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共3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第五单元 读懂文意 领会内涵
1. 桃花源记
2. 陋室铭 爱莲说
3. 核舟记
4. 大道之行也
5.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兴趣情境导引
先请同学们读一则故事。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说话,像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他的一举一动、面目表情没有一样不象是个偷斧子的。没有多久,这人去山谷刨土,找到了失去的斧子。隔了几天又看到了那个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样像是偷斧子的了。
师:有谁读不懂的吗?
生:没有。
师:再看下面这则故事,有谁读得懂吗?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生:我发现这两则故事说的是同一件事。
师:有多少人同意这一说法。
尽管第二段故事不能每个字都理解,但多读几遍还是有能读出大意的。
第一则故事就是根据第二段翻译过来的,那么第二段不也是汉字写成的吗?为什么读不懂呢?
生:它是文言文。
师:对,是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专用的语言。(古人说话与写文章用不同的语言。)
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呢?这么深奥难懂,
因我们中国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这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自觉学好文言文,换句话说,为传播文明就必须学好文言文。同时,现代语文是古语文的继承和延续。大量的古人语言仍存活在现代人的语言中,如成语就是明证。因此,要学好现代语文也必须学好文言文。但是要打开这一文化宝藏的大门,想不花力气可不行。其首要条件是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古文,由此循序渐进,才能积累大量的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去阅读那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进而做人类文明的承载者、传播者。
生:老师,我们都想学好文言文,不知你说的这“相当数量”是究竟有多少?
师:教育部规定初中生必须会背诵文言文20篇以上,古诗词120篇以上,这个数量
师:简单地说,学好文言的基本方法离不开“诵读文章,读懂文意,领会内涵”这十二个字。
生:怎么“诵读”,怎么才能“读懂”,怎么才能“领会”呢?
师:我们就结合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谈吧。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读懂文意
师:古人学文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读。他们认为“书读万遍其义自见”。
生: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文言文无异于天书,读读就懂了吗?
师:告诉大家,大量的事实已证明,这确实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法。但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现在主张的“读”不仅仅是张开口发出声音就行了,它有讲究,讲究会读和读的方法。
生;怎么才算“会读”?
师:“会读”是指:读准字音(读词典),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 陈述、疑问、祁使、感叹),读出感情。
“会读”还指:不光读原文,还要读文下注释,读与原文有关的材料,读文言词典;
反复读原文:在读正确后,要读流畅,再要读出感情,最终成诵以至化为自己的语言;
读原文时,边读边悟,猜测词义、句意,领会上下文意,边读边悟,越读越透,直到领会全文内涵。
生:老师请结合本单元课文具体教教我们读文言文吧!
相关知识链接读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地读原文 读准字音 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读出节奏 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 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读相关的材料 读注释 读作者介绍 读.写作背景
读古汉语词典 读文史常识等
范例1 怎样读《桃花源记》?
解答:
1.扫清语言障碍,把文章读顺畅。注意几个词的读音:仿佛 俨然 阡陌 髫 要 诣 骥
2.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中速,读一遍约2.5分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用陈述语气,平静的叙述故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用感叹语气,读出惊讶;“不足为外人到也”用祁使语气,读出诚恳的希望。
4.边读边猜边查边理解,读十遍要基本成诵。
范例2 怎样解释《桃花源记》中有些文言词句、整体把握文意?
分析:
第一段:写渔人忽逢桃花林。
①晋太元中:古代用皇帝年号或天干地支法纪年(如有同学想了解得更详细请查阅有关古文化知识资料),“晋太元中”即东晋孝武皇帝太元年间。
②缘: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可能是“沿着、顺着”。再查词典验证。《古汉语常用词词典》解释为“循、沿”。确定猜测正确。
下面几个词请你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异:认为……奇异 之:它指前述美景即“桃花村……缤纷”
复:又 境:地方
③芳:a香(气),b花(草)。词典有两个义项,选哪个义项合适呢?选“花”,从词的结构上看更好些,“花、草”都是名词,后面的“鲜、美”都是形容词。尽管“香”的意思放在“草”的前面也说得通,但考虑到后面的“鲜、美”是形容词,就不太好了。
④鲜美:现代汉语中有这个现成的词,但它一般是用来形容食品的味道好的,用这个词义来修饰芳香,显然不通。怎么回事?这就要追究文言文的特点了。在文言文中每一个字都叫文言词,一般讲,一个文言词也应对应现代的一个词。即“鲜”对应“鲜艳”或“鲜嫩”,“美”对应“美丽”。这种解释文言词的方法不妨叫它扩充组词法。
下面的许多词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释。
穷:穷尽绝:(与世)隔绝通:通过
开朗:开阔、明朗交通:交错、相通
解题方法链接
解释文言实词的一个便捷的方法:组词法(一个字常可以组成若干个词,词组好了,选择哪一个呢?带入句中,能使上下文意贯通的那个词最合适)
相关知识链接
知道文言词义的.手段:猜、看、查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意思。
看:利用好课文下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未接触过,猜不出,书上又无相应解释的,要查词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初学者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文章读多了,词语积累越多,猜测的正确率就越高,词典也会翻得越少了。
第二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猜查下列词:
山有小口:“小口”猜为“小山洞”
舍:舍弃 狭:狭窄
才:仅 悉:全、都
平旷:平坦、宽广(组词,同义扩充组词)
怡然:愉快的样子。 豁然: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相关知识链接古今异义词的解释
古今异义 古 今
鲜美 鲜艳、美丽 食物味道好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儿女 仅指妻子
第三段:写渔人作客桃花源。
1.()见渔人[省主语,“此中人”],()乃大惊[省主语,“此中人”],()问所从来[省主语,“此中人”]。( )具答之[省主语,“渔人”]。
2.猜查下列几个词
悉,具,咸:都表“全,都”闻:听说
乱:战乱邑人:“同乡人”
遂:就乃:竟
道:说
3.下列几个词要理解
何世:哪一代,即秦几世。因源中人是秦时逃出来的,一直以为外面的世界仍然是秦的天下。
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他的子孙为二世、三世……故源中人这么问.
语云:对……说
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第五段、渔人告密及别人再也找不到世外桃源
猜查下列几个词
既:……之后 其:他的
志:设标记 之:凑足音节的助词,无义
遣:派 向:以前,从前
译文:语文教案 篇2
【课文标题】
识字1
【教学目的】
1、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难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PPT、视频、动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哪位小朋友喜欢秋天?秋天是什么样的?谁来和大家说说?
二、利用生字卡重点学习生字
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1、播放动画,正确掌握以上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适用讲解生字的字义,并利用生字来组词。
2、重点讲解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相似的'字,如:
“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又如:“尽”和“层”都是“尸”字头,区别在于“尽”的下边是一捺和两点,而“层”的下边是“云”。
3、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和听写。
三、结合图片学习生字词
1、熟读以下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春华秋实
2、将刚才所学的生字词填入以上词语中。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并启发学生理解秋天的特征。
2、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刚学习的词语来描绘各张图片,启发学生用别的词语来描绘。
二、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描写秋天景象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词,还有哪些词描写秋天?
一年有四个季节。除了秋天,还有春天、夏天、冬天。课后,请大家收集描写这三个季节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学会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学会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清代文学家钱大昕凭观棋所得的一番感悟写下了耐人寻味的散文《弈喻》,这种缘事悟理的写法,便于表达我们在生活中的思想收获,大家通过研读此文一定会在成长中得到难得的启示。
二、作者介绍
钱大昕,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逝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18世纪中国的杰出学者,乾嘉时代的史学大师。青少年时代成长在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地区,就学于苏州紫阳书院,与王鸣盛(钱之妻兄)、王昶(chǎng)、曹仁虎等同学,诗名甚著,号称“江左七子”。著有《潜研堂集》。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明确字音。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齐读。
四、理顺文章大意
1、解题:
“弈”就是下棋,“弈喻”意思是用下棋来打比方。从题目可知这篇短文是用下棋来讲道理的。
2、结合注释,试译课文。
3、全班交流,扫除翻译难点。
参考: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但是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只默默地坐着看。
现在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常常诋毁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知道别人的过失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五、整体感知
提问: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确:
第一部分(1):叙述观棋下棋经历。
第二部分(2):借下棋喻理。
六、作业
1、识记书下重点实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弈喻
钱大昕
观棋下棋经历——借下棋喻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齐背课文第一段,考查背诵情况。
二、课文研读
1、本文是以下棋作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作者如何描述自己下棋的一番经历?叙述了自己怎样的经历?
明确:
文章十分简要地叙述了作者自己在友人寓所的一次下棋经过。
写了自己嗤笑别人不如自己,结果却吃了轻视他人的苦头,以致“不能出一言”。
2、作者在写完下棋的事以后,本已水到渠成,可以直接即事言理,点明题旨,但是,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却写起读书事来生发议论,一句也没有涉及与下棋有关的事,这是为什么?
明确:作者由下棋想到生活中诸多现象,揭示了“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这样使内容更加有意蕴、有深度,引发读者深思。
3、“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中“吾求吾失”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吾求吾失”是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永远处于不自满的境界。从这个角度说,自己的“失”一旦自觉发现乃是一大“得”,失与得的辩证关系,为下文预伏脉理。
4、本文借下棋为喻,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本文提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
(1)作者是以自己切身感受“现身说法”,叙述为后文说理议论服务,先讲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为人接受。
(2)本文通过作者观棋、下棋的独特体验的叙述,并结合现实中那些喜称人过、爱吹毛求疵的人的行为,说明了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警戒主观臆断、骄傲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学习写法
提问: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明确:作者以自己下棋的切身体会设喻,现身说法,借做事来讲道理,不仅容易把道理说清楚,读者也会感到亲切而乐于接受。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呈现出层进式的论证结构。结尾“曾观弈者之不若已”又照应开头,使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四、归纳主旨
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公允地评价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明确: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也不能没有一点过失,因此,只要“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比较公允的评价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反之,就会导致无休止的争论,也就永远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在于警戒那些主观臆断、盲目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道理。
五、作业
1、你一定对生活的某一现象有自己的感悟,请写下你的思考或启示。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弈喻
钱大昕
现身说法
由事入理
雷真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