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具和学具
教具:课件、小磁铁。
学具: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熊猫图片。
师:它是谁?(熊猫)你喜欢它吗?今天我们去帮熊猫分竹笋。
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明确含义
1、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用手中的水彩笔分一分。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
指名上黑板,摆一摆。
2、直观展示,形成表象。
师:谁来说说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结果怎样?
补充板书:每盘放3个。
3、课件出示,分竹笋图。
师:回忆摆的过程,结合图说说图的含义。
同桌互说。
三、算式表征,突出含义
1、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说。
2、教学除法。
师:在数学上用除法来表示。 板书:除法
认识 除号。
除法算式表示。 板书:12÷4=3
3、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说12、4、3分别表示什么?
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写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6个。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4个。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2个。
2、读出下列除法算式。
8÷4=2 读作:
9÷3=3 读作:
6÷2=3 读作:
15÷5=3 读作:
24÷4=6 读作:
3、“做一做”第1题。
4、“做一做”第2题。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
除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 认识“万”这个计数单位。
2. 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将数的认识与表达迁移到万、将数位顺序表迁移到万。
3. 熟练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师:我们知道了三位数可以用多种表达方法,你能用什么方法表示967?
2. 学生交流:可能有的表示方法:967=900+60+7 967=7+60+900 9 个百、6 个十和7 个一 7 个一、6 个十和9 个百 9 个方块、6 条横线和9 个点
3. 师:这是一张数位表,从右往左依次是什么?(出示圆点和数位表) 4. 师:这些数分别是多少?并说说这些数的组成? 461 702 900 60 430 根据回答,板书: 读法 四百六十一 4 个百6 个十1 个一 数的组成 七百零二 7 个百2 个一 九百 9 个百 六十 6 个十 四百三十 4 个百3 个十
二、中心阶段:
1. 师: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知道这里一共能坐多少观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学生交流:9 个1000 人,再加上636 人,就是一共有9636 人。
3. 师:你会在数位表里表示出这个数吗?怎么表示? (在千位画9 个点,在百位画6 个点,在十位画3 个点,在个位画6 个点。)
4. 师:这个数大家会写吗?谁来写一写?
板书:九千六百三十六 师:谁来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板书:( 9 )个千,( 6 )个百,( 3 )个十和( 6 )个
5. 师:一千一千地数,10 个一千就是几呢?大家一起来从1000 开始数数。 1000 20xx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十个一千就是一万。
师:请你们看书,小丁丁用小正方体积木搭出了什么?
师:10000 是一个几位数?我们要在刚才的数位表中再添上千位和万位,添在什么地方 呢?怎么添?
师:数位表从左往右依次是哪些数位?(女生回答)从右往左又依次是哪些数位?(男 生回答)
6.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出示课题)
三、练习阶段:
1. 把下面的数用连加形式表示。 32578 610 20xx 40600
四、总结:
今天你对哪个新知识最感兴趣?还有什么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比较。
2.能在数线上标出一个数的大致位置。
3.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熟练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饱览祖国巍峨的山峰。(课件出示第27页最上面的主题图)
师:你能读出这几个数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这四座山峰,谁最矮?谁最高吗?(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学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和学习“比一比”。(板书课题:比一比)
二、学习新课
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最上面主题图)
(1)解答系列问题:
①谁最矮?
②谁最高?
③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④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
(2)探究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师:怎样比较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要找出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就是比较1865,575,1533和2155这四个数中哪个数最小,最小的数所对的那座山就最矮。(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香山最矮,因为其他山的海拔都超过了1000米,只有香山的海拔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比较)
师:两人一组,先画一个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海拔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进行比较。(学生按要求操作,画一画,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全班交流,整理汇报结果)
课件出示:
师:在这四个数中,1865,1533和2155都是四位数,是大于1000的数,而575是三位数,是小于1000的数,四位数大于三位数,由此可以得出:575是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也就是香山最矮。
师:思考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的位数来知道数的大小,位数越多的那个数就越大。
(3)比较位数相同的数。
师:比较下,黄山和华山哪个矮?(学生大声读出黄山和华山的海拔高度,并写下来)
师:黄山的海拔约1865米,华山海拔约2155米。2155和1865都是四位数,这样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呢?与你的同桌讨论一下,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得出:1865有1个千,2155有2个千,所以1865<2155。(板书:1865<2155)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收获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
师:比较了黄山、香山和华山的海拔相对大小,那么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呢?(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派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得出:泰山的海拔约1533米,黄山的海拔约1865米,1865和1533比较,千位上数字一样,而百位上5<8,所以1533<1865。(板书:1533<1865)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后一位上数字的大小。
师:这四座山的海拔不同,有高有矮。同学们,你们能比一比,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吗?(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比一比,然后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集体得出:先看位数,四位数大于三位数,所以575是最小的。然后比较剩下的3个四位数,2155的千位上是2,所以2155最大。接着比较1865和1533的大小,虽然这两个数的千位上的数是一样的,但是1865百位上的数8比1533的百位上的数5大,所以1865第二大,1533第三大。所以575<1533<1865<2155。(教师板书:575<1533<1865<2155)
教师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再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
2.教学教材第28页“试一试”——在数线上标出数的位置。
(课件出示问题1中的数线)
师:这个数线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数线并回答)
生1:这条数线上标有1000和20xx。
生2:1000和20xx之间被平均分成10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100。
生3:往右数,数越来越大;往左数,数越来越小。
师:你能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的价格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生总结:1200比1000多200,应该在1000的右面2格处。同理,1500应该在1000的右面5格处。而800比1000少200,应该在1000的左面2格处。
教师板书:
教师强调:在数线上,右面的数大于左面的数。
师:根据所标的三个数的位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生:1500>1200>800,第二辆车最便宜。
(教师给予肯定)
师: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课件出示第28页问题2情境图)
师:你们能在数线上标出摩托车的价格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
生:3200比3000大,比4000小,在3000和4000之间,而且3200更接近于3000。也就是说,3200在数线上的位置离3000更近一些。
学生板书:
教师总结:在数线上标出数的位置的方法,应该先找出数线上已标出的数的规律,再根据所给的数的大小标出数的位置。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8~29页“练一练”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1)小兔 小熊
(2)3650>1503>1468>740
第2题:> < <
第3题:7500 8000 8500
9500 10000
第4题:
第5题:3408
第6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比一比
1865和575:575<1865
1865和2155:1865<2155
1865和1533:1533<1865
575<1533<1865<2155
教学反思
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比较四座名山的海拔引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空间,鼓励其用巧妙的办法解决未知的内容,自主探索比较万以内的数。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激发学生新的求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
知的活动中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含义的认识,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一)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学会梳理并构建本单元知识结构的方法,从而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整理。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会梳理并构建本单元知识结构的方法,从而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整理。
一、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数学王国。他们是谁?出示图片(聪聪和明明)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聪聪和明明今天要带着我们对前边学习的“表内除法(一)”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
出示: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带着问题,我们快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请打开书第7页,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是表内除法(一)(板书),请大家从第7页一直浏览到第25页,认真仔细看,注意看小标题。(学生看书)
谁来回答小精灵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小结:通过看书的方法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整理和复习的一种好方法。
如果我们用一个结构图来概括这一单元的'内容的话,该怎么填呢?(出示结构图),你为什么这样补充?
大家看,这么多页的内容,我们用一幅图就可以表示出来,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对知识的一种整理。
二、复习提升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聪聪、明明和李老师商量,准备把同学们分成两队进行闯关争星活动,看看哪个队得到的星星多。有信心吗?
(一)复习除法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跟随聪聪进入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智力大比拼。
先来看聪聪的第一个问题:哪些是平均分?为什么?这些平均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平均分)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出示问题:把12个橘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怎么列式?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再出示:有12个橘子,每3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怎么列式?为什么?这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聪聪又提问了: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对,要想快速地求出除法算式的商,我们可以请乘法口诀来帮忙。下面让我们在小精灵明明的带领下进入第二关“慧眼闪闪亮”。大家看,这是一张乘法口诀表,明明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能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吗?谁来补充?
齐读乘法口诀。
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我说一句口诀,请你说出一个相应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谁愿意和老师玩?引导学生根据口诀说算式。
请同桌之间也像我们俩这样玩一玩。好,游戏咱们就玩到这儿。谁能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有一双闪亮的慧眼!
乘法口诀记熟了,明明还想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课件出示口算题),看谁能算得又对又快,哪列小火车来试试?
再出示:可以怎么填?()÷5=
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这么难的问题都没难倒大家呀,再来一组抢答题,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被除数和除数相同(0除外),商是1
再出示一组除以1的口算,学生独立练习,体会并发现规律。
(三)复习解决问题
小精灵陪伴同学们顺利通过前两关,第三关李老师负责,请看大屏幕,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呢?谁能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讲一遍?你能把这两个问题都列式解答出来吗?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你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用简介的语言叙述)
4、请看第2题,一共有4道,自己读题,试着把算式列在问题后面,开始吧!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我发现,第三小题和第四小题都是把10根孔雀羽毛插在两个瓶子里,那为什么第三小题用除法计算,而第四小题却不用除法计算呢?(因为第三小题里那10根孔雀羽毛是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的,就是把10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所以用除法来计算。第四小题那10根孔雀羽毛,虽然也插在2个花瓶里,但它两个花瓶里不是平均分的,所以不能用除法计算。)
四、总结
再次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内容,教师在黑板上完成思维导图,介绍思维导图。
我们的数学课即将结束,在这次闯关活动中,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有什么收获呢?黄队和蓝队谁是今天的数学小赢家呢?
板书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2、钟有什么用处?
3、出示图,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学?你们每周一什么时候到校?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每天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生活。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钟面
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涉及几个5)
三、认识时分
1、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2、分针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多长时间?,到5呢?到9呢?到12?
3、体验一分钟:1分钟做些什么?
(1)从1开始数数,看能书到几?
(2)看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
(3)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
(4)1分钟能做几道补评:
(5)1分钟能写几个字?
(6)1分钟能跳几下绳?
4、时针走路看大格,一大格是1小时,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是多少时间?走到7?
5、时与分进行走路比赛:老师示范,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学生也动手拨一拨,你们发现了什么?时针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了多少时间?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6、体验一小时:
(1)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2)晚饭同学们从在5时进食堂吃饭,然后洗澡结束时针指向6时,请问用了多少时间?做了哪件事情?
四、联系实际
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什么?有关时间的名句有很多:时间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还能说出有关的吗?
板书设计: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课外知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量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品德教育,使整节课既有一个完整的情境,又充满人文色彩。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同时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和算法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面对众多的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还原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东南西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2.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生特征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在学生 会用上、下、左、右描述 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三、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中的三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3、在互动、探究的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能力。
4、在实践操作及趣味游戏中,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亲身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辨认东、南、西、北;能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能在现实中正确辨认东、南、西、北。
五、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 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整堂课体现了从生活入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在认识方向的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整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合作精神和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图片,实物投影、气球、相关课件若干。
学具准备:图片、胶棒、
全班若干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若干人。
七、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发需要
师生介绍交流:
师:刚才我把自己介绍给你们了,现在我特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交朋友,看谁想第一个把自己介绍给你的新朋友呢?
生举手回答。
师:这样介绍是不是太慢了,那怎么介绍呢?在介绍自己时,也可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其实不管你如何转,都还有更直接的方法能说出你身边的同学的方向 ,你想知道吗?
{ 设计意图: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活动一:生活中辨认方向。
1、学生用生活中的知识辨别方向。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前后左右这些表示方向的词,那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呢?(板书:东南西北)
生:早上太阳升起的一面是东,下午太阳落下去的一面是西……
生:和东方对着的那一方是西方。
师:咱们用小手指一指东方、西方。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辨认一下教室的东面和西面有什么?
指生把“东”“西”两个字贴到墙上。
2、课件演示继续辨方向。
师:东方和西方可以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去找,怎样才能找到南方和北方呢?
生:看北极星,指南针,树的年轮,积雪,儿歌……(教师课件演 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介绍)
师:这里还有两个字宝宝“南、北 “迷路了,谁能帮助他们找到家?
指生贴字
师:用你的小手指一指南和北,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室的南面和北面分别有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 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教室中辨方向。
1、玩一玩,辨一辨,看谁反应快。
A:面向东方跺跺脚--面向西方跺跺脚,你发现了什么?
生:东西相对
B:面向南方拍拍手,面向北方拍拍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南北相对
C:老师说方向,同学面向相反的方向,也可生说方向学生做动作,也可小组间同桌间互动。
D:面向东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南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西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北方,点点东南西北。
2、说一说,解决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肯定牢记了东南西北方向,课前我们用前后左右介绍了你周围同学,现在就请你用刚才学的方向词介绍一下你周围的同学。
小结:我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知道了东西,南北两两相对,不管我们如何转,东南西北的方向是永远不变的。
律动:说一说,动一动
师:前面的表现很精彩,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放松一下,你们准备好了吗?(课件演示)
向着()方说一说,太阳公公,起床了!
向着()方说一说,太阳公公,晚安!
向着()方说一说,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向着()方说一说,小燕子,春天来了,你们快回来吧。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所有的活动既为学生获取有关方向的知识提供了可靠的源泉,又为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三)回归生活,玩中强化。
面图中辨认方向。
1、填写教室平面图。
师:我们在生活中已经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找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教室然后在记录纸上标明物品所在的方向。(题卡)
指生板贴
师:观察比较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把什么方向贴在了上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绘制地图时,这样行吗?那你能想个办法吗?
师讲故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由来)--我国古代皇帝的宝座都是坐北朝南的,所以那时地图的上部表示南方。而当时美国致力于西部开发,早期的地图都是以西为上,后来各国加强了交往,发现同样世界的人民做出来的地图根本不一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人们为了方便统一,以北极星来定方向,规定以北位上,故有了现代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定方法,从而解决了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记录、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明确地图上的方向位置。让学生在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 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明确地图上的方向。
(课件演示)
3、根据天安门广场平面图,说一句有关方向的话。(课件演示)
4、我是小小设计师:学生自由设计校园平面图,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把设计推荐给校长。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
(四)体验收获、拓展延伸。
1、学生谈收获。
2、实践作业 :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把你家到学校的路线绘制成一幅平面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谈收获,既注重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通过多 种形式的实践运用、发展延伸。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同时又运用指导于生活,以期 使学生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效果。}
八、学习评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材剖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上除法的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强调与实际情景相结合,通过将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置于实际生活背景之下,加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知。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基于表上除法知识的学习。尽管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知和经验,但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和操作设计,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团体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对于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寻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习
(大约3分钟)
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准备分给大家。你觉得分配公平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
(大约7分钟)
1.有6个草莓,每个人分2个草莓,能够分给几个人?谁能够帮忙分呢?
2.如何列算式?
3.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放在一起,那是谁来帮忙分呢?如何列式子?
4.有7个草莓,每个人分2个草莓不能被平均分,最多只能分给3个人,剩下的1个草莓又不能再被分给别的人了,这个数在数学中称为余数,表示当平均分完之后所剩余的'数。
5.有余数,这就是有余数除法。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大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配4个、8个、9个、10个、11个草莓,每个有几个人可以分到掌握吗?谁有信心分配其中的任何一种?好的,让我们使用学习工具而非草莓来分配一下。
2.动手分草莓。
使用小组交流和讲评;
能够将下列5个算式分组吗?
84=2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人
114=2人3个
观察每个问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详解解决方法
(约8分钟)
1.要区分商和余数,必须在它们之间用6个小点隔开。我们称这种除法为有余数除法。
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五、综合测试分析(约12分钟)
1.达到标准的练习
(1)完成课后自我评估。
学生成立解答,老师监管并跟踪,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解答课文第14题。
(3)()6 = 5()
2.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使你们有了什么新认识?
3.布置作业
解答课文第2题。
板书设计: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无余数有余数
62=3人2=3人1个
教案——陈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
例如:7除以2等于3余1
84=2人,94=2人1个
124=3人,104=2人2个
114=2人3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ppt、挂图、优秀的`作业、作品……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3.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4.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5.忆一忆。
a.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b.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6.写一写。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教学流程
复习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能)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想)
师说要求: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教后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109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十二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3、能简单分析和预测。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不着格表示几个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记记录单
种 类轿 车面 包 车客 车货 车
辆 数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4、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5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三者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根小棒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那几种?
4、交流:
(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它的单位名称和总数一样。(板书:10除以3等于3余1.)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余数又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剩下的。)
5、揭题: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教学列1
1、出示列1(1)
用算式表示,再说说算式的含义。
2、出示列1(2)
用算式表示,说说算式的含义,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课本60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4只小鸭,每( )只一份,有( )份,还剩()只。
14÷□= □(份)…… □(只)
14只小鸭,平均分成()份,每份有()只,还剩()只
14÷□= □(只)…… □(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鸭子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正好分完的 分后有剩余的
10÷2=5(份) 10÷3=3(份)……1(根)
6÷2=3(盘) 7÷2=3(盘)……1(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练习八
教学目的: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准确的数角
教学难点
准确的`数角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五。
玩中学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继续展示课件1。
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
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1题。
2.别画着教材第2题,6个图形)
同学们,请你们标出这图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2、3题。
3.展示教材第73页的第4题。
(1)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画。
(2)全班交流,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4.展示教材第73页的第5题
(1)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画。
(2)全班交流,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5.展示教材第74页的第6题。
(1)动手画画,找找。
(2)指名说说。
6.展示教材第74页的第7、8题。
(1)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画。
(2)全班交流,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7.展示教材第73页的第9题。
先小组交流,再在自己的书上画出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目标解析:
本课是除法竖式的第二层次,利用乘法口诀试商。教学中应联系到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又为后续而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不分小棒,自己试一试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探究试商的方法
1.出示题目:43÷7=□……□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算式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预设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数是1。
预设2: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说明商大了,要减小1,商是6。
预设3: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数还剩下8,大于除数7,说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师生小结: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
(二)深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43÷7。
2.交流反馈
(1)6与7的积写在哪里?
(2)余数1是怎么来的?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呢?如果发现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余数等于除数呢?
(三)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再在横式上写出商和余数。
(2)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及竖式里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重点交流如何试商。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指定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3)集体讲评。
三、质疑再探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试商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3.列好竖式,你是怎样检验的?
四、运用拓展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某数里面最多有( )个另一个数”的意思,需要学生利用除法竖式试商。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地想出商?
(二)综合运用。(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根据“余数要小于除数”确定除数分别为2~9这八个数;
(2)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算出与除数相对应的被除数。
2.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这是一道开放题,不要求学生说出所有答案;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序思维的习惯,)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案03-16
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3-01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08-26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11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16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2-07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6
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06
数学下册教案 15篇03-16
数学下册教案 (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