生活中会这样做吗?(不会)那你会怎么做呢?(我们要听别人把话说完。)
6、园丁叔叔想告诉他什么?谁能把园丁叔叔的话补充完整?
(1)如果他能耐心地听完园丁叔叔说的话,还会不会闹出笑话?
(2)小男孩闹出笑话的原因是因为?(他只听半句)
7、小结:
(看板书)是啊,奶奶讲话,他——只听半句;爸爸讲话,他——只听半句;老师讲话,他——只听半句;园丁叔叔和他说话,他也——只听半句;结果,闹出笑话,这怪谁呢?——只怪他听话只听半句。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听人说话
要听明白,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板书:我们要用心倾听,把话听完整。)
五.检测
六.拓展探究
你们说这个小男孩只听半句的习惯好吗?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读书方法。
2、积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
3、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请同学们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规定学生发言的内容:如果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仅能帮助你读懂文章,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4、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体会这种读书方法的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的关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
2、在小组里交流哪些标语你读懂了。
3、指名说说标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引导。
4、这些标语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凝练、通俗、琅琅上口。)
5、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好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
6、读读背背好的标语。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一读。
2、概括故事内容,同位互说,全班交流。
3、齐读最后一段,你认为晋文公这样论功行赏有道理吗?
4、“竭泽而渔”现在多用来比喻什么?
5、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指名说。)
四、布置作业
1、将竭泽而渔的故事讲给父母或者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标语和成语故事,与同学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要求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八个汉字。
2?认识“氵扌火纟礻”五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并能将实物与表示它们名称的词语相联系。
教学准备
物品模型、吹塑纸底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1?课前给每张课桌发一个“宝盒”,盒子里装着“电视”“沙发”等物品的模型。
2?谈话激趣:小朋友们,课前老师给你们发了“宝盒”,快打开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3?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察、交流,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
1?教师引导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了那些物品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可以由一个同学出示物品,另一个同学认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方法。)
3?反馈:
A?谈话:谁能把自己认识的物品大声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B?学生到讲台前举着模型大声读或领读。
C?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点击出示相应的'汉字及图片。
评价并表扬学生的自学情况。
4?齐读屏幕上的词语。
三、师生合作,学习偏旁
1?多媒体出示“发”“沙”,引导学生比较两字在字型上有什么不同。
A?同桌讨论。
B?学生自由发言。
C?教师小结:“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偏旁,叫“三点水旁”。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偏旁。
A?教师引导:你们还认识哪些偏旁?(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偏旁及一些相应的汉字。)
B?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偏旁的?(从父母、书上、电视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C?教师小结引导: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很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3?学生没有说出的偏旁,教师介绍。
4?巩固练习。游戏方法:发给学生带字的头饰,根据老师的口令,同偏旁的字迅速排队,看哪队排得又对又快。
四、自主探究,识记字形
1?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2?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编顺口溜、编儿歌等方法识记字形。(奖励识记方法好,记得多的同学。)
五、联系生活,了解特征
1?多媒体演示一组录像。
内容:在整洁美观的房间里,小朋友坐在沙发上认真地看书,在台灯下专心地做作业,在电视前观看精彩的节目……
2?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电视、电话等用品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3?全班交流。引导用“(什么)能(怎么样)”的句式练习说话,也可以请学生讲讲关于这些物品的小故事。
六、自选物品,训练表达
1?过渡谈话:电视、电话等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都很喜欢他们。
2?从所给模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几件,说一段话。(先同桌练习,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
1?在“智慧迷宫”里识字。(多媒体课件)
2?小制作:设计我的家。
方法:每人发一张吹塑纸底板,按底板上的文字提示贴图(每张底板的提示不同)。
选取贴得又快又好的,放到前面展示。
八、作业
材料制作:用所给的模型进行创造性设计,布置自己的房间,并在作品后附文字或拼音说明,下节课开展览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