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2 08:58:3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结合文中插图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6、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朗读和背诵课文。

  2、如何运用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2。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把课文读正确

  1、出声试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不容易读正确的字、词、句,反复读一读。

  3、圈出不懂的词语,或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3、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导学第1小节:

  (l)指名读第1小节,说一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是指些什么?(“指南针”

  原指用磁针制成的能指示南北方向的一种仪器,在课文中指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等。)

  (3)小结:第1小节讲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天然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4)指导朗读第1小节。

  2、自学第2—5小节,想一想,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大自然指南针告诉准确一盏灯乱闯枝叶沟渠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本课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全诗共六节,讲了利用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方法:中午时看太阳,因为正午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黑夜有北极星出现的方向是北方;阴雨天时要观察大树,记清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下雪时要看地上的积雪,因为南面朝阳积雪化得快,北面背阴积雪化得慢。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只要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就会找到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导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1)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思考: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多媒体课件,看“中午阳光树影图”。(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

  指导朗读。

  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2)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思考:北极星为什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找到北极星?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指导看“星象图”。

  指导朗读。

  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3)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因为朝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多,朝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少,所以才形成南稠北稀。)

  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

  指导朗读。

  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4)积雪指示方向。

  严冬时,积雪怎么会为我们指示方向?为什么?(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北边化得慢。)结合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3、总结2—5小节内容:

  以上四小节具体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虽然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称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为天然的指南针。

  4、指导学习第6小节:

  齐读第6小节,思考:人们是怎样发现天然的指南针的?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

  小结: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先在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评议。

  2、小组推荐一名读得好的在全班朗读,其他同学评议、仿读,把每一节读好。

  3、通过朗读、学习,你知道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课外活动

  看书或问问别人,再讨论一下,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如果你在森林、郊外、街道迷失了方向,你会用什么办法辨别方向?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慌: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荒”字。

  稠:利用部件记忆字形,左边是“禾”,右边是“周”。

  稀:利用部件记忆字形,左边是“禾”,右边是“希”。

  要注意指导笔画较多的两个生字:

  慌:左窄,“忄”占三分之一,右宽,“荒”占三分之二格。

  辨:左边的“辛”的竖写作竖撇,第五笔的横比第六笔的横稍长些,中间是“”,

  右边“辛”竖要直。书写时三部分要紧凑。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

  大自然真是太伟大了!

  随堂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2、组词:

  荒()辨()稠()稀()

  慌()瓣()周()希()

  3、选词填空

  诚实忠实

  (1)王小刚从不说谎,是个()的孩子。

  (2)太阳是()的向导,在天空给我们指示方向。

  紧张慌张

  (1)小芳做数学题太(),所以把题目看错了。

  (2)解放军叔叔在进行()的操练。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自己感悟到的语气读出来,培养朗读能力。

  3、练习讲童话故事,学习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学习编童话故事。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童话故事,同学们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吗?

  那我们今天继续学习27课《红蜡烛》。

  2、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学生评价。

  3、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组词、说话。

  4、小老师上台教读生字,扩词。教师正音。

  5、教师带读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三、送生字宝宝回家,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游戏巩固生字:火眼金睛游戏、找朋友游戏。

  3、学习词语库:

  1)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理解词义。重点指导“小心翼翼”、“你推我搡”。

  3)在这一课里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

  二、精读、品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正音。

  2、品读课文。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发表见解,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利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指导学生的朗读。如写乌龟和黄鼠狼的表情和动作的`句子,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动作特征,进行朗读感悟。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表演课文。

  二、讲讲《红蜡烛》的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一字开花”游戏。

  3、仔细观察生字,发现生字书写的特点。

  注意指导:火字旁的书写以及“处”的书写。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

  5、进行组词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 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 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 息。 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襁褓( )( )

  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________留滞:________喑哑:________ 襁褓:________

  忍冬:________洗礼:________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郑愁予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 示交流预 习成果。

  (三)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以《献给艾丽丝》的钢琴曲。让学生思考:雨说的话主 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 文,学生大声朗读 课文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 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3)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五)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请你谈出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4

  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简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测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生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生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____(板书课题)

  二、同学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鸡毛掸子玉簪花骊歌花圃抽屉雇车咻咻哭号

  听写:肿胀狼狈栅栏包袱廊檐徘徊

  四、同学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用自身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身的看法。

  A花(结合同学的发言可让同学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B毕业典礼

  五、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让同学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整理为三个局部(指名回答)。---------理清课文脉络。

  六、朗读课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局部写了些什么?试归纳。

  2、爸爸为什么不能参与我的毕业典礼?父亲的病情繁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后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

  提醒同学注意揣测下列语言的含义:

  A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B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又转过脸去叮嘱我

  3、这一段中除了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以外,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各小组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老师摘录精彩发言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与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恬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身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同学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与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恬静

  二、作者叙述这几件事,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有哪些?请推荐给大家。

  三、爱的体验与表达:

  1、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逼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摘要板书)

  A殷切的希望B严格的要求C温暖的关怀D热忱的鼓励……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训练语言表达)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四、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次的

  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生长的足迹吗(板书;生长的足迹)?(结合课后练习二)同学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A六年后我的当上同学代表B再也没有迟到C能做许多事D生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

  五、跳跃阅读全文,你知道课题的含义和其作用吗?小组讨论并发言。

  第三课时

  一、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逾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让同学在钢琴曲<爱的纪念>中自由朗读精美片断。

  二、同学在学习和朗读之中,体会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了吗?同学自由发言后,引导同学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比较阅读:给同学朗读同是表示父爱的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著),让同学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一次认识不同风格的父爱。

  三、说说自身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1、故事要求:注意表示充溢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笞下生长,叙述好自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各小组分别讲述,并推荐代表发言。

  四、整理自身的故事,完成课后练笔。参考题目:

  A生长是首歌

  B阅读父亲

  C父爱的光辉

  D我不想(渴望)长大

  教后小结:课堂教学环节清晰,问题的设置密度与深度适宜,且有一定的创意,在启发同学鼓励同学方面做得较好,教学语言较美,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同学的主体性发挥很好,在发言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中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和关于父爱的比喻,说得非常精彩。同学叙述自身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许多同学讲得非常动情,对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缺乏之处:在进入““生长的足迹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和时抓住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而顺势进入,说明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留心学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媒体设计

  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今天我们选读三首唐诗。

  二、解题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今天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

  三、研习课文

  1、理清文意,整体把握

  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与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背诵全诗,理清文意,整体感知。

  2、具体研习

  ①学习《山居秋暝》。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B、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王孙”意,文下注释中已经明确,学生可据此回答。诗人着力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其中人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面对这个称心的世外桃源,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

  ②学习《越中览古》。

  A、试回想以前学习的绝句,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而这首诗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 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诵读时,本诗二、三句间的停顿宜短一结。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读完这句后应当继续沉浸在诗的境界里一小会儿,再作结束表示。

  B、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他感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试述作者选取的两个镜头。

  明确:李白选取的不是斗争的漫长过程当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朝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③学习《登高》

  A、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注意语速的缓急、语音的轻重及句子的停顿,并体会整首诗的意境。

  明确: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高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B、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整体感知了三首诗的内容,初步理解了三首诗的意境,这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四、布置作业

  1、借助练习一的诵读提示,熟练背诵三首诗。

  2、思考讨论练习二中的第1题及练习三。

  3、找李白的另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细细品读,与《越中览古》作一比较。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及背诵情况

  二、欣赏品味

  1、《山居秋暝》

  王维诗中有画,试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为例,说说他画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2、《越中览古》

  试析对比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儿,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胜利化为乌有——“只今惟有鹧鸪飞”,就是证明。如此强烈的对比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3、《登高》

  重点讨论情景交融的特点。(略)

  三、课堂训练

  简析李白的另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分析两者,比较手法运用的异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题。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显出昔盛今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的这几首诗,千百年来,传诵不绝。对这些文学珍品,课后只要反复细读,还会吸收更多的艺术营养。涵咏于其优美的文句之中,还会有新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试写一首绝句,题目自拟,可以不管平仄,但读来要有一点诗意。

  《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