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时间:2024-05-21 07:36:19 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

  本文中的两首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在写景,但手法各异。《登鹳雀楼》写诗人登楼远望的所见、所思。第一、二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第三、四句抒写诗人的感受,不仅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了上两句景物描写以更丰富的内容。诗中的哲理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升华。《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雄伟的写意山水图。

  这两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许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不一定理解诗意。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对古诗这种文学样式并不是很清楚,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同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以后,再通过逐步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看图学诗,在看、读、想象的'过程中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歌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难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师:

  1.生字卡片、挂图。

  2.收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一、创设情境引新课

  1.同学们都读过哪些古诗呢?古诗言简意赅,十分有趣。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2.讲述鹳雀楼名称的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出示挂图)

  二、初读古诗识字词

  1.课件出示古诗。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字词,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

  4.同桌一起读读诗句:你一行,我一行,一边看图一边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

  三、精读古诗知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教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2.齐读第一句诗。作画:老师想要你们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一起来试试吧!(在师生共同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正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3.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表达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依;尽。)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5.教师动情地描绘:太阳渐渐收起耀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指导学生朗读)

  6.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

  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第二句诗。

  7.过渡:真是太美了!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教师小结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第二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见过欢快流动的小溪,也见过明净清澈的湖水,那么,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瀑布。

  二、欣赏感受

  1.同学们,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从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后谈谈你们的感受。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

  4.面对如此美景,唐代大诗人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你们觉得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你们也快快打开书本,自由读几遍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习再指名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飞流三千尺

  银河落九天

  学生自由读诗时,单凭诗句去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景物是很困难的,因为二年级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深,他们很难从短短两行诗文中认识到什么。于是我就用插图在学生与诗文之间构筑一个平台,将诗句与画面相连接,去帮助他们理解和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读读诗,画画图,再读读诗。看似在做游戏,其实课堂上许多知识点的理解全隐含其间而又不露痕迹。这种自然轻松的学习方式正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并追求的。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2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4古诗两首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导入揭题。

  1、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作者简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四、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师: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自由交流。

  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生:齐读诗题。

  师: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生:自由读诗。

  师:谁能起来背诵一下?

  生:……

  师:你能用组词或猜一猜的`方法说说这些字的意思吗?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生:交流。

  师: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生:自由朗读。

  师: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生:鸟、风雨、花

  师: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处处”“闻”“啼”

  师: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

  生:知多少

  师: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是风雨把花给吹落了。

  师: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生:很可惜、很美

  师:那你能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

  师: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生:朗读全诗,背诵。

  师:示范写

  生:练习书写

  师:村居是什么意思?

  生:在村里居住。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教学过程:

  一、诵诗导入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板书古诗题目)。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首:象形字。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本义是头。引申为首领。顺:首字笔画表示啥?

  眼目眉毛和头发;

  人的头部最首要,

  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从木,支声。本义指树木的枝条。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从言,己声。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引申为不忘、思念。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顺:自己言论动笔写,这样才能记真切。

  刘:繁体为“劉”,形声字。从金,从刀。留省声。本义是杀,后用作姓。

  谜:论文能写文章,论武能挥大刀;

  此字莫要猜斌,猜姓准能猜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教后体会: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字、词,通过字理分析,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认真地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阅读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学生通过读、思考,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顺着学生的回答,我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对比,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考、想象、交流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陈一荣马上站起来说:“我不明白”我就启发他们,秋天有那些花不怕冷开得最茂盛呢?“菊花……”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要坚强。”她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勇敢”,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要努力。”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开心。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字理的分析,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

  “首”这个字很抽象,学生难于记忆。根据小学生喜爱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利用朗朗上口的谜语,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首”字。“枝记刘”都是形声字,在教学时,也采用字理分析,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组字练习,从直观的图片到字词练习,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如:学“枝”引出“树、林、床、棋、橙”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构字特点。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柳”识记与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在假期里,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哪些名胜古迹?风景如何?

  2、今天跟老师去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美,好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要求:

  把字音读准,庐、紫、川。

  2、指名学生分行读诗句,注意正音。

  3、学习生字“庐、瀑、炉、疑”,重点正音“瀑”。(学生很容易读成“破”)

  说说在读这4个字时,你发现了什么?

  如:“庐、炉”读音相同、偏旁不同,“庐、瀑、炉”的韵母相同,“疑”是整体认读音节。

  给生字扩词。

  4、齐读古诗。

  三、朗读感悟

  1、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小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和引导)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

  理解“香炉”。可以让学生说说见过香炉没有,在这里指什么?“紫烟”在这里其实是什么?为什么云雾会是紫色的?抓住“生”字进行朗读指导。

  遥看瀑布挂前川:

  理解“遥”“挂”,为什么瀑布会挂在山川的前面?抓住“遥”字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写的是远景,抓住“挂”字进行朗读指导。

  飞流直下三千尺:

  理解“飞”,说明什么?“三千尺”又说明什么?(课件演示:瀑布的壮观)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说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疑”,“落九天”说明什么?朗读指导。

  3、简介作者:

  你还知道什么?

  简介诗人“李白”。

  四、美读成诵

  1、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教师配乐范读。

  3、个人展示读。

  4、挑战读:

  学生站起来说自己要挑战谁?跟他赛读。

  5、跟同桌互读。

  6、齐背古诗。

  五、书写生字

  书写生字“炉、银、烟、流”,重点指导“流”字。

  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教学尤其如此,在这堂课中,我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虽然有老师随堂听课,但学生的积极性丝毫不减。如:生字教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诗句的含义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最后用有滋有味的`声音展示自己对诗的感悟。课后,听课老师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你上课怎么能有这样的激情?你们班学生的思维真活跃,朗读那么投入、那么有感情。有什么诀窍吗?”有诀窍吗?──有。有人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而我不是,我把它看成是我的生命,在课堂上我展现给学生的是我的生命──激情而又饱满!我用我的生命去解读、去唤醒、去激励、去鼓舞我的孩子们!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我生命的绽放中读懂人生!老师──在你的心里真的装着孩子们了吗?老师──当你听到学生极其崇拜地叫你一声“老师”,你读懂这一声呼唤了吗?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预设: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播放儿童歌曲:村居)

  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

  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出示图片)

  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出示图片)

  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出示图片),

  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咏、妆、丝、绦、裁、剪。

  (1)认知“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左形右声。

  (2)“丝绦”两个字强调读音“sītāo”,不能读成“sītiāo”,书写时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剪”也比较熟悉,上下结构,由“前”和“刀”组合而成,书写时候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5.通过图片来了解“妆”和“绦”(出示课件图片)。

  6.猜谜语。

  前面是刀——剪

  一张嘴收到头——咏

  7.形近字区分。

  咏()妆()绦()裁()

  永()装()条()栽()

  8.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2.一树:满树。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4.妆:装饰,打扮。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6.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7.赏析:把眼前的柳树和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三)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五、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六、学写生字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碧、剪”的注意要点。预设:“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谜语识记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剪”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6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⒊背诵古诗。

  ⒋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论与李白之间的情意,体会母亲的伟大。

  教学重点: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读背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自己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哪些古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你知道李白的诗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板书课题:《赠汪伦》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⒋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读

  ⒈分小组,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反馈)

  ⒊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制导。

  ⒋请一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说。

  ⒌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很深厚,请你读给同学听听。想一想当时的情景,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生背诵古诗。

  六、检查识字情况。

  ⒈出示生字卡:

  赠汪将欲踏潭

  ⒉教师抽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唐代诗人“孟郊”他写了一首古诗《游子吟》诗人选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临行缝衣的场面。不仅写出了母亲为讲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的动作、情景,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母爱的伟大。

  特别是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诗,去感受其中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⒋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读

  ⒈分小组,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反馈)

  ⒊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制导。

  4、谁能说说最后一句的含义?

  5、请一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说。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生背诵古诗。

  六、检查识字情况。

  ⒈出示生字卡:

  吟郊慈临寸

  ⒉教师抽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第三课时

  一、复习。

  ⒈认读会认字。

  ⒉指名背诵古诗。

  二、学习会写字。

  ⒈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乘将踏桃游郊线寸

  ⒉指名说词,看谁说的多。

  ⒊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认为怎样写才好看。

  ⒋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⒍教师范写。

  ⒎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把学过的古诗背诵给家里人听。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同学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俺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

  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俺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⑴ 出示整首诗。

  ⑵ 指名读一读。

  ⑶ 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⑷ 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生 紫烟,

  遥看 瀑布挂 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 尺,    壮美山河

  疑是 银河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考虑:诗人看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⑴ 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 小结:

  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誊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万里 船。    远景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8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9

  一、教材简析

  《赠刘景文》一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一诗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设想

  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四、教学用具:字词卡片、图片等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赠刘景文》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集中学习要求认的字。

  (1)、同学互教识字

  (2)、小组合作识字:小组讨论怎样记这些生字。比如,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做动作识记等。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教师介绍诗人情况,再听教师范读,学生先自己模仿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节奏。

  2、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学生自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不懂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懂诗句。

  3?师生交换读,双向反馈。学生可不断模仿教师读,教师可针对学生不足指导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这首古诗的大意。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反复朗读,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

  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山行》

  (一)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二)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1、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

  2、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或用编顺口溜的方式识记要求写的字,如“风吹树枝摇,折断小枝条——枫”;“自言自语——记”。还可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巩固。“枝”“枫”两个字都是木字旁,要重点指导写好木字旁,注意“木”字的`捺在木字旁里变成了点。

  2、观察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六)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七)实践活动

  看课文后的小朋友说:“我还会背别的古诗,现在就背给大家听。”学着这位小朋友的样子,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还可以教同组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附:资料袋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写秋天的古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0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二、赠汪伦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2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及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通过诗歌读懂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之心。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课件1】

  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李白的诗句吧,背来听听。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师:同学们,从刚才这几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一个非常丰富的李白。李白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但有一首却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极为罕见、极为珍贵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秋浦歌》第14首。(板题:强调怎么记住“浦”字)

  2.读题,释题

  (1)师:谁来读读诗题。(指名读)

  追问:知道“秋浦”在哪儿吗?秋浦歌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2指名读】

  补充:李白晚年曾五游秋浦,所作《秋浦歌》共17首。今天学的这首是其中的第14首。

  (3).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秋浦歌》这首诗,注意,认认真真读上2遍。读时,注意诗中的一个生字,结合注解把它读准了,争取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1)自由练读(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3《秋浦歌》原文】

  (2)检查读 (指名朗读) (同桌互读)

  三、读悟诗句

  预设一:炉火照天地

  【课件4】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

  (2)师追问:这景象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壮观、美丽、气势浩大)

  (3)师:请读出场面的壮观——炉火照天地。

  【板书:壮观】

  预设二:红星乱紫烟

  【课件

  6: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

  (2)师追问:那“乱”是什么意思?

  (3)师问: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热火朝天、壮观、壮美、危险的、你的心真细啊。不愧是农民的子女。)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起。(生读)

  (4)师: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李白的心情如何?

  (兴奋、欣喜、新奇、赞叹……带上这份情感读这两句诗)

  预设三:赧郎明月夜

  【课件7】

  (1)问:谁眼前还出现了什么画面?(在这月夜里,一群光着膀子的冶炼工人,他们的脸被熊熊的炉火烤得通红通红。)

  (2)师:你看到的是一幅赧郎月夜冶炼图。

  (板书:月夜冶炼图)

  (3)师:诗中的“郎”指的是—— (生:冶炼工人)

  老师查过字典,“赧”字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那请大家想想,冶炼工人脸红是因为羞愧吗?(生:不是)那是为什么而红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工人们的脸,不管是因为什么而红,在诗人看来,那一张张红彤彤的脸,连天空中那轮圆月也映衬得更加明亮了。再读这句诗。

  预设四:歌曲动寒川

  【课件8】

  (1)师:就在这月夜冶炼的场面中,你还听到了什么?

  (2)师:川,就是河水、河流。

  (3)师:唱着歌儿劳动,是呀,“歌曲动寒川”,这应是怎样的歌声呀?

  【播放音乐课件:听《劳动号子》】

  (4)师:读着这样的诗歌,听着这样的劳动号子,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

  (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热火朝天、扣人心弦、鼓舞人心……)

  (5)师:这歌曲难道仅仅就是一首高亢激昂、热情奔放、鼓舞人心的曲子吗?这分明就是李白心中对劳动人民的一首——?生:赞歌(板书:赞歌)

  (6)师:你认为,诗人要赞美冶炼工人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

  是啊,这样高亢的号子,这样催人奋进的赞歌,把冰冷的河水给震动了。但,这真的能震动吗?这又是什么写法?(生:夸张)

  过渡:这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这首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李白诗歌大胆想象、极度夸张的特点。

  小结:看啊,月夜的冶炼场面,是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壮观。请读全诗——

  四、走进工人,感受辛酸

  过渡:好一幅壮观、瑰丽的月夜冶炼图啊。怎能不令诗仙李白“情动而辞发”,写下这劳动人民的赞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到冶炼现场,走进这群冶炼工人。请再读全诗——

  1.“乱”中感受艰辛

  师:读着诗的前两行,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生答后追问)一“照”一“乱”,令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思?(学生自由谈:烈焰升腾、火光冲天、红星乱溅、紫烟缭绕的环境)

  师引导:红艳艳的火星、炽热滚烫的火星、四处乱溅的火星,可能会溅到哪儿,产生哪些后果?(学生回答)

  师:如果说今天的冶炼工人被烫伤了,还能得到及时救治的话,那么在1300多年前,这群冶炼工人被烫伤了呢?(生自由谈)

  师:因此,这个“乱”字,让你感受到什么?(生自由谈)

  师:让我们一起读“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生读)

  师:劳动是这样艰辛,这样危险,可在这明月之夜,他们一面挥汗如雨地工作,一面情绪激昂地放歌,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

  再读最后两行——

  【课件9点击】

  2.月夜中感受辛酸

  师:同学们,诗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有许多问题想要问问这群冶炼工人了。你想问什么?

  五、走进李白,感受同情。

  1.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啊?(生谈)

  2.叩问李白:同学们,问了这群工人,你有问题想问问李白吗?(学生自由问后)师:所有的问题只需这一问:李白呀李白,为什么别人都能入睡,而你却不能入睡,偏偏要来到这冶炼现场呢?(生自由猜测)

  追问:那李白究竟有什么心事呢?

  【介绍背景】

  3.介绍背景,阅读第十五首诗

  大约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左右,年过半百的李白来到贵池,在秋浦等地漫游。本来傲岸不屈、浪漫的李白,在秋浦时,生活的窘迫、仕途的无望,使他越来越愁肠百结,在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其中流传千古的是第十五首《秋浦歌》

  【课件10】

  秋浦歌

  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何 处 得 秋 霜。

  愁啊愁,愁得——“白发三千丈”啊。

  这是何等悠长的愁啊。再读——

  正是怀着这样的愁绪,当诗人看到这一热火朝天而又壮观的劳动场面时,被冶炼工人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撼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劳动的赞歌。——齐读全诗《秋浦歌》起

  【课件11】

  正是怀着万千愁思,在这夜深人静的`晚上,当看到在火星乱溅中仍忘我劳作的冶炼工人,听到他们那高亢、悲壮的歌声,诗人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心中不免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心

  【板书:同情】,于是写下了这幅月夜冶炼图。——齐读全诗《秋浦歌》起——

  总结全文:秋浦歌壮观的是劳动的景象,辛酸的是劳动者的生活;诗人赞美的是劳动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情的却是劳动者的苦难遭遇。

  同学们,看,我们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表面,还要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走进文章作者的内心。

  你们看,这首诗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李白——看到一个充满大胆想象,而又关心劳动人民的李白。

  作业设计

  李白《秋浦歌》系列诗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课后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挑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秋浦歌

  壮观 赞歌

  月夜冶炼

  辛酸 同情。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3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两首古诗中所蕴涵的朋友之间的深情。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体会朋友间的深情。感悟诗文意境美、韵律美。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从是中所蕴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赠汪伦》

  一、介绍李白

  1 板书“李白”

  师:李白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谁来介绍一下?

  2 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

  3 请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二、导入《赠汪伦》

  以课件展示王伦写给李白的信,激趣导入文本。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之中。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基础。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1 理解题目。

  2 课件出示诗配画欣赏。

  3 自读诗,老师提醒学生把字音读正确。

  4 指名读。

  5 学生自学生字。

  6 交流:你怎么记?

  7 去掉拼音读诗。

  8 配合课件读。

  四、游戏:找朋友(边唱边表演)

  五、理解古诗的意思。

  1 学生自己理解。

  2 师生交流。

  师引导:汪伦送行,李白知道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理解“忽闻”)

  想象:他们两个在分别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做写什么?

  3 有感情地朗读。

  六、以赠送给学生《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方式结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同上。)

  在理解古诗的同时,要求孩子认读生词和生字,根据学生特点,循序渐进。是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记忆。

  在学生头脑需要休息的时候进行游戏,即可轻松大脑,也与诗意有机的联系起来。

  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放手自学,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发挥想象,体会老朋友在分别时的`深情。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客”、“遍”、“深”、“弟”四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写规范。

  课外延伸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有关朋友深情的古诗。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使孩子们更加珍惜朋友之情,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

  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板书:寺,学生识记“寺”字)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故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倾听的意识。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读准字音与理解字义并举,使学生读准诗题,理解题目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师生合作,读出这首五言诗的独特节奏。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一)学习第一、二行。1.随文溯源学习“危”

  字,知道“危”的本义是表示人在山巅

  或高崖,站在高处而恐惧。引申为恐惧,又引申为高。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体会“楼高”。

  (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了楼之高。

  ①高百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导朗读,将“高”字读得响亮,突出“楼很高”的感觉。

  ②摘星辰。想象说话。

  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现出楼之高。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学习第三、四行。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来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出示三、四行,学习“惊、恐”,读准后鼻音,理解字意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诗歌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里面住着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高声语”“天上人”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三)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问答读。

  师:看这寺庙里的高楼,多高啊!生:危楼高百尺。师:甚至高到什么程度?生:手可摘星辰。

  师:安静的夜晚,繁星满天,站在这样的高楼上,诗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声语。

  师:为什么?生:恐惊天上人。

  2.师生承接读。

  师:危楼——生:高百尺,师:手可——生:摘星辰。

  师:不敢——生:高声语,师:恐惊——生:天上人。

  3.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4.学生加动作表演读,学生评价,师相机点评。

  5.看课文插图背诵。

  6.播放古筝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师生这样合作读虽简单,但一直在变换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保持了诗的整体性,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本身蕴含的音韵之美。】

  四、小结。

  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大胆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板书)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与众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危、惊、敢”整体观察。

  2.出示“危”,看清结构(半包围),强调第二笔是横钩,第五笔是横折钩。教师范写后,学生观察并书空。

  3.出示“惊、敢”,通过比较,指导如何写好“敢”字,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4.运用规律,独立练习写字。看清位置,找准重点——名学笔顺,练习临写——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5.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字例,纠正;学生再次连写。设计意图:师生写字教学的设计从整体到个体,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讲清注意点,抓住关键笔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六、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写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作业:1.背诵《夜宿山寺》,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危楼高百尺,恐惊天上人”的意思。

  2.诵读《登飞来峰》,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板书设计:夜宿山寺

  百尺,摘星辰。楼高不敢语,惊天人。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谈感受。

  2.我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时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游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指导“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3.教师示范读带读;师生合作读。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三、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1.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辽阔的天空,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诗中哪几行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学生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结合课件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体会“穹庐、笼盖”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这个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磨坊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后两行诗。

  (1)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诵读体会。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拜拜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

  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无边无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

  (2)反复诵读。

  (3)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闭目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

  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色,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3.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承接读。

  (2)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师: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生:敕勒川,阴山下,

  师: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师: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生:天苍苍,野茫茫,

  师: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生:风吹草低见牛羊。

  (3)看课文插图背诵。

  (4)播放马头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乐曲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陶冶情操,触摸到古诗那悠远、空灵的意境。】

  四、延伸阅读老舍写的《草原》片段。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将名家老舍对草原的描写链接诵读,使《敕勒歌》的内涵丰厚起来。】

  五、指导书写“阴、似、野、苍、忙、茫。

  作业:

  1.背诵《敕勒歌》,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2.把自己对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简笔画,并把古诗抄写在上面。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层。

  (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

  起。不怕层层

  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草原(节选)

  老舍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外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钩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X流,轻轻流入云际。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古诗教案01-25

语文古诗教案05-16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02-21

语文古诗教案(精品)05-16

语文古诗教案(通用)05-17

【精品】语文古诗教案05-17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02-15

语文古诗教案15篇01-25

语文古诗教案(15篇)01-25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